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可喜吧 关注:96贴子:1,330
  • 21回复贴,共1

为什么孔有德、尚可喜、耿仲明在明朝不受重用,在清朝都得以重用被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要了解孔有德、尚可喜、耿仲明三顺王为什么在清朝受重用,不妨先看看这三人的传奇经历。
一、苦逼的孔有德和耿仲明
大明万历三十年(1602年),孔有德生于辽东,早年是一名矿工。
孔有德当矿工的年月,正值后金崛起、辽东战端开启的年月。
辽东虽大,已容不下一把安分的镐头。孔有德和矿工兄弟们被迫转行,参军入伍。
耿仲明与孔有德是老乡,生年不详,其经历与孔有德差不多。
1621年三月,努尔哈赤大举进犯辽东,明军一触即溃,后金席卷了辽阳、沈阳等辽东大小70余城。
队伍溃散后,孔有德和矿工兄弟们逃往皮岛,投奔了皮岛练兵游击毛文龙;耿仲明则随众人投降了后金。
这年七月,毛文龙率领197名敢死队偷袭后金镇江堡,俘虏了后金守将佟养性。在这次小规模的军事行动中,孔有德骁勇善斗,一马当先,勇冠诸将,毛文龙大喜,收了孔有德当孙子,取名毛永诗。
耿仲明投降后金之后,虽然混成了千总,但过得并不如意,当听说毛文龙皮岛整军抗金后,毅然率部来投。毛文龙见耿仲明处事果断,富有谋略,也收了耿仲明当孙子,取名毛有杰。
就这样,孔有德和耿仲明成了毛姓两兄弟,二人同为毛文龙孙子兼亲信将领。
在毛文龙的领导下,皮岛的盘子越搞越大,战略地位和影响力也节节高升。
手握几万大军,又孤悬海外,毛文龙难免自行其是,对领导袁崇焕不尊重。
袁崇焕无法容忍部下挑战自己的权威,于是亲自登临皮岛,用计逮捕了毛文龙,宣布其十二大罪状,斩杀之。
毛文龙是皮岛奠基人,在皮岛很有人望,毛文龙被杀后,皮岛人心涣散。
仗义每多屠狗辈,负心多是读书人。孔有德虽然性情粗悍,但为人中介耿直,知恩图报。毛文龙对孔有德有知遇之恩,孔有德自然视毛文龙为人生导师。
毛文龙被杀,孔有德感到很心寒,很绝望,很恐惧,人生没了靠山,没了方向,没了希望。
与孔有德把愤愤不平写在脸上不同,耿仲明把不满和仇恨深深埋在了内心。
失意的孔、耿二人合计后,渡海投奔了登莱巡抚孙元化。
孙元化是一个奇人,用现在的话说,此人像一个穿越人物,对西方科学很来感,精通几何学和西洋火器,是当时中国罕见的火炮制造和弹道学专家。


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19-04-17 11:36回复
    作为传统儒家文化培养出来的知识分子,孙元化却信奉天主教,其授业恩师是大名鼎鼎的徐光启,师徒二人常常与西方传教士利玛窦谈笑风声,交流先进自然科学和在华传教问题,是西学东渐的代表性人物。
    后金攻占辽东后,登莱地区由于紧靠渤海湾、毗邻京畿,战略地位凸显,明朝在这里驻有重兵。
    孙元化接任登莱巡抚后,开始大规模研制和生产火炮,并招揽葡萄牙炮兵,以科学方法训练炮兵部队,这对当时的大明而言,不啻为一场影响深远的军事技术改革。
    在孙元化的苦心经营下,登莱地区发展成了大明的火炮基地,技术牛人云集。
    1631年十月,后金围攻大凌河,祖大寿苦撑待援,朝廷命孙元化调孔有德率部前往支援。
    孔有德率领800骑兵走到吴桥后,突然发动叛变,从吴桥回师,一路攻城略地,直逼登州城下。
    关于吴桥兵变,目前有多种说法,比较流行的是一只鸡引起的兵变,也有人说孔有德部军纪败坏,亦兵亦匪,根本就不想去辽东打仗,所以故意磨时间,找机会造反。
    吴桥兵变的细节不是今天要说的重点,暂且不提,今天要说的重点是孔有德的叛变引发了连锁反应。
    孔有德在城外,耿仲明在城内,里应外合,登州拿下,巡抚孙元化及其手下将士全部被俘。
    就这一下子,孔有德掳获了旧兵六千人、援兵千人、马三千匹、饷银十万两、红夷大炮二十馀位,西洋炮三百位。这就等于说孔有德完全接管了军事重镇登州,掌握大明王朝规模最大的火炮基地。
    不久,旅顺副将陈有时、广鹿岛副将毛承禄也叛明来投,孔有德实力大增,不断进攻周边城市,山东半岛形势危急。
    1632年二月,孔有德猛攻莱州,崇祯急调保定、天津、昌平等地军队前往围剿,却仍无法击退孔有德。
    此时,天津副将孙应龙自告奋勇,说自己和耿仲明有交情,可以说服耿仲明擒孔有德来降。
    耿仲明将计就计,给孙应龙送了一个脑袋,声称这是孔有德的脑袋,还说自己占据了登州,请孙应龙快来接应。
    孙应龙信以为真,带领2000人乘60艘战船来到了登州,耿仲明摆下鸿门宴,擒杀了孙应龙,并歼灭那2000明军,俘虏了所有战船。
    火炮配战舰,谁能挡得住?
    很快,山东巡抚徐从治被叛军火炮轰死,新任登莱巡抚被活捉,莱州岌岌可危。
    崇祯只得使出杀手锏,命祖大弼、吴襄率数万关宁铁骑赶往山东平叛。
    在关宁铁骑的打击下,孔有德撤围莱州,退守登州。


