钓竿的各项规格参数,是钓竿厂家设计、生产钓竿时参照的标准。也是引导大家购买鱼竿时的参考,这些规格也直接决定了鱼竿的功能、用途。下面就振出式钓竿的几项常见规格参数做出以下分析。
1.先径:这个参数的“径”指的是竿节的外直径。鱼竿的先径,就是鱼竿竿尖最细位置的外直径。2/8调鱼竿使用1.1mm的先径比较好,1/9调的先径会粗一点,1.2mm到1.5mm,也有2.0mm的。碳素竿的先径粗细直接影响到鱼竿的锥度、硬度。如果竿稍硬度和弹性达不到相应的水准,则用起来还是偏软、受力不均匀。
2.元径:是指鱼竿手把节前面最粗位置的外直径。多数情况下认为:鱼竿元径的粗细直接影响到钓竿的整体硬度,一般认为元径越大,竿子就越硬挺,想象一下竿把节和竿稍节的硬度差距。但也并不绝对,还要考虑鱼竿的锥度和材质、壁厚。。举个例子,同是6.3米的鱼竿,玻纤竿和普通碳素竿的元径是21mm,暴力竿的元径却能达到31mm。更大的元径,更厚实的竿壁,带来了更高的硬度、强度和腰力,当然也变得更重!
3.锥度:一般是指圆锥的底面直径与锥体高度之比。用在鱼竿这里就是,在先径、长度固定的情况下,元径越大鱼竿的锥度就越大。也常常认为竿子的锥度越大,就越硬挺。但也并不绝对,还要考虑材质、壁厚。。
4.长度:鱼竿的长度一般分为公称长度和实际长度,公称长度就是指标称长度,公称长度并不一定等于实际长度。鱼竿的公称长度和实际长度之间的误差,计算公式如下:L=LO-{2X(n-1)}。公式中L是实际使用长度,LO是标明的长度,n是钓竿的节数。举个例子,一根标称4.5米的鱼竿,共有5节,这个竿子的 n=5;LO=450厘米;L=450-{2X(5-1)}=442厘米,即这根竿子的实际长度低于4.42米就属于不标准。其他尺寸、节数的鱼竿算法同上。
一般市场上比较常见的台钓竿公称长度规格,从9尺开始一直到24尺, 还有更长的不等,一般认为尺数×30厘米既是鱼竿的公称长度,以9尺为例: 9×30=270厘米=2米7,9尺即为2米7的鱼竿。根据相应的鱼情、水情和自己的使用习惯选择相应长度的钓竿就可以了,这里不做详述了!!
5.继数,是指钓竿总共的节数。钓竿的继数(单位是本)是从日本流传过来的,例如:3.6m的台钓竿多为四节,记作四本;4.5m的台钓竿多为五节,记作五本。钓竿从竿梢起依次为第一节、第二节……手把节。。同等长度下,台钓竿的节数要远远少于溪流竿。
6.仕舞寸法:东洋人的叫法,就是鱼竿收缩后的长度,一般为103-123cm,单位cm。常见的减少继数,增加竿节长度的做法,一般是为了增加钓竿的连贯性,提高竿身硬度,实现均匀受力,提升钓竿腰力。同时仕舞寸法也相应增加。
总结:目前国内台钓竿的很多规格划分、叫法,确实都是从日本流传到台湾后再传到国内来的。我不支持崇洋媚外,但东洋人骨子里的细腻、死板和专注,还是值得我们清醒地认识和学习的,毕竟差距确实在那摆着呢!
现在国内许多渔具厂商为了满足大家钓大鱼、鱼竿硬的要求,纷纷生产先径、元径特别粗的鱼竿,这种鱼竿一方面锥度大,竿壁做的薄一点就可以轻松实现相对的轻、硬、挺。但另一方面,如果竿壁太薄,一味追求轻、硬,那么鱼竿势必会不结实。因此,一般能够飞中型个体甚至硬拉大鱼的鱼竿,自重都会比较大一些,因为这种鱼竿要求竿壁要做的厚一些,这也是影响鱼竿硬度的一个方面。最后的建议是:选购鱼竿,一定要根据自己垂钓的鱼的品种、大小、速度、环境和自身的水平去挑选鱼竿,不要盲目。。
不足欢迎指正!帖子有参考借鉴,有补充。。共同学习!

