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罗马帝国吧 关注:1,783贴子:9,207

巴塞琉斯称谓的演变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一楼祭天


IP属地:云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19-04-21 20:32回复
    一、起源
    basileus作为词的起源并不清晰,目前所知其作为职位最早的记录是迈锡尼时代,那时候的拼写是gasileus,它的具体职务是军事领袖或部落首领,并不是国王,国王是另一个词wanax 。
    迈锡尼时代的国家形态我们了解并不多,只知道一个大概的组织形式,它不是一系列城邦,而是一系列小广土国家。每一个迈锡尼国家有一个以国王wanax为首的中央政府,中央政府有几名文武官员,地方上仍然残留了部落组织,其首领就是basileus。部落武装也构成了王国军队,所以basileus也是军事领袖。


    IP属地:云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19-04-21 20:32
    收起回复
      2025-08-27 03:23:30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IP属地:云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19-04-21 20:33
      回复
        在迈锡尼国家崩溃后,国王及其政府消亡,但是地方上的部落并没有消失真正由多利安人占据主导的地区并不多,很多地区依然是迈锡尼人的后代占据主导 ,而迈锡尼国家的消亡是不是由多利安人入侵造成的,并没有定论,前后顺序并无明确线索,但是可以肯定的是,basileus们率领着各自的部落维持某种形式的管理的存在。多利安人也使用了basileus这个称呼来称呼他们的部落首领,但是到底是他们本来就这么称呼,还是后来从迈锡尼人那里学来的,没有定论。


        IP属地:云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19-04-21 20:33
        回复


          IP属地:云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19-04-21 20:33
          回复
            二、古典时代的发展
            黑暗时代起,城邦开始建立起来。城邦的建立过程,是部落的联合。数个部落联合起来,通常是通过武力征服(如雅典对阿提卡的征服),也有通过某种形式的妥协(如斯巴达),围绕主导群体的聚居地建立起城邦,所以,作为部落首领的basileus也自然成了城邦的首领。


            IP属地:云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19-04-21 20:34
            回复
              在雅典,提修斯的后人成了basileus,而通过妥协(可能也是在经历了长期残酷战争之后)建立起来的斯巴达城邦则保留了两位basileus,这两位basileus是两个主导部落的首领,而wanax已经只存在于史诗中。我们中文对这些头衔/职务的翻译通常都是通过我们自己的习惯来,而未必是通过其本身的含义。basileus作为古希腊的国王,其本身是有限定条件的。即,basileus必须是和神有关的,basileus的权力来源于神。事实上,这些basileus们并不能搞清自己到底是什么来头。但是在长期的口传历史中,历代basileus们的功绩传来传去,于是发生了讹化。游吟诗人们为了迎合听众,进行了大量艺术加工,这可能就是他们神性的来源。但是无论如何,到了奥林匹克运动会——也就是通常认为的黑暗时代结束,古希腊时代开始时,basileus们毫无疑问都是以神王的姿态活跃在希腊大地上的。而这种神性也从某种程度上抑制了城邦间的兼并,阻止了广土国家的建立,这是从三个方面来作用的:


              IP属地:云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19-04-21 20:34
              回复
                1、多神教的特点, 每个神都只在一个很小范围内得到认可,很难扩散,即便后人编纂神谱把它们罗织在一起,但是依然很难突破这个范围。
                2、城邦以basileus为核心组织,这个核心并不强,所以很难整合起更大范围的人群。
                3、神之间的互相尊重。


                IP属地:云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8楼2019-04-21 20:34
                回复
                  2025-08-27 03:17:30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当这些城邦开始出去建立殖民地的时候,兼并战争首先在殖民地打响,而本土仅有斯巴达一个特例。锡巴里斯和克洛同之间的激烈兼并战,之后锡巴里斯被毁;叙拉古和周边的战争,则统一了西西里希腊。之所以会这样,很大程度上(注意不是全部)是因为他们没有basileus。
                  但是神王的身份也使basileus们的家族越来越难以为继,很大一部分绝嗣,还有一部分被架空——这也是伴随着日益富裕的社会中贵族们的崛起进行的,但是其地位依然不可动摇。在雅典,basileus虽然失去权力,但是依然是执政官中的第一位,并且用他的名字给年份命名,直到basileus家族绝嗣,才用选举出来的名年执政官取代了basileus的地位;在斯巴达,贵族们崛起,创制五监察官,他们掌握大权,而国王实际上只是高级祭司和高级将领。但是没有人想要废除国王,4-3世纪BC斯巴达的两次国王改革,实际上都是国王试图夺取权力。平民们因为组成军队的主力,借助军事力量,他们又争取到了和贵族们平起平坐的地位,出现了民主制和僣主制。民主制不去说,僣主制,即强势人物依靠民众支持或外力支持或财力支持独掌大权,但是原则上并没有僣主称basileus,就是因为他们和神无法关联。


                  IP属地:云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9楼2019-04-21 20:34
                  回复
                    这是奥古斯都在埃及做的奖章,和托勒密诸王的一模一样,带的也是王冠,而不是桂冠。


