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都吧 关注:14,630贴子:324,324

从西周都城问题看洛阳网友的无理取闹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西周都丰镐,这一说法从古至今学术界无人质疑。今天依然如此,但部分洛阳人无理取闹扰乱视听。现在做专门分析如下。
1.传世文献:传世文献无任何文献质疑丰镐宗周为西周主都地位。洛阳人所谓都洛论事实上必须推翻所有传世文献
2.金文:金文明确宗周为主都,成周为辅都,因为宗周记载周王施政多,成周为军事和周王传令多。金文所谓康宫,大室等,周地也有,因此无法证明只成周有这些。东西,因此,金文确实无法完全证明宗周为丰镐,但足以证明成周不是主都。何尊的“迁”问题早有定论,不用再多说。
3.考古:周原考古有做多的青铜器发现在,并有大型建筑基址。丰镐有大型建筑基址,并有17平方公里城市面积,自己少于周原的青铜器出土。洛阳地区至今无法确定成周城址,且无西周建筑基址出土。西周青铜器出土数量最少。
因此从传世文献出土文献,田野考古三方面来看,西周都洛是不可能的事情,唯一有可能有疑问的是周原和丰镐哪个是宗周。如果认定周原是宗周,则需推翻几千年来的传世文献,反之,也需要解释为什么丰镐考古遗存少(注意,仅仅少于周原,但明显超过成周)。但如果认定周定都成周,则需要推翻传世文献,金问和考古三方面的结论,几乎不可能。
本贴如有骂人,立即禁言,认真讨论者进


IP属地:陕西来自iPhone客户端1楼2018-09-17 14:10回复
    从明朝开始西周都丰镐才成为主流的,明朝到现在有几千年了?你倒是说说明朝之前哪个学术界认为西周都丰镐了?史记除外


    IP属地:江苏来自手机贴吧2楼2018-09-17 15:14
    收起回复
      2025-08-31 02:29:28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还无人质疑,因为从汉到宋压根就没人认为丰镐是西周都城,自然也用不着质


      IP属地:江苏来自手机贴吧3楼2018-09-17 15:19
      回复
        楼主,你把那些认为西周都丰镐,宗周是丰镐几千年以来的传世文献的名字说出来


