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值连城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千年“潜山古寺”和“三台”、“八景”开发前景无限)
潜山古寺潜伏在历史的名山——潜山脚下。因此潜山的魅力不仅在于它所处的市中心发展规划的地理位置,更在于一座千年古寺和一位永载史册的历史名人。
据史料记载,早在唐朝开元年间,潜山东坡就建有潜山寺,寺内供奉着佛道两教的神像。潜山寺曾有过辉煌的历史,宋代枢密使参知政事冯京(咸安人)发迹之前在潜山寺攻读诗书,此后连中三元.状元及第而显达,自此潜山寺名声大震。明朝潜山寺已是九重十三殿的规模,且寺僧数十人,冯京显荣以后,一些读书人都是从潜山寺走出去考取功名的,如明朝礼部侍郎朱延立就是其中的一员。除了“潜山寺”,“三台”、“八景”如环绕在潜山寺周边耀眼的明珠,更使古寺熠熠生辉而荣耀非常。
它们常常让诗人墨客、达官贵人驻足流连。“三台”即“读书台”(今日古寺所处位置) ,“观音台”,“梳妆台” (现潜山六组背后)。传说梳妆台是观音娘娘下凡时梳洗的地方。“八景”即书台夜色、丹照晴岚、温泉沸波、石洪飞渡、频溪烟雨、瀑布腾声、龙潭柳色、古井松涛。
前人李元楷游潜山寺时写下了“银汉无声籁悄然,读书台上月娟娟”的绝句。
诗人王甫龙亦赞道:“书台夜色月常明,丹灶晴岚任日新,温泉沸波宜沐浴,石洪飞渡不步人,频溪烟雨云雾里,瀑布腾声适堪闻。龙潭柳色春犹在。古井松涛一浊清”。
清人陈焕世更有《潜山寺怀古》诗:“我过潜山寺,登堂拜昔贤。科名魁两宋,道貌肃千年,古柏亭亭立,温泉曲曲旋,闲寻读书处,石上满寒烟”。
陈焕世乃进士出身,于乾隆年间担任过咸宁知县,此诗乃诗人于任内闲游潜山寺所作。由此可见诗人对这个人杰地灵、才人辈出的圣地是如何的神往。
潜山古寺历经千年沧桑变迁,到近代民国十一年1923年(癸亥年间),又由潜山周边各庄门,即今日的肖桥村、白茶村、温泉村、钱塘村、潜山村的李庄门、徐庄门、下屋胡庄门、张金殿庄门、孟家庄门、陈家嘴庄门、南昌陈庄门、贺新屋庄门、张家垅庄门、章冯金庄门、张代庄门等等合计五村几十个庄门的百姓自发组织、捐款、化缘等方式集资修建成三大宝殿,气势雄伟,可与今日的武昌长春观相媲美。远近前来朝山进香者络绎不绝,每逢八月初一开香门、九月初一龙王大帝寿诞庆典,甚至有来自百里之外的武汉周边信徒,结队骑马前来朝拜。真可谓神灵气旺、庇阴百里。
解放后潜山千年古寺经三反、五反运动的损毁,到一九五八年大跃进时期即被彻底拆毁。
一九八三年以后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的光辉思想照耀下,党的“信仰自由”的宗教政策又回到了亿万人民群众中间,潜山周边五村十多个庄门的信徒在潜山村委会的支持下成立了重建潜山古寺的六人筹备小组,发动群众用捐款、化缘以及向有关单位求助等方式,历时五年之久,筹得资金数万元,才得以在一九八八年底在读书台上重建今日这个规模不大的潜山古寺。且香火日益兴旺。
今日潜山这座地位显赫、秀色可餐的历史名山已被咸宁市委、咸宁市政府规划为旅游休闲区,这是一项英明的决策。
在这个千载难逢之时,重建千年“潜山古寺”的辉煌,重塑“三台”、“八景”已是一项势在必行的历史使命,把这座价值连城的千年古寺建成一座一流的大寺庙,把其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挖掘出来,造福于咸宁人民、服务全社会。真可谓前景无限,意义重大而深远。
敬请全社会以及海内外各界志士、同仁,特别是潜山周边的广大人民群众和温泉市民同心同德,为早日完成这项历史赋予我们的重任献计、献策、出财、出力。