                    IP属地:云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12楼2019-04-21 20:36
                    回复
                      在埃及神庙上就更直接了,直接就是国王的形象出现,带着阿蒙神的头冠,还一带就是两组,也就是从埃及开始,东部地区的人们开始把罗马元首称作basileus,虽然是非正式,但是这可能有意无意也得到了元首们的支持,元首们死后封神的做法也在鼓励他们被视同basileus。这是社会行为学上一个很常见的行为:废话说一千遍就是真理了


                      IP属地:云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13楼2019-04-21 20:39
                      回复


                        IP属地:云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14楼2019-04-21 20:39
                        回复
                          四、戴克里先之后的发展
                          戴克里先开始在敕令里大大方方的称呼自己为dominus,而君士坦丁改革正式明确了dominus等同于basileus,是君主,basileus作为正式的头衔和职务出现。其作为头衔,是国家元首的正式头衔,其拉丁语对应的头衔是dominus;其作为职务,是国家元首,其权力是一切法定公权力的基础和来源。
                          这里要区分一下,在中世纪封建制度和近代立宪制度出现之前,国家元首的权力并没有明确规定,他们理论上是拥有一切公权力的。罗马元首可以通过自己选择要担任什么官职来履行什么权力,但是他依然是拥有无限公权力的——因为他可以自己挑选自己的权力。所以讨论罗马元首和皇帝谁权力大,是没有意义的。
                          君士坦丁选择dominus作为basileus对应的拉丁头衔,可能也是有舆论目的的,和之前元首们默许和偷偷鼓励人们以王相称一样。但是目的不同。君士坦丁大帝是鼓励基督教发展的,基督教称呼上帝为dominus,皇帝也是dominus,这在一定意义上引导人们认为崇拜上帝和传统的崇拜皇帝/元首并没有什么不同。而另一方面也在引导基督徒对他忠诚——他其实一直在试图把自己和上帝等同起来,以至于出现了十二使徒围着他的棺材的盛景。然而,他的继承人都是虔诚的基督徒,他们对这件事情的看法不一样。君士坦提乌斯二世首先把君士坦丁大帝从十二使徒中间分离出来,专门修建了皇陵,dominus也变成了dominus noster,以示区分,而dominus noster除了在钱币和最正式的场合使用,其他时候都是用rex。从现存的罗马皇帝的各种拉丁文信件中(比如马约里安和元老院的通信),都是自称和被称为rex。


                          IP属地:云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15楼2019-04-21 20:39
                          回复
                            既然dominus是上帝,那么所有人只有一位dominus。这一行为除了引起基督教深层教义的反对,在语言层面也造成了社会心理学的波动,导致人们自发反感奴隶制,也促进了奴隶制的消亡。随着基督教的发展,dominus noster越来越式微,rex也不够威武(人们想到rex就是小小的罗马城之王),所以最终imperator“胜出”。至少在查士丁尼时,拉丁世界称呼皇帝已经是imperator为主了,到查理曼时,最正式的场合也开始用imperator。和dominus noster的式微不同,basileus因为得到了圣经的支持,变得越来越坚挺,因为耶稣是basileus ton basileon,作为上帝在人间的副手的皇帝,自然就是basileus了,这简直不能再正确了。拜占庭特色的basileus主义在查士丁尼时代彻底成型,并将一直持续下去,它和古典时代的basileus虽然异曲同工,但是本质上完全不同。basileus也成为最高级的君主头衔,之前被短暂使用的,后来因为不够威武被弃用的rex被用来称呼小国君主,希腊语也引用了rex(regas)来称呼小国君主,所以汉语此时把basileus翻译为皇帝是准确的。从词义来说,basileus也是完全不同的存在,在日后拜占庭政治发展中,basileus一直是作为皇帝的最正式的头衔和职务。


                            IP属地:云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16楼2019-04-21 20:39
                            回复
                              2025-08-27 03:11:30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这里要注意一下“共治皇帝”,国内绝大多数的书对共治皇帝的表述是错的,共治皇帝,在英语里面的表述是co-emperor,我们知道,在罗马政治中,会存在数名地位平等的皇帝共同在位的情况,但是只有他们地位平等了,并且都是Basileus,才是共治皇帝,比如,君士坦丁二世、君士坦提乌斯二世、君士坦斯一世,他们三位都是dominus/basileus,所以他们互为共治皇帝,狄奥多西大帝和瓦伦蒂尼安二世,很明显后者被前者操控,但是他们名义上地位均等,所以依然是共治皇帝。但是利奥三世和君士坦丁五世就不是共治皇帝关系,因为君士坦丁五世只是despot,不是basileus,他的皇冠上没有十字架,称呼其为皇太子更为贴切。而despot在古希腊是称呼僣主的——没有神性的君主,在拜占庭,despot也是代表不是由神钦点的君主,所以其地位是低于basileus的,并不是共治皇帝,并不平等,但是某些国内学者一股脑的把他们也算作共治皇帝,这是错的。


                              IP属地:云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17楼2019-04-21 20:42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