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字吧 关注:2,482贴子:71,526
  • 39回复贴,共1

【转】裘锡圭:从纯文字学角度看简化字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编按】裘锡圭先生从纯文字学的角度谈简化字,运用众多的实证字例,从文字的源与流出发,深入浅出地来分析简化字的利与弊,使读者知其然,知其所以然。

裘锡圭,1935年6月生于上海。1960年复旦大学历史系“甲骨学与商代史”研究生结业。1960年至2004年任教于北京大学中文系。1983年任教授,1984年任博士研究生导师。2000年被芝加哥大学授予人文学科名誉博士学位。2005年起任复旦大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教授。主要从事汉字学、古汉字学和中国古典文献学(先秦、秦汉部分)的教学和研究工作,也从事先秦、秦汉史的研究。曾参加过望山楚墓竹简、曾侯乙墓文字数据、郭店楚墓竹简、银雀山汉墓竹简、马王堆汉墓帛书和尹湾汉墓简牍的整理考释工作。
近几年来,汉字简化的功过,成了不少人的话题。这个问题只有在多方面的、深入的调查研究工作的基础上,才能得到比较科学的结论。我们没有在这篇短文中全面讨论这个问题的奢望,只想从纯文字学的角度浅谈一下简化的利弊。
从汉字字形的表意表音作用来看,有很多简体显然优于繁体。例如繁体“衆”早已成为字形讲不出道理的记号字,简体“众”则是很好理解的会意字。繁体“塵”是造得不很成功的會意字(籀文本从三“鹿”,大概表示众鹿疾奔尘土飞扬的意思),简体“尘”也是很好理解的会意字。繁体“滅”是声旁已经起不了表音作用的形声字(因为充当声旁的字早已不独立使用,一般人不认识),简体“灭”则是造得相当成功的会意字。繁体“竈”的结构难以说清(《说文》以为是省声字),简体“灶”是一个会意字,字形的表意作用虽不很理想,但还是可以理解的(竈是砌造时需要用“土”的、烧“火”煮物的一种设备)。繁体“叢”的结构也难以说清,简体“丛”的“从”旁却有很好的表音作用。繁体“郵”是不大好理解的会意字(《说文》:“郵,境上行書舍。从邑、垂。垂,边也。”“垂”是边陲之“垂”的初文),简体“邮”的“由”旁也有很好的表音作用(但“由”的古音与“郵”不同部)。類似的例子還可以舉出不少。
有些字的繁简体都是形声字,而简体声旁的表音作用明显优于繁体,如肤、帮、护、赶、运等。有些简体的声旁从古音系统看虽不如繁体合理,但对今人而言则比较适用,如递、桩、胶、犹、惊补、舰、担、胆、尺、酝等。这类简体也应该看作比繁体优越。
还有很多字的繁简体,从字形的表意表音作用来看难分高下。下面也举些例子。
有些字的繁简体都是字形讲不出道理的记号字(至少一般人不能理解这些字形的表意表音作用),如“長”和“长”、“爲”和“为”、“貝”和“贝”、“單”和“单”、“婁”和“娄”、“對”和“对”等等。
在都是形声字的繁简体里,有些形旁相同的繁简体,它们的声旁的表音作用没有明显的优劣(讲表音作用根据今音)。如“糧”和“粮”、“園”和“园”、“犧”和“牺”、“極”和“极”、“礬”和“矾”等,是繁简体声旁的读音都跟字音相同的例子。如“認”和“认”、“遠”和“远”、“腫”和“肿”、“選”和“选”、“釀”和“酿”、“擾”和“扰”等,是繁简体声旁的读音都跟字音不完全相同的例子。不过认识上举“牺”、“极”、“矾”、“选”诸字的声旁的人,要比认识它们的繁体的声旁的人多得多。从这一点上看,也可以认为这些简体的声旁的表音作用优于繁体。有的声旁相同的繁简体,它们的形旁的表意作用没有明显的优劣,如从“思”的“慮”和从“心”的“虑”(在较古的篆文里,“慮”其实是从“心”“𧆨”声的字,不过《说文》中的“慮”字已从“思”)。有的繁简体的形旁和声旁都不同,但是表意和表音作用都没有明显的优劣,如从“音”“鄉”声的“響”和从“口”“向”声的“响”。
有时,字形的表意表音作用还算不错的形声字,简化成了字形的表意作用还算不错的会意字,如“陽”简化成了“阳”。它们的优劣也很难评定。
依据偏旁类推原则产生的简化字,字形的表意表音作用跟繁体一般也分不出高下。
判断文字的优劣不但要看字形的表意表音作用(对拼音文字来说,只看字形的表音作用),而且还要看字形是否既简单又不会彼此混淆。所以在字形的表意表音作用上跟繁体难分高下的简体,只要字形不会跟别的字相混,就可以认为比繁体优越。
另一方面,也有大量的简体,是通过破坏或削弱繁体的字形的表意表音作用,来达到简化的目的的。
有些简体同时破坏了形声结构的繁体字形的表意和表音作用,如从“艸”“阑”声的“蘭”字的简体“兰”,从“旨”“尚”声的“嘗”字简体“尝”,从“頁”“豆”声的“頭”字简体“头”,从“鳥”“凡”声的“鳳”字的简体“凤”,从“示”“齊”省声的“齋”字的简体“斋”(不过后两例繁体声旁的表音作用已不明显)。
