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星系之抗战尖兵吧 关注:102贴子:7,232

被遗失的抗战炮兵:漫谈克式野炮的改进可能性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一楼敬冬至


IP属地:北京1楼2018-12-23 00:23回复




    IP属地:北京2楼2018-12-23 00:24
    回复
      2025-08-30 17:06:51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IP属地:北京4楼2018-12-23 00:26
      回复
        这是1936年临近抗战时果脯兵工署为了改进克式野炮炮弹而做的两份电报。当时的中国陆军炮兵实力远远落后于日本陆军。克式野炮是原本来自德国克虏伯兵工厂的产品,原型是克式1903二十九倍径野战炮。该炮无巧不成书地,也是日本三八野炮的原型,侵华日军后来正是凭借着三八野炮和其改进型作为师团属炮兵主力,打得果军满地找牙的。中国陆军引进克式1903野炮很早,大清陆军精锐北洋六镇的初建岁月就有这货了,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后,北洋主力南下,就用这炮打得起义的湖北新军找不到北,最后南北和议,北洋为尊,克式野炮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一个袁大头。这克式野炮也算影响中国历史的兵器了。
        自从民国建立,中国陆军便忙于各种内战,这花式内战,甚至打得洋大人都摸不到头脑,因此1919年5月5日由英国、美国牵头逼迫日本同意对华武器禁运,当时的签约国有英国、美国、法国、日本、西班牙、葡萄牙、巴西等八国。从此各派军阀们别说炮了,连机枪都买不到,只能用盒子炮充数,中国的炮兵建设便日落西山,一天不如一天。这中间唯一异数是奉天兵工厂,将来射声另文阐述。


        IP属地:北京5楼2018-12-23 00:29
        收起回复
          等到建都南京的果脯后,虽然列强在1929年解除了武器禁运,然而果民歌名军却满足于内战中低层次的刷战绩,对炮兵建设浑浑噩噩。直到长城抗战被关东军炮兵吊打,才想起来要亡羊补牢。可是对炮兵的建设,却走了弯路,导致彻底不举,果脯抗战前为了缩小日军优势,也为了提高自己炮兵装备水平操了不少心,比如一九三二年购买了132门博福斯山炮。再比如抗战前夕从德国定制了三十二倍径150毫米榴弹炮等,然而没有战争是能靠买来的军火打赢的,中国当年工业基础薄弱,抗战期间总计只能生产了九十四门战防炮,还是进口组装的,这就是八年抗战国产的唯一一批身管火炮,难道真的抗战注定就只能用血肉去对抗日军的大炮?历史真实情况是从晚清开始,中国就具备了量产火炮的能力,只是果脯时期,买办当权,装备方向和政策摇摆不定,造成了国内炮厂无订单无经费,最终萎缩失效而已。
          于是抗战中双方炮兵的差距,是果军常败而日军常胜的主要原因,因为单纯讨论轻武器的话,中日双方可以说差距不大。可是从抗战的单纯伤亡比上来看,如果我们相信中日各自表述的己方伤亡的话,果日双方基本上人员死伤交换比在10:1。日军能获得如此战果,关键在于他们的炮兵比果军强太多了。


          IP属地:北京7楼2018-12-23 00:32
          回复
            射声最近读了些民国时期的兵工资料,发现其实当时中国陆军完全可以通过改进早在清末就引进而且可以自行生产的克式野炮和克式山炮,组建一支强有力的抗战炮兵,并改变抗战全局。
            其实从清末开始,中国的兵工厂已经可以自产克式野炮和克式山炮,汉阳兵工厂和上海兵工厂都具备造炮能力。而且上海兵工厂还有电炉可以自己炼制炮钢。可是这两个兵工厂到了南京果脯手里,却得不到火炮的订单,因为这两种火炮射程近,已经技术上过时了,果脯买办出身,一向奉行洋行建军的方针,对于如何通过技术革新改进现有装备,盘活现有生产设备,丝毫不感兴趣。九一八和一二八后,在日军步步紧逼下,果脯想到的是花一万五千美元每门的价格去国外购买博福斯山炮,丝毫不考虑自己有生产能力的克式山野炮如何改进。
            在这种情况下,民国23年全年汉阳厂仅仅造了四门克式野炮。单炮价格15000大洋(博福斯山炮价格的大约六分之一)。炮弹大约26大洋每发。其实,当时的兵工署自己也很清楚,克式野炮是有很大改进潜力的,本文开始的电报,就是兵工署作的改进工作的证明。从上面的电报可以看到,只需要改进炮弹,克式野炮射程可以提高到8千米。对炮弹的改进就是采取博福斯榴弹的弹形和引信。这个真是气死人没得说的,因为早在博福斯山炮引进之前,果脯已经从日本引进了一个团的三八野改,这个团应该有尖锐弹装备,如果那时就仿日本90尖锐弹改进克式野炮炮弹的话,估计可以提高射程到十千米吧?这样克式野炮完全可以对抗日本师团主流的三八野改或者三八野炮。


