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页资讯视频图片知道文库贴吧地图采购
进入贴吧全吧搜索

 
 
 
日一二三四五六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

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

一键签到
成为超级会员,使用一键签到
一键签到
本月漏签0次!
0
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
如何使用?
点击日历上漏签日期,即可进行补签。
连续签到:天  累计签到:天
0
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使用连续签到卡
08月31日漏签0天
莱西一中吧 关注:3,633贴子:54,753
  • 看贴

  • 图片

  • 吧主推荐

  • 视频

  • 游戏

  • 1 2 下一页 尾页
  • 34回复贴,共2页
  • ,跳到 页  
<<返回莱西一中吧
>0< 加载中...

我大胶东莱阳(含今莱西南岚)左氏家族------一门五进士

  • 只看楼主
  • 收藏

  • 回复
  • 莱西人在上海
  • 虎躯一震
    14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自明朝万历年间至清朝末年,胶东莱阳(含今莱西南岚)左氏家族共涌现了十七位举人,五位进士。是胶东莱阳县的四大家族之一,名震四方。
左氏家族举人、进士一览表
姓名 中举人时间 中进士时间
左之宜 明万历丙子(1576) 万历庚辰(1580) 进士及第
左之龙 明万历己卯(1579)
左之有 明万历乙酉(1585)
左之似 明万历癸卯(1603)
左之武 明万历丁酉(1597)
左懋第 明崇祯庚午(1630) 崇祯辛未(1631) 进士及第
左懋泰 明天启辛酉(1621) 崇祯甲戌(1634) 进士及第
左懋晋 明崇祯丙子(1636)
左其人 明崇祯癸酉(1633) 崇祯丁丑(1637) 进士及第
左颖发 清乾隆丙子(1756)
左 超 清康熙己卯(1699)
左继儒 清康熙辛卯(1711) 雍正丁未(1727) 进士及第
左静勗 清雍正己酉(1729)
左彝勗 清乾隆丙辰(1736)
左正原 清嘉庆庚申(1800)
左正麟 清乾隆乙酉(1765)
左 垲 清嘉庆戊寅(1818)


  • 莱西人在上海
  • 虎躯一震
    14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惟齐有才,于斯为盛。


2025-08-31 02:06:46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 莱西人在上海
  • 虎躯一震
    14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左氏中一者,山东省登州府莱阳县南岚人也。共和六十三年暑月经吏部审议,任命其履职礼部,任礼部左侍郎,正三品。进士及第,莱阳左氏一门六进士矣。寒窗苦读无人问,一朝成名天下知。


  • 莱西人在上海
  • 虎躯一震
    14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莱阳传奇】莱阳的左氏家族(九楼十八懋)
明朝末年,莱阳的左氏一族发达起来,成为了莱阳的五大世家(张、赵、左、宋、姜)之一。左氏家族中最有名的人物是左懋第。当时的左氏家业兴盛,子孙繁多,特别重视诗书传家。家族中的学子自己结为文社,切磋学艺。左懋第家就有一座浴月台,是兄弟们在一起的吟咏之所。左懋第在任陕西省韩城知县时,写诗道:“四载居秦素鱼疏,陶子常思归去庐。浴月台前荷定长,竹蕉深处好诠书。”
天启崇祯年间,左氏家族里人才辈出,享誉乡邑。其中学有所成取得功名的人物中,“楼”字辈的9人:左海楼、左云楼、左虹楼、左镇楼、左月楼等;“懋”字辈的18人:左懋第、左懋泰、左懋赏、左懋芬、左懋芳、左懋桂、左懋甲、左懋晋等,被称为“九楼十八懋”。清军入关以后,左氏家族的人大多坚贞不移,拒绝参加满清朝廷的科举和进入仕途,家道便衰落了。后来“九楼十八懋”就成为了莱阳左氏家族鼎盛时期的象征,载之家乘,为左氏后人津津乐道。


  • 莱西人在上海
  • 虎躯一震
    14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虎年话说群虎寨
(2011-01-14 12:26:11)
左士佩
按:左士佩,莱阳左氏十七世,我的长辈,我的老师。也是左氏五修族谱的发起者之一、五修族谱委员会秘书长兼办公室主任。正当修谱大业紧张有序、稳步推进的时候,他却急遽病逝。全体委员无不沉痛感伤。今将其生前所撰关于莱阳左氏祖坟群虎寨的传说,发表于此,谨表怀念。题目为编者所加。


