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茗斋吧 关注:13贴子:1,454
  • 8回复贴,共1

【默顿】失范理论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失范”这个概念最早是由法国著名的社会学家涂尔干提出的,罗伯特•默顿(RobertMerton)从功能主义的观点出发,对这个概念进行了更改,并将它应用于对犯罪现象的分析。默顿认为,一个理想的社会应该是这样的:它的所有成员都可以用社会所认可的手段来取得社会所赞许的目标。但现实之中,社会往往无法在所有的时刻、所有的地方,为所有的成员提供达到理想目标的正常途径,因此,部分成员就可能会去寻求非法的途径来实现自己理想的目标。这时,社会所推崇的目标和社会所认可的手段之间就出现脱节和冲突,于是,失范就出现了,犯罪也就产生了。

    默顿列举了四种失范的类型:

    其一,发明创新。社会成员接受社会所赞许的目标,但并不通过社会所认可的方法来达到目标,而是另行寻求社会所不认可的途径。例如,一个人想考上重点大学但他不愿努力学习,而是通过作弊来获取录取通知书。这是越轨最普遍的形式。

    其二,形式主义。社会成员不认可社会赞许的目标,但又不得不接受,同时被动地使用社会所认可的方法。例如,一个人很不喜欢教师这个行业,但又没有更好的选择,只能应付差事似地来给学生上课。严格意义上来讲,形式主义不能算是越轨。

    其三,退却主义。这是一种双重的失败,社会成员在这里不仅放弃了社会所赞许的目标,同时也放弃了社会所认可的方法。例如,一个流浪汉的生活。

    其四,反抗。社会成员拒绝社会所赞许的目标和社会所认可的方法,并代之以新的目标和方法。例如,中国古代的农民起义。

“失范说”。“失范”一词,源于希腊人。在16世纪的神学中是指不守法、尤其指亵渎神的现象。法国社会学家涂尔干以此说明“与道德规范不一致的社会现象”。在他看来,道德规范是维持人与人、以及社会团结的基础,由于社会巨变,尤其是法国处于从传统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大转变时期,使得控制个人行为的道德规范越来越松弛,个人之间的道德制约丧失了,这就是失范现象。




1楼2005-10-31 17:19回复
    失范,也叫违规、越轨,是指社会群体或个体偏离或违反社会规范的行为,主要是指对社会发展和进步有负面作用的破坏性越轨行


    2楼2005-10-31 17:20
    回复
      2025-08-29 14:07:12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道德规范及法律等其他社会规范,都是在不断发展变化的,特别是道德规范,较其他社会规范更为稳定,其变化是渐进性的,往往滞后于社会时尚及其他社会现象。故而,道德规范不象法律规范那样可以统一明确的,由国家机器强制性保证实施的以旧代新,常常是新旧道德规范经过长期冲突磨合后,新的道德规范方能得到社会多数成员认可和接受。新的道德规范确立后,旧的道德规范也不会马上消失,仍然在一定范围,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人们。特别是当社会快速发展时,新旧道德规范的冲突尤为激烈,此时人们的失范性紧张表现突出,社会越轨和犯罪行为频发,这是社会发展的正常现象,不必惊慌,更不能认为是道德漰溃、世风日下,这恰恰说明社会的进步!因为旧的道德规范正在受到挑战!!“五四”的新文化、新道德、新思想不正是这样一个过程吗? http://www.zhoulijun.com/bbs/printpage.asp?BoardID=11&ID=2716