            IP属地:北京9楼2018-12-23 00:36
            收起回复
              射声写过一篇文章专门反对使用七五野炮的,不过从苏联762野炮使用的实践来看,尖锐弹的种种缺点不能掩盖它射程远可以起到压制敌人炮兵的这个关键作用。其实抗战中只要中国炮兵能够威胁到日本炮兵,逼得他们无法肆无忌惮专心精确地摧毁目标,就达成了任务。由于中国炮兵太差,只要能够恶心到日本炮兵,打成个谁的炮兵都不能用得痛快的局面,还是对中国大大有利。单比拼步兵近距离打的话,绝不至于要十个换一个,能三个换一个日军已经打不起了。
              试想下日军野战重炮兵绝大多数是配备最大射程8800米的大正四年15榴,如果中国的军师属炮兵装备哪怕是12门射程1万米以上的克式野改,就算精度威力不行,一样可以打得日军不敢发言,野战炮兵阵地还是相当脆弱的,野炮射速快,就算一发精度差打不到你,一分钟十发蒙中二发,你也是死,这和一发入魂有啥区别?就算尖锐弹威力小,你的榴弹炮阵地又是炮弹又是药包的,你又不可能是山洞阵地,还不是要露天?我打到你阵地了多半就引爆你的弹药。所以只要对方炮兵在反击,无论如何你都忙着转移阵地,哪儿能像抗战中日军炮兵那样自在地蹂躏中国步兵阵地?
              野炮首要任务是远射程威胁敌人炮兵,其次是反步兵。所以强调打得远打得快。至于摧毁敌人坚固工事、破除障碍物,无论是尖锐弹还是圆头榴弹,那点儿威力都不够。抗战中国炮兵不能指望靠中国那点儿工业基础能够做到面面俱到,我觉得重点反而是对日军炮兵进行压制,只要能造成虽然我军没有重炮,你日本的重炮也别想用得顺利就行了。如果是压制对方炮兵,尖锐弹也够用了,要是你是大正四年式榴弹炮长,你敢冒着敌人威力不大的尖锐弹轰击坚持在原地射击不转移阵地?
              再说了,如果是完成其他任务,比如歼灭敌人暴露的有生力量,尖锐弹和圆头榴弹威力最大是差个十米半径而已,你要是非要打击九千米以上的敌人有生力量,在野炮的高射速下,多打几炮就把威力差异补回来了。破障啥的,那是压制完了日军炮兵才能干的事儿,这时候转用射程8千米的普通榴弹就是了。其实破障最好用重迫击炮,炮弹威力大而且价格便宜。所以我设想中国军队用远射程野炮作军属炮压制日本炮兵后,用重迫击炮配合山炮或者苏联115毫米榴弹炮作破坏射击和一般压制射击。从实际完成任务的程序来看,尖锐弹和普通榴弹威力的差别不影响使用。
              当时的中国如果要大大地改炮的话恐怕力不从心。但是如果改弹,可以事半功倍。从上面电报看兵工署已经试造了仿博福斯弹形的圆头榴弹,可以打八千米已经可以匹敌三八野射程。生产费用也便宜三十银元搞定。如果请德国炮厂帮助设计一种尖锐弹,估计不是难事,打一万米以上是有保证的。就算炮弹制造费用是两倍普通榴弹也就是六十多大洋,比进口博福斯山炮弹差不多,果军用得起。克氏野炮生产线现成有,不改炮的话从三二年就可以全速生产。这样的话争取了抗战前宝贵的准备时间,新榴弹的研制可以精益求精,只要抗战前有足够时间完成射表,量产每炮两个会战基数弹药就行了。
              至于克式野炮本身,只需要做一点点修改,把高低射界增加范围即可,这个是很容易做到的。


              IP属地:北京10楼2018-12-23 00:38
              回复
                如果真的从32年中期开始全力以赴生产克氏野炮改进型,按照月产八门(二十小时)计算,五年可以产480门克氏野改。这个方案果脯无需进口大批设备也无需进行复杂科研,只要开发两种榴弹,发挥现有生产能力即可。估计是消费比最高的吧?根据国防委员会的数据,上海和汉阳厂采取八小时26天工作制,月产野炮三门,山炮十四门。那么从三二年中开始备战,采取20小时工作制两班轮作,该可以月产八门野炮,山炮32门。年产96门野炮,384门山炮。何况太原厂还有每月四门野炮十四门山炮的八小时正常工作制生产能力。根据三二年统计的国内兵工厂生产能力,如果采取20小时工作制,加上太原厂生产能力,可以五年共产克式野炮960门,克式山炮3600门。
                如果果脯真的改进炮弹,再略微改进火炮俯仰角的话,克式野改是很不错的师炮。而且它算很轻的了,汉造克氏野炮放列重量是967.5kg。那么五年生产的980门克式改野炮,加上果军原有的108门以上克式野,可以装备60个甲种三角师的师属炮兵团,每个炮兵团18门克式野改组成的两个野炮营,加上一个重迫击炮营。