        IP属地:江苏来自手机贴吧4楼2018-09-17 15:24
        回复
          别不懂装懂了,所谓西周建都镐京只是明清民国学者的主流观点,周代文献还是金文武王开国定都只有一种记载,就是定都洛邑或成周,为什么汉高祖定都时主张建都关中娄敬说陛下欲建都洛阳,与周比隆哉?因为从周朝开国到汉朝初年,武王开国遗命成王定都洛阳是到汉初近千年来没有任何争议的问题,汉高祖与其部下当然不知道明清民国学者想象出来的所谓西周建都镐京。更不知道这种想象出来的谬论几千年后上了教科书贻害学子。汉武帝东巡河洛,思周德,东周时周德已衰,汉武帝到洛阳思的不是东周,而是成王定都成周的成康之治。北魏孝文帝建都洛阳的原因:陛下欲卜宅中土,以经略四海,此周、汉之所以兴隆也。唐太宗攻东都之后作《古都感赋》“昔武王之克殷。筑王城而定鼎”,就是唐太宗思怀武王灭商在洛阳定都,宋太祖欲迁都到家乡洛阳,称循周汉故事,周汉故事就是指周武王与汉光武帝,并未建都关中,而是定都河洛。因此才有周汉(东汉)之兴隆。汉高祖、汉武帝、北魏孝文帝、唐太宗、宋太祖认为洛阳代表周朝之兴隆,或者直接称武王定都洛阳,依据的是周代文献,周开国成王受武王遗命定都洛邑在周代文献还是金文上都是没有任何争议的记载。
          汉代后的部分学者认为既然平王东迁,那么周开国应该是建都镐京,由于秦朝的焚书导致西周史料绝大多数缺失,因此汉朝学者完全无法解释为什么武王定都洛邑,又出现平王东迁,部分学者认为周开国定都镐京,这种推断完全建立在想象的基础上,晋朝出土的晋国与魏国史书《竹书纪年》记载(成王)王如洛邑定鼎,周开国定都洛邑《左传》《尚书》《逸周书》《竹书纪年》等众多周代文献的记载完全一致,《竹书纪年》记载周开国百年后,西周中期穆王出现迁都,“以下都于西郑”,近年来才发现带有郑的金文的青铜器大量出现在宝鸡凤翔,秦国的大郑宫就在宝鸡凤翔,以下都于西郑就是穆王之后的国都迁都到周原,为什么《竹书纪年》完全不提怎么西周怎么建都或迁都到宗周,就出现懿王“王自宗周迁入愧里”,因为郑地就在宗周,都于西郑就是都于宗周。考古发现西周中期,大概就是穆王时期,周原营建规模宏大王朝首都的都城,所以周定都洛邑,又平王东迁的原因是西周中期迁都到老家周原。在武王营建镐京时,周的宗族无一例外全是生在周原、长在周原宝鸡人,从镐京出现到武王灭商的时间只有几年,最多也只有十年左右,周朝开国时周的宗族周公、毕公、召公等全是宝鸡人的情况下,宝鸡人以宗称之的老家宗周应该是哪,本来是再明确不过的事,结果因为汉代以后长安与陈仓政治地位悬殊的情况下,汉晋学者居然普遍认为周公等宝鸡人所称之为老家的宗周是镐京,周原考古发现为王朝首都,西周重大考古发现不断出现,而沣镐只是普通的遗址,不具备王朝首都的任何特点,无西周重大考古发现,陕西所出土的西周青铜器绝大多数在周原而不在沣镐,周原被发现核心面积十七平方里,总面积三十平方公里,考古界认为周原为西周中晚期世界最大城市,而西周王陵被发现也极有可能在周原的周公庙遗址。诗经里所称的赫赫宗周指的是周原宏大的王朝首都的都城,不是沣镐两座规模很小,文化内涵稀少,无重大考古发现的两座小城。
          周原虽然是西周重大考古发现最多的地方,但它也并不是西周几百年的国都全在周原,因为考古发现周原在中期以前只是五平方公里面积很小的方国都城,在西周中期才营建成规模巨大的王朝首都级别的都城。近年来发现金文里穆王以前的成康昭时期,成周出现大量宫殿,如京尊、京宫、康宫、王宫大室,这一时期王在宫殿施政基本全在成周,而西周前期的金文宗周的政治活动难见宫殿记载,而成周宫殿众多,原因是周代文献《尚书》《逸周书》《竹书纪年》在周朝开国时只记载了周公成周营建王朝首都规格的都城,其他地方并未进行这样的营建,而周原西周前期只是五平方公里的方国都城,而《竹书纪年》记载穆王在郑进行大规模营建并且迁都,所以穆王的宫殿施政,既有在成周,也有在宗周或在宗周的郑地。穆王以后金文上的王在宫殿施政基本全是宗周,成周难见宫殿的记载,穆王以后成周的地位在金文上转变为以军事中心为主。金文上的记载与《竹书纪年》的成王定都洛邑,穆王中期迁都高度一致。考古上发现洛阳的成周遗址已经发现西周前期,西周时代规模最大的祭祀遗址,以及十四万平米,规模巨大的王室铸铜作坊,这座作坊兴盛于成康之时,使用到昭穆时期,到穆王稍晚之时毁弃,作为夏商周时期的王朝首都最重要的标志为宫殿、王室铸铜作坊、祭祀遗址,目前洛阳已经找到了西周最大的王室铸铜作坊与祭祀遗址,由于成周核心区在城市下面,暂未找到,但金文里西周前期所出现的众多宫殿记载基本都在成周。
          所谓的西周建都镐京论,其实只是明清民国学者的主流观点,他们仅依据西周中晚期金文政治重心在宗周的记载,就认为众多周代文献记载的周开国定都洛邑是错误的,为什么周开国定都洛邑,但又出现平王东迁,原因在《竹书纪年》记载的比较清楚,就是西周中期出现了迁都,但是两千多年来的学者并不重视《竹书纪年》的记载,所以汉代以来,由于西周史料大多被毁,汉代后所能见到的《尚书》《逸周书》等文献只记载西周开国定都洛邑,西周中期迁都的记载缺失,一派学者根据周代众多文献记载定都洛邑,错误的认为周朝八百年首都都是洛邑,而另一派学者凭想象认为西周前几百年首都都是镐京,因此才平王东迁,实际是学术界从汉代以来长期是这两种建立在想象基础上错误观点在争论,一直到南宋,学术界的主流观点依然是认同周开国定都洛邑,但是学术界的主流观点又错误的认为周八百年国都都在洛邑,而不是按《竹书纪年》的周开国定都洛邑,西周中期迁都去理解。因此明清民国的学者仅发现金文里记载的西周中晚期的政治重心在宗周,就认为足矣证明西周几百年国都在镐京,前代学者在没有考古借助的情况下又怎知金文里的宗周是西周中期迁都周原,而非建都镐京呢?史学界有句话叫东周以前无信史,所以对于东周以前的历史,比如安阳殷墟、洛阳二里头遗址,都是古代文献与考古高度结合,古代文献与考古对应之后得出的结论,难以想象安阳殷墟、洛阳二里头遗址假如什么重大考古发现都没有,怎么可能定为夏商重要的王都。可对于几千年来学术界争议最大的西周建都问题,所谓的西周建都镐京,却是明清民国学者既不依据考古、也不依据周代文献的记载,完全建立的汉代以后各种以讹传讹的错误观点之上,明清民国学者把《尚书》《逸周书》《左传》《竹书纪年》等周代文献体系里的周建都的记载全盘否定,所以才把考古上八十多年无任何重大考古发现,周代文献里成王之后数百年镐京连政治活动的记载都没有,竟然被明清民国学者定为西周数百年的首都。所谓的镐京建都论与周代文献、金文、考古均均完全不一致,只是周朝几千年后明清民国学者意淫出来的伪史。西周开国都洛邑,中期迁都周原,成周是西周前期的国都,周原是西周中晚期的国都,这样周代文献、考古、金文三者才高度一致。明清民国学者竟然认为众多周代文献均记载周开国定都洛邑是周代的学者与史官普遍不清楚周朝历史,这些学者对于西周历史只是略知一点皮毛就把整体周代文献体系全都否定了。
          明清民国学者的所谓的西周建都镐京论是一个从考古与周代文献都没有任何依据的错误观点,现在不过是拨乱反正,用周代文献与金文上的正确记载,取代明清民国学者意淫出来的伪史而已。


