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大战僵尸吧 关注:565,522贴子:5,113,628

【Endless】节奏体系通论Part3(逐波体系初步)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Part1是冰骨架体系的系统化提出,Part2则是高等代奏体系的系统化提出。这个系列将会继续持续下去,终点不明。废话不多说,开始正文。


IP属地:北京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18-09-01 16:23回复
    在许多极限超多炮阵型中,我们会发现它们使用了类似逐波的节奏。但若的确是逐波节奏,理应无法用传统节奏的方法来命名。而我们都知道,老Me20解为C5u-3475,新Ne20则是I7-5040,这些命名隐含着极为明显的循环倾向。这真的仍然符合逐波的初衷,还是说其实都是披着逐波外衣的循环?本帖将会对此做出初步的讨论。


    IP属地:北京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18-09-01 16:24
    回复
      2025-08-25 06:41:11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节奏定义的明确
      先说说太祖双冰变奏帖子。这是非常推荐新人阅读的教程,能够让人轻松地从零开始迅速理解经典的双冰变奏节奏。但是就此打住,这个帖子实际上还是并不严谨,至少说,它的表述是不利于进一步深究的。
      我们重新审视一下,节奏是什么。同样的生效时间,IPIPNP和IPIPPP是否是相同的C6u?热过渡Ch7与简单轨Ch7又是否是相同的节奏?想必大部分人会得出肯定的答案,即使不完全同意,但也是必然无法彻底否定的。节奏的本质是僵尸刷新的节奏,也就是"用于控制僵尸刷新的操作"的节奏。我们知道运算量分为加减法,同时分为基础运算量与附加运算量。这样就形成了激活炸,附加炸,变奏冰和减压冰的四宫格。在现有体系下,我们完全可以给出更为精确的定义。由于我们认为必须有两个半场的完全激活才确认刷新,因此两个半场的最早完全激活运算量即是激活炸的最佳人选。而"变奏"的作用是【拉长极限波长】,因此影响了极限波长的冰应当视为变奏冰。剩下的运算量自然要划入附加炸与变奏冰了。
      值得一提的是,垫材作为较冰低级的减法运算量,也同样拥有拉长极限波长的变奏效果和削弱僵尸威胁的减压效果,同样可以分为两类,但考虑到其较高的灵活度和较低的优先级,暂时不予讨论。
      回到正题,如果说上文提到的两种C6u,两种Ch7都是同一种节奏的话,我们已经不难找出节奏的明确定义了:在误差范围内,基础运算量相同的节奏为相同的节奏。这里的误差主要是极限加速的不同时机激活炸,以及基本不影响压制强度的不同波长造成的。例如6/12/6/12和6/11.5/6/11.5两种Ch6,应当视为相同的节奏。


      IP属地:北京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18-09-01 16:24
      回复(3)
        轨列概念的提出
        我们知道,"轨道"概念包含了一切的操作,其中冰炸运算量不可省略,加法的操作方式也要具体给出,只有垫材操作可以酌情省略。因此,排除垫材操作(还真是炮灰无人权啊),在误差范围内,所有操作相同的轨道为相同的轨道。但实际上在节奏与轨道两种概念之间仍然有着较大的空白,在一些情况下两者的使用都不能尽如人意。因此,我们追加轨列的概念,及其定义:
        在误差范围内,加减法运算量相同的轨列是相同的轨列。
        为了帮助理解,我们在这里给出一些例子:
        Ne12矩形炮,节奏为:
        I6-5300,1900/750/1900/750
        轨列为:
        I+PPDD,PPdd,I+PPDD,PPdd
        轨道为:
        I+PPDD,PPdd,I+PPDD,Ndd
        如若增加樱桃代奏,轨道变为:
        I+PPDD,PAdd,I+PPDD,Ndd
        此时轨列仍然不变。
        如若炮数非常充裕,轨列可能变为:
        I+PPDD,PPSSdd,I+PPDD,PPSSdd
        此时节奏仍然不变。
        轨列的出现是冰骨架体系逐渐成熟的标志,也是冰骨架体系发展的必然结果,更是冰骨架体系的真正优势。冰骨架的确能够充分压榨冰CD,但实际上这种收益微乎其微;且是量变,难有质变。冰骨架最大的收益是孤立冰减法运算量,将炮加法运算量与代奏加法运算量同化,为高等代奏体系打下坚实的基础。