  • 莱西人在上海
  • 虎躯一震
    14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群虎寨”顾名思义——一群虎的村寨。非也,本文要说的群虎寨是莱阳左氏的墓地。
莱阳左氏家族是明朝永乐年间,从章丘左家道口徙迁莱阳,一世是左原,二世是左盛,三世是左方。当时家境贫困,没有耕地,没有房屋,在城南门外以租他人的地种菜谋生,住在菜园小屋里,寄身于平民之家,更谈不上有什么墓地了。当时在莱阳城西有个马山埠壃,它的东半坡有个块杂草丛生的地方,是块没人管的地方。谁家死了孩子,因当地的风俗是孩子不成丁,死了后不准进自家墓地,特别是当时因卫生条件差,健康得不到保障,也没有计划生育,农家妇女生育的孩子有些一生下来就夭折了,夭折后就送到这块城郊野外的地方。时间久了,就成了乱葬岗。这处荒地其实是个小盆地,周围地形是山地,南低北高,北面有山,按照常规,水是从北往南流,但此处的外围是水从南经过西边转向北后又转向东,从乱葬岗的东边又向南流出了,把乱葬岗包围了一个圈。当时左氏二世左盛,三世左方就托人把以这个地方为中心周围10亩地,很便宜地买下了,花钱雇人把无主荒冢迁出埋了,栽树栽花加以修整,作为了左氏墓地。后来左盛、左方去世后陆续葬在此处,渐渐地就成莱阳左氏的墓地了。又过了几代,当年的乱葬岗早已是绿树成荫,落花流水,一片好景致了。
莱阳左氏从一世开始,靠的是由农业经济逐步走上了仕途经济,以农养文,以文养农,耕读结合,再加遗风和家训,乐善好施,崇德做人,立身大志,开拓进取,形成了左氏的耕读世家。从四世左文升、左文清以后为国培养出许多高层次文化人才,仕官接踵,政绩有声,文名享誉海内外,书香门第春常在,家族辈有人才出。每年清明节、十月一日这两个日子,左氏后裔们从四面八方赶来,有骑马的、有坐轿的等都到左氏墓地来祭祖。
左氏的墓地离莱阳县城有三里之远,当时的莱阳城四面都有城墙,并有东西南北四座城门,城门上面建有城门楼,有一年的清明节,明朝莱阳县的知县,在早晨太阳一出的时候登上了莱阳城的西门楼,向西眺望,看到马山埠方向有骑马的、坐轿的、穿官服的、生龙活虎的一群人,并井井有序地在祭祖,并且香火很旺。太阳一出地平线,风和日丽,香火直冲九天,多时不散。这位知县就问手下的人,这是哪一家在祭祖,下面的人就说,这是小集街的左家后人在扫墓。这位知县感叹地说:“乃是一群虎也。”后来就传开了,左氏族人就把墓地起名为“群虎寨”。
群虎寨是个风水宝地,从地势上看,南来西水流向东,东显长河九曲沟,后高绵远儿孙胜,禾谷田蚕岁岁收,是个藏龙卧虎之地。左氏家族历来重视文化教育,培养了一批文武兼修、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明隆庆、万历以来,科第绵延,代有簪缨之誉,至今不衰,特别是家族第六代、第七代科举上取得了巨大成功,成为胶东著名的官宦之家,成为莱阳的左宋张赵四大家族之一。明清两朝左氏家族共培养5名进士,12名举人,51名贡生,200多名庠生,另有监生86名,在莱阳的望族中名列前茅。