          IP属地:河南5楼2018-09-17 15:41
          收起回复
            楼主瞎费劲。金文明确有迁都记载,先不说金文,就说文献吧。
            首先明确一定,就是司马迁之前的学者都认为周建立后,建都洛邑。
            司马迁在《史记》说的很清楚:学者皆称周伐纣,居洛邑,综其实不然。也就是经过他的研究得出和他之前的学者不一样的结论。他又说:武王营之,成王使召公卜居之,迁九鼎焉,而周复都丰、镐。这个复都字面理解其实就是说再次迁都的意思。至于西周之后何时那代王复都丰镐,即又迁回伐纣之前的方国都城丰镐?司马迁也没说清。
            司马迁又在《史记》云:周公往营成周洛邑,卜居焉,遂国之。
            遂国之本意就是立都于成周。
            《史记》:必葬我成周,以明吾不敢离成王。
            这段是写周公晚年将要归天时,留下遗愿归葬到成周成王跟前。说明成王居住在成周。
            就是司马迁之后的史学家也承认成王迁居洛邑!
            《汉书》: 昔周公营雒邑,以为在于土中,诸侯蕃屏四方,故立京师。
            《汉书》:昔者周文武郊于丰镐,成王郊于洛邑。由此观之,天随王者所居而飨之,可见也。
            《后汉书》:成周之隆,乃即中洛。周成王就土中都洛阳也。
            《资治通鉴》:昔成王迁洛,犹存宗周;汉迁东都,京兆置尹。


