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前无畏舰之前的军舰大概可以分为七个等级
万吨为一等一级,八千为一等二级,六千为一等三级,四千为二等一级,两千为二等二级,一千为三等一级,五百为三等二级
法国的“拉·莫特·皮克特”级(La Motte-Picquet)炮舰
母型长宽比是6.4,万年清是8.56
日本的东号铁甲舰才5.74
万年清号炮舰是福建船政建造的第一艘蒸汽化军舰,1868年1月18日开工,1869年6月10日下水,同年10月1日,由船政提调吴大廷监督北上接受清政府验收,宣布竣工。
2006年根据中国海军史研究会庄彦先生的发现,“万年清”军舰的设计母型很有可能就是法国的La Motte-Picquet级炮舰。
La Motte-Picquet级炮舰是法国开工于1858-1859年间的蒸汽军舰,同级共建造了Coetlogon、La Motte Picquet、Lutin、Lynx、Tancrède等共5艘,排水量687吨,舰长54.55米、宽8.52米、吃水3.22米,装备一台蒸汽机,功率虚数150马力,实数570马力,航速7.9节。这级军舰船型上很类似风帆时代著名的快速船型——飞剪船,外形修长优美。

“万年清”从外观上看与La Motte-Picquet几乎一模一样,但又并不是单纯的按样仿造,“万年清”在尺寸、吨位上都进行了扩大,这一点就是为了满足左宗棠提出的兵商两用目的,在原本炮舰的设计上增加货舱,以便同时具备炮舰和货船双重身份。“万年清”舰的排水量达到1450吨,几乎是母型的一倍,舰体水线长68.02米,全长76.16米(不含舰首的牙樯,即斜桅),也大于母型,但是“万年清”的舰宽8.9米,与母型相近,舰宽不动、加大了长度,使得“万年清”外观上看起来更为修长。吃水方面,“万年清”重载时舰首吃水4.03米、舰尾吃水4.64米,这样的吃水在国外而言并不是很深,但是当时中国沿海港口大都没有过机械疏浚,水深较浅,“万年清”4米多的吃水对于很多港口而言已经是天文数字了,这一点也成为后来“万年清”遭受诟病的原因之一。根据左宗棠最初的计划,第一号轮船“万年清”的蒸汽机和锅炉以及配套机械都来自海外,由日意格、德克碑采购而回。由于运输途中在海上航行旷日持久,运到之后搬运又耗费了40余天时间,机器长期封闭在船舱内,受海汽熏蒸生锈,经过拆卸刮修后才安装上舰。[38]“万年清”安装了1座蒸汽机和2座锅炉,单轴单桨推进形式。蒸汽机的形式是英国制造的立式2汽缸往复蒸汽机,高3.84米,基座宽2.88米,长3.2米,[39]功率虚数150马力,实数600马力[40],与母型La Motte-Picquet级军舰装备的蒸汽机功率相近,优点是,立式蒸汽机较为节省平面空间,对于需要在舰内留出大量空间布置货舱的商用目的较有价值。缺点是立式蒸汽机当时主要是商船使用,安装在舰体对安装位置的高度要求大,势必造成军舰干舷加高,随之而来的就是舷侧战时备弹面积大,中弹概率也高,在炮舰这一用途上,显然存在弊端。左宗棠创想的兵商两立思想不能不说是一种良好的愿望,但也终究是个愿望,落实到军舰设计上,是必然要有所侧重的,从舰体加大、采用立式蒸汽机这些特征来看,商船在“万年清”的设计中所占的比重较大。与蒸汽机配套的2台锅炉同样是购自海外,属于方形燃煤锅炉(rectangular boiler),俗称箱形锅炉[42]。这种锅炉在19世纪中期左右的蒸汽舰船上广泛使用,英国海军早期的“勇士”号等著名蒸汽军舰都是使用的这种样式的锅炉。