随着左氏家族的不断发达,群虎寨的香火越来越旺,人丁兴旺。在崇祯壬午年(1642年)十一月清兵攻打莱阳城的战役中,城内绅民以死抗争,城亡人亡,誓死抵御。左氏家族左懋芬、左懋章等率众坚守南城门。次年(1643)的二月六日,清军攻克莱阳城,大肆焚掠,庐舍为墟,各个家族都有殉难。而左氏死者独多,有三十七人烈殉,老中青妇孺宁可殉身于祸乱,而不偷一息之生,实属罕见。七世祖庠生左懋胤在战斗中献出了年轻生命,后来也葬在群虎寨西边几百米的地方。
明末左氏家族鼎盛时期在胶东地区拥有四万亩土地(凡指大亩),在城里的房产占地六、七十亩。左氏家族奋不顾身的抗清壮举,令满清政府深感震动。清朝政府对左氏等家族戒备甚严,采取措施,加以防范,对左氏继续进行迫害,没收财产,驱赶出城。《莱阳县志》中记载:“清初游仙宫西左氏住宅没于官,迁常平仓此,久倾圮,光绪九年实仓修葺。十三年后颓废,宣统归农事试验场。民国十七年归建设局,二十二年改为县立第一小学。”此番变产,迫使左氏家族不得不离开了生活二百多年的莱阳城,分散搬迁到田庄和佃户村居住。
明末清初,合族分散搬迁的地方是:文登、威海卫、岔里(现莱阳市团旺镇左家岔)、李格庄(现莱阳市沐浴店镇)、左家泊(现莱西市经济开发区)、左家夼(现莱阳市古柳办事处)、北旺(现莱阳市沐浴店镇)、南仙庄(现莱西市绕岭)、小院(现莱西市马连庄镇左家院)、千檀(现莱西水集前疃)、大河头(现莱西市李权庄镇)、侯家疃(现莱阳市河洛乡)、日庄(现莱西市日庄镇)、南岚(现莱西市南岚乡)、苇夼(现莱阳市河洛乡)数十个村庄。顺治6年(1649),左氏家族又被诬陷反清谋叛,进士左懋泰、举人左懋绩、贡生左懋绩等100多口,被充军辽东。虽然离开了祖居,有的相隔千里,但左氏的后人们始终没有忘记自己的祖宗,没有忘记家训,没有忘记家规,没有忘记家风,他们把群虎寨的十亩地租给两家外姓穷人租种,不要任何地租,只让他们把左氏的坟地管理好,并规定每年祭祖时备好相应的有关祭品,由左氏族人来祭祖。左氏家族虽然分离了,但这个家族仍然还是原来的凝聚力,全族团结和睦,自发定规每年的清明、十月一日在太阳一出东方地平线时到群虎寨来祭祖,各个村都得带齐香纸等,虽然有些村离群虎寨近百里,当时没有交通工具,没有通讯设备,但大家全部徒步到群虎寨,并且很多大人都领着十几岁的自家孩子来瞻仰老祖宗,学家规董孝心,让左氏家风传承,特别远的村为了赶时间,在当晚的十二点左右由家族长辈组织带领从四面八方在太阳冒红的时候来到群虎寨。莱阳左氏家族的这一活动延续到1958年农村大跃进时期而停止了。
当初的群虎寨看坟的有两户人家,后来他们就在哪里生息繁衍至今,形成一个小的村落。现在的马山埠壃已经高楼满地起、家家住楼房的莱阳市城厢办事处和平村的居民区了。时过境迁,莱阳左氏的后裔们仍然在留恋他们的老祖宗。在九泉之下保佑了他们的子孙后代昌盛不衰,仍然还是那种虎生虎气虎劲倍增的莱阳左氏家族的虎精神。群虎寨的地方虽然变迁了,左氏后裔不再来祭祖了,但他们的居域遍及神州各地,用不同的方法去祭典自己的祖宗。多少年来,很多左氏才人、文人、能人还常到当初群虎寨的地方来怀旧、瞻仰自己的祖宗,用不同的方式来弘扬左氏的丰功伟绩,发扬继承家族的优秀传统,提高民族的素质。
2010年是莱阳左氏第五次续修族谱的第二年,今年又是庚寅年(虎年),探讨群虎寨,研究莱阳左氏家族的事迹和传说,别有一番风味。
(左士佩2010、6、26)


