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林外史吧 关注:2,844贴子:22,954
  • 11回复贴,共1

古代(儒林外史中)对同性恋的称谓!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儒林外史第30回书中说道“杜慎卿笑道:“长兄,难道人情只有男女么?朋友之情,更胜于男女!你不看别的,只有鄂君绣被的故事。据小弟看来,千古只有一个汉哀帝要禅天下与董贤,这个独得情之正;便尧舜揖让,也不过如此。可惜无人能解!”其中“鄂君绣被”表示对同性恋伙伴的怜爱。典故来源:汉代刘向编纂的《说苑》记载有这样一个历史故事:楚国的襄成君刚受爵位的那天,穿着华丽的衣裳,被随从们簇拥着来到河边。楚大夫庄辛刚好路过,他拜见完襄成君站起来,想和襄成君握一握手。握手在等级森严的古代是一种非常不严肃的行为,所以襄成君听后十分生气,脸色大变。庄辛见了也有点不自在,他转身去洗了洗手,给襄成君讲了一个鄂君子的故事:
鄂君绣被:鄂君子皙是楚国令尹,貌形俱美。一日,鄂君子坐在一条富丽堂皇的刻有青鸟的游船上,听见一位掌管船楫的越国人在拥桨歌唱。歌声委婉动听,鄂君子很受感动,但就是听不懂他在唱些什么。于是鄂君子招来了一位翻译,让他将划船人的歌词翻译成楚国话。这就是后世闻名的《越人歌》,歌词如下:
"今夕何夕兮,搴舟中流。今日何日兮,得与王子同舟 。蒙羞被好兮,不訾诟耻 。心几烦而不绝兮,得知王子 。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悦君兮君不知。"
鄂君子听明白歌词的意思后,回应以行动:"乃行而拥之,举绣被而覆之。"立即走上前,拥抱了那位划船人,并把绣花被盖到那人身上。就是说愿与之同床共寝了。襄成君听完这个故事,也走上前去,向庄辛伸出了友好的双手。
后世用"鄂君绣被"表示对同性恋伙伴的怜爱。意思相近的词语龙阳之好(魏王与龙阳君)、断袖之癖(汉哀帝与董贤)、分桃(卫灵公和弥子瑕)、断背、同志,有兴趣的可以上网查询!


IP属地:山东1楼2019-01-25 10:03回复
    哈哈😄


    IP属地:江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19-06-11 07:28
    回复
      同性恋自古有之,还有这么多美谈啊


      IP属地:北京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19-06-13 07:33
      回复
        好男风与现代的同性恋是俩码事


        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19-06-14 16:14
        收起回复
          龙阳之好的典故出自《战国策·魏策》中魏王与龙阳君 的一段记载。后来被广泛衍用于指代男子间的同性恋,亦作"龙阳之兴",和"断袖"或断袖之癖,"龙阳","分桃"等均指代男子对同性的爱好,后期因李安导演的《断背山》也被称为断背。
          出处
          《战国策·魏策》
          魏王与龙阳君共船而钓,龙阳君得十余鱼而涕下。王曰:"有所不安乎?如是,何不相告也?"对曰:"臣无敢不安也。"王曰:"然则何为涕出?"曰:"臣为王之所得鱼也。"王曰:"何谓也?"对曰:"臣之始得鱼也,臣甚喜,后得又益大,今臣直欲弃臣前之所得矣。今以臣凶恶,而得为王拂枕席。今臣爵至人君,走人于庭,辟人于途。四海之内美人亦甚多矣,闻臣之得幸于王也,必褰裳而趋王。臣亦犹曩臣之前所得鱼也,臣亦将弃矣,臣安能无涕出乎?"魏王曰:"误!有是心也,何不相告也?"于是布令于四境之内曰:"有敢言美人者诛。"
          典故
          魏王与龙阳君为同性恋者,同床共枕,甚为宠爱。一日,魏王与龙阳君同船钓鱼,龙阳君钓得十几条鱼,竟然哭了起来,魏王惊讶的问其缘故,龙阳君谓初钓得一鱼非常高兴,后钓得越来越大,便将小鱼丢弃。由此思己,四海之内,美人颇多,害怕魏王宠爱其他的美人,必将抛弃自己,所以流泪。魏王为了不让龙阳君伤心忧虑,下令举国禁论美人,违禁者满门抄斩,以表其爱龙阳君。


