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缘性人格障碍吧 关注:4,625贴子:148,620

边缘性人格障碍的一个突破口。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最近看了一个很好的文章,让我有了很大的启迪。我觉得边缘性人格障碍就是这么形成的。
加上我个人的总结大概是,童年某段时期是建立人格的重要必经阶段,儿童会急需建立一个我是谁的阶段,这个我是谁必须通过外界他者的眼神互动交流建立,让儿童逐渐内心里建立一个固定的自我形象。这个阶段的缺失就是导致边缘性人格障碍的主要原因。
这个阶段的缺失后,对于自我是什么是一种空洞无物的感受,由于没有得到来自父母的深深的认同,不停的哭泣,也得不到,得到的只是一种敷衍,被当做物来对待和麻烦来对待,那么幼儿童年这段时期内在就有了一种挥之不去的空洞感。以后会一直伴随着我们,我们的存在感需要他人的认同才能短暂缓解内心的空虚感。


来自手机贴吧1楼2019-03-01 12:48回复
    而对于常人来说,他们会在最需要建立认识自我的时期,得到了一种对于自我根本性的建立,就有了一个关于自己的永在的满足的内在空间。接下来一切生活都是来自于这个稳定的内在认识空间去接触外界。
    从而开发出我与其他人不同的深刻认知,对于常人来说,他们不需要依附与外人,(即使依附也是有限度的)因为他自己内在空间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给他带来一种稳定感。


    来自手机贴吧2楼2019-03-01 12:54
    收起回复
      2025-08-21 20:02:10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而缺乏了这个阶段的人就会变成边缘人,在最初最需要自然学习的部分缺失了,导致内在对自己内在空间没有一种稳定感(是一种伴随着胸腔或者全身的空洞感如同地狱一般,虚无缥缈,一种不知我为何物,一种毫无意义的空洞感由胸腔席卷而来)
      所以为了驱散这种痛苦的虚无缥缈感,就会死命的求的别人的认同,嫉妒害怕被别人伤害。但是由于现实又没有完美的人,常常幻想理想化世界和他人来驱散这种内在空洞感


      来自手机贴吧3楼2019-03-01 13:00
      回复
        那么非黑即白的看法也全由此而来,也不难理解了。
        常人为何不非黑即白,因为他们内在有个相对稳定安定的关于自己的内在空间,下意识的不会把外在的好坏看的可以严重威胁自己地基的事,所以会相对冷静,相对稳定。
        而边缘人由于这种内在缺失,被外界他人关怀的时候内在空洞感短暂消失,转变为一种充足感,而他人又不会一直处于一种关怀你的状态,那么内在的充足感就会被瞬间夺走。取而代之的就是那种地狱般的空洞感。所以这种感受不断影响着边缘人的思维判断,就由天使变恶魔。有天堂变地狱也就是这么个过程


        来自手机贴吧4楼2019-03-01 13:07
        收起回复
          常人为什么可以生活的很不错,并不是他们没有打击和痛苦,只是早年形成的稳定自我内在空间使他们可以相对容易的面对生活中的困难,他们永远是有主体和客体之分的。即自己主体与别人世界客体的不同,是作为一个独立的内在空间去接触其他独立的其他人。
          所以无论怎么样他们都不会掉进地狱般的虚无缥缈感。
          他们也理解不了边缘人为何这么不稳定,在他们看来是匪夷所思的,因为他们早期无意识的被填满。有了一个根。
          无论如何他们自己还是与别人为伴他们的那个根永远在,而且很安定。不会被外界任何人任何事夺走。
          即使被抛弃,被欺骗,他们也是受到了相对轻的伤害,不会内在空洞,更不会变得虚无缥缈。