    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19-04-17 11:36
    回复
      广告
      立即查看
      登州火炮太猛,关宁铁骑一时也啃不下来,双方陷入僵持。
      半年后,登州城中粮食吃完,孔有德和耿仲明集中战船,率部突围,亡命海上。
      吴桥兵变,孔、耿二人把山东半岛打了个稀烂,登莱防线瓦解,数万关宁铁骑被牵制半年之久,严重影响了明军在辽东的战略部署,这一切,对后金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战略支援。
      而奇人孙元化,却因此被锦衣卫虐杀,其军事改革的宏图大志,也随之走进了历史的坟墓。
      孔有德和耿仲明下海后,时不时被明军水师追杀,多次死里逃生,惶惶不可终日。
      天地之大,几无二人容身之地。既然为大明所不容,就容于大明的对立面吧。
      三月二十日,二人逃到广鹿岛后,迫于明军追兵渐近,派人给后金皇太极送了一封信。
      信的大意是:明朝黑暗腐败,我们被逼反叛,听说你心胸广阔,欲网罗天下英豪,我有马仔数万,战船百艘,大炮火器应有尽有,你我联手,纵横天下,谁能抵挡!有没有兴趣和我一起搞事?
      信发出去后不久,明军水师和朝鲜援军就围追上来了,孔有德再次扯呼,直奔镇江堡,派人向后金通知了启程日期。
      皇太极接到孔有德的信和通报之后,激动得没昏过去:天助我也!当即命令济尔哈朗、阿济格、杜度三大贝勒率军接应。
      四月十七日,鸭绿江口,后金军队成功拦截了追击的明军和朝鲜军队,掩护孔有德部登陆。
      为了表示投降的诚意,叛军登陆后,自孔有德、耿仲明以下,全军都换了金钱鼠尾发型,称皇太极为皇上并誓言效忠。
      对于孔有德、耿仲明率部来降,皇太极给予了最高礼遇,不仅率领满洲勋贵出城门十里迎接,还亲自为二人倒酒,慰劳有加,各种赏赐自不必说。
      在人事安排上,皇太极封孔有德为都元帅、耿仲明为总官兵,级别与八大和硕贝勒等同。和硕贝勒是什么级别?类似于政治局常委。
      此外,根据相关规定,凡是归顺后金的人,都要编入八旗,但是皇太极说了,孔有德和耿仲明例外,其军队独立,称作天佑军,仍由二人统领。
      不得不承认,皇太极的战略眼光很准。
      之所以给孔、耿二人这么高的待遇,是因为他们值这个价。
      西洋火炮的铸造和使用技术,上百艘水师战船和大量火炮,熟练的工匠和水手,几千能征善战的精壮士兵,哪个不值钱?
      仅仅火炮和战船,就让后金军队拥有了强大的攻坚能力和海军,具有全天候的两栖作战能力,**瞬间升级。而在此之前,后金军队只擅长野战,攻坚和海战都是其短板。
      此外,孔、耿二人的归顺,还是皇太极统一战线的一面旗帜,有巨大的示范效应。
      尚可喜的归顺,就可以说是这两面旗帜引领的结果。


