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刚经》在讲到未来某个时期将有人相信其般若义理时,用了这样一个词:罗什译本为“如来灭后后五百岁”。对此,历来有不同的解释.主要有四种,其一指释迦如来入灭后五百年。按照学术界公认的释迦如来入灭年代即公元前486年,
则“后五百岁”当为公元14年。其二认为在释迦如来灭后的一千年中,有个前五百年和后五百年,此后五百年当为公元14年至514年。其三以释迦如来灭后第一个五百年(前486-前14年)为前,第二个五百年(前14-公元514年)为中,第三个五百年(514-1014年)为后。其四指释迦如来灭后的第五个百年(约当1514至2014年)。
那么,《金刚经》中的“后五百岁”到底指什么时代呢?我们再来看玄奘译本,它是在表述这一概念时用了这样的词:“后时、后分、后五百岁,正法将灭时、分转时”“后时”即“后分”,也就是“后五百岁”,这个五百岁就是“正法将灭时”。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信息。佛教认为,佛入灭后,佛的教法分正法、像法、末法三个时期。据《大乘同性经》卷下、《大乘法苑义林章》卷6等的说法,正法、像法、末法是按照三个标准来划分的,凡具备教说、修行、证悟三个方面,即为正法,意即秉持教法、依教修行并能证道;若只具备教说、修行二者,则为像法,此时所有教法并有人修行,但不能证果;若只有教法垂世而没有修行和证道,则为末法。
“正法将灭时”就是正法将要完结之时。那么正法又是什么时代呢?
关于三法的时限,特别是像法和末法的时限,佛教各经论说法不一。主要有以下四种:其一,认为正法有五百年,像法也五百年;
其二,认为正法正法有五百年,像法有一千年;
其三,认为正法、像法各一千年;
其四,认为正法有一千年,像法有五百年。
关于末法的时限,各经论所说基本一致,即认为末法有一万年。可见,绝大多数经论认为正法是五百年。历史上佛教界也大都坚持正法五百年的看法。如此说来,“正法将灭时”就是正法阶段快要结束之时,也即释迦佛入灭后快五百年的时候。根据上面所说的佛灭年代,则佛灭后满五百年应是公元14年,将近五百年则大约为公元前后时期。总之,玄奘译本用“正法将灭时”进一步修饰“后五百岁”,对于准确判断“后五百岁”的含义是非常重要的。

则“后五百岁”当为公元14年。其二认为在释迦如来灭后的一千年中,有个前五百年和后五百年,此后五百年当为公元14年至514年。其三以释迦如来灭后第一个五百年(前486-前14年)为前,第二个五百年(前14-公元514年)为中,第三个五百年(514-1014年)为后。其四指释迦如来灭后的第五个百年(约当1514至2014年)。
那么,《金刚经》中的“后五百岁”到底指什么时代呢?我们再来看玄奘译本,它是在表述这一概念时用了这样的词:“后时、后分、后五百岁,正法将灭时、分转时”“后时”即“后分”,也就是“后五百岁”,这个五百岁就是“正法将灭时”。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信息。佛教认为,佛入灭后,佛的教法分正法、像法、末法三个时期。据《大乘同性经》卷下、《大乘法苑义林章》卷6等的说法,正法、像法、末法是按照三个标准来划分的,凡具备教说、修行、证悟三个方面,即为正法,意即秉持教法、依教修行并能证道;若只具备教说、修行二者,则为像法,此时所有教法并有人修行,但不能证果;若只有教法垂世而没有修行和证道,则为末法。
“正法将灭时”就是正法将要完结之时。那么正法又是什么时代呢?
关于三法的时限,特别是像法和末法的时限,佛教各经论说法不一。主要有以下四种:其一,认为正法有五百年,像法也五百年;
其二,认为正法正法有五百年,像法有一千年;
其三,认为正法、像法各一千年;
其四,认为正法有一千年,像法有五百年。
关于末法的时限,各经论所说基本一致,即认为末法有一万年。可见,绝大多数经论认为正法是五百年。历史上佛教界也大都坚持正法五百年的看法。如此说来,“正法将灭时”就是正法阶段快要结束之时,也即释迦佛入灭后快五百年的时候。根据上面所说的佛灭年代,则佛灭后满五百年应是公元14年,将近五百年则大约为公元前后时期。总之,玄奘译本用“正法将灭时”进一步修饰“后五百岁”,对于准确判断“后五百岁”的含义是非常重要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