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吧 关注:449,317贴子:10,067,131

粗读癸酉本,略受惊吓,总结一下人物结局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看完癸酉本后真是感觉天雷滚滚,人物性格与前80回有非常大的区别,剧情出人意料。我是一目十行看完癸酉本后28回的,真的很难一个一个字去精读(真看不下),我估计大部分读者跟我一样,初读癸酉本时会感到极大的不适应。在这里总结一下癸酉本的人物结局,就算给没看过的人当做科普了。
宝玉:
与宝钗结婚,与蒋玉菡有龙阳之好。后抛弃宝钗,颠沛流离到老。晚年与湘云相会。最后悬崖撒手,跳海自尽。
黛玉:
贾家破败后与盗贼凶徒及一众贾家二五仔对峙,不通战事,妄加指挥,误杀忠仆,林中上吊而亡(“玉带林中挂”;“撒上空枝见血痕”),抛却生死驱恶寇,鸿飞四海泪满樽。一年后(“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尸骨被宝玉和宝钗发现而收葬(“他年葬侬知是谁”)。
薛宝钗:
与宝玉一起掩埋林黛玉尸骨后,与宝玉红纱帐里做鸳鸯(“昨日黄土陇头埋白骨,今宵红绡帐底卧鸳鸯”)。宝玉走后,看见贾雨村时经不住勾引,春意难耐,淫难自持,嫁与雨村为妾(“钗于奁内待时飞”),后受贾雨村拖累被发配东北,死于冰天雪地之中,就地掩埋(“金钗雪里埋”)。
元春:
上阵杀敌(元春画册上有一把弓箭;姽婳将军),被政敌嫉妒,被诬陷与敌勾结,法场怒骂男子弄权,却让女子作战。被凌迟处死(“荡悠悠把芳魂消耗”)
史湘云:
嫁给卫若兰,后守寡,流落到乞讨为生,晚年时与宝玉相会,不久之后病死,白首相会,好景不长,宛如牛郎织女,一年仅得一天相聚。(“因麒麟伏白首双星”)
王熙凤:
放高利贷,弄权铁槛寺事发被囚禁,聪明反被聪明误。不甘屈辱而投水自尽。后来不放心贾家而还魂显灵(“死后性空灵”),杀鸳鸯,杀王仁卜世仁,在飞往京城杀新帝及众官员时被天将捉拿。(“知命强英雄”:“家仇未报,我死不瞑目!”,“我知道自己的命,但我就是不服!”)。
妙玉:
因贾政命宝玉妙玉成婚而出走,瓜州渡口被抓进寺庙失身于老和尚(靖藏本脂批“瓜洲渡口不得不屈从枯骨”;“可怜金玉质,终陷淖泥中”),被轮×,强迫卖淫,后来渐渐麻木,放浪形骸,欲洁何曾洁,肮脏得过了一辈子,直到年老色衰才幡然醒悟,独自青灯古佛终老。
李纨:
山中茅舍教子,督促学业,后贾兰高中并平叛有功(“到头谁似一盆兰”),母随子贵,风光无限,但好景不长,享福一个月后身亡(“枉与他人作笑谈”
巧姐:
被兄舅卖入妓馆(“家亡莫论亲”),被刘姥姥赎身(“偶因济刘氏,巧得遇恩人”),嫁板儿为妻,成了一名纺绩的村妇(正册画册“荒村野店,有一美人在那里纺绩”)(标准结局)
探春:
曾因为自身的庶出身份而被悔婚。远嫁(标准结局)
惜春:
出家为尼,化缘为生。(标准结局
迎春:
嫁孙绍祖,悬梁自尽(标准结局)


IP属地:广东本楼含有高级字体1楼2019-04-20 14:23回复
    呵呵,就边楼主的这份简介,本人都看不下去了。若说“钗于奁内待时飞”是暗示钗嫁给雨村,那前一句“玉在椟中求善价”,就应该是说林黛玉想嫁一个“富翁”?再者,薛宝钗的判词“山中高干晶莹雪”,就一点也没有暗示?再三,书中还说,“宝钗无日不生尘”,难道就一点也没有暗指?
    想质疑的事太多了,还是不说为佳。看都懒得看,更别说去评了。


