王励勤说:李指导认真,施指导活泼
从1995年上一队开始,王励勤就由李晓东主管,2000年悉尼奥运会后,李指导去了女队,施之皓接管了王励勤。五年后,施指导去了女队,王励勤又与李晓东再续师徒缘。十年间,王励勤已经从一名年轻运动员成长为队中主力。应该说,两位主管教练李晓东和施之皓共同打造了王励勤,正如主教练刘国梁所说:“李晓东把王励勤的基础打得非常好,施之
皓在心理调整和技术调整方面做得非常好。”对于王励勤,也许李指导是一位呵护自己成长的父亲,而施指导则是能与自己促膝长谈的兄长。
从95年上一队到2000年悉尼奥运会,一直是李指导带我,他对我帮助非常大。刚上一队时,自己无论能力、水平都不行。李指导带我的那几年,帮我打下了一个非常好的基础。
李指导是一位非常敬业的教练。我记得刚上一队时,自己比较年轻,也没什么成绩,但李指导一直抓我抓得特别紧,基本上每天训练完都会给我加班,练到很晚,别人休息了我还在训练,包括星期天也不怎么歇,持续了很长一段时间。当时王涛在队里是主力队员,也是李指导主管。封闭训练一打多球,李指导就让我跟王涛练,一般大赛前的封闭训练都是以主力队员为主,可李指导盯我盯得也比较多,在我身上花费了很多心血,为我付出了很多。我印象特别深的一次是96年那会儿,在一次比赛中我的手腕受伤了,大概有半年多的时间都没法正常训练。那期间也看过很多大夫,但一直没有太好的办法,打封闭的效果也不是很好。那段时间,因为我的伤,李指导非常着急,想尽各种办法,通过各种途径帮我寻找治疗方法。当时队里的大夫给我治的效果不太理想,后来李指导帮我联系到一位民间大夫,那位大夫家住得很远,李指导就陪我去大夫家里看。包括后期治疗过程中,他也是跑前跑后地帮我找药,大概有一个月的时间,每天晚上都让我泡手,后来手都变成黑色了。虽然效果也不是特明显,伤后来慢慢就痊愈了。但自己当时什么都不是,李指导却能为我做这么多事情,真的让我挺感动的。
在工作上,李指导是一个特别用心,而且非常认真的人。他刚带我的时候,自己问题比较多,他就根据我的情况,列出了很多在比赛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每次一写就是好几页纸,然后让我想办法去解决,这也让我在后来比赛中真正遇到这些问题时心中有数。李指导也特别能写,所以每次队里写总结,做计划时,他都非常忙,有时候经常忙到半夜,甚至搞通宵,弄出好几万字的东西。李指导不但文笔好,而且多才多艺,我们全队联欢会小品的剧本基本都是他来写。今年队里春节联欢会王皓、陈(王+己)和李楠演的那个小品就是李指导写的。
2000年悉尼奥运会前后的那段日子,是李指导带我五年中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一段时间。那时候自己思想上确实存在一些问题,因为没报上单打,也有些想法。李指导跟我聊得比较多,我记得他告诉我,没报上单打对于我也许是一件好事,虽然当时自己的单打具备一定实力,但在大赛中发挥并不稳定,还不具备参加奥运会这种比赛的整体水平,而且当时自己的心态、思想各方面都不够成熟,如果参加了单打比赛,一旦失利的话,反而会影响双打。他的一番分析让我觉得非常有道理,也就静下心来准备双打比赛。在奥运会前的封闭训练中,我和阎森练得非常扎实,可能因为我俩牵扯精力比较少,承担的压力也不像刘国梁、孔令辉那么大。李指导也一直在帮我俩研究双打对手,对外国运动员逐一分析,准备工作做得格外细致。到了悉尼以后,每场比赛的赛前准备都做得很充分,李指导带我俩一起看对手的技术录像,一起准备技战术,应该说奥运会上我们每场比赛打得都比较顺手,也得益于在场下李指导帮我们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决赛与孔令辉/刘国梁胜利会师,他俩的整体水平高于我们,大赛经验也比我们丰富,虽然这个冠军已经属于中国人,可能因为我和阎森没有拿过的缘故,更迫切地想拿到这个冠军,所以在场上的拼劲和气势更好一点。在这个过程中,李指导也帮我俩出了很多主意,最后能如愿拿到这个冠军,跟李指导平时的点滴指导,以及在我俩身上付出的心血都是密不可分的。
