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辈:荣凤崇容德 虎魁治齐国 福禄永昌显 富贵世兴泽 (四川大竹)
字辈:鸾凤崇容德 荣丰治齐国 福禄永昌显 富贵世兴泽 (湖北利川 重庆石柱)
两个有细微差别,应该是年代久远,记忆错误。
本系原籍湖广麻城县孝感乡高坎堰人氏,明末清初湖广填四川由治聖祖背筋骨入川葬于大竹县长生沟(今莲印乡新家村)定居,后迁至大竹县欧家乡,现普山村二社周家湾居住至今,并有部分家人散居邻水县普新乡,大竹县姚市乡新桥乡,还有一族人迁徙重庆方向,今已取得联系,现居住在重庆石柱县后、一部分族人又迁至湖北利川市居住。从湖广麻城县孝感乡迁往大竹时族人先祖,治聖背筋骨入川前。因无历年族谱无法考证前七世祖先,只能从第八世祖治聖起有记载。
四川大竹汝南堂周氏脉络
据公元 1963 年 6 月 24 日修谱记载,我族原系湖广省麻城县孝感乡高坎堰人氏(一说洗脚河),大约明末初清(1644-1647 年)年间,湖广填四川时入川,是我族有字辈记载的第八世祖周治聖背筋骨入川将筋骨葬于大竹县长生沟(今大竹县莲印乡新家村)族人暂居住于此,农耕土殖,人丁兴旺,地少人多无法生存,族人就东奔西散,远走他乡。我族第十世祖周国相,绰号周红毛(落第秀才)以教私塾来到欧家场学堂湾教书,客居在宋家湾,宋家是欧氏一富豪,送给其女的一个院子,其女一家居住在宋家湾,传说地理位置风水很旺,其家居住,人身不安,鸡犬不宁,但周国相客居此地一切安顺,一地理先生说;你怕长得有红头发,据说确有其事,所以欧氏女就将宋家湾典卖给周国相,其周红毛绰号由此而得名。周国相买下宋家湾后成家立业,取妻许氏生有两子,长子福科、次子福胜,由于国相、许氏立家经营有方,家业逐渐兴旺,财富不断增长,人丁济济一堂,逐将宋家湾进行改建为两重堂,左右厢房,前后围墙,修有朝门,门外大坝立有四根拴马柱,将宋家湾改为周家湾,远近周氏家族还逐渐投奔此地安身,从此人丁兴旺,车水马龙、南来北往、一番繁荣景象。一地理先生形容周家湾的地势龙脉长相犹如重庆。院子两边各有一条河,形如两江、两河汇集处似如朝天门,屋前一块田拴住两河形如玉带、河左边有欧家场、河右边有普兴场,两河汇集处下方有唐家湾、屋后有树林山坡形如歌乐山。形成了左边江北、右边南岸两河汇集处象朝天门、唐家湾象弹子石,成了名符其实小重庆, 从此周家湾素有小重庆之称。
雍正年间(1723-1735)一场火灾将周家湾烧毁。致使周氏族人各自分身东奔西散,远走他乡,国相次子福胜一家迁往重庆方向,剩下的人又重振家园,就原地重新维修,两重堂改为一重堂。福不双至、祸不单行、咸丰年间(1851-1861)再次遭灾一场大火烧得更惨,周家湾的建筑就七零八落,东一间,西一间的土墙房,木架竹夹壁子房,户户成了穷人,生活十分困难,从此以佃租为生。直至公元 1950年家乡解放,人民生活开始有了改善。
我族入川,已达五百余年,由于种种原因,周氏老家谱丢失, 祠堂、古墓、古迹、古书等都已被毁、资料无存,无法详述,只是祖先留有零星资料和口传记述,望族亲见谅,还望族亲家人各处寻找,补缺遗失。
字辈:荣凤崇容德 虎魁治齐国 福禄永昌显 富贵世兴泽 (四川大竹)
湖北恩施利川汝南堂周氏家族发展脉络
远立字牌:鸾凤崇容德,荣丰治齐国,福禄永昌显、富贵世兴泽。发展脉络堂号《汝南堂》,洪武二年从湖广麻城孝感乡洗脚河入川定居大竹,由于人丁兴旺,清朝雍正年间,为生计所迫齐字辈祖先周齐林兄弟六人决定分身,自谋出路,当时将一面大锣分为六块、各持一块、作为以后相认凭据,几经搬迁,周齐林之孙周福龙于乾隆年间落业原四川古昌坪(今重庆石柱县黄水镇洋洞乡)、光绪年间、周福龙之后裔,周显元迁至湖北恩施利川汪营镇金昌居住。字辈:鸾凤崇容德 荣丰治齐国 福禄永昌显 富贵世兴泽
湖北利川周氏家族是四川大竹的分支,从湖广麻城孝感乡洗脚河入川定居大竹,然后四川古昌坪(今重庆石柱县黄水镇洋洞乡)、光绪年间、周福龙之后裔,周显元迁至湖北恩施利川汪营镇金昌居住。