  • 莱西人在上海
  • 虎躯一震
    14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莱阳县城的四大家族当中,左氏以烈最为闻名。清军入关,左氏家族当中将近四十口人为国殉忠。左氏的烈最为出名。


  • 莱西人在上海
  • 虎躯一震
    14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莱阳县(包括今莱阳市和莱西市)的五大家族,张赵左宋姜。很厉害,明清以来考取了很多的举人和进士,名满胶东,声震四方。


2025-08-31 02:00:46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 莱西人在上海
  • 虎躯一震
    14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左常升,现任国务院扶贫办中国国际扶贫中心主任、党支部书记。(一把手)正厅 正司局级。


  • 莱西人在上海
  • 虎躯一震
    14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左懋第(1601年一1645年),字仲及,号萝石。明代山东莱阳县(今山东莱西市)人。明代著名政治家、外交家。明朝末年,胶东出了个名闻全国的民族英雄——左懋第。因他富有民族气节,宁死不肯投降清王朝,被人民誉为“明末文天祥”。

中文名 左懋第 外文名 Zuo Maodi
别 名 左仲及,左萝石
国 籍明代
民 族 汉族
出生地 山东莱西市 出生日期 1601年 逝世日期1645年
职 业 明代著名政治家、外交家
信 仰 儒学
主要成就 宁死不屈,英勇殉国,被人民誉为“明末文天祥”代表作品《梅花屋诗抄》一卷,《萝石山房文抄》四卷,《左忠贞公剩稿》四卷
追赠职称 兵部尚书 谥 号忠贞


  • 莱西人在上海
  • 虎躯一震
    14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左懋第(1601年-1645年),字仲及,号萝石,原山东莱阳人。南明赴清谈和使者,后被清扣押,宁死不降,后人称“明末文天祥”。明朝末年,国家内忧外患,危机四伏,大厦将倾,莱阳进士左懋第却登上了人生最壮美的舞台。他治理韩城,政绩优异,考选钦定第一,由知县擢升朝中担任要职,成为崇祯皇帝信任的股肱之臣。崇祯甲申(1644),清军入关,国难当头,他挺身而出,与摄政王多尔衮唇枪舌剑,坚决维护大明尊严。面对酷刑和威逼利诱,他宁作大明鬼,不当清朝王,成为比肩文天祥的民族英雄。


  • 汽车件留
  • 1L喂熊
    1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为我们姓左的人骄傲


  • 莱西人在上海
  • 虎躯一震
    14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立碑勒石,垂范后世(图)
  莱西市区西北7.5公里处,有一个村庄名叫下马庄村,这里东依丘陵,西临大沽河,南北为平原,是一个富有革命传统的村庄。在下马庄村西北部的土丘上,矗立着一座革命历史纪念碑,铭记着一段革命历史。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 ,这里的群众积极投身于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在抗日反蒋中做出极大贡献。而这座下马庄村的革命历史纪念碑 ,也似乎在提醒着世人不要忘记那场革命战争。
  下马庄西北,矗立着一座革命历史纪念碑
  12月15日,记者来到位于莱西市区西北部的水集街道下马庄村。说起村里的革命历史纪念碑,这里的村民几乎都知道。在当地的村民指引下,记者在下马庄村西北的一个土丘上,见到了这座革命历史纪念碑。据下马庄村民介绍,这座历史纪念碑竖立起来已经有七八年的历史了,由一些村里的人捐资建成,即使到现在,说起这座历史纪念碑,村里人仍然很自豪。
  记者注意到,由于进入冬季,土丘没有了覆盖物,矗立在土丘上的这座纪念碑显得格外肃穆。纪念碑有两米多高,分为碑身和基座两部分 ,纪念碑的正面有下马庄村革命历史纪念碑几个大字,在基座上刻着捐资人的名字。而在碑的背面则记录了下马庄村的革命历史。
  1939年,下马庄成立了第一个党支部
  根据碑文记载,下马庄村因古代有官员在此下马而得名,而真正让这个村庄闻名的当属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的革命战争。1937年,七七事变后,抗日战争爆发。这年,以任教为掩护的共产党员刘宿贤在下马庄村发动和组织群众进行抗日活动,发展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简称“民先”)队员,村民踊跃响应。

