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县域镇区(集镇)空间布局规划
规划期末县域形成“一主一副、两带三区”的县域镇区(集镇)空间布局结构。
“一主”指攸县县城;“一副”为网岭镇、皇图岭镇、酒埠江镇联片区。
“两带”:沿长株攸快速路、G106、平汝高速形成的小城镇发展密集带(南北向);沿吉邵高速形成的特色城镇创新发展带(东西向)。
“三区”:东部生态旅游区、中部城镇发展区和西部生态农业区。
(四)城市规划区城乡统筹
城市规划区内城市集中建设区为县域综合服务中心,其规划建设不得突破城市开发边界。
城市规划区内莲塘坳镇区为镇域综合服务中心,其市政公用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规划宜与城市集中建设区统筹考虑,实现城乡一体化建设;其规划建设不得突破城镇开发边界。
城市规划区内乡村分为鼓励发展村、限制发展村、不再保留村。其中:鼓励发展村为有一定的特色且发展条件较好的村,规划鼓励发展村9个,以洪家洲为重点示范,鼓励周边的黄双桥、上云桥、沿龙发展绿色蔬菜供应基地,适当发展郊区农家乐,建成生态度假基地;春塘龙、达水桥、流塘鼓励发展水果种植基地,建成乡村休闲基地;限制发展村为规划区内现状人口较少且交通相对不便的村庄,受周边规模较大的村庄影响,发展条件受限。规划限制发展村3个;不再保留的村为纳入县城建设用地的村。规划不再保留的村为泥脚巷。
(五)中心城区用地布局
1.发展方向
规划延续上版“内提外拓、统筹发展”的指导思想,规划期内城市集中建设区总体发展方向为“东扩、南进、西拓、北延、中提”。其中:近、中期基于现有城市设施配套及路网骨架,完善东城新区;依托梅花主题公园的开发,在保护城南优良生态格局的前提下适度开发城南片区;结合长株攸快速路的建设,适度向西拓展工业园区;加强南北向的交通联系,引导城市自然向北延展,将上云桥镇并入城区;通过城市双修工程建设,推动老城区提质。远期外延式扩展放缓,城市发展以内部填充、优化、提质为主,城市空间发展趋于集约化、精致化。
2.用地布局
基于终极蓝图式规划思路,以城市集中建设区开发边界为基底范围,统筹规划路网骨架和城市功能,形成40平方公里建设用地布局形态。
四、要素配置与特色塑造(一)产业发展规划
1.产业体系规划:构建“传统产业—主导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产业体系,传统产业包括精细化工、煤炭加工、油茶种植、蔬果种植、机械制造等,应挖掘资源,突出特色;主导产业包括煤电能源、农产品加工、陶瓷产业、旅游产业、休闲康养产业等,应集聚要素,重点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包括循环经济、新材料、生物医药、现代物流、电子信息、现代服务和文化创意等,应把握机遇,适时发展。
2.产业园区规划:规划建设“一区三园”,以园兴工、以工强园,推动工业与综合服务业的互动发展,全面打造县域经济发展核心引擎。“三园”包含攸州工业园、网岭循环经济园、渌田综合服务园。
(二)综合交通规划
1.铁路规划
(1)廊道:形成“两快铁、两城铁、两普铁”的铁路网络。“两快铁”为远景预留南北向快速连接醴陵、茶陵,东西向快速对接衡阳、福州等城市的快速铁路建设廊道;“两城铁”为衡攸茶(新建)和醴茶城际铁路(新建);“两条普通铁路”为咸韶铁路(醴茶段电气化改造)和吉衡铁路(现状建成)。
