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吧 关注:786,098贴子:3,438,306

古代打仗长枪和大刀哪个更厉害?让宋军用鲜血来回答(转)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文/双尾猫
传统兵器习练者可能都听过这样一句话:枪为百兵之王。对此,有人好奇地表示,那是不是练长枪的人给自己脸上贴金呢?用大刀不行吗?电视剧里不少士兵都拿着把刀就往前冲。如果嫌刀短,可以用长杆大刀啊,比如唐代著名的陌刀。那麼在古代战场上,长枪和长柄大刀到底哪个更厉害呢?


IP属地:河南1楼2019-05-05 20:34回复
    首先要说明的是,虽然说到唐军,很多人都会想到陌刀阵,但是在唐军编制中,长枪才是主流。比如《太白阴经》记载,唐军一支1.25万名作战人员组成的军中,要配备1.25万条长枪、2500面牛皮盾、2500张弩、1.25万张弓、2500把陌刀、各种箭枝70余万支、佩刀1万口,外加盔甲7500领。总体而言,在中国古代军队中,长枪一直是最主流的武器。
    当然也有长枪比例少的。比如像北宋军队,七分弓弩三分刀枪。但北宋军队的这种配置,在面对辽军和西夏的一波流骑兵战术时没问题,但是面对女真就悲剧了,所以后来南宋军队搞出了叠阵。叠阵的大体原理是最外层放拒马,然后就是布置长枪手,然后配合弓弩手。长枪手除了保护弓弩手以外,还要保护拒马(敌兵直犯拒马,令甲军枪手,密依拒马,用枪撺剌)。

    拒马
    所以一个标准的宋军叠阵约3200人(含搬运拒马的200人)。其中步兵主阵有披甲长枪手502人,神臂弩手302人,弓手202人,左右两翼各有弓弩手281人,左右肋骑兵各有261人。相对于之前的北宋军队,南宋叠阵的长枪手比例就很高了。那麼,有没有人突发奇想,用长柄大刀代替军阵中的长枪呢?有的,南宋武将姚仲就那麼干过。


    IP属地:河南2楼2019-05-05 20:36
    收起回复
      2025-08-31 16:25:22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据《金史》记载,当时的情形是这样的:“(宋将)姚良辅(姚仲字良辅)出自北岭……捍以剑盾、行马,外列骑士,步卒居其中……敢死士锁足行马间,持大刀为拒。”这里的大刀,按照《武经总要》的相关记载,应该是类似偃月刀的那种长柄大刀。也就是说,姚仲把军阵里的长枪换成了大刀。然后呢?结果悲剧了。
      《宋史》载:“初,仲自德顺至原,由九龙泉上北岭,令诸军持满引行。以卢士敏兵为前阵,所统军六千为四阵,姚仲兵为后拒。……与敌鏖战,开合数十。会辎重队随阵乱行,敌兵冲之,军遂大溃,失将三十余人。”姚仲把军阵里的长枪换成大刀的结果是被金军击溃,损失将领三十多人。为什麼会这样呢?难道是长柄大刀不适合对抗骑兵吗?那不是有拒马可以防骑兵吗?而且外围还有宋军骑兵掩护,保护拒马的都是死士,还把自己锁在拒马上。如果金兵想下马搬开拒马,直接大刀招呼就好,怎麼还会被女真骑兵冲开叠阵呢?

      叠阵


      IP属地:河南3楼2019-05-05 20:38
      收起回复
        金军并不是傻子,你这军阵不是防范骑兵吗?金军直接选择下马。按《金史》记载:“习尼列与移刺补、奥屯撒屋出、崔尹、仆根撒屈出以兵五千沿壕为状,余兵皆舍马步战,击其前行骑士,走之。于是,行马以前冲以长枪,行马以后射以劲弓。良辅兵稍挫,习尼列乘胜麾兵,撤其行马,破其七阵。”也就是说,金军先下马步战,赶走宋军骑兵,然后金军用长枪阵突破宋军拒马,后用强弓扩大战果。那麼,金军的长枪什麼样呢?
        《三朝北盟会编·卷九十九》对女真精锐有这样的记载:“以仲熊所亲见黏罕寨有兵五万人,娄宿孛堇寨有兵万人,皆枪为前行,号曰‘硬军’。人马皆全副甲,腰垂八棱棍棒一条,或刀一口。枪长一丈二尺,刀如中国屠刀,此者骁卫之兵也。”由此可以得知,女真重骑兵普遍装备丈二长的骑枪,换算成现代的长度就是4米左右。这可不是影视剧里的那种一人多高的红缨枪,其相对于长度在2米左右的长柄大刀具有明显的长度优势。
        而且长枪便于结阵,密度更大,一个人刀法再好,一堆长枪刺来也要交代。武J浙江省总队直属支队曾安排40名官兵做过一次实战测试,大刀队用了很多战术甚至采用三四人“抱团”作战的方式,而刺刀队还是采用“一字阵法”。最终结果,无论大刀队如何变阵,刺刀队都以绝对优势胜出!