1939年初,下马庄村第一个党支部成立。王西钊任书记,李元西、封国锐任支委。年底,村党支部已发展党员8名,有王西钊、李元西、封国锐、李富荣、李恒香、李恒新、李风文、张晏。村党支部团结带领民先队、少先队、农救会、妇救会、青救会等组织,开展地下斗争,迅速发展成为震撼敌伪的地下堡垒。
  1939年秋,以李云生为首的民先县队部,以谢明钦为首的县委,先后从小水岔村迁到下马庄,以此为根据地领导全县的革命斗争。该年,国民党顽固派在莱阳捕杀共产党员、青救会员。形势需要,县委撤走。根据县委指示,五区区委驻下马庄,并成立了交通站,也是情报站。交通站设赵来家中。交通站的主要任务是,接待护送县委驻地与金口、穴坊等地来往的同志,了解和报告国民党水集区的活动情况。1940年5月,工作需要,王西钊、李元西调走,李恒新、李富荣接替村党支部和交通站工作。
  为纪念历史,村里立革命历史纪念碑
  据下马庄村熟悉当时历史的老人介绍,当时在与敌斗争中,下马庄群众的革命热情日益高涨,革命力量随之壮大。1940年,不足200户的村庄已有党员20多名,农青妇少先队员近百名,另有烈军属几十户。下马庄村成了“敌占区的我占村”。敌人对下马庄恨之入骨,妄想破坏这一根据地。顽固派赵保原、刘淑敏屡屡带兵进村扫荡,又买通二流子周振华为其通风报信。
在外有日伪侵扰,内有奸贼监视,险象环生的恶劣环境下,村党支部、交通站的同志坚持斗争,潜入日伪据点侦查敌情。有组织、有觉悟的广大群众形成的铜墙铁壁掩护革命者,传递情报,有利地配合了村党支部、交通站的工作。


  • 莱西人在上海
  • 虎躯一震
    14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青岛城市记忆:莱西“福顺德”古楼,闹市里的历史守护者


“福顺德”的创始人是梁善常先生,1900年在烟台的朝阳街成立了“福顺德”客栈,从事汇兑兼营客栈,主要汇兑来自东北的汇款。
1933年,莱阳市吕格庄镇小野头村财主赵明辉,在莱西水沟头镇创建福顺德分号,建筑为二层砖木结构楼房,小青瓦覆顶。楼后建有三间正房,东 、西厢房各七间,与楼房相接,构成一座四合院式建筑,古朴典雅,别具一格,总建筑面积306平方米。

据记载,福顺德楼房建成初期,曾开办过“私营汇兑庄”,1937年,日本全面侵华,“福顺德”陆续撤销各地分庄,只有烟台、青岛、济南、北京、天津各号办理一般业务。莱西福顺德也先后租赁给“寿康医院”和“普爱医院”,其中,由中共地下党姜孟九开办的“寿康医院”是一个地下联络点。姜孟九是水集镇岗河头村人,以行医为名掩护身份,开展党的地下工作。
1940年4月,侵华日军占领水集,霸占了福顺德楼,盘踞长达5年之久。直至1945年8月日军投降,水集解放,小楼回到了人民手中。南海兵工厂、独立营先后进驻小楼。新中国成立后的1950年3月,中共莱西县委迁入小楼办公,时任县委书记的王西钊、县长曲百里及时任秘书姜春云等在此领导全县人民医治战争创伤。1953年12月,县委迁出,县兵役局 、收音站、电影队、广播站等单位相继进驻小楼,作为办公场所。1970年又在此开办聋哑学校,作为校舍使用。1992年哑校迁出,小楼划归文物部门管理,并对该楼进行了修缮。

1992年被公布为莱西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005年,“福顺德”楼被列为青岛市第七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莱西市政府在2006年投资对福顺德故楼进行了保护性修缮。1998年至今,莱西商业街社区居委会在此处办公,现有部分房屋对外出租商用,小楼仍旧发挥着商业功能。


2025-08-31 01:54:46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 大佬的等等
  • 抢个沙发
    2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我也是老左家的人啊


登录百度账号

扫二维码下载贴吧客户端

下载贴吧APP
看高清直播、视频!
  • 贴吧页面意见反馈
  • 违规贴吧举报反馈通道
  • 贴吧违规信息处理公示
  • 1 2 下一页 尾页
  • 34回复贴,共2页
  • ,跳到 页  
<<返回莱西一中吧
分享到:
©2025 Baidu贴吧协议|隐私政策|吧主制度|意见反馈|网络谣言警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