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票吧 关注:267,885贴子:18,168,281

从改革开放十周年(1988年)火车时刻表反映祖国的变化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昨天我们研究了1978年的火车时刻表,今天我们看一看十年以后,即1988年12月的火车时刻表。从1978年到1988年,济南到北京开通了始发车,烟台,青岛也有了到北京的始发车,北京到福州,西安,武昌,乌鲁木齐,兰州,长春,昆明等地的列车早升级为特快。银川到北京也有了每日运行的列车。呼和浩特到海拉尔也有了直通的列车,另外,由于时刻表是北京站的时刻表,其它局的车咱先不提。


IP属地:河北1楼2018-12-20 00:19回复
    时刻表 封面,比1978年的贵了一毛钱了,当时的工资,普通的工人工资在80元左右,比先前涨了五十块左右。


    IP属地:河北2楼2018-12-20 00:21
    回复
      2025-08-16 13:35:41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当时北京站早晨发出的第一趟车是北京到洛阳的231,当年还走郑州,也是刚刚开行时间不长。最晚的一趟车是每天晚上0:58到青岛的25次特快。从出发时间也完全能看出各市的影响力。北京到上海的13次,北京到广州的15次永远是最重要的两趟车。


      IP属地:河北3楼2018-12-20 00:25
      回复


        北京站到达列车时刻表,那会89-90次还是呼和浩特和乌兰巴托一起运行。最早的一趟是洛阳到北京的232,到北京时间早晨3:40,冬天尿都出尿出冰棍来。最晚的一趟是成都到北京的164,不是成都主车。70次乌鲁木齐到北京到北京的时间太晚了。


        IP属地:河北4楼2018-12-20 00:29
        回复

          那会的永定门站刚刚改为北京南站的时刻表,徐州,邯郸,佳木斯是三趟有卧铺的快车,另外常州到包头的列车已经开行了,时刻表并没有列入,估计是按临客算的。


          IP属地:河北5楼2018-12-20 00:35
          回复



            京哈线和东北方向,165次在杨村的时间可以PASS了,那点除了三陪估计街上人不多。11次时间也太早,11次没有卧铺,全列软,硬座,有些早期城际的意思,11次上座率并不太高。137次当年预留的卧铺给各站的很多,而且限售沈阳以远,但到长春站的时间太垃圾了,现在想一想都是高危时间段。
            167是当年到平齐线的唯一一趟列车,上座率还是很高的。17次是京哈线标杆车。27次到平壤,每周挂一次平壤到莫斯科的车。19次到莫斯科是苏联的车,挂一节沈阳到莫斯科的沈莫。当时到沈阳的卧铺车,只有229次,在天津大半夜,很难说安全。
            81次走京秦线,走京秦线远远比走天津近的多,但它的票价很高,因为它的票价要是低了,229次等于就黄摊没人坐了。直到现在也是如此。
            291次走京承线,实际上并不服务沈阳,本溪,丹东,只服务于朝阳和阜新的乘客,很多不了解情况的人,上了这个车大呼上当,北京到沈阳晃挡二十来个小时。特别是中转签字的,签这趟车的特别多,基本上都是糊弄外地人的。
            327当时由北京南站始发改为了北京站始发,时间错后,到古冶大半夜的真后怕。图中的37次北京到天津,应为73次,属于印错了。


            IP属地:河北6楼2018-12-20 00:45
            回复


              第二部分是京沪线和华东地区,先说两个没说完的,377次原称77次,丰台廊坊停车,但票价是普快票价,普快车速,没有按特快票价收普票车速的车,当时是良心价。后来不久索性改为377次。刚才的327次天津以内不售票,天津以内只售377次。
              北京到济南的297次是济南的标杆车,车上的售货员很清纯,车上卖北京的地图的老汉是典型的山东大汉,这车主要是济南到北京的298。297有很多硬卧代座。
              当年的45次是全程对号列车,不售站票,限售最近一开始是常州站,1987年以后改为杭州站由于45次到杭州是上千,因此,119次的效益并不算太好。
              北京局的109和上海局的161一直是竞争状态,一开始161效益不行,下行161到沪宁段是晚上,上行162到北京也太晚,不过1993年以后162和110互换时间,110立马荒凉了很多。
              北京到上海的13次和21是直达特快,中途不办理客运业务,1991年以后增加天津西站停车,天津西站只是办理半业务,天津西站下行留一节车厢,可以上车,但买的票是北京——上海的全程票,返程也是买上海——北京的全程票,在天津西站停五分钟供上下车。下行天津西可以上车,但票是全价票。上行天津西站不剪票不能上车,但是可以下车,票亦是全价票。
              当时的239次和247次是一趟车,只不过烟台还要打个回转回青岛,中间在蓝村换向。当时的烟台站只有一个站台,不能办理列车业务。