          来自手机贴吧5楼2019-03-01 13:14
          收起回复
            而我们这种边缘人则完全不同。过着冰火两从天的生活,由于害怕再次深深的刺痛,甚至不敢踏出一步。
            可是知道了这个问题的根源所在,就能改变了吗?
            目前我还不知道如何变好的方法,而那些文章也说过似乎是不可逆转的。
            也就是说内在的那种空洞由于在最需要建立的时期没有得到满足,那么就已经错过了那个最佳时期,也就是说再也回不去了。不可能从新来过。
            不过我想还是有其他补救方法。从表面上理解我们内里是空洞的。即使从思维上去告诉自己从思维上添加一些什么似乎也起不到关键性作用。
            那个空洞感无法从新建立。那么到底应该怎么办呢?我一直在想这个问题。
            空洞感肯定是不可逆转了。错过了最佳时机。这个必须得接纳下来。
            这是个前提,那么一个事实就出现了,我们注定是比常人很难抑治住内在的渴望,以及对主体和客体的正确认识,更容易冲动,更容易被欲望驱使。


            来自手机贴吧6楼2019-03-01 13:25
            回复
              那么既然事实是这样,我们可不可以活出一种属于边缘人的独特的一生呢?
              既然大部分人都不是边缘人,我们是很难融入他们那种模式,因为从一开始起跑线就丢失了运动鞋,这是不可逆转的。
              但是我们也有一种独特的优势。是他们不具备的,他们其实远没有我们感性。他们虽然不被那种地狱般空洞感吞噬,但是在感性方面他们比我们麻木的多,也比较现实。很难发出浪漫主意的气吸。
              像被嫌弃一生的松子,像太宰治和他最后人间失格的叶藏。最后都是生而为人 对不起
              我觉得没有必要,因为仅仅是与大部分人不同而已。
              既然已经这样了,而且不可逆转,那么我们是不是要停止蔑视和伤害自己的行为。
              毕竟老天从来没说过那种人才是人生生活的唯一标准。


              来自手机贴吧7楼2019-03-01 13:33
              回复
                他们常人的生活虽然是大部分。不过那也是一种生活模式而已。
                他们根据自己内在固定稳定的自己去与其他人相互磨合。(其实这也是一种模式而已,极乐精神)相对于我们这种人是比较麻木的。
                就像霸王别姬里边的程蝶衣,不疯魔,不成活。也不错。其实常人多半是理智站主要位置。是一种交易性质的生活,即你的内在空间给予我一种需要,我也还给你一直需要,类似潜规则,(而且还把这视为相互尊重)谁也不伤害谁的利益。(其实说白了和交易没有太大区别。)虽然稳定,但是也多了一份麻木不仁。


                来自手机贴吧8楼2019-03-01 13:40
                回复
                  2025-08-21 19:56:10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所以与他们相处全是挫败感,我们将就的是全心全意。极致的美。在他们看来也是两个稳定个体与个体之间的交易。即我对你好,你也得对我好,相互尊重,相互取利。
                  经过多年的观察,我们终究是无法彻底适应这种世界和社会的。
                  所以很多边缘人选择自杀,包括太宰治的那句生而为人,对不起。
                  包括那些人间失格中,失去为人的资格。
                  这都是必然结果,我们是更加存粹的人。
                  这么看来也不错。只是需要从这种类型的人格中进行改造与发现,不然就难免会走到生而为人对不起的境地。


                  来自手机贴吧9楼2019-03-01 13:46
                  回复
                    那么既然,事实已经不可逆转,想改变只会让自己循环痛苦而已。
                    接纳这种自己。然后明白世界大部分都是稳定性,世界大部分人都是分别的稳定个体相互利用和交易的本质。用美化的语言就是他们说的相互尊重相互理解,其实说白了就是相互交易。有一方交易不到位就会定义为不合适。(其实说白了就是交易失败。)其中一方的稳定需求另外一方不具备,而导致交易失败。他们各自在寻找其他交易伙伴。而且彼此都心照不宣,而且没有什么痛苦。并且视为正常。
                    这就是世界的基本模式。
                    与我们简直大相径庭。我们总是寻求治疗,但是治疗的结果也就是变成上诉那种人,那你也是接受不了的。
                    更何况很难很难,基本是不可逆转的。