                IP属地:北京11楼2018-12-23 00:41
                回复
                  2025-08-30 17:00:51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这些甲种步兵师的每个团配属一个12门克式山炮组成的山炮营。每个步兵营都可以得到两门山炮作为防御作战时候的反坦克炮(可以为克式山炮开发穿甲弹)和进攻作战时候的直射步兵炮。果脯采购的132门博福斯山炮则分配给11个山地师,每个师有一个12门博福斯山炮组成的山炮营,山地师每个团装备12门克式山炮组成山炮营。这样中国陆军可以有六十个甲种步兵师和11个甲种山地师,共用去克式野改1080门和克式山炮2556门。这样装备出来的甲种师,特色是把克式山炮作步兵炮和反坦克炮用。三个甲种师组成的甲种军当可以进攻作战中压倒一个日军旅团,防御作战中扛住日军一个三联队师团。当然了,各口径迫击炮装备是必须的。多余出来的克式山炮可以用于装备乙种步兵师。这样编成后,甲种军20个,甲种山地军3个,这些装备都可以自产,不怕战损消耗。


                  IP属地:北京13楼2018-12-23 00:43
                  收起回复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查看此楼


                    IP属地:北京15楼2018-12-23 00:46
                    回复
                      关于火炮的问题,其实冤枉民国了。晚清的炮,包括克式,都是碳钢管。新式火炮是镍铬合金钢的。这个真不是加工技术问题,是硬实力冶金工业不行。没有炮钢只能抓瞎。


                      来自Android客户端18楼2019-04-30 23:52
                      收起回复
                        楼主有中条山战役的资料吗?最近在看这方面的资料。但是有的觉得责任在卫立煌因为他是指挥。有人又认为卫立煌当时已经离开。


                        IP属地:四川来自Android客户端19楼2019-05-10 11:33
                        收起回复
                          “继往开来”—107mm 1910/1930年型加农炮
                          十月革M后,苏联红军延用了很多沙俄时代的107mm1910年型加农炮,由于过于老旧,苏联军方计划对其进行改进。主要的改进目标是要让火炮射程增加到16-18公里(注:原文为1618公里,疑为笔误,也有可能是1618米)。
                          由两个设计局提出了两种改进方案:
                          1)NTKGAU设计局使用38倍径炮管,加装炮口制退器,重新开了炮膛,以适应发射新型的分装式远程炮弹。为了平衡炮管带来的份量,在炮架下固定了一块300公斤的配重。
                          2)OAT设计局采用37.5倍径的炮管,也安装了炮口制退器。为了解决炮管造成的失衡,减轻了炮架的份量,但明显加大了炮尾闭锁。
                          两种样炮都进行了测试,发射初速700米/妙的炮弹,结果都很出色。最终的改进方案在这两种炮的基础上确立为:
                          在原来基础上增加10倍径的炮管长度;
                          加装炮口制退器;
                          炮膛空间加长;
                          使用分装彈藥;
                          采用新型远程炮弹;
                          炮架减小160毫米尺寸,在炮尾和炮架上加装配重。
                          总共有139门旧式的107mm1910年型加农炮进行了改造,此后被重新命名为“107mm1910/1930年型加农炮”,主要部件尺寸仍然保留着英制。同时还生产了430门新炮,全部改用公制,定名为“107mm1910/1930n”。此外,在1932年到1935年间,布尔什维克兵工厂和巴瑞凯荻兵工厂用全新的炮架和炮管,加上扩膛的旧炮膛,生产了一批107mm1910/1930年型加农炮。这样,到1941年7月1日,红军总计装备有863门107mm 1910/1930年型和107mm1910/1930(n)型加农炮加农炮。
                          改造后新版的火炮拥有炮口制退器,活动炮阀,从原有火炮上改进而来的炮架。炮轮使用过钢制和木制的,尺寸都是直径1250毫米,钢制炮轮外有120x14毫米规格的橡胶轮。
                          很快,旧式的107mm整体式彈藥被禁止使用,因为这种炮弹经常发生炸膛。部分没有安装炮口制退器的107mm1910/1930加农炮不准使用完全装药发射。完全装药发射的必须是高爆弹,榴霰弹以及D-422U型烟幕弹。
                          【参数】
                          重量 2172/2535公斤
                          有效射程 12700/16250米
                          射速 8-10发/分
                          炮手6人


                          IP属地:北京20楼2019-05-13 00:21
                          回复
                            1943年的苏军弹药消耗
                            Field guns: ——野战火炮
                            76-mm mod. 02/30-36 - 20780,8 —— 76.2mm师属火炮(貌似包括沙俄遗产?)炮弹2078.08万发
                            76-mm mountain mod. 09- 100,83 —— 76.2mm沙俄老山炮炮弹10.083万发
                            76-mm mountain mod. 38 - 175,5 —— 76.2mm新式山炮炮弹17.55万发
                            各种76.2mm炮弹总计2781.796万发
                            107-mm gun mod. 10/30 - 142,9 —— 107mm加农炮炮弹14.29万发 首次出现这种炮弹的统计不过数量不多不算主力
                            122-mm guns mod. 31 - 701,3 —— 122mm加农炮炮弹70.13万发(A-19你比152的出镜率还低你闹哪样?!)
                            122-mm howitzers - 5474,78 ——122mm榴弹炮炮弹547.478万发


                            IP属地:北京21楼2019-05-13 00:44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