有些简体完全破坏或削弱了形声结构的繁体的声旁的表音作用。前一种情况的例子如 “顾”(顧)、“爷”(爺)、“际”(際)、“层”(層)、“导”(導)、“邓”(鄧)、“标”(標)、“鸡”(鷄)、“触”(觸)等字,后一种情况的例子如“灯”(燈)、“邻”(鄰)、“淀”(澱)、“灿”(燦)、“吨”(噋)、“岭”(嶺)、“础”(礎)、“拥”(擁)、“价”(價)、“袄”(襖)等字。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原从“盧”声的几个形声字的简体。从“盧”声的十多个比较常用的形声字,除去“驴”(驢)字都跟“卢”同音。汉字形声字声旁的读音跟字音大都不能密合。从“卢”声的字是很难得的一组表音作用很健全的形声字。可是其中的“芦”、“庐”、“炉”、“驴”四个字,由于是在全面采用偏旁类推的简化方法之前推行的“约定俗成”的简化字,却把声旁改成了声母跟字音有明显区别“户”字。这是很可惜的。
有些繁体的字形的表意作用,受到了破坏或削弱。例如:从“手”从“帚”的会意字“掃”简化成了“扫”。从“食”“羊”声的“養”简化成了“养”。“买”“卖”二字繁体所从的“贝”、“产”字从繁体所从的“生”, 在简体里都看不到了。类似的例子还可以举出一些。
在古文字演变为隶书的过程里,为了书写的方便,破坏或削弱了很多字形的表意表音作用。这是合理的,因为古文字实在太难写了。在楷书早已成熟的时代还这样做,是否很有必要,就需要认真考虑了。
由于简化,汉字体系里增加了一些基本结构单位(即有些学者所说的部件),如“头”、“乐”、“专”
等。偏旁的简化,如“金”旁简化为“钅”、“言”旁简化为“讠”等,也起到了这样的作用(至少应该认为增加了基本结构单位的变形)。特别如“柬”旁的简化。在“柬”和“阑”“楝”等字中的“柬”旁并未简化的情况下,把“拣”“炼”“练”这几个字的“柬”旁简化为“”,是不够妥当的。何况这个简化的形体还十分容易跟“东”相混呢。为了减少一些字的笔画,而去增加原来已经十分庞大的汉字体系基本结构单位的数量,恐怕不能认为是一件合算的事。
“同音代替”的简化方法最为人所诟病。但是平心而论,有很多同音代替的例子还是合理的。如以“才”代“纔”、以“冬”代“鼕”、以“出”代“齣”、以“板”代“闆”等,有什么不好呢?台湾省并未实行汉字简化,但是台湾人通常都写“台灣”而不写“臺灣”。这充分说明合理的同音代替是大家所愿意接受的。但为了照顾文字表音表意的明确性,使用这种方法的时候的确应该十分谨慎。
所谓“同音代替”的“同音”,实际上包括“音近”。因此使用这种方法有时会造成一字多音的现象。例如:读上声的“斗”由于代替了“鬥”,增加了去声一音。读阳平的“别”由于代替了“彆”,增加了去声一音。读阴平的“干”由于代替了“幹”,也增加了去声一音。其他简化方法也有可能造成一字多音现象。不同的字用了同样的简化字形,或者某个字的简体跟别的字同形,都有可能造成这种现象。例如:“脏”(“髒”“臟”)有平、去二音。“纤”(“縴”、“纖”)有qiàn、xiān二音。“籲”的简体跟吁叹之“吁”同形,因此“吁”就有了xū、yù二音。“癥”的简体跟病症之“症”的后起字“症”同形,因此“症”就有了平、去二音。由于“麽”的简体跟读yāo的“么”同形,“寧”的简体跟读zhù的“宁”同形,《简化字总表》不得不规定读yāo的“么”写作“幺”,把读作zhù的“宁”写作“㝉”。甚至普通话审音工作都有可能造成一字多音现象。1985年发表的《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规定“曝”(pù)在“曝光”一词里读bào,就使这个字变成了多音字。汉字里多音字很多,引起了不少麻烦,读音的错误往往跟多音字有关。因此增加一字多音现象显然是不合适的。
使用同音替代的方法时,如果被代替的字和代替它的字的意义有可能混淆,也会引起麻烦。1964年发表的《简化字总表》规定,在“迭”和“叠”、“象”和“像”、“余”和“餘”以及“折”和“摺”的意义可能混淆时,仍应使用“叠”“像”“餘”“摺”诸字。1986年重新发表《总表》时又进一步规定,“叠”“覆”“像”不再作“迭”“复”“象”的繁体字处理。这些规定就可以说明问题。在异体字整理中也有类似问题。如以“并”代“並”就很不妥当,因为“相並”和“合并”这两种意义很容易混淆。考虑到以“並”为偏旁的“普”“碰”等字仍在使用,取消“並”字就更显得没有道理了。
我们衷心希望在今后的汉字整理工作中,不要再破坏字形的表意和表音作用,不要再给汉字增加基本结构单位,不要再增加一字多音的现象,不要再把意义有可能混淆的字合并成一个字。
选自《裘锡圭学术文集》第四卷
裘锡圭著 复旦大学出版社 2012年出版


