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自己的MSP后减震定制是按照50公斤来的,厂家配置的弹簧是2.5-180,定制50-65公斤都是配这个弹簧。单减震车型最软的也是这个标数的弹簧,没有更软的。
我的设定是弹簧预载行程下沉量1.5厘米(我想2厘米的,弹簧已经放到最松的极限了,最多下沉1.5厘米),高速侧压和低速侧压都是逆时针到底回一格,伸侧回弹也是逆时间到底回一格,这样的调法是这根减震对于我个人来讲,最舒服,软嫩的。单人骑不会触底。
调过无数次了,高速侧压 低速侧压 加多一格都会变硬,不舒服。伸侧回弹回一到三格相差不大,回四格就开始有回弹过强的感觉出现。
-----------------------------------------------------------------------------------
(1)弹簧预载行程
弹簧预载的调整,主要是藉由上螺母往下走来压缩弹簧的自由长度
来达到乘车人员加上车重的基础设定,简单的说是避震器基本的支撑重量设定
当弹簧预载不足时,直接的感觉就是弹簧开始下压后就直接触底
弹簧预载过多时,会感到避震器从一开始压缩行程时就非常的硬,可以说是铁棒状态
想要舒适一点,预载的下沉量可以2.0厘米
希望热血一点,预载的下沉量可以1.5厘米
(2)压侧调整
压侧顾名思义就是避震器产生行程要下压瞬间的阻尼
这部分最直接的关连就是避震器下压起始瞬间时的回馈
压侧过多时,就是直接的过硬,但又和弹簧预载过多的硬有所不同
一个是下压瞬间的硬、一个是从头到尾的硬
压侧不足的状况在单人骑乘其实不是那麽常见,因为在压侧阻尼的基础设定其实会做到一个比较足够的基本值
不足时有可能会是避震器下压作动起始变为比较模糊的回馈感觉
坦白说压侧其实很少做调整,可能每天都是走些崎岖不平的路
单人时,逆时针转到底往顺时针调整两段就很足够
双载时,其实单人设定再调一至两段就够用了(取决后座的重量)调得太多可是会让后座哀哀叫的!!
(3)伸侧回弹
伸侧调整为最常见也最常用的功能
简单的说,控制避震器压缩后回复原本行程的速度
伸侧过强,避震器压缩行程后会有座垫/后座被顶起的感觉
伸侧不足,直线可能不易察觉,在入弯到弯心时会觉得避震器因为伸侧抓不住而外抛
调整伸侧时,请先逆时针转到底再顺时针调整到中间的段数后做增减的微调
当然!!目前所说的调整仅限于后避震器,但车辆是需要讲求整体平衡的
当一样的后避震器对应到不同前避震器(包含阻尼棒修改或是原厂组尼换油)不论是弹簧预载或是伸压侧的段数也可能有所不同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