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名著吧 关注:89,155贴子:783,819
  • 16回复贴,共1

【原创书评】《罪与罚(学术评论版)》:如何从多个角度解读名作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本来我的书评是一起放在专贴的,考虑到618临近了,可以考虑收这本。这本学术评论版《罪与罚》这个月刚出,我立刻就买了,然后写了这篇书评。也算是为大家试试水。
2019年书评合集:https://tieba.baidu.com/p/5994479150



IP属地:广东1楼2019-06-13 23:38回复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文学纪念碑”最近新出了《罪与罚(学术评论版)》,这不是经常的事。师大社很少出纯虚构作品,而“文学纪念碑”是以知名作家的传记、书信、日记、回忆录等构成的,出版这样一部纯虚构作品是极少的情况。但这对我来说是一件好事,曹国维老师翻译的《罪与罚》是我的入坑之作,大约在七八年前,第一次读到这版《罪与罚》便彻底入了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坑,一直没出来。而北京燕山出版社曹国维译《罪与罚》一直没再版,也使得不少想入坑陀思妥耶夫斯基的读者错过了这个极佳的译本。
    此前,“文学纪念碑”已经出版了许多陀思妥耶夫斯基相关的书籍,包括安娜·陀思妥耶夫斯卡娅的回忆录和日记,《同时代人回忆陀思妥耶夫斯基》,以及最为重要的约瑟夫·弗兰克的五卷本传记。这套传记是我目前看到的最好的陀思妥耶夫斯基传记。今年四月,第三卷《自由的苏醒》出版,而第二卷距离第三卷已经是将近三年前的事了。我差点以为这个系列要烂尾了。但“文学纪念碑”的主编魏东表示,五卷本传记将会在三年内出齐,并且明年四月便能看到第四卷。这个消息对我而言简直是喜大普奔了!
    当然“文学纪念碑”不仅收入了和陀思妥耶夫斯基相关的作品,这个系列专门收入各类作家传记、回忆录等等,并且全都是大部头的作品。最初它主要以俄国为中心,出版了纳博科夫、曼德尔斯塔姆、阿赫玛托娃、茨维塔耶娃等作家的传记和回忆录,后来渐渐扩展到其他国家,出版了包括《奥斯卡·王尔德传》、《弗吉尼亚·伍尔夫传》、《简·奥斯丁传》,《约翰·济慈传》等多部作品。对于传记爱好者而言,这是一笔丰厚的财富。
    或许是为了和其他版本的《罪与罚》相区别,这部《罪与罚》收录了八篇名家解读,长达186页,占据了全书的四分之一。这些评论有梅列日科夫斯基宗教的角度分析,有格罗斯曼从人物的角度分析,有莫丘利斯基从戏剧的角度分析,以及我国青年学者糜绪洋从姓名含义的角度分析,可以说是包罗万象了。以下是收录的八篇作品名录:
    1. 论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罪与罚》 德·谢·梅列日科夫斯基
    2. 《罪与罚》 约翰·米德尔顿·默里
    3. 《罪与罚》的城与人 列·彼·格罗斯曼
    4. 《罪与罚》与三一律 康·德·莫丘利斯基
    5. 罪与罚:我们自己犯下的谋杀罪 R. P. 布莱克默
    6. 拉斯科尔尼科夫的世界 约瑟夫·弗兰克
    7. 《罪与罚》的背景 约瑟夫·弗兰克
    8. 《罪与罚》的“人名诗学” 糜绪洋


    IP属地:广东2楼2019-06-13 23:40
    回复
      2025-08-12 12:48:25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梅列日科夫斯基所著的文章是相当早的,发表于1890年,彼时陀思妥耶夫斯基去世才9年。梅列日科夫斯基主要擅长陀思妥耶夫斯基作品的宗教分析,他著有大部头的《托尔斯泰和陀思妥耶夫斯基》,详尽得分析了两人在宗教上的相同和不同。而这篇短评则聚焦于《罪与罚》中的一个核心命题:为了善的目的去做罪恶的事是否正确?《罪与罚》的主人公拉斯科尔尼科夫杀死了一个放高利贷的老太太,从目的来说他的做法是对的,这个老太太对人的压榨无所不用其极,但拉斯科尔尼科夫以自己的方式杀死了老太太,显然既不合法律又不合道德,何况他杀人的过程中还杀死了一个无辜的人——老太婆的妹妹莉扎韦塔。
      拉斯科尔尼科夫遵循一种“超人哲学”,这种哲学后来在尼采的著作中发扬光大。“超人哲学”认为世界上有两种人,一种是普通人,只能庸庸碌碌地生活,而另一种是超人,他们不需要其他的凭据,完全依据自己的主观改变世界。拉斯科尔尼科夫渴望成为超人,成为像拿破仑那样改变世界的人。然而杀人之后,拉斯科尔尼科夫却陷入了一种神志不清的状态,极易受刺激,每时每刻都保持高度紧张的精神状态,这样的状态随着他自首,流放到西伯利亚后得以结束。很显然陀思妥耶夫斯基并不十分认同“超人哲学”,不然他不会给拉斯科尔尼科夫这样的结局。
      而在默里的评论中,除了关注拉斯科尔尼科夫,还关注另一个重要角色——斯维德里盖洛夫,这个角色实际是拉斯科尔尼科夫的另一个化身,但比他要坚定得多。最初从信中传闻斯维德里盖洛夫侮辱了拉斯科尔尼科夫的妹妹杜妮娅,他正式登场前他就是邪恶的化身。但后来传闻被宣告是假的,斯维德里盖洛夫见到了拉斯科尔尼科夫。他是个极其坚定的人,向往罪恶,他有极强的想要征服生活的力量,以至于连死亡都不恐惧。但他另一方面却又在行善。似乎极其分裂,但他的真正意图是与生活较量,最终超越生活。这也是拉斯科尔尼科夫真正向往的。也可以说斯维德里盖洛夫是老年版的拉斯科尔尼科夫。