字辈:鸾凤崇容德 荣丰治齐国 福禄永昌显 富贵世兴泽 (湖北利川 重庆石柱)
两个有细微差别,应该是年代久远,记忆错误。
本系原籍湖广麻城县孝感乡高坎堰人氏,明末清初湖广填四川由治聖祖背筋骨入川葬于大竹县长生沟(今莲印乡新家村)定居,后迁至大竹县欧家乡,现普山村二社周家湾居住至今,并有部分家人散居邻水县普新乡,大竹县姚市乡新桥乡,还有一族人迁徙重庆方向,今已取得联系,现居住在重庆石柱县后、一部分族人又迁至湖北利川市居住。从湖广麻城县孝感乡迁往大竹时族人先祖,治聖背筋骨入川前。因无历年族谱无法考证前七世祖先,只能从第八世祖治聖起有记载。
四川大竹汝南堂周氏脉络
据公元 1963 年 6 月 24 日修谱记载,我族原系湖广省麻城县孝感乡高坎堰人氏(一说洗脚河),大约明末初清(1644-1647 年)年间,湖广填四川时入川,是我族有字辈记载的第八世祖周治聖背筋骨入川将筋骨葬于大竹县长生沟(今大竹县莲印乡新家村)族人暂居住于此,农耕土殖,人丁兴旺,地少人多无法生存,族人就东奔西散,远走他乡。我族第十世祖周国相,绰号周红毛(落第秀才)以教私塾来到欧家场学堂湾教书,客居在宋家湾,宋家是欧氏一富豪,送给其女的一个院子,其女一家居住在宋家湾,传说地理位置风水很旺,其家居住,人身不安,鸡犬不宁,但周国相客居此地一切安顺,一地理先生说;你怕长得有红头发,据说确有其事,所以欧氏女就将宋家湾典卖给周国相,其周红毛绰号由此而得名。周国相买下宋家湾后成家立业,取妻许氏生有两子,长子福科、次子福胜,由于国相、许氏立家经营有方,家业逐渐兴旺,财富不断增长,人丁济济一堂,逐将宋家湾进行改建为两重堂,左右厢房,前后围墙,修有朝门,门外大坝立有四根拴马柱,将宋家湾改为周家湾,远近周氏家族还逐渐投奔此地安身,从此人丁兴旺,车水马龙、南来北往、一番繁荣景象。一地理先生形容周家湾的地势龙脉长相犹如重庆。院子两边各有一条河,形如两江、两河汇集处似如朝天门,屋前一块田拴住两河形如玉带、河左边有欧家场、河右边有普兴场,两河汇集处下方有唐家湾、屋后有树林山坡形如歌乐山。形成了左边江北、右边南岸两河汇集处象朝天门、唐家湾象弹子石,成了名符其实小重庆, 从此周家湾素有小重庆之称。
雍正年间(1723-1735)一场火灾将周家湾烧毁。致使周氏族人各自分身东奔西散,远走他乡,国相次子福胜一家迁往重庆方向,剩下的人又重振家园,就原地重新维修,两重堂改为一重堂。福不双至、祸不单行、咸丰年间(1851-1861)再次遭灾一场大火烧得更惨,周家湾的建筑就七零八落,东一间,西一间的土墙房,木架竹夹壁子房,户户成了穷人,生活十分困难,从此以佃租为生。直至公元 1950年家乡解放,人民生活开始有了改善。
我族入川,已达五百余年,由于种种原因,周氏老家谱丢失, 祠堂、古墓、古迹、古书等都已被毁、资料无存,无法详述,只是祖先留有零星资料和口传记述,望族亲见谅,还望族亲家人各处寻找,补缺遗失。
字辈:荣凤崇容德 虎魁治齐国 福禄永昌显 富贵世兴泽 (四川大竹)
湖北恩施利川汝南堂周氏家族发展脉络
远立字牌:鸾凤崇容德,荣丰治齐国,福禄永昌显、富贵世兴泽。发展脉络堂号《汝南堂》,洪武二年从湖广麻城孝感乡洗脚河入川定居大竹,由于人丁兴旺,清朝雍正年间,为生计所迫齐字辈祖先周齐林兄弟六人决定分身,自谋出路,当时将一面大锣分为六块、各持一块、作为以后相认凭据,几经搬迁,周齐林之孙周福龙于乾隆年间落业原四川古昌坪(今重庆石柱县黄水镇洋洞乡)、光绪年间、周福龙之后裔,周显元迁至湖北恩施利川汪营镇金昌居住。字辈:鸾凤崇容德 荣丰治齐国 福禄永昌显 富贵世兴泽
湖北利川周氏家族是四川大竹的分支,从湖广麻城孝感乡洗脚河入川定居大竹,然后四川古昌坪(今重庆石柱县黄水镇洋洞乡)、光绪年间、周福龙之后裔,周显元迁至湖北恩施利川汪营镇金昌居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