方形锅炉实际上是一种低压锅炉,旧称小抵力锅炉,“万年清”的2台方形锅炉工作压力2.75个大气压,[43]因为军舰宽度较窄,2台锅炉锅炉采取的是炉门分别朝向军舰首尾的背靠背安装样式,而非大型军舰上炉门分别朝向军舰左右舷的布置。朝向军舰前方的锅炉高3.39米,宽5米,纵深3.16米,有5个炉门,朝向军舰后的锅炉只有4个炉门,高、纵深和前方的锅炉一样,宽度则只有4米,[44]2台背靠在一起的锅炉共用一个大燃膛。为方便燃煤就近补给,又在两座锅炉的炉门前方各安排了一处煤舱。根据后来航试测得的数据,全速时螺旋桨每小时转动约4680转,逆风逆潮时航速10节左右,乘风乘潮时航速14节左右,取风平浪静时的速度,“万年清”的航速为12节,西方资料上出现的10节航速记载,可能属于设计航速。[45]由此可以看到,“万年清”的航速大大超过母型La Motte-Picquet级的7.9节。




La Motte-Picquet级才7.9节,万年清比他吨位重了一倍,同样的马力,居然能到了12节
反而与万年清相同吨位的扬武,马力是万年清的一倍,速度却相同是12节
湄云的母型是French aviso Bouvet (1863下水、1865完成)
有Bouvet和Guichen两艘,Bruat (1867)也算接近此级,马力700匹,760吨,长55.75 m (182.9 ft) 宽8.5 m (28 ft) 比例是6.56,85 人,1门16cm、2门 12cm(兼顾左右)
湄云军舰排水量515吨比母型略小,舰体长51.8米,宽7.48米,比例是6.93比母型修长,舱深4.57米,吃水3.39米,选用卧式2汽缸往复蒸汽机,功率虚数80马力,实数320马力是母型一半,每分钟转速92转,单轴单桨推进,设计航速9节。第二号轮船的武备包括1门威力较大的17磅(口径约160mm)法制前膛炮和2门16磅(口径约120mm)英制前膛炮,火炮炮架下有方向不一的轨道,可以根据需要将这门火炮沿着轨道推向军舰左右舷使用,加强某一舷的火力,这种做法称成为换门架式,剩余的2门120mm副炮则分别安装在烟囱之后的露天甲板两舷。“湄云”的官兵大部分也都是浙江宁波人,全舰编制67人比母型略少。
“窝尔达”号无防护巡洋舰是法国1860年代建造的“Limier”级巡洋舰之一,采用木质船体,船型接近同期的快速三角帆船。“窝尔达”号1864年下水,1869年建成,作为法国远东舰队的一员参加了中法战争。马江海战时,由于远东舰队旗舰“巴雅”号吃水较深,无法进入马江,所以孤拔选择以该舰作为指挥舰。该舰搭载的汽艇改装的临时杆雷艇则由大副De Lapeyrre率领攻击了中国福建水师"福星"号炮舰舰,随后窝尔达号将其击沉。最后该舰于1892年被废弃。
标准排水量:1,323吨
长(水线): 63.4米,宽: 10.36米,比是6.11
吃水: 4.47 米
动力:1部水平式蒸汽往复机,2座锅炉
帆具:3桅杆
燃料:煤200-235吨
最高航速:12.5 节
武备:
6 门 139mm/21 Mode 1864炮 (窝尔达号、Limier号),其余为1门160mm Mode 1864炮和5 门 139mm/21 Mode 1864炮
“拉佩鲁兹”(Lapérouse)级无防护巡洋舰是法国1870年代建造的4艘巡洋舰,采用帖肋木质船体结构,铁质船底和撞角。首舰“拉佩鲁兹”号1875年在布勒斯特造船厂开工建造,1877年下水,1880年建成,最后一艘“普利莫盖”(Primauguet)号1884年建成。该级4艘“拉佩鲁兹”号、“德斯坦”(d'Estaing)号、“尼埃利”(Nielly)、“普利莫盖”号均加入了孤拔指挥的法国远东舰队,“德斯坦”直接参加了马江之战。海战中,中国海军“琛航”、“永葆”、“飞云”等舰均被“德斯坦”号和“迪盖-特鲁安”(Duguay-Trouin)号、“维拉”(Villars)号巡洋舰一起击沉。4艘该级巡洋舰均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废弃。