此文根据诸多历史资料以及现代报刊资料整理而成。
潜山古寺潜伏在历史的名山——潜山脚下。因此潜山的魅力不仅在于它所处的市中心发展规划的地理位置,更在于一座千年古寺和一位永载史册的历史名人。
据史料记载,早在唐朝开元年间,潜山东坡就建有潜山寺,寺内供奉着佛道两教的神像。潜山寺曾有过辉煌的历史,宋代枢密使参知政事冯京(咸安人)发迹之前在潜山寺攻读诗书,此后连中三元.状元及第而显达,自此潜山寺名声大震。明朝潜山寺已是九重十三殿的规模,且寺僧数十人,冯京显荣以后,一些读书人都是从潜山寺走出去考取功名的,如明朝礼部侍郎朱延立就是其中的一员。除了“潜山寺”,“三台”、“八景”如环绕在潜山寺周边耀眼的明珠,更使古寺熠熠生辉而荣耀非常。
它们常常让诗人墨客、达官贵人驻足流连。“三台”即“读书台”(今日古寺所处位置) ,“观音台”,“梳妆台” (现潜山六组背后)。传说梳妆台是观音娘娘下凡时梳洗的地方。“八景”即书台夜色、丹照晴岚、温泉沸波、石洪飞渡、频溪烟雨、瀑布腾声、龙潭柳色、古井松涛。
前人李元楷游潜山寺时写下了“银汉无声籁悄然,读书台上月娟娟”的绝句。
诗人王甫龙亦赞道:“书台夜色月常明,丹灶晴岚任日新,温泉沸波宜沐浴,石洪飞渡不步人,频溪烟雨云雾里,瀑布腾声适堪闻。龙潭柳色春犹在。古井松涛一浊清”。
清人陈焕世更有《潜山寺怀古》诗:“我过潜山寺,登堂拜昔贤。科名魁两宋,道貌肃千年,古柏亭亭立,温泉曲曲旋,闲寻读书处,石上满寒烟”。
陈焕世乃进士出身,于乾隆年间担任过咸宁知县,此诗乃诗人于任内闲游潜山寺所作。由此可见诗人对这个人杰地灵、才人辈出的圣地是如何的神往。
潜山古寺历经千年沧桑变迁,到近代民国十一年1923年(癸亥年间),又由潜山周边各庄门,即今日的肖桥村、白茶村、温泉村、钱塘村、潜山村的李庄门、徐庄门、下屋胡庄门、张金殿庄门、孟家庄门、陈家嘴庄门、南昌陈庄门、贺新屋庄门、张家垅庄门、章冯金庄门、张代庄门等等合计五村几十个庄门的百姓自发组织、捐款、化缘等方式集资修建成三大宝殿,气势雄伟,可与今日的武昌长春观相媲美。远近前来朝山进香者络绎不绝,每逢八月初一开香门、九月初一龙王大帝寿诞庆典,甚至有来自百里之外的武汉周边信徒,结队骑马前来朝拜。真可谓神灵气旺、庇阴百里。
解放后潜山千年古寺经三反、五反运动的损毁,到一九五八年大跃进时期即被彻底拆毁。
一九八三年以后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的光辉思想照耀下,党的“信仰自由”的宗教政策又回到了亿万人民群众中间,潜山周边五村十多个庄门的信徒在潜山村委会的支持下成立了重建潜山古寺的六人筹备小组,发动群众用捐款、化缘以及向有关单位求助等方式,历时五年之久,筹得资金数万元,才得以在一九八八年底在读书台上重建今日这个规模不大的潜山古寺。且香火日益兴旺。
今日潜山这座地位显赫、秀色可餐的历史名山已被咸宁市委、咸宁市政府规划为旅游休闲区,这是一项英明的决策。
在这个千载难逢之时,重建千年“潜山古寺”的辉煌,重塑“三台”、“八景”已是一项势在必行的历史使命,把这座价值连城的千年古寺建成一座一流的大寺庙,把其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挖掘出来,造福于咸宁人民、服务全社会。真可谓前景无限,意义重大而深远。
敬请全社会以及海内外各界志士、同仁,特别是潜山周边的广大人民群众和温泉市民同心同德,为早日完成这项历史赋予我们的重任献计、献策、出财、出力。
此文根据诸多历史资料以及现代报刊资料整理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