            IP属地:陕西7楼2018-10-07 22:30
            收起回复
              西周都洛史料多如牛毛。反倒是所谓西周都丰镐除了做了一阵西周王朝建立前相当于诸侯的都城都没什么早期文献。
              《金匮》:武王伐纣,都洛邑。阴寒,雨雪一十余 日,深丈余。甲 子朔 旦 ,有五丈夫秉马车从两骑至王 门外 ,欲 谒武王。
              《诗经·大雅·民劳》:“惠此中国,以绥四方;惠此京师,以绥四国。”
              这里的中国和《何尊》所指的中国意义是一样的,都当指洛阳一代。京师和《汉书》所说一致
              《逸周书·作雒》:“乃作大邑成周于土中,……南系于洛水,北因于邙山,以为天下之大凑。”
              《尚书·召告》:“王来绍上帝,自服于土中。
              《周札·大司徒》:“日至之景尺有五寸,谓之地中。天地之合也,四时之交也,风雨之合也,阴阳之和也。然则百物阜安,乃建王国焉,制其线方千里,而封树之。”
              《帝王世纪》:“周公相成王,以丰、镐偏处西方,职贡不均,乃使召公卜居洛水之阳,以既土中。”
              《穆天子传卷之四》:“庚辰,天子大朝于宗周之庙,乃里西土之数。曰:自宗周瀍水以西,至于河宗之邦,阳纡之山,三千有四百里。自阳纡西至于西夏氏,二千又五百里……”“吉日甲申,天子祭于宗周之庙。乙酉,天子□六师之人于洛水之上。”
              《吕氏春秋·长利》:“君独不闻成王定成周之说乎?其辞曰:惟余一人营居于成周,惟余一人有善,易得而见也;有不善,易得而诛也。
              《诗 王风谱》:成王居洛邑,迁殷民于成周。


              IP属地:陕西8楼2018-10-07 22:38
              回复
                考古结果不支持西周国都丰镐说。
                  自1933年开始的丰镐遗址考古过去了80年,但80年来取得的结果却是令人失望。
                  1.丰西马王村、客省庄的所谓大型夯土基址,丰东花园村、普渡村的所谓宫殿遗址群,其最大建筑基址1600平米,作为王都的宫殿显得非常狭小,文化内涵极为稀少,同时这些所谓的大型建筑基址和同时代的墓葬区紧密相连。这样的布局和丰镐作为王都身份很不协调。
                  2.《周礼考工记》记载的王都营建模式: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前朝右社,市朝一夫。这个王都布置规则和丰镐遗址的考古结果格格不入。
                  3.国之大事,在祀与戎。作为都城,自然要有大型祭祀场所和大型铸铜作坊。然后丰镐遗址考古既不见大型铸铜作坊,也不见大型祭祀场所不说,就是西周城墙和西周高等级墓葬也不见踪影。这和宗庙所在的祭祀中心和西六师所在的军事中心的宗周记载严重矛盾。
                  4.周原地区出土了大量的青铜器窖藏和甲骨文。而所谓西周都城的丰镐遗址,就不免让人失望。青铜器窖藏,值得一提的有1961年10月沣西张家坡村东出土的53件,有铭文的只有32件,但并不属于单一贵族家族;1973沣西张家坡村东(马王村西)出土二十余件,有铭文的10件。若丰镐当年有贵族聚居,经西周末年犬戎之乱,与周原同理,这里自应有不少青铜器窖藏。
                  5.出土的最有名的遗址,仅是车马坑。极可能仅仅是军事方面的遗存。
                  6.西汉时期,周原发现带有铭文的青铜器都被史书记录在案;同样在西汉时期,开挖昆明池有什么重大发现或者发现带有铭文的青铜器也应该被史书记录在案。很可惜没记载。这反倒成为一些人所谓昆明池开挖破坏了丰镐遗址的借口了。但也不看看昆明池遗址和专家画出的丰镐遗址有多少地方重合?
                  相反周原地区和洛阳地区的考古要更丰富些。
                  周原作为周族的宗族之地,不仅考古出城墙、宫殿、祭祀遗址,而且大量用于祭祀的青铜器也挖掘出来,宗族气氛十分浓重,西周亚字形大幕也发现不少。
                  洛阳地区不仅考古出北窑西周最大的铸铜作坊,还考古出了洛阳林校的西周高等级的大型祭祀场所。在汉魏洛阳城之下还发现有西周的城墙。
                  如此看:历史上所谓的“宗周”也就是“丰镐”似乎只是起到了一个军事基地的作用,所以是否可以这样说:丰镐根本不是周都城,它不过是文王武王伐纣前所建的诸侯级都城,仅作为灭商时期的前线指挥所而存在。而真正起到“宗周”作用的,仍然是周原。
                  至于《何尊》:武王既克大邑商,则廷告于天,曰:余其宅兹中国,自之(兹)辥(乂)民。说明武王刚灭商,就已明确向天表示将在天下之中定都,自这里统治四方。至于成王时期“唯王初迁宅于成周”则是成王继承了武王遗志,由周公负责营建成周,终于在周成王五年建成并迁都于此。
                  成周者,周道始成而王所都也;宗周者,祖宗之源也。
                  如此看:当以周原为宗周,洛邑为成周为妥。而不是很多人所谓的丰镐为宗周。