    IP属地:辽宁2楼2019-04-20 14:35
    收起回复
      2025-08-23 12:58:27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癸本最出人意料的情节是鸳鸯反叛,黛玉杀仆,元春杀敌,凤姐还魂,妙玉做鸡,宝钗嫁雨村。这绝对不似曹雪芹的文笔,倒有点看演义小说、市井小说的感觉。


      IP属地:广东4楼2019-04-20 15:13
      收起回复
        别说了,一直看到贴吧里有人吹癸酉,前几天想看看就去找了一下,花了我四块大洋,结果一回没看完就吐了


        来自Android客户端8楼2019-04-20 16:38
        收起回复
          癸酉本中除了宝钗角色颠覆过大,其他角色的结局找不出太大的毛病出来,大多能牵强附会而自圆其说。
          其中我最喜欢王熙凤还魂的结局,很过瘾,知命强英雄,凤姐真英雄。


          IP属地:广东9楼2019-04-20 17:12
          收起回复
            假的,破绽百出,作伪书的人对原著中一些说法根本就是理解错误,比如“好多着呢”,闹的笑话俯拾皆是,懒待说。


            来自iPhone客户端10楼2019-04-20 20:20
            回复
              林黛玉能文能武,误听谗言杀小红,最雷


              IP属地:上海11楼2019-04-20 20:22
              收起回复
                没看过,我来看看。


                IP属地:安徽来自Android客户端12楼2019-04-20 20:26
                回复
                  2025-08-23 12:52:27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后28回是《金陵十二钗》初稿而已,从“刘姥姥救巧姐”等内容的两种行文可以看出仍处于润色阶段,依旧呈现《风月宝鉴》原貌。1693年曹雪芹(冒辟疆)因年老无奈停笔,当然史笔太重也不好润色,不像前八十回不仅经过曹雪芹多次润色,更经过芹溪(严绳孙)、脂砚(韩菼)、杏斋(尤侗)、畸笏叟(秦松龄)等人联合删减润色。这28回除了情节与前八十回照应(毕竟是未完全润色稿),内容更多反映的是《风月宝鉴》,不了解南明灭亡史肯定觉得雷!


                  IP属地:四川14楼2019-04-20 21:35
                  收起回复
                    雷人啊,谁写的。


                    IP属地:河南15楼2019-04-21 10:09
                    收起回复
                      😂😂笑死我了


                      IP属地:湖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16楼2019-04-21 12:57
                      回复
                        以下文字来自百度:
                        钗,由两股簪子交叉组合成的一种首饰。用来绾住头发,也有用它把帽子别在头发上。五代五缟《中华古今注。钗子》:“钗子,盖古笄之遗象也,至秦穆公以象牙为之,敬王以玳瑁为之,始皇又金银作凤头,以玳瑁为脚,号曰凤钗。”钗与簪是有区别的,发簪作成一股,而发钗一般作成两股。
                        钗不仅是一种饰物,它还是一种寄情的表物。古代恋人或夫妻之间有一种赠别的习俗:女子将头上的钗一分为二,一半赠给对方,一半自留,待到他日重见再合在一起。辛弃疾词《祝英台近.晚春》中的“宝钗分,桃叶渡,烟柳暗南浦”,即在表述这种离情,纳兰性德词中“宝钗拢各两分心,定缘何事湿兰襟”也饱含与自己所爱分离的痛楚。
                        钗一分为二,是否可以理解为簪?是否暗喻宝钗孤独终老?


                        IP属地:河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17楼2019-04-21 13:56
                        收起回复
                          任何续本都有其可取之处。《红楼梦》只是残本明清小说,因其立意新奇,构思缜密,行文严谨,言辞华丽而被奉为四大明清小说。今之人竟不去研究其写作技巧和文学价值,专去盯着八十回文本的某句话某个动作,试图意淫出"杀人"二字来,不但无聊,亦很无益。
                          既为残本,大多读者就会因众多主要人物没有结局而感到遗憾,便有了一些有才识之士,将自己感悟的故事结局编写出来,又有什么罪过?相反,那些整天脱离小说之根本,拿着放大镜意**中文字者……


                          来自手机贴吧19楼2019-04-21 23:41
                          收起回复
                            反正以小窥大,有些人就是看不到红楼梦的大局感,走字眼极端了


                            IP属地:安徽来自Android客户端20楼2019-04-21 23:55
                            回复
                              2025-08-23 12:46:27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不说也罢,不看最好。尤其里面还个叫什么俊俊的,神人啊!


                              22楼2019-04-22 13:10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