        IP属地:北京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18-09-01 16:24
        回复(4)
          逐波?循环?
          我们曾经讨论过一列循环轨道的运算量组成,实际上运算量组成是连接轨列与轨道的重要桥梁。运算量组成明确了代奏方式,这正是轨列与轨道的主要区别。下面,我们来试分析Me20炮的轨道:
          NSSDD,PPDD,IPP+PPDD,P'ADD,IPP+PPD'D,PPDD,NSSDD,PPDD,ICE2PA'a+pDp+PPDDDD
          由于P'ADD,IPP片段的存在,不难看出复用数为4。而代奏数为NAP'P'共计5,炮数为19。易知运算量总数为30,于是我们得到运算量组成:30=19+4+5...
          等式不成立,这是为什么?原因很简单,轨道不循环!但掐去收尾特化,轨列为:
          PPSSDD,PPDD,IPP+PPDD,PPDD,IPP+PPDD,PPDD,PPSSDD,PPDD
          I8u无误。
          也就是说这列轨道,虽然本身无法达成循环,却也与传统逐波节奏相去甚远。
          因此,这里我们又要追加一组定义了:
          一个阵解,若轨道可循环,称为循环解;若轨道不可循环而轨列可循环,称为弱逐波解;而若轨列不循环,称为强逐波解。
          此循环即彼循环,此强逐波即彼逐波,而新定义的弱逐波体系,则点亮了长久以来循环体系与逐波体系之间的迷雾。


          IP属地:北京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18-09-01 16:25
          回复
            弱逐波体系通论
            我们虽然定义了弱逐波,但它的本质是什么?它有什么能力,又该怎么发挥出来?这一系列的疑问,我们将一一解答。
            实际上,一直以来最为经典的弱逐波,正是八炮双核代奏P6。没错,许多人认为这是循环,也有不少人坚持这是逐波,看来这种争论可以告一段落了。
            节奏P6无误,无论是循环还是弱逐波,轨列都必然是循环的。但这里,轨列周期是多少却出现了争议。若是计作P6-36s,则运算量组成是12=8+0+4,无误。但若计作C8-48s,运算量组成却要变为16=8+0+4了...简直迷一样。实际上,若是计作C8-48s,轨道为PP,PP,PP,PP,PP,PP,N,N的循环,实际上炮数需求为12,运算量组成是16=12+0+4才对。
            虽然强行将周期规定为36s可以解决这种分歧,但这是牵强附会罢了。由于炮的数量众多且有着高度同一性,夜间即使不用冰,也是核骨架为优,因此48s或者50s要更加适合作为周期。那该如何解决等式不成立的问题?很简单,等式本就不应该存在!
            运算量组成公式的作用是通过在循环域进行取补操作,将重复的计算合并抵消,进而方便理解,那么在循环之外显然不应成立。问题自然是出在复用数上面了,最小复用片段的意义在于"若是将该片段向某一方向延伸3475,则必可以找到炮数的极限",而弱逐波体系根本不给它延伸的机会。弱逐波的本质,正是通过代奏列的强逐波,变奏列的循环结合炮列的填充,打破复用壁垒,进而为轨道多省出来命门所在的那么两三炮(有时可能有五六炮哦)。


            IP属地:北京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18-09-01 16:25
            回复
              那么我们就已经了解了弱逐波体系的作用了——在已经决定使用冰效率更高的循环轨列而非逐波轨列时,即便复用程度不够高,也完全可以坚持使用。弥补差额的方法有三,相位截取,起手收尾特化,时机微调。由于对于循环轨列而言,相位截取(即决定从第几波切入循环起手)可能的情况非常有限,并且其结果直接影响后两者的施行,因此应当首先决定。在确定相位后,再考虑所有的"运算量数超额的3475片段",通过适当插入代奏的方式省炮。若是仍然不够,考虑微调次要加法的生效时机并进行起手收尾特化处理。若是总结完整的解阵流程,大概就是计算极限波长-选取节奏-排出轨列-截取相位-初步代奏-起手收尾特化处理-完善代奏-时机微调-得出完整轨道。嗯,非常意识流的东西,然而其实实战手感出奇地好,多练吧(
              好的,下面是练习题,Ne20炮:
              首先敲定I7循环轨列,IPP+BPPDD,PPSdd,IPP+BPPDD,PPdd,PPSdd。考虑到收撑杆的作用,N必须用在循环第五波。这时若是直接插入代奏AA',我们发现列出循环轨道是可能的!然而由于受制于弹坑,每f仅可以使用一核,因此布轨仍然很有难度。为减少核弹的使用,我们在截取相位时从循环第一波切入,完整轨列变为IPP+BPPDD,PPSdd,IPP+BPPDD,PPdd,PPSdd,IPP+BPPDD,PPSdd,IPP+BPPDD,PPdd,PPSdd,会需要两次核弹,不能接受。观察起手特化处理,我们发现若在起手插入一波PPSSDD,不会对之后的节奏运行产生任何影响,因此就采取这种方法,将轨列变为PPSSDD,IPP+BPPDD,PPSdd,IPP+BPPDD,PPdd,PPSdd,IPP+BPPDD,PPSdd,IPP+BPPDD,W19,这时插入代奏已经没有任何问题,因此可以列出逐波轨道:
              PPSSDD,IPP+BPPDD,PPAdd,IPP+BPPDD,PPA'dd,NSdd,IPP+BPPDD,PPAdd,IPP+BPPDD,W19进行收尾特化处理BPPDA'+PDI。为迎合W19的操作,W16的B时机会提前,虽然不排除漏橄榄的风险,但到时用垫材即可。如此,我们便成功在运算量本不够的情况下解出了阵型。
              注意,在写出弱逐波轨列时,可以仅写出排除起手收尾的一个周期。但需要写出轨道时,除非确认对方有能力轻松解开代奏列,否则请写出完整逐波轨道以帮助理解。