标准排水量:2,363吨
长(水线): 81.92米,宽: 11.38米,比是7.19,与湄云接近
吃水: 5.66米
动力:1部水平式蒸汽往复机,6座椭圆锅炉,2750马力
帆具:3桅杆
燃料:煤300吨
最高航速:15 节
武备:
15 门 139mm Mode 1870M炮,8-10门1磅炮
“巴雅”号和“蒂雷纳子爵”号是2艘早期法国海军铁甲舰,具有木质船体,钢制侧舷装甲和无装甲露炮台。“巴雅”号1882年建成,1884年成为法国远东舰队旗舰,但是并没有参加中法之间的马江海战。1885年石浦之战时,“巴雅”号放出的杆雷艇攻击了被困港中的中国南洋水师巡洋舰“驭远”号和炮舰“澄庆”号。在中法战争结束之际,法国远东舰队指挥官孤拔命丧于停于马公港的“巴雅”号之上。战争之后,“巴雅”号和“蒂雷纳子爵”号分别在1890年代接受了现代化改造,最终分别于1899年和1901年废弃。
标准排水量:“巴雅”号5,915吨
“蒂雷纳子爵”号6,260吨
长: 81米,宽: 17.45米,比是4.64
吃水: 7.75 米
动力:2部复式蒸汽机,3座锅炉
帆具:3桅杆
燃料:煤450 吨
最高航速:14.5 节
武备:
4 门240mm/18 Mode 1870露炮台炮
2 门194mm/20 Mode 1870炮
6 门 139mm/21 Mode 1870炮
12门5 管37mm/20 Mode 1885
装甲:
船舷:180-250 mm
露炮台:200 mm
甲板:50 mm
万吨为一等一级,八千为一等二级,六千为一等三级,四千为二等一级,两千为二等二级,一千为三等一级,五百为三等二级
法国的“拉·莫特·皮克特”级(La Motte-Picquet)炮舰
母型长宽比是6.4,万年清是8.56
日本的东号铁甲舰才5.74
万年清号炮舰是福建船政建造的第一艘蒸汽化军舰,1868年1月18日开工,1869年6月10日下水,同年10月1日,由船政提调吴大廷监督北上接受清政府验收,宣布竣工。
2006年根据中国海军史研究会庄彦先生的发现,“万年清”军舰的设计母型很有可能就是法国的La Motte-Picquet级炮舰。
La Motte-Picquet级炮舰是法国开工于1858-1859年间的蒸汽军舰,同级共建造了Coetlogon、La Motte Picquet、Lutin、Lynx、Tancrède等共5艘,排水量687吨,舰长54.55米、宽8.52米、吃水3.22米,装备一台蒸汽机,功率虚数150马力,实数570马力,航速7.9节。这级军舰船型上很类似风帆时代著名的快速船型——飞剪船,外形修长优美。

“万年清”从外观上看与La Motte-Picquet几乎一模一样,但又并不是单纯的按样仿造,“万年清”在尺寸、吨位上都进行了扩大,这一点就是为了满足左宗棠提出的兵商两用目的,在原本炮舰的设计上增加货舱,以便同时具备炮舰和货船双重身份。“万年清”舰的排水量达到1450吨,几乎是母型的一倍,舰体水线长68.02米,全长76.16米(不含舰首的牙樯,即斜桅),也大于母型,但是“万年清”的舰宽8.9米,与母型相近,舰宽不动、加大了长度,使得“万年清”外观上看起来更为修长。