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古刀剑爱好者,蜡笔提出的几个说法值得商榷:
1、“夹钢刀这个应该是传承于中国古代的战国时期。就是那个连铁剑都还没有的时代。就已经有了夹钢的剑”
1-1中国考古发现的铁制刀剑,早于(等同于)战国时期确实有。但是一直到东汉末年,考古实物都是以百炼(卅辟)的形式出现,通俗说,就是扭转焊接纹路,具体夹钢出现的年代,从考古实物与文献看,是晚于东汉的。
1-2铁剑都没有的年代,应该说的是青铜器时代,同样从考古学实物看,青铜器确实有外层合金含量与内芯完全不同的情况。制作方法猜测是二次浇筑。与“夹钢”概念并不相符。
2、“覆土烧刃的技术同样源自于古代中国。”
2-1中国汉代的铁刀,就出现了烧刃。这个是国内皇甫江、阎先生等人,在研磨修复汉代刀的时候发现的。实物并不少。但是更多认为是局淬,现代西南少数民族还保持着这种仅淬刃口的加工方法。
也有人认为是战争火焰灼烧不均匀、或者灼烧后落水不均匀造成。
从文献上没有证据显示唐代以前(唐代以后)出现了覆土烧刃。
而日本在公元1200年前后(镰仓时期),就有文献记载武士刀的制作工艺中有覆土烧刃。
国内对大陆刀剑出现覆土烧的年代一直没有定论。
而建国后的老铁匠,使用覆土烧加工刃物的,几乎没有听说过,难道失传了?
3、从古刀剑推演过来看,大陆出现夹钢,早期并非为了性能。而是为了批量制作,提高成功率。
比如淬火,夹钢,特别是浅夹,整刀可以整体水淬。但是全钢的整体水淬就会火头太过,坚而不韧。
另外,好钢难得,好钢用在刀刃上。对于刀匠来说,获得一块含碳量在1%左右,杂质非常少的一块好钢,可能当作至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