      3楼2005-10-31 17:21
      回复
        失范理论
         “失范”是法国社会学家涂尔干提出的概念,指社会行为规范处于非常模糊不清或基本失效的一种社会状态。结构功能主义的重要代表人物美国学者默顿应用涂尔干的这个概念,建立了著名的失范理论来解释偏差行为的产生。
         默顿认为存在两种社会规范,一种是社会对个人所追求目标的规范,比如获得财富和好名声等,另一种是对个人追求目标所使用的手段的规范,比如经商或从政等。当社会成员经过社会化接受了社会规范的目标后,社会同时又为其提供了追求这些目标的手段的规范,这时目标和手段之间就是平衡的。问题在于社会在提供目标和提供手段二者上有可能是断裂的,即社会成员接受了社会规范的目标,但却无法获得实现这些目标的合乎规范的手段,这时就产生了失范。默顿指出美国社会就存在失范,美国社会鼓励人们视追求财富为人生最高目标,可是却没有给每一个人提供获得财富的手段。
         社会失范会使人们处于失范性紧张状态,为缓解这种紧张,默顿认为人们可能有五种适应方式,如表1所示②。其中除了遵从者是以社会允许的方法获得社会鼓励的目标以外,其它四种适应方式都可以被视为偏差行为。
         所谓创新者,即为了追求社会鼓励的目标,采用了不被社会认可的手段,甚至是违法的手段。对于创新者来说,他可能感到自己无祛取得社会认可的手段,或者使用这一手段过于困难和耗时,所以选择了未被社会认可的手段的捷径。例如一个人想挣钱,但却找不到工作,结果做了小偷;还有的人是嫌能找到的工作报酬太低,于是也做了小偷。前者是被合法手段所排斥,后者是排斥了合法手段。


         所谓形式主义,是拒绝社会提供的目标,但仍然遵守社会规范的手段行事。例如有的学生对于学习了无兴趣,但却依然遵从家长和老师的意愿每天上学读书。再如有的机关职员已经放弃了晋升的念头,但仍然倒行公事、循规蹈矩。由于这种人从外部看很守规矩,所以常常不被视为偏差行为者。
         所谓退缩主义,是既放弃了社会鼓励的目标,也抛弃了社会认可的手段。默顿认为这包括了精神性神经病患者、精神病患者、长期孤独症患者、无赖、流浪汉、游民、流氓、流浪乞丐、老酒鬼和毒品爆君子的某些活动。
         所谓反叛,是指不仅拒绝社会认可的目标和手段,而且试图从个人观念出发,以新的目标和手段来替代。当这种偏差行为涉及政治领域时,通常也被称为革命。

        http://www.zjzk.cn/kj/work/show_unit.php?unit_id_c=2483&chapter_id=833


        4楼2005-10-31 17:25
        回复
          失范理论

          迪尔凯姆 在社会由机械团结向有机团结转变时,如果社会分工的发展快于这种分工所要求的道德基础,社会就会导致失范,原来的某些指导和约束人们行动的社会行为规范就可能失效,在这种情况下,人们就会手足无措,出现越轨行为。

          手段-目标理论 默顿 
          社会作为一个文化体系为每一个社会成员都规定了目标,但是社会在结构的安排上并没有为每一个人提供达到上述目标的合法手段。在社会为人认同出的文化目标与达到目的的合法手段不配套、不统一时,人们就可能有五种行为方式:a 遵从,既遵从文化目标,也遵从制度化手段 b 创新 只认同文化目标,不遵从制度化手段 c 形式主义 不认同文化目标,但遵从制度化手段 d 逃避 既不认同文化目标,也不遵从制度化手段 e 反叛 用新的文化目标和制度化手段来代替原来的目标和手段。按照社会的价值标准,创新、形式主义、逃避和反叛都对社会的要求发生了一定的偏离,属越轨行为

          http://www.tianyablog.com/blogger/view_blog.asp?BlogName=yuansong820420&idWriter=0&Key=0


          5楼2005-10-31 17:26
          回复
            学生的生活环境与心理、行为失范
            http://courseware.ecnudec.com/yjs/ygg/ygg01/ygg018/ygg01801/ygg018010.htm


            6楼2005-10-31 17:27
            回复
              • 219.136.174.*
              谢谢


              7楼2007-06-10 08:35
              回复
                赞叹一个加谢谢一个!


                8楼2007-11-23 10:45
                回复
                  2025-08-29 14:01:12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竟然让我在贴吧里找到这东西


                  9楼2011-08-30 20:31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