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道吧 关注:29,768贴子:235,126

聊聊丁元英关于“孝道”的价值观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母亲节,聊聊《天道》电视剧关于“孝”的情节。
先回看一下情节。
丁元英:医生,我怎么做才能让我的父亲死?
医生:中国没有安乐死的立法,这里是医院,只有病人没有死,只要病人的账上还有钱,医生就必须救人。
.....
大哥:上呼吸机已经有11天了,咱们开个会,看爸的事怎么办,这钱该怎么摊?
丁元英:如果是摊钱的事我就不参加了。
大哥:你凭什么不参加?
丁元英:我只知道他是我的爹,他是谁的爹我不知道。大哥说的是摊钱的事,如果我知道我爹不只是我的爹,也是你们的爹。只要是个人,都会想怎么分摊钱的事。我和大哥都在外面,如果小妹在端茶倒水的时候也这么想,他们也是你们的爹。那这碗水就端不下去了。结果就是爹都喝不上这口水了。
大哥:小妹照顾父母,将来遗产都是她的。
丁元英:那没有遗产的父母就该扔墙头上了,讲责任本来就已经错了。说孝顺再加个美德就更错了。那应该是血缘关系的本来,本该如此。孝顺是个什么东西,是美德?非得把所有干净的地儿都弄脏了才踏实了。
原则上说父亲的医疗费和长期的医护都是我来负担。为什么说是原则上呢?因为他们都是你们的爹,这里有一个感情表达的问题。如果大哥觉得小妹这几年照顾父母很辛苦,想放几个钱表达一下心情也可以。
大哥:你要是没钱呢,你没钱会这么说?
丁元英:没钱的子女多了,办到哪里是哪里。尽心尽力是标准,办到什么程度不是标准。
小妹:哥你之前给了老人钱,现在说说眼前怎么办吗?
丁元英:爸现在还在病危阶段,先抢救生命。不确定是植物人的最后一刻,还是抢救。如果确定是植物人了,我就去拔管子。
大哥:就i算确定是植物人,也不能拔管子。我是长子,就应该听我的。我不想让别人说我们不孝顺。别说家里还有点钱,就算砸锅卖铁也要保住爸的一口气。
丁元英:注意,我下面说的话只针对我自己。如果我孝顺的口碑是以我父亲的痛苦和尊严为条件的话,我就不知道我是个什么东西了。
大哥:你的这个东西是得以爸的命为条件
妈妈:元英啊,那可是你爸啊。拔管子这种绝情的话你也说得出口。养儿防老啊,他就落了这个下场。生儿育女还有什么用
丁元英:妈啊,如果你养儿为了防老,那就别说母爱有多伟大了。你养来养去还是为了自己,那是交换。
........
小妹:哥,我觉得你不应该这么说妈,养儿防老,不都是这么过来的吗?
丁元英:养儿防老,那父母就是你天生的债权人,而且这种感情比海深比海高,你永远想的就是还债报恩。所以这种文化让每个人直不起腰来。你看这个民族就是老弯着腰。而老人越觉得是养儿防老,就越容易吃亏,觉得心里苦。
小妹:哥,我想问你一个问题。如果我们已经买锅砸铁了,已经借不到钱了但还差一万就能救活爸了,那你说怎么办?
丁元英:那他就死
小妹:哥,你还是一个人过吧


IP属地:湖南1楼2019-05-12 19:06回复
    作者的思想,与道家哲学有一定的渊源,关于回老家探父亲的病情这一段,所提到的“孝道”观念,可以对应一下通行版《道德经》:
    “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
    “六亲不和,有孝慈; 国家昏乱,有忠臣。”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关于这段情节,我认为作者在这方面的理解和处理,不太恰当。
    这里先不说版本可能产生的错误问题。
    道家思想,重在统治者治国的层面,不提倡有为的干予,不立标准,而民自化。
    这并不是指人们不应该忠孝,而是破除统治者主观认定的形式化、仪式化的道德标准。
    而儒家提倡的忠孝,是在术的层面,对人的行为立标准,制定道德行为规范,具备可操作性,只是当时的礼制太形式化、流程化,未免过于僵化了。
    现代社会,对于孝,只能结合两者,不能偏废其一。
    一方面,仍然要大力提倡品德教育,要讲孝道,保留道德观的约束力。
    另一方面,破除一些愚忠愚孝的固有观念,不要为了名声,为了面子而孝,而要将心比心的去尽到孝的义务。


