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虎寨”顾名思义——一群虎的村寨。非也,本文要说的群虎寨是莱阳左氏的墓地。
莱阳左氏家族是明朝永乐年间,从章丘左家道口徙迁莱阳,一世是左原,二世是左盛,三世是左方。当时家境贫困,没有耕地,没有房屋,在城南门外以租他人的地种菜谋生,住在菜园小屋里,寄身于平民之家,更谈不上有什么墓地了。当时在莱阳城西有个马山埠壃,它的东半坡有个块杂草丛生的地方,是块没人管的地方。谁家死了孩子,因当地的风俗是孩子不成丁,死了后不准进自家墓地,特别是当时因卫生条件差,健康得不到保障,也没有计划生育,农家妇女生育的孩子有些一生下来就夭折了,夭折后就送到这块城郊野外的地方。时间久了,就成了乱葬岗。这处荒地其实是个小盆地,周围地形是山地,南低北高,北面有山,按照常规,水是从北往南流,但此处的外围是水从南经过西边转向北后又转向东,从乱葬岗的东边又向南流出了,把乱葬岗包围了一个圈。当时左氏二世左盛,三世左方就托人把以这个地方为中心周围10亩地,很便宜地买下了,花钱雇人把无主荒冢迁出埋了,栽树栽花加以修整,作为了左氏墓地。后来左盛、左方去世后陆续葬在此处,渐渐地就成莱阳左氏的墓地了。又过了几代,当年的乱葬岗早已是绿树成荫,落花流水,一片好景致了。
莱阳左氏从一世开始,靠的是由农业经济逐步走上了仕途经济,以农养文,以文养农,耕读结合,再加遗风和家训,乐善好施,崇德做人,立身大志,开拓进取,形成了左氏的耕读世家。从四世左文升、左文清以后为国培养出许多高层次文化人才,仕官接踵,政绩有声,文名享誉海内外,书香门第春常在,家族辈有人才出。每年清明节、十月一日这两个日子,左氏后裔们从四面八方赶来,有骑马的、有坐轿的等都到左氏墓地来祭祖。
左氏的墓地离莱阳县城有三里之远,当时的莱阳城四面都有城墙,并有东西南北四座城门,城门上面建有城门楼,有一年的清明节,明朝莱阳县的知县,在早晨太阳一出的时候登上了莱阳城的西门楼,向西眺望,看到马山埠方向有骑马的、坐轿的、穿官服的、生龙活虎的一群人,并井井有序地在祭祖,并且香火很旺。太阳一出地平线,风和日丽,香火直冲九天,多时不散。这位知县就问手下的人,这是哪一家在祭祖,下面的人就说,这是小集街的左家后人在扫墓。这位知县感叹地说:“乃是一群虎也。”后来就传开了,左氏族人就把墓地起名为“群虎寨”。
群虎寨是个风水宝地,从地势上看,南来西水流向东,东显长河九曲沟,后高绵远儿孙胜,禾谷田蚕岁岁收,是个藏龙卧虎之地。左氏家族历来重视文化教育,培养了一批文武兼修、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明隆庆、万历以来,科第绵延,代有簪缨之誉,至今不衰,特别是家族第六代、第七代科举上取得了巨大成功,成为胶东著名的官宦之家,成为莱阳的左宋张赵四大家族之一。明清两朝左氏家族共培养5名进士,12名举人,51名贡生,200多名庠生,另有监生86名,在莱阳的望族中名列前茅。
