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吾绘卷吧 关注:258,064贴子:4,737,647

【考据贴】探寻太吾绘卷中蕴藏的文化知识与内涵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不定期更新,玩累了,心血来潮想研究一下太吾绘卷各种技艺相关产品和书籍的由来
顺便学习下中国传统文化,从新东方系列开始
毕竟我自己在太吾里当了十几辈子厨子


1楼2018-10-29 20:10回复
    一、厨艺类
    1、一品菜
    素食:寿带龟仙桃、白壁青云、罗汉斋、石髓翡翠塔、七宝棋子、诗礼银杏、琼浆白猿头
    荤食:金袍饭、柰香新法鸡、金陵盐水鸭、白炸春鹅、金汁乌丸、乾坤锅、晨露汤、拔霞供、东坡肉、羊方藏鱼、龙虎斗、玉鼎鹿、紫玉浆象拔、一品大王掌、杜鹃醉鱼、龙井虾仁、龙须烩、枨(cheng)醋洗手蟹、醍醐七珍鲈、佛跳墙、烧秦皇鱼骨


    2楼2018-10-29 20:19
    收起回复
      2025-08-30 18:51:21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羊方藏鱼
      鱼和羊即为鲜,羊方藏鱼在中国传统古典菜中被称为第一名菜,是一道相当有故事的菜。
      徐州古称彭城,是彭祖的得姓之地。籛铿“封于彭城,故称彭祖”。据史书记载,彭祖是大彭国国主、中华上古大贤,寿命八百岁,是现代公认的中国烹饪界和中华养生学鼻祖。相传,四千三百年前,彭祖小儿子夕丁喜捕鱼,但彭祖恐其溺水而坚决不允,一日夕丁捉到一条鱼,恐父亲责备,央母亲将鱼藏入正在烹煮的羊肉罐内,彭祖品尝羊肉时感到异常鲜美,当弄清原因后如法炮制,使“羊方藏鱼”这一“天下第一名菜”流传至今,这也是“鲜”字来源,为徐州特色名菜,至今已有4300年历史。“羊方藏鱼”这道最古老的名菜至今在江苏徐州一些饭馆中流传,有人把它做成熟食品。“羊方藏鱼”现代也叫套菜、二套菜,其做法是将鱼置于割开的大块羊肉中,加上调料同烹,蒸炖皆可,其味鲜美无比。因为鱼鲜羊鲜合成一体,其味更鲜。羊肉酥烂味香,内藏鱼肉鲜嫩。


      4楼2018-10-29 20:27
      收起回复
        这个必须顶,顺便我占个座


        IP属地:北京来自iPhone客户端5楼2018-10-29 20:28
        回复
          每次更新前面的诗词也可以注意一下


          IP属地:四川来自手机贴吧6楼2018-10-29 20:33
          回复
            woc,我筹备做这个帖子好久了居然现在出现了楼主抢先发布


            来自Android客户端9楼2018-10-29 20:37
            收起回复
              小板凳小板凳


              IP属地:湖北来自Android客户端10楼2018-10-29 20:38
              回复
                龙井虾仁
                我居然吃过!我居然吃过神一品的菜肴!然而我吃的可能是造诣+资质不足150的厨师造出的伪劣产品,并没有觉得多好吃,然而毫无疑问这应该是在座的各位也能吃到的为数不多的几道“神一品”菜肴之一了
                龙井虾仁因选用清明节前后的龙井茶配以虾仁制作而得名,是一道具有浓厚地方风味的杭州名菜。 成菜后,虾仁白嫩、茶叶翠绿,色泽淡雅,味美清口。
                茶叶入馔,古已有之。据唐《茶赋》载,茶乃“滋饭蔬之精素,攻肉食之膻腻”。美食家高阳在《古今食事》里曾提及:“翁同龢创制了一道龙井虾仁,即西湖龙井茶叶炒虾仁,真堪与蓬房鱼匹配。”
                相传,杭州厨师受苏东坡词《望江南》“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的启发,选用“色绿、香郁、味甘、形美”的明前龙井新茶和鲜河虾仁烹制而成。
                20世纪20年代起,龙井虾仁流行于杭州百姓家庭中;30年代时,常熟厨师将其列入菜谱中;1956年,龙井虾仁名列杭州名菜中;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时,周恩来总理在杭州设宴招待,菜单上就有此菜。
                相关传说:
                相传有一年清明,乾隆下江南微服私访,曾在龙井附近的一个村姑家避雨,喝了她家的龙井新茶后感觉甚好。雨过天晴,讨得一包茶叶离去。日暮时来到一家小店,点了道清炒虾仁,然后拿出茶叶让店小二泡来喝。不想,掏茶叶包时被店小二无意中瞥见便衣底下的龙袍一角,急忙报告正在炒菜的店主,店主听了一惊,竟把小二刚刚递过来的那包茶叶当成葱花撒进锅里,慌慌张张端了出来。不想乾隆还没吃菜,已闻到那独特的香气,眼前一亮,夹上一筷子入口,呀!甘香弥沦于齿颊,太和之气萦绕两腮,真是无味之至味呀!连连称赞:“好菜!好菜!龙井虾仁!”从此名扬天下。


