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尔特吧 关注:52,642贴子:4,258,348

博吧几大常见误区:1. 百米前后程:百米不是硬分割60米+4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博吧几大常见误区:
1. 百米前后程:百米不是硬分割60米+40米,只能说老一辈很多60米之前到了最大速度,后四十米主要是维持和减少掉速,现代百米世界级选手谁会在60米前到极速?都是60-80段落达到最大速度延时加速,后20维持。60米处像博尔特,莱尔斯这种都还在第二加速段末尾。线性思维60+40不可取。
2. 200米前后程:100+100纯粹只是看视频好找起跑线计算而已。训练谁做100+100切分?一般都是150+50,美国部分有在70-110用95%的,博尔特为首的牙买加流主要是因为前150全力,后50硬顶
3.鸡血论:跑到了就是跑到了,肌肉有记忆,这也是overspeed训练的精髓,大顺风跑个好成绩都有很大意义,更何况合法风速。国内赛每一站都是宁可逆风也不反过来跑,我是服气的。你们看美国比赛哪怕高中赛,很多都是反向跑百米,为了肌肉记忆啊。哪来什么鸡血,跑到了就是跑到了,如果用药那另算,该罚罚。
4. 百米后程强是速耐好,必然200米也好。最大速度维持能力,延时加速能力和200米后50的90%最大速度的速耐是两回事,有关联但非充分必要条件。一堆大高个百米后程强的200米不怎么样。
5. “硬实力”- 之前那个执念很深的什么小猴说得很到位:0风速就约是-10米/秒,顺风2.0是-8米/秒,以此类推。哪有简单线性计算的?喜欢这么算的人是因为数学思维不好只会加减法吧,每个人步幅,腾空时间,体重都不一样的,受风面也不一样,同一个人受风也甚至不是连续相关的,加特林9.45是多大风?你按照“博吧风速海拔硬实力计算表”算一个?这都不是非线性的问题了,曲线未必是连续的。体育运动学科,智力水平和文化水平也很重要,你连个基本数学分析思维都没有动态立体的感性认知,就傻乎乎在那里加减法?新东方厨师学校挖掘机专业欢迎你。


IP属地:美国来自iPhone客户端1楼2019-06-14 12:53回复
    6. 60米快是因为起跑好:前十米除了我这种天赋差的,大家差别不大的,都是7-8步,一个档次的运动员能差多少?主要是找节奏和结合反应的蹬地启动,40-60米基本接近95%以上最大速度,所谓后程型选手也完全可以跑出优秀的60米成绩,典型就是盖伊。0-10,10-40,40-60要拆分来看


    IP属地:美国来自iPhone客户端2楼2019-06-14 12:58
    回复
      2025-08-25 16:28:01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先顶再看


      IP属地:海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19-06-14 13:03
      收起回复
        7. 关公战秦琼,隔空交手比PB:
        短跑是相互交手,同场竞技,是重量级拳王的较量,哪有光隔空比成绩的?PB只是参考,这也是为什么基本很多PB健将的学生运动员会被状态不好被吧里骂翻了的跑10.60的专业队队员现场交手完爆的原因,面对高手,大赛,压力,你能跑多少,才是你的真正实力。布莱德曼跑9.86次数比刘易斯多,PB持平博尔顿,谁强?看互相交手战绩,看大赛战绩。要不然拳王对决大家分别各自打沙包,看谁打出来的公斤数高?


        IP属地:美国来自iPhone客户端5楼2019-06-14 13:04
        回复
          8. 日本运动员都得瑟该骂:吧里那几个臭吊丝有心理问题,别被他们带沟里去了,日本运动员和印度运动员一样,都是外国运动员,除非他们骂中国,否则看比赛就好了


          IP属地:美国来自iPhone客户端6楼2019-06-14 13:06
          回复
            9. 日本运动员都好厉害,跑10.10也是我们威胁:日本运动员和印度运动员一样,都是外国运动员,不捧不贬,跑得好我们学习,跑一堆10.20成绩也别神神叨叨“你看看人家!”


            IP属地:美国来自iPhone客户端7楼2019-06-14 13:07
            回复
              10. 人种论:我说了很多次了,崇拜来自无知,来自不了解。黑人精英运动员在黑人里也是精英,一般上班的老黑跑13秒算很快了。美国黑人自有历史原因(你们懂的,不懂这个的我们没有交流基础),是因为历史,不是人种。


              IP属地:美国来自iPhone客户端8楼2019-06-14 13:09
              回复
                11. 手记时:我也常干这类事,毕竟辛苦训练需要自己鼓励自己一下,有精神层面的积极意义,不过大多数手计时连启动计时都算不上,误差超过0.50以上,还是那位执念很深的什么小猴同志@璐村惂鐢ㄦ埛_7WC3JCX馃惥 曾经跑出过0.80的50-60米分段,什么原因你们问他。我就是想找出那个给他掐表的人圆我破11的梦


                IP属地:美国来自iPhone客户端10楼2019-06-14 13:14
                收起回复
                  2025-08-25 16:22:01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第一条很对,卡尔刘易斯都是在80米处达到最高速度,所以看前程强不强还是要看室内60米


                  IP属地:湖北来自Android客户端11楼2019-06-14 13:17
                  收起回复
                    12.二维论,线性思维:摆臂一定要前后贴肘,尽量不能有任何水平向移动。我微博里详细写了关于“螺旋力”(我实在不知道该怎么描述这个,转动惯量?)的阐述已经牙买加系内收式八字式启动,以博尔特,特雷西为首,每一步都充分转胯等等等等,有兴趣的建议看一下


                    IP属地:美国来自iPhone客户端12楼2019-06-14 13:17
                    收起回复
                      13. 要是压线就好了:压线不是万能的,那种高强度紧张情况下下意识压线往往会提前导致降速更多,对张培萌13世锦赛的“要是压线就好了”论调其实是不准确的。


                      IP属地:美国来自iPhone客户端13楼2019-06-14 13:28
                      收起回复
                        14. 08博尔特不放水就是单纯的0.90变0.83或84,别忘了博尔特是在60-80达到最大速度的,08年3个0.82分段显然是进一步损失了60-70可能的继续加速,而不是最大速度到瓶颈了打表不上去。所以9.62或9.63的不放水预测是不全面的。博尔特大概率会持续加速在60-80跑到1.61或更快的分段速度,速度曲线提高,后面20米降速值也相应减少,总成绩会远比9.62块


                        IP属地:美国来自iPhone客户端14楼2019-06-14 13:30
                        收起回复
                          15. 十米分段:除非带着FAT系统的感应器在身上训练测试,否则所有十米分段的误差都过大(百分位),仅供参考,且容易在类似30+30中降速,扩大选择,以20米为基准更准确效果更好


                          IP属地:美国来自iPhone客户端16楼2019-06-14 13:40
                          收起回复
                            应该加个精 条条都很有道理


                            IP属地:四川来自Android客户端17楼2019-06-14 13:56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