IP属地:湖南1楼2018-09-28 23:24回复
    感觉学术大咖就是有大咖的风范,着重于做事实判断,观点留给观众评说。


    IP属地:湖南2楼2018-09-28 23:36
    回复
      2025-08-21 02:39:36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从纯文学角度来说,简体字大部分没什么道理可言,提出这些问题固然不错,但是汉字现在基本没人从这方面认识,大部分人也不愿意改


      IP属地:四川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18-09-30 00:32
      收起回复
        我的观点和裘先生略有不同。他说简体和繁体没有明显好坏的字应该视做简体占优。我的观点是这类字应该视做繁体占优。因为可能牵一发而动全身。如果貝改成贝,那頁要不要改。頁要改还有真,还有县。比如婁改成娄还不错。改掉后所有的和婁有关的字都彻底消失了。但園改成园意义就不大,首先是園本来就不复杂,最重要的是无论怎么改,至少袁字都还在啊。你并没有少记一个部件啊。偏旁部首简化都应该慎重,尤其是金部、言部。简化不仅没更简单,反而更复杂了。我大学学的是日语。就我个人经验看,像馬、魚等一点都不难写。鳥和烏有点复杂,且容易混淆,我个人的意见是简化其中一个。門写起来也有点别扭,是不是需要简化,有待商榷。