                11楼2018-10-29 20:40
                回复(10)
                  2025-08-30 18:45:21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查看此楼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12楼2018-10-29 20:42
                  回复(6)
                    赶上直播?GKD


                    IP属地:江苏来自iPhone客户端14楼2018-10-29 20:49
                    回复
                      龙虎斗
                      广东人是真的会吃,神一品菜我寻思还少个福建仁
                      龙虎斗属于粤菜系。健脾开胃,营养价值丰富。以狸猫、毒蛇为之,传名海内外。湖北之“龙虎斗”则以鳝鱼喻龙、猪肉喻虎、烹制成菜,肉香鱼鲜,酥脆可口。以蛇肉为主料的羹汤菜。精工细作、配料多样、肉嫩香滑、异常鲜美。以薄脆、柠檬叶丝和菊花瓣佐食,风味尤为特殊,以秋冬食之最佳。
                      “龙虎斗”又名“豹狸烩三蛇”、“龙虎风大烩”、“菊花龙虎凤”,是闻名中外的广东传统名菜。以蛇制作菜肴在广东已有二千多年历史,当地曾有“秋风起矣,独它肥矣,滋补其时矣”之谚,古代曾经作为宫廷佳肴。”龙虎斗”一菜相传始于清同治年间,当时有个名叫江孔殷的人,生于广东韶关,在京为官。本品是以蛇肉为主料的羹汤菜。精工细作、配料多样、肉嫩香滑、异常鲜美。以薄脆、柠檬叶丝和菊花瓣佐食,风味尤为特殊,以秋冬食之最佳。相关传说相传春秋战国时,楚庄王的武将越焦起兵谋杀庄王,企图篡位。庄王被逼至荆州地区清河桥一带展开鏖战。
                      相关传说
                      相传春秋战国时,楚庄王的武将越焦起兵谋杀庄王,企图篡位。庄王被逼至荆州地区清河桥一带展开鏖战。越焦势大,庄王不敌,战况十分危急。忠于庄王的大将养由基赶来助战,最后双方以箭法决定胜负。于是一个桥东,一个桥西,越焦先射三箭,均被养由基躲过。轮到养由基向越焦发射时,采用虚实并举方法,第一箭空射,第二箭近射,第三箭实射,直中越焦咽喉。越焦被射死后,将越焦剁为烂泥,并设宴为养由基庆贺。庆功席上当出现鳝鱼和猪肉制成的一菜时,庄王将此菜定名为“龙虎斗”。此菜经历年演变,也有采用先蒸后炸方法制作的。


