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丰三甲:甲子,甲东,甲西。
潮汕话(陆丰三甲,也即甲子片)
有一次听一位80后老师的语文课,在引导学生分析人物形象时,老师为了加深学生的理解,用甲子土话说:“这个小伙子做事死板,老板叫他干嘛就干嘛,用我们的话叫做‘死绵烂羊’。”学生听到这个词感到新奇有趣,明显地集中了注意力。可我心中暗呼不妙,因为她用错词了,正确的是“柴头木景”或“皮猴仔”。课后我跟她指出这一点,她不好意思地说,虽然是土生土长的甲子人,但甲子土话的许多词还真的不太明白意思和用法。而学生都是甲子人,也没有一个指出老师的错误,说明90后更不懂甲子话了。00后的孩子,会说标准土话的倒是稀罕。
回想我们70后读书时,积极地学习普通话,即使交谈双方都是本地人,也用普通话,觉得说土话显得无文化、土气村俗。于是除了自己疏远土话,教育孩子时也有意无意地忽视土话,再加上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与外地人的联系交流越来越多,有的家庭甚至日常交流也用普通话——因为有外地媳妇或出外读书的孩子不太会说本地土话。时至今日,有许多生动传神、富有表现力的方言词汇、俗语谚语面临失传的危险。其实,方言土话是鲜明的地域文化的承载体,是我们中华文明的有机组成部分。有识之士意识到这一点,已经有人开始行动起来保存传承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韩山师范大学的语言学教授奔走潮汕各地,采访、录音、记载各种土话;汕尾电视台开设了讲解方言土话意义用法的专栏;各地电台、电视台都有方言频道;江苏、上海等地2012年开始专门编写了小学方言教材,开设方言课程……
我算不上有识之士,但作为土生土长的甲子人,愿意为普及、推广和正确使用甲子土话,保存、传承这种鲜明生动、古音犹存的语言尽绵薄之力。剔除掉其中过于粗俗、对甲子土话中与普通话差异大的字、词语、句子做了一些整理,分为词语篇、熟语篇、歌谣篇三部分。因为有的词语有音无字,有的意思相对应的词语土话读音与普通话词语相差太大,只能用注音法,上标的是潮汕音的声调。拼读时主要用汉语拼音,有的用国际音标。词条按普通话音序法排序(按性质分类的除外)。
潮汕话(陆丰三甲,也即甲子片)
有一次听一位80后老师的语文课,在引导学生分析人物形象时,老师为了加深学生的理解,用甲子土话说:“这个小伙子做事死板,老板叫他干嘛就干嘛,用我们的话叫做‘死绵烂羊’。”学生听到这个词感到新奇有趣,明显地集中了注意力。可我心中暗呼不妙,因为她用错词了,正确的是“柴头木景”或“皮猴仔”。课后我跟她指出这一点,她不好意思地说,虽然是土生土长的甲子人,但甲子土话的许多词还真的不太明白意思和用法。而学生都是甲子人,也没有一个指出老师的错误,说明90后更不懂甲子话了。00后的孩子,会说标准土话的倒是稀罕。
回想我们70后读书时,积极地学习普通话,即使交谈双方都是本地人,也用普通话,觉得说土话显得无文化、土气村俗。于是除了自己疏远土话,教育孩子时也有意无意地忽视土话,再加上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与外地人的联系交流越来越多,有的家庭甚至日常交流也用普通话——因为有外地媳妇或出外读书的孩子不太会说本地土话。时至今日,有许多生动传神、富有表现力的方言词汇、俗语谚语面临失传的危险。其实,方言土话是鲜明的地域文化的承载体,是我们中华文明的有机组成部分。有识之士意识到这一点,已经有人开始行动起来保存传承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韩山师范大学的语言学教授奔走潮汕各地,采访、录音、记载各种土话;汕尾电视台开设了讲解方言土话意义用法的专栏;各地电台、电视台都有方言频道;江苏、上海等地2012年开始专门编写了小学方言教材,开设方言课程……
我算不上有识之士,但作为土生土长的甲子人,愿意为普及、推广和正确使用甲子土话,保存、传承这种鲜明生动、古音犹存的语言尽绵薄之力。剔除掉其中过于粗俗、对甲子土话中与普通话差异大的字、词语、句子做了一些整理,分为词语篇、熟语篇、歌谣篇三部分。因为有的词语有音无字,有的意思相对应的词语土话读音与普通话词语相差太大,只能用注音法,上标的是潮汕音的声调。拼读时主要用汉语拼音,有的用国际音标。词条按普通话音序法排序(按性质分类的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