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吧 关注:3,983,094贴子:72,050,731

现藏台北故宫的国宝级文物介绍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IP属地:广东1楼2018-12-02 21:04回复
    《亚丑方簋》 商晚期至西周早期 公元前1300-771
    高18.5公分,腹深11.7公分
    亚丑铸器多次出土于山东益都苏埠屯,学者或以为即《左传》之薄姑氏,晚商时极盛,至西周早期为成王所灭。存世具铭之亚丑铸器,约四成为方形器,与妇好墓所出方尊、方彝、方罍、方缶、方壶、方斝及方鼎,共同建构起晚商铜器造型之绚烂异彩。本器时代属殷代晚期,因有铭文「亚丑」二字,故名曰「亚丑方簋」,器身装饰鸟纹、夔龙纹、兽面纹,由六道上下三段的高耸棱脊均匀分割,最特别的是两耳作立雕鸟兽形:侧视如冠羽长卷之立鸟伸展、俯视则如一大口侈张的兽面将鸟头啖入嘴中,极其生动撼人。


    IP属地:广东3楼2018-12-02 21:08
    回复
      《縣妀簋》 西周中期 公元前1046-771
      通高13.6公分,腹深11.3公分,口徑21.7公分,底徑18.2公分,腹圍69.3公分
      金文所見用玉,主要為賞賜、冊命、贄見、儐禮及祭祀:縣妀簋的「易女婦祼、丮之戈用、玉璜…敢聿于彝」等,可以徵驗「禮云玉帛」的貴族禮制。




      IP属地:广东4楼2018-12-02 21:31
      回复
        《百駿圖》
        清 郎世寧
        此圖繪於雍正六年(1728),堪稱郎氏早期典型代表作品之一。






        IP属地:广东5楼2018-12-02 22:18
        回复
          《宋高宗書女孝經,馬和之補圖》上卷
          宋代
          《女孝經》是唐朝侯莫陳邈之妻鄭氏所作,內容在闡述孝道真義及各種女性的禮儀規範。原有十八章,畫卷僅存其半,採一圖一文的裝裱形式,舊題為高宗書馬和之繪。




          IP属地:广东6楼2018-12-02 22:58
          回复
            《早春图》
            宋 郭熙
            此圖作於神宗熙寧五年(1072),是存世郭熙傑作。畫上自題「早春」,顧名思義,畫的是初春瑞雪消融,大地甦醒,草木發枝,一片欣欣向榮的景象。主要景物集中於中軸線上,近景大石與高大的松樹,銜接中景「S」形的山石,隔著雲霧,再起二峰,主峰居中,下臨深淵,溪澗從谷間潺潺流下,深山中有宏偉的殿堂樓閣,懸崖上有草亭,背後襯以遠山。左側平坡委迤,遂覺有千里之遙。筆墨清潤,構圖綜合高遠、深遠、平遠三種表現山水空間之法,呈現了可行、可望、可居、可游的理想山水。


            IP属地:广东7楼2018-12-02 23:02
            回复
              《祖丁鼎》
              商晚期至西周早期
              舊名「子荷貝祖丁鼎」,這是台北故宮現存最重最大的鼎,高85.5公分,口徑59.4公分,重94.65公斤。器形典重雄偉,立雕獸面紋,氣勢磅礡。銘文首字 「倗」表作器者的家族徽號,受祭者為其祖父「丁」(以祭日為名)。



              IP属地:广东8楼2018-12-02 23:12
              回复
                《玉琮》
                新石器時代 良渚文化
                良渚玉琮的基本造形為略呈上大下小的方柱體,有上下貫穿的大圓孔;外壁以四個轉角線為中心,上下垂直堆疊地雕琢「面紋」。這件深淺交雜的褐色玉琮,是典型的良渚文化晚期玉琮;外壁分為六節,每節以轉角線為中心各琢一小眼面紋,全器共有二十四個面紋。每個面紋以刻有平行線的長橫稜象徵神祖所戴的「羽冠」;以同心雙圈刻繪出眼睛,還刻有代表眼角的短線;象徵鼻子的短橫稜上,則刻繪兩端方轉的單線。因為年代久遠,這些刻紋都已模糊。



                IP属地:广东10楼2018-12-03 01:52
                回复
                  《黑陶繭式壺》
                  西汉
                  黑陶,器身作蠶繭形,器外飾以多組平行線紋,行間刻有清乾隆皇帝所賦之詩文90字。器作貯酒用。