                      15楼2018-10-29 20:53
                      收起回复
                        占个前排


                        IP属地:湖北来自Android客户端16楼2018-10-29 20:54
                        回复
                          金陵盐水鸭
                          就是现在的南京盐水鸭了,估计也不少人吃过
                          盐水鸭是南京著名的特产,属金陵菜,是金陵菜的代表之一,又叫桂花鸭,是中国地理标志产品。因南京有“金陵”别称,故也称“金陵盐水鸭”,久负盛名,至今已有两千五百多年历史。 南京盐水鸭制作历史悠久,积累了丰富的制作经验。生产的盐水鸭鸭皮白肉嫩、肥而不腻、香鲜味美,具有香、酥、嫩的特点。而以中秋前后,桂花盛开季节制作的的盐水鸭色味最佳,名为桂花鸭。
                          南京向以鸭肴驰誉海内,故历来被冠以“鸭都”美称。其鸭肴之多,食鸭人之众,可谓中华之最。据《陈书》记载,陈军与北齐军在金陵北郊外覆舟山一带交锋,陈军“人人裹饭,媲以鸭肉”、“炊米煮鸭”,使得士气大振,终于以少击众,大胜而归。此为金陵鸭馔最早见于正史之记载。最迟明初南方盐水鸭已享有厚誉,一直盛名不衰。明代有首民谣:“古书院,琉璃截,玄色锻子,盐水鸭”。古书院指的是当时最大的国立大学-南京国子监;琉璃截指的是被称为当时世界奇迹的大报恩寺,玄色锻子指的是南京著名的特产玄色锦锻,而小小的盐水鸭居然并列其中了。南京人食鸭花样很多,六朝时期帝王们的餐桌上已经有烤鸭和盐水鸭等几道鸭馔,明太祖朱元璋“日食烤鸭一只”。清代南京方志学家陈作霖《金陵琐志》载称:“鸭非金陵所产也,率于邵伯、高邮间取之。么凫稚鹜千百成群,渡江而南,阑池塘以畜之。约以十旬肥美可食。……而皆不及‘盐水鸭’之为无上品也,淡而旨,肥而不浓。”
                          据南京文献《白门食谱》记载:“金陵八月时期,盐水鸭最著名,人人以为肉内有桂花香也”桂花鸭由此而得名,桂花鸭有三绝:“皮白肉嫩,肥而不腻,鲜美可口”。


                          17楼2018-10-29 20:57
                          收起回复
                            罗汉斋
                            其实就是香菇炒木耳?准确说是菌类大杂烩,我们单位食堂天天吃,羡慕吗
                            罗汉斋最早记载于宋代朱彧的《萍洲可谈》卷二里,是指广州商会为僧侣举行的一段斋期,后来逐渐演变成一道地方传统素菜。罗汉斋亦名“罗汉菜”,原是佛门名斋。此菜取名自十八罗汉聚集一堂之义,是寺院风味之“全家福”,以十八种鲜香原料精心烹制而成,是素菜中之上品。
                            罗汉斋源于南宋的《萍洲可谈》卷二记载:“商人重番僧,云度海危难祷之,则见于空中,无不获济,至广州饭僧设供,谓之罗汉斋。”不知道这是不是对广州“罗汉斋”的最早记载,但至少可以说明,罗汉斋原来应该不是指某一特定菜式,比如的广东素菜“鼎湖上素”又称“鼎湖罗汉斋”,可见,“罗汉斋”应该是对菇类、菌类混杂的菜式的一个通称。所以民间对这道菜的理解,还是相当准确的,这种“随缘”的态度,也和佛教的精神有相通之处。
                            罗汉斋原为寺院菜,初时制作比较简单,是将选用的原料合煮一锅而食,后来因隆重佛事活动,为法师讲经、沙弥受戒、居士拜佛等,常由法师、沙弥、居士出钱设斋供众,制作逐渐丰盛讲究,并根据出钱多少,分为千僧斋、上堂斋、吉祥斋或如意斋。此菜流传至市肆素餐馆后,又得到进一步改进和提高,并有上斋、下斋之分,也有上、中、下三斋之分,其用料因时因地而异。但一般不少于十余种。制作方法也同中有异,但均具有咸鲜、清香、淡雅的特色。


                            18楼2018-10-29 21:03
                            收起回复
                              2025-08-30 18:39:21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烧秦皇鱼骨
                              据说用鳜鱼和秦鳇鱼骨才是正宗做法,我都没听过这两种鱼
                              “烧秦皇鱼骨”,是孔府早期的一道名菜。据传,在秦始皇下令焚书坑儒时,孔子的第九代孙孔鲥,将《尚书》、《札》、《论语》等经典书籍偷偷藏于孔府故宅夹墙内。
                              到了西汉景帝三年,皇帝刘启将其子刘馀封为鲁王。鲁王在治宫中,发现了孔鲥偷藏的这批经典书籍,重新加以保存。为了纪念孔鲥藏书,金代,在孔庙的孔子住宅,修建了“金丝堂”,后来又重建“鲁壁”。孔府后裔对秦始皇焚书坑儒,非常痛恨。在孔府厨师烹制以桂鱼与水发鱼骨为原料的菜肴后,就将此菜称为“烧秦皇鱼骨”。


                              19楼2018-10-29 21:13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