      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19-04-17 11:37
      回复
        二、尚可喜其人其事
        尚可喜,生于大明万历三十二年(1604年),辽左人,善弓马。
        1621年后金的大举进犯,不仅改变了孔有德和耿仲明的命运,也改变了尚可喜的命运。
        母亲死于战乱,兄弟姊妹离散,尚可喜随父亲尚学礼流落松山,为了活下去,父子俩先后参军。
        尚学礼起初跟辽东巡抚王化贞混,后来跟随总兵毛文龙去了东江,驻扎于皮岛。尚可喜则于1623年参加了明军水师,并在一年后与父亲相遇与皮岛。
        尚学礼比较会混社会,不仅是皮岛游击(从三品武官),还和领导毛文龙结成了把兄弟,所以毛文龙把尚可喜当义子看待,非常倚重。
        1624年,后金再次攻明,在辽阳楼子山战斗中,尚学礼战死,毛文龙令年仅21岁的尚可喜统领其父旧部。
        毛文龙被杀后,其亲信部件沈世魁唆使部下兵变,逮捕了朝廷任命的新总兵黄龙,皮岛局势危急。
        此时,屯兵海上的尚可喜听到消息后,立即率兵赶往皮岛,冒着生命危险对兵变将士晓以利害,促使他们反正,平息了叛乱,解救了总兵黄龙。
        黄龙平时没少恶心尚可喜,但尚可喜不计前嫌,毅然赶来平定叛乱,令黄龙大为感动。很快,尚可喜就被提拔为游击,成了皮岛的红人。
        孔有德、耿仲明从登州突围后,曾计划从旅顺登陆投奔后金,恰好此时黄龙已从皮岛移驻旅顺,挡住了孔、耿二人。尚可喜多次带领水师堵截叛军,迫使其远走镇江,并因此被提升为广鹿岛副将。
        好景不长。1633年七月,孔有德、耿仲明带领后金军队突袭旅顺,尚可喜救援不及,旅顺陷落。是役,总兵黄龙战死,尚可喜一家老小包括侍婢仆人几百人全部投海自尽。
        基地丢了,尚可喜不得不再次回到皮岛。巧的是,黄龙死后沈世魁继任了总兵官。
        当初沈世魁暗中策划兵变,就是尚可喜平息的,现在尚可喜落到了沈世魁手里,结果可想而知。扣不完的帽子,穿不完的小鞋,甚至还动了杀心。
        尚可喜不禁仰天长叹:投身行伍以来,血战十几年,父母兄弟妻子满门死绝,都是为了朝廷,如今竟还要受这等小人欺压!大丈夫应当扫除天下,怎能以堂堂七尺之躯,任人宰割?
        明朝已非栖身之地,还能去哪儿呢?
        1634年正月初一,尚可喜组织元旦茶话会,趁机逮捕了副将余亮泰、仇震泰,然后率军扫荡了广鹿岛、大小长山岛、石城岛、海洋岛,然后满载所部将士和百姓,扬帆起航,归顺了后金。
        尚可喜率部来投,皇太极大喜,又把迎接孔有德、耿仲明的全套流程走了一遍。
        尚可喜被封为总兵官,其军队被称为天助兵,与孔、耿的天佑兵一样,独立于八旗之外。
        尚可喜的归顺,彻底撕开了明朝在辽东海防线。


        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19-04-17 11:37
        回复
          明朝恢复或者说防御辽东的布署分为海陆两线:陆地方面,在广宁布署重兵,正面对抗后金;海上方面,由登州、莱州、旅顺、以及鸭绿江口外的一系列岛屿组成海上防线,阻止后金经海路进攻关内,同时还可以袭扰后金大后方。
          结果,经过一系列兵变,登莱、旅顺以及鸭绿江口外的小岛都废了,辽东海防洞开。不久,在尚、孔、耿、三人的协助下,阿济格率军攻陷了皮岛,擒杀了总兵沈世魁,辽东海防彻底被摧毁。
          1636年,皇太极改后金为大清,封孔有德为恭顺王、耿仲明为怀顺王、尚可喜为智顺王,清初三顺王诞生。
          三顺王死心塌地追随皇太极,参加了清初几乎所有的大战役,包括征服朝鲜、松山之战、山海关之战、千里追杀李自成等等,为满清鼎定中原出了死力。
          三顺王的雪中送炭,对满清军事实力逆袭大明,起了巨大作用,能不受重用吗?(完)


          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19-04-17 11:38
          收起回复
            二货


            来自Android客户端12楼2021-03-02 20:56
            回复
              屠杀70万同胞、满城无一活口,将俘虏的贫民百姓全都丢进海里淹死也是被逼无奈喽?


              IP属地:山东13楼2021-07-21 15:28
              回复
                总有些傻子想洗白,也许是这些汉奸的子孙


                IP属地:江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14楼2021-08-11 17:05
                回复
                  广告
                  立即查看
                  满门忠烈,竟遭奸佞陷害


                  IP属地:江苏来自手机贴吧15楼2021-09-12 09:49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