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事迹编辑宋代崇安五夫里刘氏是累世簪缨的大族著姓,有“三忠一文”之美谥。“三忠”指刘韐、刘子羽、刘珙,因刘韐死后谥为忠显公,刘子羽、刘珙死后也先后谥为忠定公和忠肃公,故世称之为“三忠”;“一文”指刘子翚,死后追谥为文靖公。崇安五夫里刘氏,以刘翔为始祖。刘翔生子刘庸,刘庸生子刘光位,刘光位生子刘玉,刘玉生子刘文广,刘文广生子刘太素,刘太素生子刘民先,刘民先生子刘韐,刘韐生子刘子羽、刘子翼、刘子翚,刘子羽生子刘珙。传至刘珙,已是刘翔第十代孙。其间,大约到北宋后期刘翔第六代孙刘太素之时,族人承续祖训、光宗之气日盛,开始“崇礼文,笃经术,谨游从,厚风化。是载是循,久而弗怠”,使崇安五夫里刘氏日渐人文蔚起。刘太素终生“以儒学教授乡里”,虽没做官,但后来却以孙刘韐为贵,从此开启刘氏一族延续数代的家声。刘韐乃是宋代一位著名的大忠臣,被朝廷追赠为朝议大夫。崇安五夫里刘氏也因他而名闻天下,尔后成为两宋之际显赫于朝野的军事世家和文化望族。刘韐(1067-1127),字仲偃,宋哲宗绍兴元年(1094)进士,历任江西丰城县尉、秦州陇城县令、陕西转运使、越州知府、福州知府、荆南知府、徽猷阁待制、显模阁直学士。因多次击退金兵的进攻,受到宋钦宗的器重,升为资政殿学士。宣和四年,朝廷合议联合金兵攻打契丹,命童贯为两河宣抚,刘韐为童贯的参议官,带兵收复燕州地区。刘韐奉命在河北招募了一批“敢死战士”,编成一支队伍,欲以黑龙水德之势,助童贯破大辽夺燕云之地。而不肯再在相州服弓手职役的岳飞,就是最先应募为“敢死战士”而去见刘韐的其中一位。岳飞从军后,得到刘韐的赏识,起初被委以小队长之职,后因战功被提升为统管13个小队的两个副队长之一,最后成为一代名将而彪炳史册。岳飞是众所周知的民族大英雄,他的崛起和功名盖世,除了自身素质和适逢天时外,应该说,刘韐对他的器重和提携也是个至关重要的因素。靖康元年(1126),金人大举南下,北宋王朝形势危急。刘韐在此国家危急关头出任京城四壁守御使,负责宋朝首都汴京(今河南开封)的防守事务。十一月,金兵攻陷汴京。靖康二年(1127)正月,金兵俘虏宋徽宗和钦宗二帝。汴京失陷后,刘韐奉钦宗之命出使金军大营议和。金军派仆射韩正将刘韐安排在一所寺庙居住。韩氏对刘韐说:“国相知君,今用君矣。”刘韐正气凛然道:“偷生以事二姓,有死,不为也。”韩氏还告诉刘韐,金人正在计划另立一异姓取代赵氏做中原汉人的新皇帝,并准备用刘韐任仆射,“与其徒死,不若北去取富贵。”刘韐听后仰天大呼:“有是乎!”韩氏走后,刘韐写了一封遗书,派亲信连夜回家通报给家人儿女,然后沐浴更衣,在寺院中上吊自杀。刘韐在遗书中说:“金人不以予为有罪,而以予为可用。夫贞女不嫁二夫,忠臣不事二君;况主忧臣辱,主辱臣死,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此予所以必死也。把忠君和节操看得比生命还重的刘韐选择了“舍生取义”的传统最高道德标准。刘韐舍身取义、为国尽忠的壮举,受到朝野的一片颂扬。南宋高宗下诏追赠他为资政殿大学士、太师,尊谥为“忠显”。甚至连敌对的金人也敬佩他的忠烈,因此将他的遗体入殓暂时安放在寺庙西冈上。80天后,刘韐家人获得机会将他的遗体运回崇安五夫里葬于拱辰山南。刘韐娶夫人李氏,封秦国夫人,继吕氏,封韩国夫人。生有三个优秀儿子:刘子羽、刘子翼、刘子翚,均为南宋初的著名文人。刘氏家族发展至此,家业日大,影响日广。刘子羽(1097—1146),字彦修,少年随父驻防浙东。金兵南侵,父子死守真定(今河北正定),于是出名,补将士郎,转宣教郎,代制东安抚司,书写机宜文字,以功转为朝议大夫,授直秘阁。南宋建炎三年(1129)升秘阁修撰、池州知府,后改集英殿修撰。张浚出任川陕宣抚处置司时,刘子羽被聘为参议军事,“浚虽衄师,卒全蜀,子羽之力居多”。眼7?演绍兴二年(1132),刘子羽任利州路经略使兼兴元府知府,率部驻守关中、汉中,部署协调各将领,与吴玠等人力抗金兵,为保川陕又屡立战功,使南宋半壁江山得以保存。绍兴四年(1134),因富平之役与张浚一同被免职,责授单州团练副使,白州安置。不久复出,任提举江州太平观、知鄂州、权都督府参议军事,再次镇抚川陕一带。此后,刘子羽几度宦海沉浮,绍兴八年(1138),御史常同论子羽十罪,以散官安置漳州。绍兴十一年(1141)张浚荐子羽复元官,知镇江府兼沿江安抚使、徽猷阁待制。因力主抗金,晚年受投降派秦桧打击排挤,复提举太平观。绍兴十六年(1146),刘子羽含恨去世,葬于五夫里蟹坑,终年50岁。谥为“忠穆”,后改谥“忠定”,追封魏国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