          IP属地:山东5楼2019-11-04 15:09
          回复
            断袖之癖
            哀帝对董贤的爱之深,可用一个例子来说:据说,一天哀帝早晨醒来,见董贤还睡着,哀帝欲将衣袖掣回,却又不忍惊动董贤。可是衣袖被董贤的身体压住,不能取出。但要仍然睡下,自己又有事,不能待他醒来,情急之下,哀帝竟从床头拔出佩刀,将衣袖割断,然后悄悄出去。所以后人把宠爱男色,称作"断袖癖"。当时宫女都加以效仿而割断一只衣袖。待董贤醒来,见身下压着哀帝的断袖,也感到哀帝的深情,从此越发柔媚,须臾不离帝侧。后人将同性恋雅称为"断袖之癖",便是源出于此。
            出处
            《汉书·董贤传》:“常与上卧起。尝昼寝,偏藉上袖,上欲起,贤未觉,不欲动贤,乃断袖而起。”
            典故
            西汉建平二年,有一天,汉哀帝下朝回宫,看到殿前站着一个人,正在传漏报时,哀帝随口问:“那不是舍人董贤吗?”那人忙叩头道:“正是小臣董贤。”董贤是御史董恭的儿子,在汉哀帝刘欣还是太子时曾当过太子舍人。
            就是这一瞥,哀帝忽然发现,几年不见,董贤越长越俊俏了,比六宫粉黛还要漂亮,他不禁大为喜爱,命他随身侍从。从此对他日益宠爱,同车而乘,同榻而眠。
            董贤不仅长得像美女,言谈举止也十足地像女人.哀帝对董贤的爱之深,可用一个例子来说:据说,一天哀帝早晨醒来,见董贤还睡着,哀帝欲将衣袖掣回,却又不忍惊动董贤。可是衣袖被董贤的身体压住,不能取出,待要仍然睡下,自己又有事不能待他醒来,一时性急,哀帝竟从床头拔出佩刀,将衣袖割断,然后悄悄出去。所以后人把嬖宠男色,称作“断袖癖”。当时宫女都加以效仿而割断一只衣袖。待董贤醒来,见身下压着哀帝的断袖,也感到哀帝的深情,从此越发柔媚,须臾不离帝侧。 后人将同性恋称为“断袖之癖”,便是源出于此。


            IP属地:山东6楼2019-11-04 15:13
            回复
              "分桃"
              出自《韩非子·说难》
              弥子名瑕,卫之嬖大夫也。弥子有宠于卫。卫国法,窃驾君车,罪刖。弥子之母病,其人有夜告之,弥子轿驾君车出,灵公闻而贤之曰:"孝哉!为母之故犯刖罪。"异日,与灵公游于果园,食桃而甘,以其余鲜灵公。灵公曰:"爱我忘其口味以啖寡人。"及弥子瑕色衰而爱弛,得罪于君,君曰:"是尝轿驾吾车,又尝食我以余桃者。"
              释义:
              弥子,名瑕是卫国的嬖大夫。弥子瑕在卫灵公前很得宠。卫国的法律,私用国君车架的要处以断足。弥子瑕母亲病了,有人乘空隙连夜去告诉弥子瑕,弥子瑕假传命令驾着国君的车子出去了。国君听说了认为他很贤德,说:"好孝顺呀!为了母亲的原故,宁愿受断足之刑。"另一天,(弥子瑕)同国君一起在桃园游玩,他吃到一个很甜的桃子,便把这个没吃完的桃子给了国君。国君说:"这是多么爱我呀!忘记了他已经吃过了(这个桃子),来给我吃。"等到弥子瑕年老色衰了,(受到国君的)宠爱淡薄了,得罪了国君,国君说:"这个人本来就曾经假传命令驾驶我的车子,后来又曾经给我吃他吃剩下的桃子。"


              IP属地:山东7楼2019-11-04 15:15
              回复
                !!!!这!!!


                IP属地:重庆8楼2021-02-10 16:10
                回复
                  唉,讲的都是人性啊。


                  IP属地:北京来自Android客户端9楼2021-02-14 06:29
                  回复
                    以上说的是男同的代称,有了解女同的大神吗?


                    IP属地:山东10楼2022-03-28 17:15
                    回复
                      古代女同性恋被称为“磨镜”是什么典故?“磨镜”即磨治铜镜也。古用铜镜,须常磨光方能照影。而把女同性恋叫作“磨镜”的意思就是,由于双方有同样的性别构造,相互经常抚摸摩擦对方的身体得到快乐和满足就好比在中间放置了一面镜子而在厮磨,故称“磨镜”。据汉代著名文人刘向的《列仙传·负局先生》记 载:“负局先生不知何许人,语似燕代间人,常负磨镜局,循吴市中,炫磨镜一钱。”《太平御览·海内士品》中也说:“徐孺子尝事江夏黄公,黄公薨,往会其 葬,家贫无以自致,賷磨镜具自随,赁磨取资,然后得前。”唐朝诗人刘得仁《赠道人》一诗中曾写道:“长安城中无定业,卖丹磨镜两途贫。”清代小说家蒲松龄 的《聊斋志异·神女》中也有“问其人,乃诸姓,市中磨镜者也”之说。


                      IP属地:山东11楼2022-04-08 11:07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