              IP属地:河北7楼2018-12-20 00:53
              回复
                帮顶


                IP属地:辽宁来自Android客户端8楼2018-12-20 01:01
                收起回复
                  2025-08-16 13:29:41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来自Android客户端9楼2018-12-20 01:02
                  收起回复


                    咱来说一说京广线。
                    241和249,一天十堰一天宜昌,1978年还是到武昌呢,1981年改为襄樊,1985年改走宝丰并延长到十堰,同年改为一天十堰一天宜昌。
                    231次到洛阳,当年还走郑州,1987年6月开行,1990年改走焦作,改为每天到洛阳。
                    1次地位在特快里较低,停站较多,真正是“五市停三站”其它车没有停三站的,长沙不是中心省会,当年能发特快的城市,只有中心省会,南昌,合肥,贵阳,西宁都不够格,长沙实际上是不够格的,靠的是毛爷爷的关系。
                    145次和149次这时早已经在1981年改为每日运行了,145次太挤,主要问题是它不光照顾南昌,什么路口铺之类的也要照顾。在车上上个厕所十分困难,列车员没有小姑娘,全是老同志。149就好的多了,一是到贵阳有到昆明的车,二是北京始发太晚,邢台,邯郸,安阳,新乡,时间极差,到贵阳也是晚上,这样一来,到昆明的61次实际上是到贵阳的主力,149次效盖不佳。
                    15次。37次,47次当年的影响力是非常大的,列车工作人员也累。有一个不成文的规定,京广线的列车除了汉口和武昌以及广铁内的各站不能南下深圳,要去深圳现在必须走京九线,当年还没有京九线,能下深圳的只有北京到广州的15次,不过后来也不去了。
                    由于中越关系,1978年5次再也没去过凭祥,一直终到南宁,至到1996年才恢复中越联运。


                    IP属地:河北10楼2018-12-20 01:03
                    收起回复


                      京广陇海,它是单独于京广线之外的。
                      251次到郑州,当年陈佩斯演票贩子,朱时茂演农民工,李默然演铁警,贩的就是251次,当然陈佩斯说到广州的15次最值钱。251次直到后来的179次一直是郑州最重要的列车。
                      9次这时候已经走宝丰了,189改走焦作,当年进洛阳换向的列车,如上海到成都,北京到重庆这些,上海,北京均有一节到洛阳的列车,在洛阳摘挂,后来有了北京到洛阳和上海到洛阳的列车就取消了。
                      北京到西宁的121次隔日到兰州,至到1999年北京才有每日到西宁的列车。当年列车停荥阳,当年的231次停上街,当年上街,荥阳,新安,铁门,渑池,义马,铁门,潼关,甚至故县都有直达首都北京的列车,现在的小年轻,不知道这些地方在哪里了吧。估计导航都导不出来这些地方。这些地方可惜的是荥阳,当年名气很大的车站,现在陌陌无闻的地方,失落感一定很强。
                      当年的35次走太原,是特快,票价高,但是速度极慢,娘子关爬坡困难,但279次是直快,但是速度快,京广线路况好。关于35-36次和279-280次之间的是是非非,以前我们在贴子里说过不下三次,在这里不重复了。


                      IP属地:河北11楼2018-12-20 01:13
                      回复





                        我们看一下京包线和西北地区,387走京原线,是北京到太原的主力。373次通南同蒲,更加结束了35次的使命。
                        97次北京到石家庄和北京到重庆的189次套跑,是石家庄列车段的车。
                        当年的北京到呼和浩特的列车与北京到乌兰巴托的列车是一趟车,后来改为北京到莫斯科的3次和北京到乌兰巴托的23次同一个时刻,北京到呼和浩特的列车每日运行。
                        北京到承德的551和承德到北京的554是一对,反之553和552是一对,554就是著名的抢劫列车,当年坐554的都是外地人去承德旅游的不愿多呆一夜的,车上全程都是抢劫的,乱极了。后来索性在京承交界处有八个车站不停车了,最多的时候,一趟慢车有11个车站不停车,可见当年铁路对小混混极端的害怕。
                        最后是市郊列车,不再叙述。基本上北京站都是按这个方位来排列的,先是京哈线及东北方向,然后京沪线及华东方向,再次京广线和中南方向,然后京广陇海,然后京包同蒲和西北方向,最后京承市郊等线,一直到后来计算机售票才不分这个。
                        另外,当年的西直门站改为北京北站,升级了北京北到通辽的列车为快车,北京北到赤峰新增加列车,当年北京北重要的乘客是到八达岭的乘客。
                        另外北京站四个候车室,按时间均开了列车,中央检票厅只检票京津短途以及京承市郊列车。
                        全文完


                        IP属地:河北12楼2018-12-20 01:23
                        回复
                          厉害


                          IP属地:黑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13楼2018-12-20 02:12
                          收起回复
                            帮顶


                            IP属地:黑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14楼2018-12-20 04:43
                            收起回复
                              2025-08-16 13:23:41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来自iPhone客户端15楼2018-12-20 05:48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