底板:尼塔库大鸟 无字版
结构:淋巴(0.25mm)+阿尤斯(0.75mm)+阿尤斯(1.5mm)+阿尤斯(1.75mm)
厚度:6.6mm(厚)
尺寸: 261*152mm(版面大)
本人横拍双反弧快打法,球龄三年半,不过之前两年多都是大学里瞎玩玩,连个正手攻球的框架都搞不太清楚,真正接触乒乓球也就在这半年多,认识了一个专业队退役下来的教练,有空了就跟他练练球,他也偶尔指点我一下,技术相比之前来说算是突飞猛进吧,不过技术还不太稳定,尤其是在发接发这一块,参加过一次博乒1700的积分赛,比赛经验少,所以成绩不太理想,我轻松赢下的对手拿了分段第二,平时和1800和1900的打也经常能赢,不过他们的胜率比我高,发挥也比我稳定,水平有限,所以评测仅供参考。
大鸟这拍子怎么说呢,现在我感觉最大的不足就是厚度了,确实有点厚,现在正手2.2蓝省40度,反手银河金星三,厚度的感觉在发球以及搓球时感觉很明显,搓球可能时技术动作的问题,感觉不太精准,准心有点差,所以这块就不多说了,发球除了下蹲砍式发球外,我主用的顺旋转和勾手都是瓦式发球,基本都是拿大拇指和食指捏着,感觉就一个,板子厚,对发球影响挺大的。
再来说说大家最关心的底劲以及正反手的感受。
底劲相比于其他的碳素、纤维、硬木的板子来说很明显是比不过的,因为一看结构就知道,没什么好比的,出球速度也是,不过感觉对于业余来说是够打了,因为球的质量是由速度、力量、旋转、落点组合起来的,业余的正反手弧圈球技术大部分都是以高调和前冲为主,而且前冲的质量也不算很高,爆冲就更不用说了,再结合大鸟来说,大鸟应该是属于软七夹,持球好,形变好 ,所以旋转和落点控制才应该是大鸟的主要使用思路,落点我想不必多说,大家都明白,旋转其实说白了尤其是在弧圈球技术里业余的对转的高调很多都防不好,所以没必要舍本逐末的去追求力量,想着一板打死对方。
大球时代球速下降,相持求变多,所以更要追求稳定连续,球拍越弹越不稳定,对动作以及感觉的要求就越高,大球对发力要求更高,但并不是说业余要去盲目的追求力量,想着和小球时代一样一板过,我教练经常说,发力谁都会,连傻子都会,单纯发力那只是蛮力,建议在一定发力的基础上去追求旋转和落点更加实际,因为旋转能制造速度和弧线
再来说一下配胶吧,正手建议还是狂飙,狂飙的极限比外套要高,不过像我自己40度的蓝省打透后还是觉得整体偏软,都说配置
结构:淋巴(0.25mm)+阿尤斯(0.75mm)+阿尤斯(1.5mm)+阿尤斯(1.75mm)
厚度:6.6mm(厚)
尺寸: 261*152mm(版面大)
本人横拍双反弧快打法,球龄三年半,不过之前两年多都是大学里瞎玩玩,连个正手攻球的框架都搞不太清楚,真正接触乒乓球也就在这半年多,认识了一个专业队退役下来的教练,有空了就跟他练练球,他也偶尔指点我一下,技术相比之前来说算是突飞猛进吧,不过技术还不太稳定,尤其是在发接发这一块,参加过一次博乒1700的积分赛,比赛经验少,所以成绩不太理想,我轻松赢下的对手拿了分段第二,平时和1800和1900的打也经常能赢,不过他们的胜率比我高,发挥也比我稳定,水平有限,所以评测仅供参考。
大鸟这拍子怎么说呢,现在我感觉最大的不足就是厚度了,确实有点厚,现在正手2.2蓝省40度,反手银河金星三,厚度的感觉在发球以及搓球时感觉很明显,搓球可能时技术动作的问题,感觉不太精准,准心有点差,所以这块就不多说了,发球除了下蹲砍式发球外,我主用的顺旋转和勾手都是瓦式发球,基本都是拿大拇指和食指捏着,感觉就一个,板子厚,对发球影响挺大的。
再来说说大家最关心的底劲以及正反手的感受。
底劲相比于其他的碳素、纤维、硬木的板子来说很明显是比不过的,因为一看结构就知道,没什么好比的,出球速度也是,不过感觉对于业余来说是够打了,因为球的质量是由速度、力量、旋转、落点组合起来的,业余的正反手弧圈球技术大部分都是以高调和前冲为主,而且前冲的质量也不算很高,爆冲就更不用说了,再结合大鸟来说,大鸟应该是属于软七夹,持球好,形变好 ,所以旋转和落点控制才应该是大鸟的主要使用思路,落点我想不必多说,大家都明白,旋转其实说白了尤其是在弧圈球技术里业余的对转的高调很多都防不好,所以没必要舍本逐末的去追求力量,想着一板打死对方。
大球时代球速下降,相持求变多,所以更要追求稳定连续,球拍越弹越不稳定,对动作以及感觉的要求就越高,大球对发力要求更高,但并不是说业余要去盲目的追求力量,想着和小球时代一样一板过,我教练经常说,发力谁都会,连傻子都会,单纯发力那只是蛮力,建议在一定发力的基础上去追求旋转和落点更加实际,因为旋转能制造速度和弧线
再来说一下配胶吧,正手建议还是狂飙,狂飙的极限比外套要高,不过像我自己40度的蓝省打透后还是觉得整体偏软,都说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