                    来自手机贴吧10楼2019-03-01 13:54
                    回复
                      知道了这个世界常人的基本规则后。
                      我们可能下意识的接受不了,不过没关系。
                      我们要想活的好,我个人制定了几条规则。
                      1,对于常人思考模式的改变,利益为上,无论表面感情显得多么好,内心都要明白常人内在稳定不缺乏感情,多半是看中利益交换,而且(美其名曰:礼尚往来相互尊重)在这种世界里我们的全然情感投入和全然信任基本等于跳火坑,因为对于常人来说他们不需要过度信任与情感投入,那只会让他们不理解你,觉得你是缺心眼,进而对你进行二次伤害,无限循环的伤害,而且还美其名曰让你长点记性。让你成熟起来。我想只要是边缘人看到这段都能理解我在说什么。
                      2,那么这种交易性的常人世界,由于他们内在自我固定印象稳定,那么我们想与其他人建立完全信任,全然情感投入基本等于飞蛾扑火,不被烧个毛都不剩下才怪,那么内在空洞感怎么办?这个时候我们就除非碰到超级好的人,也有其他障碍的,异与常人的,不过可能性不大,那么我们去除空洞感的来源基本不能建立在常人身上,我们可以有些癖好,只要不过于极端就行,比如伤害自己身体,比如恋足癖,比如性爱,比如酗酒,还有很多好的嗜好,比如学习绘画,唱歌,看书,等等,不过要记住一点,这种癖好,无论是什么,无论多么猥琐,都不要因此责怪自己,这是我们这类人的一种常规生活模式,不需要那些常人理解,他们也不可能理解。他们只会以交易的心态去理解,而且认为我们是变态,当投入这些癖好之中会缓解空洞感,也有很多癖好做的好也会做出一番事业。成就自己。(在从申一边不许责怪自己的任何嗜好包括伤害自己),当然不建议这种嗜好,可以慢慢转变成其他嗜好。


                      来自手机贴吧11楼2019-03-01 14:13
                      收起回复
                        3对于这种嗜好一定是常人不可理解的。这是必然的,切不可按照常人的价值观去抨击我们这类人的嗜好。老天从来没说过谁对谁错。他们的优势仅仅是他们的模式人多势众,仅此而已,没有是非对错。不要因为人多势众的认为的对去抨击自己,认为自己的错。


                        来自手机贴吧12楼2019-03-01 14:16
                        回复
                          4走出生而为人,我很抱歉的模式,不去羡慕所有常人,记住,无论表面上看着他们多么恩赐和谐都不要羡慕,他们表面的信任和和谐恩爱的背后都是相互交易驱使的。大部分都是。我们学不来。我们也很厌恶,之所以他们那么和谐,都是有潜规则在,只是你不知道罢了,看到的只是表象。所以常人世界有一句真理(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远的利益)
                          5,理解了以上4点,多半是头脑清晰过来了,至少不会被常人关系等等过多的困扰。
                          这里边有个最主要的一点就是走进兴趣,走进嗜好,由于可以接纳自己的嗜好,并且投入其中,就会有所发展,无论是什么嗜好,只要不犯法,都会创造出其艺术性,而影响世人。
                          6这种艺术性会弥补那种空洞感,让边缘人从新找到自我,活出意义,我们就是自豪的边缘人,这就是我们,我们要活出自己的精彩世界。照亮世界上所有边缘人,引导世界上所有边缘人。这就是我们,我们的意义。
                          世界不仅仅有一种模式的生活,身为边缘人,应该活出自己种族的精彩与意义。我们活的极致,活的存粹,爱的彻底,恨的潇洒。
                          只是这世界是常人的,理解了他们,就不用被他们模式干扰。
                          世界上多数艺术家都是带有边缘色彩的人,那些稳定常人个体的交易模式是很难开发出存粹极致的艺术的。
                          希望有人看到。可以找到边缘人的精彩人生之路。
                          加油各位。


                          来自手机贴吧13楼2019-03-01 14:31
                          收起回复
                            虽说感性没错,也不至于说其他人都是“交易性”的吧


                            IP属地:上海来自iPhone客户端14楼2019-03-01 14:37
                            收起回复
                              2025-08-21 19:50:10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啥时候脱离了“我好所以他人都不好”和“他人都好所以我不好”的想法,就OK了。每个人都可以好,不需要对立


                              IP属地:上海来自iPhone客户端15楼2019-03-01 14:48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