从1995年上一队开始,王励勤就由李晓东主管,2000年悉尼奥运会后,李指导去了女队,施之皓接管了王励勤。五年后,施指导去了女队,王励勤又与李晓东再续师徒缘。十年间,王励勤已经从一名年轻运动员成长为队中主力。应该说,两位主管教练李晓东和施之皓共同打造了王励勤,正如主教练刘国梁所说:“李晓东把王励勤的基础打得非常好,施之
皓在心理调整和技术调整方面做得非常好。”对于王励勤,也许李指导是一位呵护自己成长的父亲,而施指导则是能与自己促膝长谈的兄长。
从95年上一队到2000年悉尼奥运会,一直是李指导带我,他对我帮助非常大。刚上一队时,自己无论能力、水平都不行。李指导带我的那几年,帮我打下了一个非常好的基础。
李指导是一位非常敬业的教练。我记得刚上一队时,自己比较年轻,也没什么成绩,但李指导一直抓我抓得特别紧,基本上每天训练完都会给我加班,练到很晚,别人休息了我还在训练,包括星期天也不怎么歇,持续了很长一段时间。当时王涛在队里是主力队员,也是李指导主管。封闭训练一打多球,李指导就让我跟王涛练,一般大赛前的封闭训练都是以主力队员为主,可李指导盯我盯得也比较多,在我身上花费了很多心血,为我付出了很多。我印象特别深的一次是96年那会儿,在一次比赛中我的手腕受伤了,大概有半年多的时间都没法正常训练。那期间也看过很多大夫,但一直没有太好的办法,打封闭的效果也不是很好。那段时间,因为我的伤,李指导非常着急,想尽各种办法,通过各种途径帮我寻找治疗方法。当时队里的大夫给我治的效果不太理想,后来李指导帮我联系到一位民间大夫,那位大夫家住得很远,李指导就陪我去大夫家里看。包括后期治疗过程中,他也是跑前跑后地帮我找药,大概有一个月的时间,每天晚上都让我泡手,后来手都变成黑色了。虽然效果也不是特明显,伤后来慢慢就痊愈了。但自己当时什么都不是,李指导却能为我做这么多事情,真的让我挺感动的。
在工作上,李指导是一个特别用心,而且非常认真的人。他刚带我的时候,自己问题比较多,他就根据我的情况,列出了很多在比赛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每次一写就是好几页纸,然后让我想办法去解决,这也让我在后来比赛中真正遇到这些问题时心中有数。李指导也特别能写,所以每次队里写总结,做计划时,他都非常忙,有时候经常忙到半夜,甚至搞通宵,弄出好几万字的东西。李指导不但文笔好,而且多才多艺,我们全队联欢会小品的剧本基本都是他来写。今年队里春节联欢会王皓、陈(王+己)和李楠演的那个小品就是李指导写的。
2000年悉尼奥运会前后的那段日子,是李指导带我五年中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一段时间。那时候自己思想上确实存在一些问题,因为没报上单打,也有些想法。李指导跟我聊得比较多,我记得他告诉我,没报上单打对于我也许是一件好事,虽然当时自己的单打具备一定实力,但在大赛中发挥并不稳定,还不具备参加奥运会这种比赛的整体水平,而且当时自己的心态、思想各方面都不够成熟,如果参加了单打比赛,一旦失利的话,反而会影响双打。他的一番分析让我觉得非常有道理,也就静下心来准备双打比赛。在奥运会前的封闭训练中,我和阎森练得非常扎实,可能因为我俩牵扯精力比较少,承担的压力也不像刘国梁、孔令辉那么大。李指导也一直在帮我俩研究双打对手,对外国运动员逐一分析,准备工作做得格外细致。到了悉尼以后,每场比赛的赛前准备都做得很充分,李指导带我俩一起看对手的技术录像,一起准备技战术,应该说奥运会上我们每场比赛打得都比较顺手,也得益于在场下李指导帮我们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决赛与孔令辉/刘国梁胜利会师,他俩的整体水平高于我们,大赛经验也比我们丰富,虽然这个冠军已经属于中国人,可能因为我和阎森没有拿过的缘故,更迫切地想拿到这个冠军,所以在场上的拼劲和气势更好一点。在这个过程中,李指导也帮我俩出了很多主意,最后能如愿拿到这个冠军,跟李指导平时的点滴指导,以及在我俩身上付出的心血都是密不可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