    IP属地:湖南2楼2019-05-12 19:07
    收起回复
      2025-08-21 08:34:52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丁元英:讲责任本来就已经错了。说孝顺再加个美德就更错了。那应该是血缘关系的本来,本该如此。孝顺是个什么东西,是美德?非得把所有干净的地儿都弄脏了才踏实了。】
      丁元英这话合理吗?
      《道德经》中的“六亲不和有孝慈”,到底应该用哪种顺序去理解?
      是“讲孝顺”所以弄脏了干净地? 还是地本不干净了才提倡孝顺?
      这是值得思考的,不能逻辑颠倒。
      虽说“孝”是“本该如此”,但人自利的基因,决定了不可能人人会天然按“本该如此”的价值判断行事,基因生存与延续的动机,决定了人们在“父母”“自我”与“后代”之间做价值判断来取舍的话,“父母”往往是最先被舍弃的。即便提倡了2000多年的孝道,社会上老父老母的待遇仍远远比不上孙子孙女的待遇,不孝的事迹比比皆是,而父母不慈爱儿女的事迹却要少很多。
      儒家提倡孝道只不过是在这其中做个平衡,一方面使做父母的老有所依,一方面使做儿女的修身养性,以利父母之孝心扩充到“利他”之仁心,“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将心比心对待每一个人。


      IP属地:湖南3楼2019-05-12 19:09
      收起回复
        【妈妈:元英啊,那可是你爸啊。拔管子这种绝情的话你也说得出口。养儿防老啊,他就落了这个下场。生儿育女还有什么用?
        丁元英:妈啊,如果你养儿为了防老,那就别说母爱有多伟大了。你养来养去还是为了自己,那是交换。
        小妹:哥,我觉得你不应该这么说妈,养儿防老,不都是这么过来的吗?
        丁元英:养儿防老,那父母就是你天生的债权人,而且这种感情比海深比海高,你永远想的就是还债报恩。所以这种文化让每个人直不起腰来。你看这个民族就是老弯着腰。而老人越觉得是养儿防老,就越容易吃亏,觉得心里苦。】
        ............................
        这里真正有大智慧的是丁元英吗? 人生哲学如果是脱离生活高高在上,还算是智慧吗?
        真正智慧的是小妹,养儿防老,这才是人性本来啊! 防老固然是利己,但这能抹杀养儿之伟大吗?这是交换吗? 自利利人的事,怎么能说是交换呢?
        丁元英再理性,不能应机化物,又有什么用呢? 丁元英对“孝”的观念,既是“本该如此”,那么多年不见父母一面,见面了在父亲病危的时刻不懂好好安慰母亲,还当面谈这些高深的大道理把母亲怼哭,这就是“本该如此”?
        说话,是要分场合的,说合乎时宜的话,
        看看《祥林嫂》中鲁迅怎么回答祥林嫂的:
        “一个人死了之后,究竟有没有魂灵的?”
        ……人何必增添末路的人的苦恼,一为她起见,不如说有罢。
        “也许有罢,——我想。”
        看破不说破,这才是度人,才是对生命的尊重。
        丁元英活得再明白,再超然物外,有什么用?
        只不过是自己学习得来的知识,不是自己生活中的体会。
        说句话都不能让父母顺气,还谈什么责任?谈什么血缘关系的本来?谈什么干净地? 难道舍得花钱、知道结果之后敢拔管子就是尽到责任?父母临终的关怀,不是这些,而是重在情感的需求。
        知而不行,是为不知;行而不知,可以致知。
        丁元英的孝,远不如小妹对母亲说的一句关怀的话,端的一碗水。