吃水方面,“万年清”重载时舰首吃水4.03米、舰尾吃水4.64米,这样的吃水在国外而言并不是很深,但是当时中国沿海港口大都没有过机械疏浚,水深较浅,“万年清”4米多的吃水对于很多港口而言已经是天文数字了,这一点也成为后来“万年清”遭受诟病的原因之一。根据左宗棠最初的计划,第一号轮船“万年清”的蒸汽机和锅炉以及配套机械都来自海外,由日意格、德克碑采购而回。由于运输途中在海上航行旷日持久,运到之后搬运又耗费了40余天时间,机器长期封闭在船舱内,受海汽熏蒸生锈,经过拆卸刮修后才安装上舰。[38]“万年清”安装了1座蒸汽机和2座锅炉,单轴单桨推进形式。蒸汽机的形式是英国制造的立式2汽缸往复蒸汽机,高3.84米,基座宽2.88米,长3.2米,[39]功率虚数150马力,实数600马力[40],与母型La Motte-Picquet级军舰装备的蒸汽机功率相近,优点是,立式蒸汽机较为节省平面空间,对于需要在舰内留出大量空间布置货舱的商用目的较有价值。缺点是立式蒸汽机当时主要是商船使用,安装在舰体对安装位置的高度要求大,势必造成军舰干舷加高,随之而来的就是舷侧战时备弹面积大,中弹概率也高,在炮舰这一用途上,显然存在弊端。左宗棠创想的兵商两立思想不能不说是一种良好的愿望,但也终究是个愿望,落实到军舰设计上,是必然要有所侧重的,从舰体加大、采用立式蒸汽机这些特征来看,商船在“万年清”的设计中所占的比重较大。与蒸汽机配套的2台锅炉同样是购自海外,属于方形燃煤锅炉(rectangular boiler),俗称箱形锅炉[42]。这种锅炉在19世纪中期左右的蒸汽舰船上广泛使用,英国海军早期的“勇士”号等著名蒸汽军舰都是使用的这种样式的锅炉。方形锅炉实际上是一种低压锅炉,旧称小抵力锅炉,“万年清”的2台方形锅炉工作压力2.75个大气压,[43]因为军舰宽度较窄,2台锅炉锅炉采取的是炉门分别朝向军舰首尾的背靠背安装样式,而非大型军舰上炉门分别朝向军舰左右舷的布置。朝向军舰前方的锅炉高3.39米,宽5米,纵深3.16米,有5个炉门,朝向军舰后的锅炉只有4个炉门,高、纵深和前方的锅炉一样,宽度则只有4米,[44]2台背靠在一起的锅炉共用一个大燃膛。为方便燃煤就近补给,又在两座锅炉的炉门前方各安排了一处煤舱。根据后来航试测得的数据,全速时螺旋桨每小时转动约4680转,逆风逆潮时航速10节左右,乘风乘潮时航速14节左右,取风平浪静时的速度,“万年清”的航速为12节,西方资料上出现的10节航速记载,可能属于设计航速。[45]由此可以看到,“万年清”的航速大大超过母型La Motte-Picquet级的7.9节。




La Motte-Picquet级才7.9节,万年清比他吨位重了一倍,同样的马力,居然能到了12节
反而与万年清相同吨位的扬武,马力是万年清的一倍,速度却相同是12节
湄云的母型是French aviso Bouvet (1863下水、1865完成)
有Bouvet和Guichen两艘,Bruat (1867)也算接近此级,马力700匹,760吨,长55.75 m (182.9 ft) 宽8.5 m (28 ft) 比例是6.56,85 人,1门16cm、2门 12cm(兼顾左右)

湄云军舰排水量515吨比母型略小,舰体长51.8米,宽7.48米,比例是6.93比母型修长,舱深4.57米,吃水3.39米,选用卧式2汽缸往复蒸汽机,功率虚数80马力,实数320马力是母型一半,每分钟转速92转,单轴单桨推进,设计航速9节。第二号轮船的武备包括1门威力较大的17磅(口径约160mm)法制前膛炮和2门16磅(口径约120mm)英制前膛炮,火炮炮架下有方向不一的轨道,可以根据需要将这门火炮沿着轨道推向军舰左右舷使用,加强某一舷的火力,这种做法称成为换门架式,剩余的2门120mm副炮则分别安装在烟囱之后的露天甲板两舷。“湄云”的官兵大部分也都是浙江宁波人,全舰编制67人比母型略少。

