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给大家安利一个冷知识:其实古人常说的斤不是斧头,而是类似斧头的一种手工工具。为什么和大家说这个呢?因为现在我们很容易被误导,比如当我们翻开《辞海》、《辞源》,它们都把斤解释为斧头,其实这样是不够严谨的。
那么到底怎么区分斧和斤呢?可以从两个方向去区分,一是尺寸大小,二是开刃方向。清朝学者徐灏笺(jian1)注:“斧斤同物,斤小于斧。”意思是说,斧斤都是同一类工具,但斤的尺寸是小于斧的。清朝著名的语言学家王筠句读(dou4):“斤之刃横,斧之刃纵,其用与镢相似。”意思是说斤的开刃方向是横向,锋刃和手柄是垂直的,可看成“丁”字,它的操作方法就像我们今天使用的“锄头”一类的工具;而斧头开刃方向是竖向,锋刃和手柄是平行的,与今天我们日常生活中所用的斧头造型一样。古人经常将斧斤搭配使用,先用斧头砍断木料,再用斤来修平斧头留下的杠痕。
在四川博物院就收藏有一件战国时期的曲头铜斤,它是在1980年四川新都马家乡出土的。其造型简易,没有什么花哨的地方,有23.1厘米长,锋刃2.4厘米宽;而且它的锋刃前端是微微弯曲的,就像微缩版的锄头。可能是年代太过久远,这件曲头铜斤失去了它的搭档——手柄,不过我们仍可以看到它安装手柄的孔洞是长方形的。
这件曲头铜斤身上有一个神秘的地方,它身体的下半段刻有一些特殊的图形符号,这是巴蜀古族的一种象形文字,被专家称为“巴蜀图语”。遗憾的是“巴蜀图语”至今也没有被准确破解,否则我们就可以知道该铜斤身上的秘密了。(文章摘自:超级博物馆APP)
这件展品收藏于四川博物院,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去博物馆看看,或者也可以在超级博物馆APP上看,它涵盖了5000+家博物馆,20w+文物,还可以听文物故事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