(2)站场:规划将火车南站定位为县域综合客运枢纽,严格控制站场周边拓展区域内的建设,为远景引入高铁线做好空间上的预留。同时,在东城新区北部预留高铁站场建设空间,作为衡攸茶、醴茶城际铁路以及衡阳—福州快铁的枢纽站,提升城市规划建设对区域综合交通发展不可预期性的动态适应性;规划醴茶铁路现状货运站为客运站场,现状客运站置换为商业用地。
2.公路规划
(1)高速公路:形成“两纵两横”高速公路网络,加强攸县与衡阳、株洲、醴陵、吉安、莲花等地的联系。其中:“两纵”为平汝高速公路(现状建成)和株攸高速公路(规划预留廊道);“两横”为吉邵高速公路(新建)和泉南高速公路(现状建成)。
(2)干线公路:完善干线公路网络,拉通攸县至株洲城际快速路、攸县至衡东城际快速路;提质改造S204、S211、S337、S333、S336、S534等省道,形成中心城区向外辐射的公路网络,实现中心城区与周边乡镇之间半小时公路圈;整合S333、S336及部分县道(原S210),在县域中部形成生态旅游环线公路,断面设计中配建绿道。
(3)客运站场:规划将城区现状中心汽车站迁至东城新区汽车东站,占地7公顷,原址改为公交总站;在城西和城南分别新建一处一级汽车站,分别占地5公顷、6公顷;新建的三处汽车站场均配建公交首末站,方便居民换乘。规划五个中心镇设二级客运站,用地规模不小于2.5公顷;一般镇均设三级客运站,用地规模不小于1.5公顷;集镇均设四级客运站,用地规模约1公顷。
3.航空规划:规划在酒埠江-网岭一带选址预留一处通用机场用地,规划占地500亩,机场设计等级为A1,跑道长度为1200米(预留2000米跑道)。在城市集中建设区东北侧,攸水以东的联星街道、莲塘坳镇范围内,预留一处通用机场临时起降点,占地面积约35公顷。
4.水运规划:提升洣水航道通航等级,近期达到Ⅴ级航道水平,远期达到Ⅲ级通航的目标,以承载休闲服务配套功能为主。
攸县县域重大交通设施布局规划一览表
序号 类型 名称 建设规模 分布
一 机场 酒埠江通用机场 通用机场,占地约500亩 酒埠江-网岭一带
城南航空起降点 占地约35公顷 县城西北侧
二 铁路枢纽站 攸县火车站 10公顷 县城中心,利用现有火车站改造
攸县火车南站(预留扩容空间) 20公顷 渌田镇
城区高铁站(预留建设空间) 20公顷 县城东北侧
三 港口、码头 攸州港 千吨级码头 中心城区
龙湖码头、苏州坝码头、化机技校码头 300吨级码头 乡镇地区
四 汽车枢纽站 汽车东站 一级站,7.5公顷 中心城区迎宾大道与鸾峰路西北角(现状中心汽车站北迁)
汽车西站 一级站,5公顷 中心城区迎宾大道与兴业路西北角(新建)
汽车南站 一级站,6公顷 中心城区G106与南二环路西北角(新建)
五 乡镇客运站 5个中心镇 二级,2.5公顷 网岭、酒埠江、皇图岭、丫江桥、渌田(攸县南站)
7个一般镇 三级,1.5公顷 新市、黄丰桥、菜花坪、峦山、石羊塘、桃水、宁家坪
21个集镇 四级,1公顷 湖南坳、槚山、坪阳庙、柏市、大同桥、鸭塘铺、大洲、渌田(老镇区)、高和、牛头湖、老君潭、小集、八合冲、凉江、沙陂陵、钟佳桥、银坑、大桥、普安桥、沙州里、新漕
5.县城道路系统:形成“十字”型快速路网和“八横八纵”的主干路网结构。
“十字”型快速路网:迎宾大道(东西向快速通道)与长株攸快速路(南北向快速通道);
“八横”:北二环路、攸衡路、商业路、吉龙路、工业路、谭桥大道—环湖路、鹏江路、南二环路—清江路;
“八纵”:紫云路、太和路、攸水大道、洣水大道、攸州大道、内环路、兴业路、兴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