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态硬盘吧 关注:920,512贴子:7,002,533

为SN750的温度正名:M2 NVME横评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终于到齐970evo plus,SN750,M9PEG
做了个全面评测(包括最不好评价的温度)
结论就是:大家错怪SN750了:
1.970EVO PLUS 主控温度爆炸;
2.无辅助散热条件下SN750最热;
3.有辅助散热条件三者颗粒温度几乎一样;
4.佳翼冷雨燕配合SN750温度降低非常多;
5.简单的普通散热片即可大大改进温度表现;
6.温度降低的最主要条件是固态本身可以尽快把热量传导出去。而不是周围的风量。
7.固态颗粒发热集中在持续写入阶段。读取时间段温度和待机温度基本相当。日常使用无大容量写入任务时,不用担心颗粒温度问题。但是读取会影响主控温度,970EVO PLUS在读取阶段,主控温度较高(略低于写入阶段)。相信这对SN750和M9PE也同样适用。


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19-05-15 11:04回复
    膜拜dalao


    IP属地:北京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19-05-15 11:05
    收起回复
      @吉巴藤 @杨树的杨树 @磷焰隼 @格乌恩 @wdlgood7 吞了嘛……


      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19-05-15 11:05
      收起回复
        去年笔记本副盘2263xt连续读取400g


        IP属地:新疆来自iPhone客户端5楼2019-05-15 11:08
        收起回复
          主流3DTLC M2 NVME 横评之温度篇:
          关于M2 NVME温度高的讨论似乎进入了一个SN750人人喊打的时代。好像一提到SN750就默认笔记本无法使用,温度太高等等说法。考虑到每个人的散热环境不同,对温度的敏感度也不同,因此借此机会做了一个同环境,同条件下的横向评测。
          本次评测收集了三星970EVO PLUS 1T,西部数据SN750 1T,浦科特M9PEG 1T作为横评的M2 NVME硬盘,均为主流3DTLC颗粒固态硬盘。理由如下:970EVO慢慢退市,评价意义不大,人们对970EVO PLUS升高的温度反而更感兴趣。而SN750常年被当做发热大户一黑再黑,有必要做个公正评判了。浦科特M9PEG自带散热片,东芝正片+5年联保+目前价位比SN750还低,也有理由收入评测列表。其他970PRO,760P因为各方面原因,我已经不再持有,此次评测就不收录了。其他最近水军推广的C2000PRO,因为我对国产厂商的节操实在信任不过,也许我现在测试的,和两个月后再购买的,颗粒就换掉了,评测完全失去意义。
          先给结论:
          1.970EVO PLUS 主控温度爆炸;
          2.无辅助散热条件下SN750最热;
          3.有辅助散热条件三者颗粒温度几乎一样;
          4.佳翼冷雨燕配合SN750温度降低非常多;
          5.简单的普通散热片即可大大改进温度表现;
          6.温度降低的最主要条件是固态本身可以尽快把热量传导出去。而不是周围的风量。
          7.固态颗粒发热集中在持续写入阶段。读取时间段温度和待机温度基本相当。日常使用无大容量写入任务时,不用担心颗粒温度问题。但是读取会影响主控温度,970EVO PLUS在读取阶段,主控温度较高(略低于写入阶段)。相信这对SN750和M9PE也同样适用。
          除了固态以外,本次还买了3种佳翼的M2转接PCIE的转接卡,价位从15-45-80三种。评价结论:冷雨燕(45)效果最好,X4+散热片(15块+店家赠送)性价比最高,蓝骑士(80)效果最差,价格最高,强烈不推荐。










          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19-05-15 11:08
          回复
            完全没有风道的话其实散热片只是增加了热容如笔记本的环境。对于固态散热来说铝比铜好因为热容大,可以吸收更多热量,提供缓冲。(实测某笔记本用外置风扇对着M2位置的底面散热窗吹可以直降20度


            IP属地: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19-05-15 11:09
            收起回复
              雨燕颜值是真的高


