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为装机作业与装机感想,第二部分为E5 2690V2性能评测。
一、装机作业
现在这台电脑的装机史就是一部折腾史,基于英特尔在2011年发布的旗舰平台X79。在芯片组发布前,X79的扩展性因其Patsburg血统备受关注,然而,事与愿违,就SATA3而言仅两个原生接口显然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固态硬盘装机需求,没有原生USB3.0也成为一处遗憾。老平台应用至今诸如NVMe或Thunderbolt特性不支持,扩展性上缺少M.2或NGFF接口。
随着后续旗舰平台X99和X299的发布,一大堆SATA3、一大堆USB3.0、Thunderbolt3.0、直连CPU的M.2,更多直连CPU的M.2、连最新的USB3.1都能很快在旗舰主板上应用。相比之下,X79这个老旗舰平台,确实显得有些“寒掺”;当然,X79的优势也是显而易见的——性价比足够高。
本次装机作业的主角之一是陪伴我五年的华硕Rampage IV Gene主板,是老爹留给我的传家宝,他老人家当然在其凶猛经济基础的支持下光速淘汰了这板子,我就只能捡个漏,折腾折腾这一曾经的旗舰。
这台机子作为大学期间的主力机,自然主打经济性和性价比,借E5大船频频靠岸的东风,我也在不同时期折腾了不同型号的CPU,实现了性(fan)能(zheng)逐(jiu)步(yao)增(zhe)长(teng),对X79平台的应用也有了一些认识的同时也有了一个实现X79战十年的美好愿景。后来毕业出来上班,经济独立之后,立即着手升级爱机,几番观望之下,从原先的E5 2670升级到E5 2690V2,上机略做评测,发现非常凶猛,故做本文,为后上车的兄弟们提供参考借鉴。
一、装机作业
现在这台电脑的装机史就是一部折腾史,基于英特尔在2011年发布的旗舰平台X79。在芯片组发布前,X79的扩展性因其Patsburg血统备受关注,然而,事与愿违,就SATA3而言仅两个原生接口显然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固态硬盘装机需求,没有原生USB3.0也成为一处遗憾。老平台应用至今诸如NVMe或Thunderbolt特性不支持,扩展性上缺少M.2或NGFF接口。
随着后续旗舰平台X99和X299的发布,一大堆SATA3、一大堆USB3.0、Thunderbolt3.0、直连CPU的M.2,更多直连CPU的M.2、连最新的USB3.1都能很快在旗舰主板上应用。相比之下,X79这个老旗舰平台,确实显得有些“寒掺”;当然,X79的优势也是显而易见的——性价比足够高。
本次装机作业的主角之一是陪伴我五年的华硕Rampage IV Gene主板,是老爹留给我的传家宝,他老人家当然在其凶猛经济基础的支持下光速淘汰了这板子,我就只能捡个漏,折腾折腾这一曾经的旗舰。
这台机子作为大学期间的主力机,自然主打经济性和性价比,借E5大船频频靠岸的东风,我也在不同时期折腾了不同型号的CPU,实现了性(fan)能(zheng)逐(jiu)步(yao)增(zhe)长(teng),对X79平台的应用也有了一些认识的同时也有了一个实现X79战十年的美好愿景。后来毕业出来上班,经济独立之后,立即着手升级爱机,几番观望之下,从原先的E5 2670升级到E5 2690V2,上机略做评测,发现非常凶猛,故做本文,为后上车的兄弟们提供参考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