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一个帖子里很多人提到现在国产剧女性向化的问题,而日本动画基本是男性向为主。查了下数据,大致作个中日对比。
首先是日本动画的观众性别比,月刊「ウレぴあ」創刊2号(2011年)列出的数据,从上到下是轻音、黑执事、强袭魔女、魔法少女小圆,除了典型女性向的黑执事以外,包括轻音、小圆这样社会现象级的动画都是以男性观众为主:

另外,「アニメマーケティング白書 2017」里的各动画观众性别比例数据,
同上2018:
热门的深夜番如,Re0、马三角、甲铁城、食戟之灵、JOJO、我的英雄学院、罚抄、熊巫女、巨人、素晴、妹抖龙等等,轻百合的像高校舰队、NEWGAME等,也都是压倒性的男性观众主体。而像坂本、文豪野犬、三月的狮子,女性稍多些,观众性别比也基本持平。此外,夏目友人帐这样即便说是女性向,但其实也没有差太多。
总体而言,日本动画观众主体是男性,作品多数是男性向或一般向,女性向作品不太多、而且通常在宅圈也没有影响力
另外,看网播数据,N站2018年官方给的用户性别比:

而N站动画的男性观众比例更高,比如2015年夏季番整体统计:
b站性别比官方似乎没有提供,参照DBsan调查的2018数据:

倒是和N站的数据非常接近。但也有说法是b站男女用户均衡,不过考虑到现在国漫已经严重女性向化、此外b站现在也有大量混三次元粉圈的女性,剔除这些,认为b站的日漫观众以男性为主体,应该没有问题。极端的像b站之前五等分的先行放映会,到场的几乎全是男的
而现在的国产剧,则是以女性向占压倒性优势,热播剧几乎全是女性向的。在近期的新闻里找的几个国产剧的网播数据的性别比例,可见热播剧无论网剧还是上星剧,其收视群体都是压倒性的女性为主(老人不上网,但性别比足以参考):

更甚至,这种差异并非题材所致,像去年据说大热的《香蜜》是仙侠剧,但观众男女性别比例达到惊人的1:9:
这和日本的电视剧情况完全不同。日剧虽然也有偏女性的倾向,但远没有国内这样严重。比如搜近期的相关数据,日剧有各年龄层男女较均衡的「今日から俺は!」,也有偏向于60代女性的「リーガルV」:
再比如日本刑警剧,大体上也是男女比例左右对称、女性稍多
总体上来说,日剧题材较多,虽然也有一定程度的观众女性向的倾向,但远没有到国内电视剧这样严重的程度。
至于对这种现象的解释,我觉得白井撄分析的国漫的变化很值得参考:
“我是从11年起看着网络动画发展起来的,最开始的网络动画基本都是男性向的,几乎没有女性向。但是宅男都在看日漫,国产动画当时也是水平很烂,还月更5分钟。不仅更新漫量少,还就几部没得挑。后来14年15年开始才开始有女性向的,但还是男性向动画占主流。一对比女性向的播放量更高。慢慢的女性向多起来了,
也就这两年,17、18年,女性向慢慢占主流。加上国内商业动画流程技术发展越来越好,动画多起来了,周更20分钟了,之前发展初期的时候慢慢积累下来的也就是女性向吃香了,和受众有关,做出来没得人看自然也就不做了。而且我自己本身这个行业的,衍生品男性向的卖不掉,女性向的同一个周边买十个八个的大有人在。
甚至现在在吧里谈谈最近的国漫,也就女性觉得不少好看的。男性觉得每年就一两部出色作品,大多数人不会去看。男性向做出来也没有观众,一般向可能还好点,观众会多。”
国漫的这一变化过程,或许也是国产剧这十几年变化的缩影。归根结底还是由于,在和国外作品竞争中,国产动画、国产剧落败(国漫输给了日漫、国产剧输给了美剧、电影等),失去了男性向、一般向市场,为了生存而走向差异化经营,选择相对薄弱的女性向市场,并赢得了市场(至少在女性向动画这块,国漫在中国市场上已经打败了日漫,日本女性向动漫在国内影响力很弱),但同时也限制了观众,导致男性更加疏远国产剧。
而现在国内热播剧的观众男女比例之畸形,参照上面数据,已经达到日本深夜动画的程度了,只不过国产剧是女性向、日本深夜动画是男性向罢了
更甚至,事实上现在国产剧的收视水平也很低,能达到百分几就算大爆剧了。收视率通常情况是这样的(随便搜的,应该有代表性):

而日本电视剧的收视率大致是这样的:
甚至连日本白天傍晚的国民向动画,收视率都比中国的热播剧要高得多(比如同样上表,柯南7.4%、海贼5.9%,图不截了)
像中国现在国产剧这样百分零点几到百分之一的收视率,其实在日本也就是相当于深夜动画的水平而已,只不过,日本人知道看深夜动画是一种“宅”行为,而大多数国人尚未意识到,现在中国看国产剧,其实也已经是一种“宅”行为,而不再是大众行为了
首先是日本动画的观众性别比,月刊「ウレぴあ」創刊2号(2011年)列出的数据,从上到下是轻音、黑执事、强袭魔女、魔法少女小圆,除了典型女性向的黑执事以外,包括轻音、小圆这样社会现象级的动画都是以男性观众为主:

另外,「アニメマーケティング白書 2017」里的各动画观众性别比例数据,

同上2018:

热门的深夜番如,Re0、马三角、甲铁城、食戟之灵、JOJO、我的英雄学院、罚抄、熊巫女、巨人、素晴、妹抖龙等等,轻百合的像高校舰队、NEWGAME等,也都是压倒性的男性观众主体。而像坂本、文豪野犬、三月的狮子,女性稍多些,观众性别比也基本持平。此外,夏目友人帐这样即便说是女性向,但其实也没有差太多。
总体而言,日本动画观众主体是男性,作品多数是男性向或一般向,女性向作品不太多、而且通常在宅圈也没有影响力
另外,看网播数据,N站2018年官方给的用户性别比:

而N站动画的男性观众比例更高,比如2015年夏季番整体统计:

b站性别比官方似乎没有提供,参照DBsan调查的2018数据:

倒是和N站的数据非常接近。但也有说法是b站男女用户均衡,不过考虑到现在国漫已经严重女性向化、此外b站现在也有大量混三次元粉圈的女性,剔除这些,认为b站的日漫观众以男性为主体,应该没有问题。极端的像b站之前五等分的先行放映会,到场的几乎全是男的

而现在的国产剧,则是以女性向占压倒性优势,热播剧几乎全是女性向的。在近期的新闻里找的几个国产剧的网播数据的性别比例,可见热播剧无论网剧还是上星剧,其收视群体都是压倒性的女性为主(老人不上网,但性别比足以参考):

更甚至,这种差异并非题材所致,像去年据说大热的《香蜜》是仙侠剧,但观众男女性别比例达到惊人的1:9:

这和日本的电视剧情况完全不同。日剧虽然也有偏女性的倾向,但远没有国内这样严重。比如搜近期的相关数据,日剧有各年龄层男女较均衡的「今日から俺は!」,也有偏向于60代女性的「リーガルV」:

再比如日本刑警剧,大体上也是男女比例左右对称、女性稍多

总体上来说,日剧题材较多,虽然也有一定程度的观众女性向的倾向,但远没有到国内电视剧这样严重的程度。
至于对这种现象的解释,我觉得白井撄分析的国漫的变化很值得参考:
“我是从11年起看着网络动画发展起来的,最开始的网络动画基本都是男性向的,几乎没有女性向。但是宅男都在看日漫,国产动画当时也是水平很烂,还月更5分钟。不仅更新漫量少,还就几部没得挑。后来14年15年开始才开始有女性向的,但还是男性向动画占主流。一对比女性向的播放量更高。慢慢的女性向多起来了,
也就这两年,17、18年,女性向慢慢占主流。加上国内商业动画流程技术发展越来越好,动画多起来了,周更20分钟了,之前发展初期的时候慢慢积累下来的也就是女性向吃香了,和受众有关,做出来没得人看自然也就不做了。而且我自己本身这个行业的,衍生品男性向的卖不掉,女性向的同一个周边买十个八个的大有人在。
甚至现在在吧里谈谈最近的国漫,也就女性觉得不少好看的。男性觉得每年就一两部出色作品,大多数人不会去看。男性向做出来也没有观众,一般向可能还好点,观众会多。”
国漫的这一变化过程,或许也是国产剧这十几年变化的缩影。归根结底还是由于,在和国外作品竞争中,国产动画、国产剧落败(国漫输给了日漫、国产剧输给了美剧、电影等),失去了男性向、一般向市场,为了生存而走向差异化经营,选择相对薄弱的女性向市场,并赢得了市场(至少在女性向动画这块,国漫在中国市场上已经打败了日漫,日本女性向动漫在国内影响力很弱),但同时也限制了观众,导致男性更加疏远国产剧。
而现在国内热播剧的观众男女比例之畸形,参照上面数据,已经达到日本深夜动画的程度了,只不过国产剧是女性向、日本深夜动画是男性向罢了
更甚至,事实上现在国产剧的收视水平也很低,能达到百分几就算大爆剧了。收视率通常情况是这样的(随便搜的,应该有代表性):

而日本电视剧的收视率大致是这样的:

甚至连日本白天傍晚的国民向动画,收视率都比中国的热播剧要高得多(比如同样上表,柯南7.4%、海贼5.9%,图不截了)
像中国现在国产剧这样百分零点几到百分之一的收视率,其实在日本也就是相当于深夜动画的水平而已,只不过,日本人知道看深夜动画是一种“宅”行为,而大多数国人尚未意识到,现在中国看国产剧,其实也已经是一种“宅”行为,而不再是大众行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