随着左氏家族的不断发达,群虎寨的香火越来越旺,人丁兴旺。在崇祯壬午年(1642年)十一月清兵攻打莱阳城的战役中,城内绅民以死抗争,城亡人亡,誓死抵御。左氏家族左懋芬、左懋章等率众坚守南城门。次年(1643)的二月六日,清军攻克莱阳城,大肆焚掠,庐舍为墟,各个家族都有殉难。而左氏死者独多,有三十七人烈殉,老中青妇孺宁可殉身于祸乱,而不偷一息之生,实属罕见。七世祖庠生左懋胤在战斗中献出了年轻生命,后来也葬在群虎寨西边几百米的地方。
明末左氏家族鼎盛时期在胶东地区拥有四万亩土地(凡指大亩),在城里的房产占地六、七十亩。左氏家族奋不顾身的抗清壮举,令满清政府深感震动。清朝政府对左氏等家族戒备甚严,采取措施,加以防范,对左氏继续进行迫害,没收财产,驱赶出城。《莱阳县志》中记载:“清初游仙宫西左氏住宅没于官,迁常平仓此,久倾圮,光绪九年实仓修葺。十三年后颓废,宣统归农事试验场。民国十七年归建设局,二十二年改为县立第一小学。”此番变产,迫使左氏家族不得不离开了生活二百多年的莱阳城,分散搬迁到田庄和佃户村居住。
明末清初,合族分散搬迁的地方是:文登、威海卫、岔里(现莱阳市团旺镇左家岔)、李格庄(现莱阳市沐浴店镇)、左家泊(现莱西市经济开发区)、左家夼(现莱阳市古柳办事处)、北旺(现莱阳市沐浴店镇)、南仙庄(现莱西市绕岭)、小院(现莱西市马连庄镇左家院)、千檀(现莱西水集前疃)、大河头(现莱西市李权庄镇)、侯家疃(现莱阳市河洛乡)、日庄(现莱西市日庄镇)、南岚(现莱西市南岚乡)、苇夼(现莱阳市河洛乡)数十个村庄。顺治6年(1649),左氏家族又被诬陷反清谋叛,进士左懋泰、举人左懋绩、贡生左懋绩等100多口,被充军辽东。虽然离开了祖居,有的相隔千里,但左氏的后人们始终没有忘记自己的祖宗,没有忘记家训,没有忘记家规,没有忘记家风,他们把群虎寨的十亩地租给两家外姓穷人租种,不要任何地租,只让他们把左氏的坟地管理好,并规定每年祭祖时备好相应的有关祭品,由左氏族人来祭祖。左氏家族虽然分离了,但这个家族仍然还是原来的凝聚力,全族团结和睦,自发定规每年的清明、十月一日在太阳一出东方地平线时到群虎寨来祭祖,各个村都得带齐香纸等,虽然有些村离群虎寨近百里,当时没有交通工具,没有通讯设备,但大家全部徒步到群虎寨,并且很多大人都领着十几岁的自家孩子来瞻仰老祖宗,学家规董孝心,让左氏家风传承,特别远的村为了赶时间,在当晚的十二点左右由家族长辈组织带领从四面八方在太阳冒红的时候来到群虎寨。莱阳左氏家族的这一活动延续到1958年农村大跃进时期而停止了。
当初的群虎寨看坟的有两户人家,后来他们就在哪里生息繁衍至今,形成一个小的村落。现在的马山埠壃已经高楼满地起、家家住楼房的莱阳市城厢办事处和平村的居民区了。时过境迁,莱阳左氏的后裔们仍然在留恋他们的老祖宗。在九泉之下保佑了他们的子孙后代昌盛不衰,仍然还是那种虎生虎气虎劲倍增的莱阳左氏家族的虎精神。群虎寨的地方虽然变迁了,左氏后裔不再来祭祖了,但他们的居域遍及神州各地,用不同的方法去祭典自己的祖宗。多少年来,很多左氏才人、文人、能人还常到当初群虎寨的地方来怀旧、瞻仰自己的祖宗,用不同的方式来弘扬左氏的丰功伟绩,发扬继承家族的优秀传统,提高民族的素质。
2010年是莱阳左氏第五次续修族谱的第二年,今年又是庚寅年(虎年),探讨群虎寨,研究莱阳左氏家族的事迹和传说,别有一番风味。
(左士佩2010、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