1.先径:这个参数的“径”指的是竿节的外直径。鱼竿的先径,就是鱼竿竿尖最细位置的外直径。2/8调鱼竿使用1.1mm的先径比较好,1/9调的先径会粗一点,1.2mm到1.5mm,也有2.0mm的。碳素竿的先径粗细直接影响到鱼竿的锥度、硬度。如果竿稍硬度和弹性达不到相应的水准,则用起来还是偏软、受力不均匀。
2.元径:是指鱼竿手把节前面最粗位置的外直径。多数情况下认为:鱼竿元径的粗细直接影响到钓竿的整体硬度,一般认为元径越大,竿子就越硬挺,想象一下竿把节和竿稍节的硬度差距。但也并不绝对,还要考虑鱼竿的锥度和材质、壁厚。。举个例子,同是6.3米的鱼竿,玻纤竿和普通碳素竿的元径是21mm,暴力竿的元径却能达到31mm。更大的元径,更厚实的竿壁,带来了更高的硬度、强度和腰力,当然也变得更重!
3.锥度:一般是指圆锥的底面直径与锥体高度之比。用在鱼竿这里就是,在先径、长度固定的情况下,元径越大鱼竿的锥度就越大。也常常认为竿子的锥度越大,就越硬挺。但也并不绝对,还要考虑材质、壁厚。。
4.长度:鱼竿的长度一般分为公称长度和实际长度,公称长度就是指标称长度,公称长度并不一定等于实际长度。鱼竿的公称长度和实际长度之间的误差,计算公式如下:L=LO-{2X(n-1)}。公式中L是实际使用长度,LO是标明的长度,n是钓竿的节数。举个例子,一根标称4.5米的鱼竿,共有5节,这个竿子的 n=5;LO=450厘米;L=450-{2X(5-1)}=442厘米,即这根竿子的实际长度低于4.42米就属于不标准。其他尺寸、节数的鱼竿算法同上。
一般市场上比较常见的台钓竿公称长度规格,从9尺开始一直到24尺, 还有更长的不等,一般认为尺数×30厘米既是鱼竿的公称长度,以9尺为例: 9×30=270厘米=2米7,9尺即为2米7的鱼竿。根据相应的鱼情、水情和自己的使用习惯选择相应长度的钓竿就可以了,这里不做详述了!!
5.继数,是指钓竿总共的节数。钓竿的继数(单位是本)是从日本流传过来的,例如:3.6m的台钓竿多为四节,记作四本;4.5m的台钓竿多为五节,记作五本。钓竿从竿梢起依次为第一节、第二节……手把节。。同等长度下,台钓竿的节数要远远少于溪流竿。
6.仕舞寸法:东洋人的叫法,就是鱼竿收缩后的长度,一般为103-123cm,单位cm。常见的减少继数,增加竿节长度的做法,一般是为了增加钓竿的连贯性,提高竿身硬度,实现均匀受力,提升钓竿腰力。同时仕舞寸法也相应增加。
总结:目前国内台钓竿的很多规格划分、叫法,确实都是从日本流传到台湾后再传到国内来的。我不支持崇洋媚外,但东洋人骨子里的细腻、死板和专注,还是值得我们清醒地认识和学习的,毕竟差距确实在那摆着呢!
现在国内许多渔具厂商为了满足大家钓大鱼、鱼竿硬的要求,纷纷生产先径、元径特别粗的鱼竿,这种鱼竿一方面锥度大,竿壁做的薄一点就可以轻松实现相对的轻、硬、挺。但另一方面,如果竿壁太薄,一味追求轻、硬,那么鱼竿势必会不结实。因此,一般能够飞中型个体甚至硬拉大鱼的鱼竿,自重都会比较大一些,因为这种鱼竿要求竿壁要做的厚一些,这也是影响鱼竿硬度的一个方面。最后的建议是:选购鱼竿,一定要根据自己垂钓的鱼的品种、大小、速度、环境和自身的水平去挑选鱼竿,不要盲目。。
不足欢迎指正!帖子有参考借鉴,有补充。。共同学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