                  IP属地:广东11楼2018-12-03 12:35
                  回复
                    《白陶鬶》
                    新石器時代 大汶口文化
                    白陶是用含有大量的三氧化二鋁的泥土燒製的陶器。大汶口文化的陶藝家,用泥土塑造一隻抽象的,引頸鳴啼的鳥兒;然而,它卻是可以盛裝美酒的容器。


                    IP属地:广东12楼2018-12-03 12:37
                    回复
                      《天藍釉紫斑盂》
                      元代
                      斂口、深壁的廣口水盂,下腹略廣碩再銳收為小圈足,足心有尖臍凸出。通體施天青釉,釉表佈線狀開片。器裡釉色深而濃稠;裡心無釉處顯出三岔形支具的痕跡,支具邊緣厚積釉汁;露胎呈褐色。器外壁則有大片紫斑佈於腹部中下段至足際,純紫色調覆蓋並滲入天青釉中,朦朧暈染,色澤明淨,堪稱鈞窯釉調之絕美者。口緣因釉薄而顯褐黃胎色,圈足的內外足圈露胎,足裡有釉。相較於一般小口廣腹的鈞窯水盂,本件器的口徑較寬,體形較高,與一件河南禹州市營里遺址所曾採集一件盂相近,釉色亦相近,該器訂年為金代。北方窯場於元、明時盛行以三岔支具置於器裡,以疊燒小件器,河南寶豐及觀臺皆見此現象。


                      IP属地:广东13楼2018-12-03 12:39
                      回复
                        没有春宫图!差评!


                        IP属地:河北来自Android客户端14楼2018-12-03 12:40
                        回复
                          **的还想胎毒,把文物先还回来


                          IP属地:山东15楼2018-12-03 12:52
                          回复
                            《晋王羲之平安何如奉橘三帖卷》
                            晋代 王羲之
                            〈平安〉、〈何如〉是王羲之寫的兩封信,〈奉橘〉原是〈何如〉帖尾附書。流傳過程中,〈平安〉失去最後兩行,〈奉橘〉則逐漸獨立。三帖在明末合裱成卷,並從它處移配歐陽修(1007-1072)等人的觀款。三帖皆唐人雙鉤廓填,押署一併摹出。牽絲映帶處鋒毫畢現,可見書聖揉合快慢、方圓、提按變化的高超筆法。單字造形富大小、偃仰、開合、欹正之變,無一雷同又互相襯托,深刻展現出創造力。 釋文:(第一則)此粗平安。脩載來十餘□(日)。□(諸)人近集存。想明日當復悉。□□(來無)由同增慨。(第二則)羲之白。不審尊體比復何如。遲復奉告。羲之中泠無賴。尋復白。羲之白。(第三則)奉橘三百枚。霜未降。未可多得。




                            IP属地:广东16楼2018-12-03 12:59
                            回复
                              《暹羅國金葉表文》
                              清乾隆年间
                              這是一件裝幀極為講究的暹羅國金葉表文,台北故宫藏有乾隆四十六年(1781)五月二十六日暹羅國王鄭昭(1734-1782)遣使入貢的貢單一件,內載貢品中有金葉表文一張、公象一隻、母象一隻,另有沉香、龍涎香、金剛鑽、西洋毯、孔雀毛、翠皮、象牙、犀角、降真香、檀香、白膠香、樟腦、蓽橃、白荳蔻、籐黃、大楓子、烏木、桂皮、蜂蜜皮、蘇木等。貢單中明白載入以上各項正貢外,鄭昭另備有公象一隻、犀角一擔、象牙一百擔、洋錫三百擔、籐黃一百擔、胡椒三千擔、蘇木一千擔,因恐逾越入貢規定數量,並未列入正貢清單當中。一般認為這件金葉表文便是鄭昭所呈,鄭昭曾因擊退入侵的緬甸軍,被推舉為暹羅國君長,初掌國政,為爭取宗主國的承認,以鞏固其政治地位,故備厚禮入貢請封。根據內務府「活計檔」的記錄,清宮經常將外藩入貢時所呈遞的表文鎔化以作它用,因此表文被保留下來的相當稀少,院藏這件「暹羅國金葉表文」,更突顯出其珍貴性。


                              IP属地:广东17楼2018-12-03 13:05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