                IP属地:陕西10楼2018-10-07 22:56
                回复
                  2025-08-31 02:23:28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后稷始封于邰,不窋自窜于戎狄之间,公刘徙豳,太王迁岐,王季宅郢,西伯营丰,武王宅镐,成王迁宅成周,历四代避东夷徙都于郑,共王徙居于莾,至懿王迁居犬丘,共伯和干政,厉王奔彘,至幽王灭,邦君诸正立幽王之弟余臣于虢,是携惠王,申候、犬戎合立平王居于西申。立廿又一年,晋文侯仇乃杀惠王于虢,迁立平王于鄂。三年,乃东徙,止于王城,敬王徙居成周,赧王复居王城,至周亡。
                  先周至周,迁都多次。难道上面这么多王居之地就只能丰镐作为代表吗?简直霸道之极!


                  IP属地:陕西11楼2018-10-07 23:09
                  收起回复
                    夏都甄寻在哪里


                    IP属地:河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12楼2018-10-08 18:04
                    收起回复
                      北京大学出版的四卷本高校教材《中华文明史》清清楚楚写着周成王迁都成周的史实,中国社科院多家单位联合录制的百集纪录片《中国通史》也清楚表明:成周是西周的政治、经济、军事中心,是西周的都城。
                      集中了中国众多当代专家的智慧而成的大作,竟然到了陕西人眼中,洛阳就不是西周都城。真奇怪!


                      IP属地:陕西16楼2018-10-11 15:19
                      收起回复
                        白寿彝《中国通史》:第三卷上古时代:第三章:西周时期,第一节西周王国的建立与巩固。“周公为了加强对殷人的控制,本着武王的遗志,营建洛邑,1956年,宝鸡县贾村出土的《河尊》铭记载周成王五年四月的一大④在京室对宗族小子的一次诰命,反映出武王灭商以后准备建都洛阳一带的设想和成王迁都成周的事实。成王所以营建成周,主要是因为原来的都城丰镐远在黄河以西,不适应灭商以后的新形势。为了进一步巩固中央政权,就必须将政治中心向东迁移。《何尊》铭所引武王的话说:“余其宅兹中国,自之乂民。”与《尚书·召诰》云:“旦曰:‘其作大邑,其自时配皇天,毖祀于上下,其自时中乂’”同,也就是说,要建都天下的中心,来统治广大被征服的民众①。前云的武王死后,管蔡联合武庚叛乱,就更说明营建成周洛邑的必要性和迫切性。洛邑建成之后,周公又迁殷商“顽民”于洛邑附近,令其定居,并且告诫他们说:“今尔惟时宅尔邑,继尔居,尔厥有于有年于兹洛”(《尚书·多士》),又说:“尔乃自时洛邑,尚永力畋(田)尔田,天惟畀矜尔”(《多方》)。”


                        IP属地:河南17楼2018-10-11 17:24
                        收起回复
                          秦国是怎么成为诸侯的?护送周王室东迁。是从哪里东迁到哪里。如果洛阳是西周都城,东周都城在哪里?如果洛阳是东周都城,西周都城在哪里


                          来自手机贴吧18楼2018-12-25 09:33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