        IP属地:湖南4楼2019-05-12 19:13
        收起回复
          再聊聊安乐死吧。
          安乐死在世界上本来就是一个非常有争议的话题,并不是立法容许安乐死就是什么先进的、高大上的制度,世界上也就10个左右国家通过而已。
          对于无法忍受病痛折磨的人来说,安乐死自然是一种解脱;但如果轻易立法通过,难道就真的是百利无一害吗?
          如果有些不孝之人避免高额医药费而打法律的擦边球主动将父母“安乐死”呢?
          如果你是重病瘫换的老人,其他病床同样的老人相继选择安乐死了,你有老脸独自赖活着耗儿女的医药费?会不会活着反而被儿女责怪?被他人歧视?
          ........如果有,这些被安乐死、被迫安乐死的老人,他们的求生权益如何保障?心如何安?这都是需要考虑的问题。
          也许安乐死是对某个体生命免受病痛折磨的尊重,但同时也可能降低整个人类对生命的尊重,不必过度美化,毕竟死得再安乐,这个行为也是人杀人。要知道当年德国纳粹,就是大力提倡安乐死的.....把安乐死当成一场国家谋杀工具.............这不是什么强势文化,有可能只是精致的利己主义。
          而没有容许安乐死的国家,不也有拔管子等默许安乐死的行为吗?只是心照不宣就好了,没必要把拔管子说得高人一等、特例独行,也不要因为没有立法容许,便借机贬低一个民族,大谈什么“这个民族就是老弯着腰”,这是一码事吗?不理解自己的一方水土,不理解自己民族的文化,却拿别国的文化来贬低自家文化,才是精神上的“弯着腰”。


          IP属地:湖南6楼2019-05-12 19:16
          收起回复
            谢谢你,读了你的帖子,使我对天道有了进一步的理解。
            1、就安乐死这件事,你坐到了全面分析,假如是我,就只能看到他好的一面。
            学到思考至少要从正反、好坏两个角度思考,综合一下会好很多。
            2、要想了解某个事物,站在外围是看不懂的,只有入局或是换位思考,发现自己于别人的差距,才可做到不断提高。


            IP属地:四川7楼2019-05-12 20:11
            回复
              “道”是什么且不聊,什么是“孝”?麻烦大师解释一下?或者单聊聊有大成就的大师理解的“孝”。


              IP属地:湖南8楼2019-05-13 00:18
              收起回复
                至少在中国,孝绑架了很多人,这是事实。个人的独立比孝更重要。我是主张安乐死的,并不是每个人都贪生怕死。


                来自Android客户端9楼2019-05-13 08:16
                收起回复
                  2025-08-21 08:28:52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站着说话不嫌腰疼。


                  IP属地:陕西10楼2019-05-13 14:10
                  收起回复
                    丁元英活的理智,属于丁元英式的理智。这种理智还包含着对生命最基本的尊重和对人性本来该有的东西的精细把握。人生其实很多时候活的是自己但是为了别人的看法不得不这样或者那样。。。。。。。。无奈啊


                    IP属地:四川来自Android客户端11楼2019-05-14 10:37
                    回复
                      忘记了在多少年以前,我在脑海里假想过加入遇到此类事情、我和丁的想法是完全一致的,除了最后如果确定是植物人就拔管子这一条(这条之前没有假想过) 那时候还没接触到天道。生活中有很多事的决定、身边人都说我思想极端,而我始终认为自己是对的,也许是我活在自己的世界里……


                      IP属地:陕西来自iPhone客户端16楼2019-05-15 01:49
                      收起回复
                        楼主,谈谈贸易战吧。


                        18楼2019-05-15 12:25
                        收起回复
                          楼主说的没错,但是有个疏漏。就是其父生前有过交代,不愿活受罪,也不愿拖累亲人。元英决定也基于尊重父愿。


                          IP属地:河北来自Android客户端19楼2019-05-17 22:27
                          收起回复
                            其实,丁在这个事上不说对与错,以他的情况是理性过余,感性缺失,不懂得一般的正常交流了,文中有说他格格不入,


                            IP属地:广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20楼2019-05-22 16:40
                            收起回复
                              2025-08-21 08:22:52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多儿女的家庭之所以不孝就是首先考虑的是我爹,而是考虑的是兄弟姐妹的爹。


                              IP属地:辽宁来自Android客户端21楼2019-05-22 20:20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