              IP属地:北京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18-09-01 16:25
              回复
                强逐波体系初步
                虽然我们知道,弱逐波体系有着相较循环体系高得多的完备性,但追求完美是人的天性,完备性最高的强逐波体系乃是大势所趋。不幸的是,目前为止定态领域【从未出现任何具有必要性的强逐波阵解】。因此,虽然弱逐波是强逐波的子集,但要问起强逐波究竟能做哪些弱逐波做不到的事情,恐怕没人回答得出来。正是因为这样,强逐波的研究目前为止还没有好的切入点。高参下的强弱逐波很容易同化,并且由于单f时长短,暴力强解强逐波并无不可。而在低参情形,考虑到冰的实用性,强行强逐波压低冰效率能够取得多大的收益也难以估计。但即便如此,我们也是有办法使用抽象的方法来总结强逐波体系的。我们知道,减速波的压力往往大幅低于加速波,且其激活到刷新间隔永远是2s。因此,可以判断,一个减速波激活炸之前所积累的压力是不会积累到之后的,若是从减速波的激活处将完整轨道分割则可以得到相当整齐的片段,且各片段之间并很少互相干扰,仅需要考虑加减速同时拦截问题即可。这样,我们便可以得到一系列加速段,加法段之间由减速波衔接。在确定极限波长后,只要在不违背冰CD的前提下合理地组装加速段,形成轨列,再用弱逐波的方法进行下去直到形成轨道即可。如果说极限波长-节奏-轨列的路线更为符合弱逐波思想,那么极限波长-加速段-轨列就是符合强逐波特点的处理方式。
                也许这样真的可以系统性地解出强逐波轨道?笔者无从得知,只知道虽然摸索到了屠龙之技的一式,却是无龙可屠,更是无法验证其有效性。也许强逐波体系的发展和夜间定态体系的真正完备,还是要看后人了。


                IP属地:北京来自Android客户端8楼2018-09-01 16:25
                回复
                  2025-08-25 06:35:11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附:白昼冰骨架体系初步
                  冰骨架体系在夜间大杀特杀,难度白昼没了冰CD的限制也就没了冰骨架的容身之所?非也。冰骨架的本质是加减法剥离,是轨列的提纯,和CD没有任何关系。但尽管如此,冰透支仍然是不能忽视的重要问题。
                  叶在冰透支演算贴中一针见血地指出,冰是白昼一切节奏的根本,节奏之间的区别只不过是波长的不同和代奏省冰方式的不同而已。在这种思想的引导下,白昼冰骨架体系的引入其实非常自然。对于只存在两种极限波长的阵型,实际上已经找到了解析化的冰骨架通解——减速的运算量需求低于加速,而压制强度高于加速,因此无限减法必然是阵解之一,但这样的解冰透支率极难达标,因此代奏省冰必不可少。我们的选择是,在不影响阵型稳定性的前提下,找出冰透支率最低的解。操作上非常简单,首先假设每一波都是减速波,之后从第一波开始观察,如果这波改为加速波,阵型会不会告破?运算量能否填补缺口?如果两个问题都得到了肯定的答案,放心大胆地换吧,之后再去观察下一波。由于只存在两种极限波长,任取仅包含两个实数的两个序列,将两者分别排序并补齐后,两者之间是必然存在优超关系的——听不懂不要紧,重要的是一旦出现第三个实数,这条规律无法成立,因此通解才会限制两种极限波长。由于这个解法的可拓展性不强,因此距离白昼冰骨架体系的完善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但白昼不存在弱逐波情形,一旦引入就可以直达强逐波,大概算是不幸中的万幸吧。这条不成功的通解权当抛砖引玉,希望能够刺激相关领域的进一步研究。


                  IP属地:北京来自Android客户端9楼2018-09-01 16:26
                  回复
                    全贴完,以下沙发


                    IP属地:北京来自Android客户端10楼2018-09-01 16:26
                    回复
                      SF


                      IP属地:湖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11楼2018-09-01 16:33
                      收起回复
                        前排刘明


                        IP属地:辽宁来自iPhone客户端12楼2018-09-01 16:35
                        回复
                          前排


                          IP属地: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13楼2018-09-01 16:36
                          回复
                            前...?(。•ˇ‸ˇ•。)
                            TCL


                            IP属地:江苏14楼2018-09-01 16:37
                            回复
                              2025-08-25 06:29:11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TCL


                              IP属地:新加坡来自Android客户端15楼2018-09-01 16:37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