        宋代直刀


        IP属地:河南4楼2019-05-05 20:39
        收起回复
          参加测试的40名武J战士,入伍都为一年半。现今的训练科目里都没有拼刺技术和刀法,而这次测试中刺刀队用1.65米长的木棒模拟刺刀,所以在冷兵器实战中的结果这种情况更类似短枪对抗大刀。根据战士们的回忆,大刀因为长度短,很难攻入“短枪”,进行贴身砍杀,而“短枪”的刺杀速度远比大刀的劈砍动作快得多。而且,在人数越多的情况下,“短枪”优势越明显。其实这种对抗结果也适用于长枪对长柄大刀。

          《倭寇图卷》中配备斩马刀和长枪的士兵
          我们再说回姚仲的这场仗。《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九九记载了此战中宋军拒马被冲破时的场景:“第三、第四阵已为金敌破拒马而入。阵心冲溃,辎重中隔,莫可接应。”
          因为之前辎重胡乱摆放,导致彼此之间不能接应,在金军长枪加强弓的打击下,姚仲虽然依靠亲兵拼死抵抗,稍微击退金兵,但最终还是惨败。
          多亏后军指挥官姚志按照规定布阵教程,“枪手尽坐,神臂弓先发,平射弓次之,起伏凡五”,即长枪在外,弓弩手在里。而因为宋军步兵的长枪要比金军骑兵的长枪更长,而神臂弩的威力也比金军的强弓威力更大,所以才击退了金军,没有造成更严重的后果。


          IP属地:河南5楼2019-05-05 20:40
          回复
            但此战宋军伤亡惨重,阵亡统领官7名、将官30、队将73。名将吴璘知道后,在六月初一至大虫岭,召姚仲至军前。吴璘先让夔州安抚李师颜夺了姚仲的兵权,还因为其胡乱指挥导致损失惨重,一度想杀了他。最后,吴璘被身边人劝住(外加姚仲是跟了自己三十年的老部下),就将其下于河池狱,不久又送文州(今广西巴马瑶族自治县)拘管。
            九月,新即位的宋孝宗看在姚仲以往战功的份上,撤销原拟贬姚仲为宫观官(类似强制退休)的处分意见,让姚仲充任郢州防御使,在达州居住,随后又改为让姚仲在峡州居住。
            总之,这场原州之战,姚仲的主力部队被击败,别部也相继被击败,除了姚志部完整,其他的要多惨有多惨,他本人也从节度使这个级别降到了防御使。贬官倒在其次,但是大量军官士兵因为他的布阵不当而阵亡,是他永远摆脱不掉的污点。而这所有的一切都源于他的突发奇想,用长柄大刀替代军阵中的长枪。这真是应了一句话:布阵不规范,亲人两行泪。

            刀八色
            (来自 冷兵器研究所)


            IP属地:河南6楼2019-05-05 20:41
            回复
              古代弓弩加长矛,盾牌家单手刀。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19-05-05 22:14
              回复
                这个吧有点东西的


                IP属地:河北来自Android客户端8楼2019-05-06 00:29
                收起回复
                  2025-08-31 16:19:22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怎么破骑兵比较好?用同样的装备或者那个时代可以生产的装备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0楼2019-05-06 02:05
                  收起回复
                    一个长的,一个短的,短的还够不到对方呢就被长的戳那了,你说哪个厉害


                    来自iPhone客户端11楼2019-05-06 05:41
                    收起回复
                      你挥刀的时候,枪早就捅到你胸口了。不管是团战还是单挑,枪好用


                      IP属地:福建来自Android客户端13楼2019-05-06 13:37
                      收起回复
                        一寸长一寸强 一寸短一寸险


                        IP属地: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14楼2019-05-06 13:41
                        回复
                          长枪破万阵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5楼2019-05-06 13:53
                          回复
                            碰到蒙古兵精准的万箭齐发,都不好使了


                            IP属地:广东来自iPhone客户端17楼2019-05-06 15:30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