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事变之前,中国空军有各类飞机600多架。其中作战飞机仅305架。对于这一数字,也有不同版本,但作战飞机在300架以上是没啥问题的。对手日本则分为陆军航空兵和海军航空兵,仅在国内的陆航兵团就有作战飞机960架,海航兵团有陆基和舰载作战飞机640架。很显然,双方的空中实力完全不在一个档次上。
当然了,日本不是派出了所有作战飞机到中国参战的。据白崇禧的说法,战争初期,日本陆军航空队主要在华北作战,作战飞机大概有200架,海军航空队主要在淞沪战场作战,作战飞机大概有二百五十架。白崇禧的回忆比较粗糙,数据不一定准确,但大致上是不会相差很多的。
为什么说白崇禧的回忆很粗糙,数据不准确呢?以当时的中国空军编成为例,白崇禧的说法是10个大队,实际上是9个。我在这里简要的记录下。9个大队中,1、2、8大队为轰炸机大队,3、4、5大队为驱逐机大队,6、7大队为侦察机大队,9大队为攻击机大队。每个大队瞎2——4个中队,加上直属中队,共31个中队。具体如下:
1大队曹炳文,驻南昌。
2大队张廷孟,驻广德。
3大队蒋其炎,驻句容。
4大队高志航,驻周家口。
5大队丁纪徐,驻扬州。
6大队陈栖霞,分驻杭州、南京。
7大队陶佐德,分驻南京、西安。
8大队曼玉琼,分驻南昌、吉安。
9大队刘超然,驻曹娥。
77事变爆发后,中国空军设立了前敌指挥部,周至柔任总指挥,8月又增设了第一军区司令部,以沈德燮为司令官。除了那9个大队,还有5个独立暂编中队和一个教官暂编大队。分别是:
暂编独立13中队(侦查),中队长李逸阶。
暂编独立18中队(侦查),中队长杨二白。
暂编独立20中队(侦查),中队长熬源清。
暂编独立29中队(战斗),中队长何泾渭。
笕桥中央航校暂编大队(战斗、侦查、联络),大队长陈有维。
广西空军归附中央空军后,又增加了两个暂编中队,分别是:
暂编独立32中队(战斗),中队长张伯寿。
暂编独立34中队(轰炸),中队长邓堤。
这里应该闹清的是,七七事变前的中国空军是31个中队,事变后又增加了2个广西的中队,总数已经达到了33个,再外加一个教官大队。至于飞机总数,白崇禧的说法是305架,也有346架之说,但纳入正式编制的只有296架,可见,这些数据的标准都各有不同。
武汉会战前,经过了前一阶段密集战事的影响,中国空军损失惨重。到1938年6月,作战飞机只剩下了126架。以后又补充了104架,才维持了会战的完成。在那一时期,中国空军除了一个侦查大队,还有轰炸机大队三个,驱逐机大队5个,注意,这其中是包含着苏联飞行队的,在当时,苏联来华志愿队有1个轰炸机大队和2个驱逐机大队,即志愿轰炸第一大队、志愿第一和第二大队。到了1939年中期,苏联志愿队的规模达到了顶点,共组成了四个志愿大队。
武汉会战后,剩余的所有飞机加在一起,也只有215架,这还是经过补充后的数字。在当时,作战部队已经由七七事变前的9个大队,减少到7个。除此之外,还有1个独立中队和4个苏联志愿队。主要基地是兰州、汉中、芷江、重庆、柳州等地。第一线基地为西安、安康、梁山、恩施、衡阳、吉安等地。
1940年,苏联的4支志愿队被撤消了。在此之前,他们还参与了针对日本对重庆大轰炸的作战,和中国空军一起击落日机16架,击伤了38架,毙伤日军飞行员89人,即使到1941的卫国战争开始年,苏联还提供了轰炸机100架,驱逐机148架。而最后一批飞行员的离开,一直到1942年。
当然了,日本不是派出了所有作战飞机到中国参战的。据白崇禧的说法,战争初期,日本陆军航空队主要在华北作战,作战飞机大概有200架,海军航空队主要在淞沪战场作战,作战飞机大概有二百五十架。白崇禧的回忆比较粗糙,数据不一定准确,但大致上是不会相差很多的。
为什么说白崇禧的回忆很粗糙,数据不准确呢?以当时的中国空军编成为例,白崇禧的说法是10个大队,实际上是9个。我在这里简要的记录下。9个大队中,1、2、8大队为轰炸机大队,3、4、5大队为驱逐机大队,6、7大队为侦察机大队,9大队为攻击机大队。每个大队瞎2——4个中队,加上直属中队,共31个中队。具体如下:
1大队曹炳文,驻南昌。
2大队张廷孟,驻广德。
3大队蒋其炎,驻句容。
4大队高志航,驻周家口。
5大队丁纪徐,驻扬州。
6大队陈栖霞,分驻杭州、南京。
7大队陶佐德,分驻南京、西安。
8大队曼玉琼,分驻南昌、吉安。
9大队刘超然,驻曹娥。
77事变爆发后,中国空军设立了前敌指挥部,周至柔任总指挥,8月又增设了第一军区司令部,以沈德燮为司令官。除了那9个大队,还有5个独立暂编中队和一个教官暂编大队。分别是:
暂编独立13中队(侦查),中队长李逸阶。
暂编独立18中队(侦查),中队长杨二白。
暂编独立20中队(侦查),中队长熬源清。
暂编独立29中队(战斗),中队长何泾渭。
笕桥中央航校暂编大队(战斗、侦查、联络),大队长陈有维。
广西空军归附中央空军后,又增加了两个暂编中队,分别是:
暂编独立32中队(战斗),中队长张伯寿。
暂编独立34中队(轰炸),中队长邓堤。
这里应该闹清的是,七七事变前的中国空军是31个中队,事变后又增加了2个广西的中队,总数已经达到了33个,再外加一个教官大队。至于飞机总数,白崇禧的说法是305架,也有346架之说,但纳入正式编制的只有296架,可见,这些数据的标准都各有不同。
武汉会战前,经过了前一阶段密集战事的影响,中国空军损失惨重。到1938年6月,作战飞机只剩下了126架。以后又补充了104架,才维持了会战的完成。在那一时期,中国空军除了一个侦查大队,还有轰炸机大队三个,驱逐机大队5个,注意,这其中是包含着苏联飞行队的,在当时,苏联来华志愿队有1个轰炸机大队和2个驱逐机大队,即志愿轰炸第一大队、志愿第一和第二大队。到了1939年中期,苏联志愿队的规模达到了顶点,共组成了四个志愿大队。
武汉会战后,剩余的所有飞机加在一起,也只有215架,这还是经过补充后的数字。在当时,作战部队已经由七七事变前的9个大队,减少到7个。除此之外,还有1个独立中队和4个苏联志愿队。主要基地是兰州、汉中、芷江、重庆、柳州等地。第一线基地为西安、安康、梁山、恩施、衡阳、吉安等地。
1940年,苏联的4支志愿队被撤消了。在此之前,他们还参与了针对日本对重庆大轰炸的作战,和中国空军一起击落日机16架,击伤了38架,毙伤日军飞行员89人,即使到1941的卫国战争开始年,苏联还提供了轰炸机100架,驱逐机148架。而最后一批飞行员的离开,一直到194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