              IP属地:新疆来自iPhone客户端8楼2019-05-15 11:10
              收起回复
                本介绍一下测试条件:
                我机箱为联力X500FX,标准前进后出风道设计。进风为2把TT的14CM风扇,最大转速1400,测试时固定转速1000(常用转速,静音考虑)。后置出风位置为2把12CM 三洋9S 1500PWM。顶置冷排扇为2把12CM的三洋9G 3500PWM。所有风扇连接在冷排的调速接口上,统一设置60%转速。
                PCIE 1插槽有1063显卡,评测阶段无工作任务,低频率低发热,热源可以忽略;
                PCIE 4插槽用来插本次的转接卡+固态,本接口为CPU直连通道接口;
                PCIE 5插槽有P3605 1.6T一块,是我的资料盘,用于下载+游戏,通道为PCH;待机温度不超过35度。发热较低。
                PCIE 6插槽有900P 280G一块,用于系统盘+游戏盘+软件盘,通道为PCH。待机温度约40度。
                P3605和900P的发热均会对4插槽的M2固态有一定影响,但热量较低,就不再考虑。





                来自Android客户端9楼2019-05-15 11:10
                收起回复
                  本楼为几款M2转接卡的使用方式和效果。15块的佳翼X4,可以使用大多数店家附送的M2 散热片和导热胶垫。注意这个导热胶垫两面都有塑料膜,需要撕开后再放置在固态表面。另外这个导热胶垫是没有胶的,仅有轻微的粘性,不能靠胶垫本身连接散热片和固态。一般都有附送橡皮筋来压紧。图中效果还不错。
                  冷雨燕的安装方式是反过来的,而且不能使用马甲固态(M9无法安装),他的散热是通过导热胶垫将固态热量传导到正面外壳上辅助散热。整体散热面积略大于2280散热片。结果证明也略微好一点。
                  蓝骑士的安装方式最奇葩,虽然配置了一个涡轮风扇,但风扇和M2固态冲突,导致固态安装后不能安装散热片,m9pe也不兼容,散热片会顶住风扇。所以这是一个非常**的设计。等于把固态封闭在了一个铝盒子里,本身没有直接增加散热面积的条件,仅仅靠一个很弱的涡轮风扇提供气流,最后的结果也证明这种方式是掩耳盗铃。固态温度和不加散热片完全没有区别。










                  来自Android客户端10楼2019-05-15 11:11
                  回复
                    所以笔记本用啥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1楼2019-05-15 11:12
                    收起回复
                      支持支持


                      IP属地:湖北12楼2019-05-15 11:12
                      回复
                        温度也与写入速度有关系


                        IP属地:广东13楼2019-05-15 11:12
                        收起回复
                          楼主问下,为什么像bx500这种低端盘,发热控制不好?主控芯片要不要背锅?谢谢


                          IP属地:湖北14楼2019-05-15 11:15
                          收起回复
                            本楼为使用佳翼X4无散热片的测试情况,模拟日常无散热环境。所有测试均为HDTUNE 文件基准200G写入读取,观察最高温度。图中可以看到无散热片的情况下,SN750的颗粒温度达到了最高73度,同情况970EVO PLUS只有66度,但是相应的主控温度达到了恐怖的90度。M9PE受益于自带散热片,最高只有63度。AIDA64截取了各个温度曲线。可以看到基本上的升温都在持续写入阶段,持续写入结束后的读取阶段,温度都逐渐降低。所以日常使用读取为主,少量持续写入的工作环境,大家不用对温度太敏感。
                            图中有相对应硬盘信息。字较小请放大处理。








                            来自Android客户端15楼2019-05-15 11:15
                            回复
                              五楼为佳翼X4+散热片。情况显著改善,SN750最高温度稳定64度,直接降低了9度。970EVO PLUS颗粒63度,降低3度。主控骤降15度,从90度降低到75度最高。此项评测M9PE缺席,因为默认就带了散热片。本项目可以看到薄薄的一个3mm厚铝制散热片,已经可以达到很好的降温效果,有理由相信更厚的,材料更好地散热片效果会更好。M2NVME固态最大的问题在于没有良好的导热材料把热量迅速导出,即使有风扇对着吹,颗粒本身的降温速度也比不过导热胶贴+散热片的效果。所以笔记本用户的散热手段,个人建议使用导热胶垫连接M2 固态和笔记本的外壳,迅速把热量传导出去,而不是在M2槽加装散热片。









                              来自Android客户端16楼2019-05-15 11:17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