        IP属地:浙江来自手机贴吧8楼2018-10-29 15:50
        回复(7)
          没有繁体党质疑一下古人把“阜”部变成了左耳旁“阝”,“邑”部变成了右耳旁


          9楼2018-10-31 09:09
          收起回复
            建国之际前人的简化字运动“简化”成当今模样是自断筋脉***做法,为什么就不会学历往前朝的做法(推荐用俗字,少瞎扯蛋造新字,简体字自古存在云云狗屁罢了,明明是早已有之的異体字,但不能抹杀其他字的露脸机会——呵呵我朝除了特殊的书法领域则完全抹杀了其他字的露脸机会,识字教育,抹杀作者选字用字习惯信息即原著版本或历史抄本的用字信息,为什么想不到从幼龄教育之始,大力向新一代推广易写易记的异体字,弃用繁难字,潜移默化地影响社会层面,整理推荐助推新一代的用字识字能最佳化,而非如今不伦不类,头发发展干干干这么的可笑可悲至极),为什么自五四以来的那些人偏偏要弄出个所谓繁简对立,以至繁简转换的浆糊局面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1楼2018-11-30 19:37
            收起回复
              至少除我朝之外的历朝历代,都不会有**的繁简转换,都不有想精确地选字用字都要被转码,被警告这是繁体字,不能用,我姓黄,名叫发,结果网上浏览信息的诸位一看我的名,哦,这该叫黄什么呢,我爸妈什么文化素养起的,出发发起发射的发还是黄发垂髫的发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2楼2018-11-30 19:45
              收起回复
                用脑子想想,若真心是为百姓更好地(便捷高效)写字识字认字,一定就只有繁简对立一条路径可选?!认为一定的是死脑筋。
                就不能共存!?(此消彼长,边缘化冷藏处理的操作难道就想不到!?一定要剔除又剔除得不干不净,如做乱锅炖……又二逼的地名用字只为减笔画而以同音替代。網与网,新时代用字推荐用网,教幼儿识字也只教这个网字,等学习到古诗文的节选,加个注释即可,比如,網,音义同网,今用网字,古人多用網。多数也不是笨蛋,怎么用怎么好岂会不知)
                中小学的教科书里,难道必须得抹杀那些个被合併替代,好似被打入冷宫的字?绝对的喜新弃旧,旧的好似全是糟粕,不能共存——因此要完全与历代原本抄本的用字面貌割裂隔绝开来,那些字我大痣朝教育界公文领就从严不准给用,虽然早一批做官的和文人专家组明明可以让中国百姓习用选择用笔画数更少的俗字略字的同时,也能够在读书阶段去使用历代前朝笔画数多的又通行的印刷正字和手抄俗字——这是那批人没想到,还是有别的考量才拍砖出来而今的简化字方案[深思]
                (噢噢洪水猛兽,中低龄见不得习不得)!有本事别用打入冷宫的字,一个也别用来去解释字理释读古文字,也别用来去研究音韵学。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4楼2018-11-30 20:20
                回复(3)
                  2025-08-21 02:33:36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文字的意义就是方便知识传播,不简无用


                  IP属地:江苏来自iPhone客户端16楼2018-12-02 12:12
                  收起回复
                    我觉得言旁和金旁还有食旁简化很有必要啊。。


                    来自Android客户端20楼2019-07-01 00:05
                    回复
                      顧完全可以简化成古页


                      来自Android客户端21楼2023-02-20 12:34
                      回复
                        还是大师说话有艺术


                        IP属地:安徽来自Android客户端22楼2024-12-26 09:20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