      IP属地:广东3楼2019-06-13 23:40
      回复
        莫丘利斯基的评论中谈到了《罪与罚》与三一律的关系,三一律是古典悲剧中极其常见的手法,即把戏剧发生的时间限定在极短的时间,地点限制在极小的空间,事件也是非常单一的,这样能与观赏者拉进距离。莎士比亚的戏剧多数遵循三一律,而雨果则在《克伦威尔(序)》中对三一律大加批判。莫丘利斯基认为《罪与罚》也是具有三一律的。特别是在时间上,《罪与罚》长达三四十万字的故事实际只发生在几天之内。第一部只有三天,第一天主人公去作“试探”,认识马尔梅拉多夫。第二天收到妈妈的信,去市里乱走,得知老太婆明天独自在家的消息,第三天实行凶杀。第二部中,主人公陷入了昏迷状态,完全没有时间的流逝感,而第三部和第四部总共只有两天时间,临近结局,主人公彻底失去了时间感。这种刻画彻底把故事推向了悲剧。
        约瑟夫·弗兰克的两篇评论也十分精彩,不过他在《陀思妥耶夫斯基》第四卷中会有更精彩的表述,这里先略过不表。据说关于《罪与罚》的部分长达七万字,具体内容如何只能等待明年第四卷的出版了。
        糜绪洋是俄语文学青年学者,他在2016年《北京青年报》上刊载了这篇关于《罪与罚》中“人名诗学”的文章。文中表示,《罪与罚》的人名都具有特殊的含义。比如拉斯科尔尼科夫这个姓氏代表的是“分裂”,它特指十七世纪中叶俄国发生的教会分裂,而拉斯科尔尼科夫的家乡梁赞省正是分裂派最活跃的地方,所以他的家族和分裂派必然关系匪浅。马尔梅拉多夫这个姓氏指的是“软糖”,马尔梅拉多夫一家,包括卡捷琳娜、索尼娅以及其他几个孩子的生活极其艰苦,他们的名字却这样甜蜜,这实在是一种反讽。
        斯维德里盖洛夫这个姓氏中的一部分是德语中的“好色的”一词,这个姓氏很符合角色的特点了。而莉扎韦塔这个名字在陀思妥耶夫斯基经常都是需要看人脸色的角色,比如《群魔》中的莉扎韦塔师太,《卡拉马佐夫兄弟》中的臭丫头莉扎韦塔都具有同样的特质,代表了俄罗斯宗教传统中的“圣愚”类型。而拉祖米欣的意思是“理性的人”,如果他是陀思妥耶夫斯基在作品中的化身,那么“理性的人”无疑是他最理想的样子了。
        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作品真的很难评论,我读完了许多陀思妥耶夫斯基作品,但一直没有写出满意的评论。也许因为他的作品太过深刻,以至于无从下笔,也许因为他的作品太朴素,甚至很难找出多少亮点。所以身为陀思妥耶夫斯基的读者,我实在不是很合格。曾经有人发起过一个话题:怎样的作家最难模仿。在经过许多人的讨论后,得出结论,越是风格独特,文体花哨的作家越容易模仿,而且一个比一个写得好,越是纯粹朴素的作家,像陀思妥耶夫斯基这种,反而越难模仿,你甚至很难说出他的文字风格是怎样的。我曾经尝试模仿陀思妥耶夫斯基写一篇小说,但最后发现只是一厢情愿,自己的作品其实并没有半点他的影子。
        尽管有了梅列日科夫斯基、默里、格罗斯曼、约瑟夫·弗兰克等多位大家的解读,你仍然可以有自己的判断。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作品就是这样朴实无华,任何一个人都能从不同的方向进行解读。所以与其听闻众人的见解,倒不如直接拿起一本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作品,认真阅读,仔细思考。这一版《罪与罚》会是一个极好的选择。


        IP属地:广东5楼2019-06-13 23:41
        回复
          分析介绍很精到。赞一个。


          IP属地:上海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19-06-14 06:54
          回复
            这么快就买


            IP属地:湖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19-06-14 12:15
            收起回复


              来自Android客户端8楼2019-06-14 17:41
              回复
                十分仰慕陀翁,但可能因为人生阅历还比较少,我看他的书总是半懂不懂的。比如我看《罪与罚》时,不是很懂斯维德里盖洛夫这个人物。默里的书评给了我些许启示


                IP属地:北京来自Android客户端9楼2019-06-15 08:59
                收起回复
                  2025-08-12 12:42:25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赞一个。


                  IP属地:安徽10楼2019-06-15 13:49
                  回复
                    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作品非常有特点,1.大量的心理描写 2.小人物的道德拯救 3.情节戏剧性强
                    他对于人物心理的掌控力堪比莎士比亚,文采在众多作家不算优秀,但胜在擅长于设计人物的精神世界和营造推动故事的矛盾冲突。
                    善与恶,拯救与被拯救,信仰与理性的冲突往往是陀式作品的思想表达,这也与当时的时代背景以及他本人的人身经历息息相关,陀思妥耶夫斯基将他的文化焦虑很好地表现在了他的作品当中。
                    当然,俄国文学两位大师其实我更喜欢英雄主义的托尔斯泰,因为不同于陀式和他的作品人物的挣扎于苦难境地的人性救赎,托尔斯泰和他作品里的人物更像是认清生活的真相之后依然热爱生活的那个英雄,虽然他的作品也存在不少缺点。


                    IP属地:浙江12楼2019-11-12 00:06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