“窝尔达”号无防护巡洋舰是法国1860年代建造的“Limier”级巡洋舰之一,采用木质船体,船型接近同期的快速三角帆船。“窝尔达”号1864年下水,1869年建成,作为法国远东舰队的一员参加了中法战争。马江海战时,由于远东舰队旗舰“巴雅”号吃水较深,无法进入马江,所以孤拔选择以该舰作为指挥舰。该舰搭载的汽艇改装的临时杆雷艇则由大副De Lapeyrre率领攻击了中国福建水师"福星"号炮舰舰,随后窝尔达号将其击沉。最后该舰于1892年被废弃。
标准排水量:1,323吨
长(水线): 63.4米,宽: 10.36米,比是6.11
吃水: 4.47 米
动力:1部水平式蒸汽往复机,2座锅炉
帆具:3桅杆
燃料:煤200-235吨
最高航速:12.5 节
武备:
6 门 139mm/21 Mode 1864炮 (窝尔达号、Limier号),其余为1门160mm Mode 1864炮和5 门 139mm/21 Mode 1864炮
“拉佩鲁兹”(Lapérouse)级无防护巡洋舰是法国1870年代建造的4艘巡洋舰,采用帖肋木质船体结构,铁质船底和撞角。首舰“拉佩鲁兹”号1875年在布勒斯特造船厂开工建造,1877年下水,1880年建成,最后一艘“普利莫盖”(Primauguet)号1884年建成。该级4艘“拉佩鲁兹”号、“德斯坦”(d'Estaing)号、“尼埃利”(Nielly)、“普利莫盖”号均加入了孤拔指挥的法国远东舰队,“德斯坦”直接参加了马江之战。海战中,中国海军“琛航”、“永葆”、“飞云”等舰均被“德斯坦”号和“迪盖-特鲁安”(Duguay-Trouin)号、“维拉”(Villars)号巡洋舰一起击沉。4艘该级巡洋舰均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废弃。
标准排水量:2,363吨
长(水线): 81.92米,宽: 11.38米,比是7.19,与湄云接近
吃水: 5.66米
动力:1部水平式蒸汽往复机,6座椭圆锅炉,2750马力
帆具:3桅杆
燃料:煤300吨
最高航速:15 节
武备:
15 门 139mm Mode 1870M炮,8-10门1磅炮
“巴雅”号和“蒂雷纳子爵”号是2艘早期法国海军铁甲舰,具有木质船体,钢制侧舷装甲和无装甲露炮台。“巴雅”号1882年建成,1884年成为法国远东舰队旗舰,但是并没有参加中法之间的马江海战。1885年石浦之战时,“巴雅”号放出的杆雷艇攻击了被困港中的中国南洋水师巡洋舰“驭远”号和炮舰“澄庆”号。在中法战争结束之际,法国远东舰队指挥官孤拔命丧于停于马公港的“巴雅”号之上。战争之后,“巴雅”号和“蒂雷纳子爵”号分别在1890年代接受了现代化改造,最终分别于1899年和1901年废弃。
标准排水量:“巴雅”号5,915吨
“蒂雷纳子爵”号6,260吨
长: 81米,宽: 17.45米,比是4.64
吃水: 7.75 米
动力:2部复式蒸汽机,3座锅炉
帆具:3桅杆
燃料:煤450 吨
最高航速:14.5 节
武备:
4 门240mm/18 Mode 1870露炮台炮
2 门194mm/20 Mode 1870炮
6 门 139mm/21 Mode 1870炮
12门5 管37mm/20 Mode 1885
装甲:
船舷:180-250 mm
露炮台:200 mm
甲板:50 m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