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晋吧 关注:3,051贴子:10,831
  • 5回复贴,共1

【转帖】《玉台新咏》为张丽华所“撰录”考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1楼2018-07-26 19:06回复
    作者:章培恒


    2楼2018-07-26 19:07
    回复
      内容提要:《玉台新咏》是六朝时传下来的一部十分重要的诗歌选集。至迟于宋代已有人说此书为徐陵所编,元明以来,此说遂被人们所公认。本文通过对徐陵《玉台新咏序》的细致解读,认为徐陵在《序》中实已指出此书是一个很受皇帝宠爱和很有才气的美丽妃子所编,并论证了徐陵此说不可能出于假托;再根据梁、陈二代的后妃情况,考证此书为陈后主妃子张丽华所编纂。以此为中心,本文还对《玉台新咏》的版本及历史上关于此书的著录等重要问题作了相应考证,以进一步澄清在此书编者问题上所存在的有关误解。
        《玉台新咏》为南朝徐陵所编,这对中国古代文学研究者已是常识;现存《玉台新咏》诸本中以崇祯寒山赵氏刊本为最佳,这也已几乎是研究者的共识。但我现在对这两点都产生了怀疑。我认为此书实是一位女性所编,而且出于陈后主妃子张丽华之手的可能性很大。此说恐属于非常可怪之列,故请相关专家和读者不客气地加以批评。


      3楼2018-07-26 19:08
      回复

          不过,近代以来,研究者对《玉台新咏》的版本几乎已达成共识。这种在版本上的流传甚广的看法与对于《玉台新咏》编者的上述推测是正好对立的。所以不得不就版本问题再作些说明。
          如本文开头所述,一般认为《玉台新咏》的版本以崇祯寒山赵氏刊本为最好。该本载有永嘉陈玉父嘉定乙亥十月旦日《后叙》,云:
          右《玉台新咏集》十卷,幼时至外家李氏,於废书中得之,旧京本也。宋失一叶,间复多错谬,版亦时有刓者。欲求他本是正,多不获。嘉定乙亥在会稽,始从人借得豫章刻本,财五卷,盖至刻者中徙,故弗毕也。又闻有得石氏所藏录本者,复求观之,以补亡校脱,于是其书复全,可缮写矣。……是岁十月旦日书其后。永嘉陈玉父。
          世遂以为寒山赵氏刊本即自南宋陈玉父本出。至其异于他本者,则赵均于其所刊本《跋》(崇祯六年)中云:
          今案刘肃《大唐新语》云:梁简文为太子时,好作艳诗,境内化之,浸以成俗。晚欲改作,追之不及。乃令徐陵撰《玉台新咏》以大其体。凡为十卷,得诗七百六十九篇。世所通行,妄增又几二百。惟庾子山《七夕》一诗,本集俱阙,独存此宋刻耳。虞山冯已苍未见旧本时,常病此书原始梁朝,何缘子山厕入北之诗,孝穆滥擘笺之咏?此本则筒文尚称皇太子,元帝亦称湘东王,可以明证。惟武帝之署梁朝,孝穆之列陈衔,并独不称名,此一经其子姓书,一为后人更定无疑也。得此始尽释群疑耳。……故今又合同志中详加对证,……东宫之令旨还传,学士之崇尊斯在。窃恐宋人好伪,叶公惧真,敢协同人,传诸解士,矫释莫资,逸驾终驰焉耳。
          赵均所述,学者多信之,故以为其所刊《玉台新咏》优于一切“俗本”。
          但在这里有三个问题:第一,《大唐新语》此说是否可信。根据现有资料,在刘肃以前无人说过《玉台新咏》是梁简文帝命徐陵所编。刘肃是唐元和间人,距陈亡已二百年,书中又未就此说所自作出任何说明,其说本不可轻信。何况赵均所引、流行于明末的这部《大唐新语》实是在明代后期才出现的、来路不明的《唐世说新语》,属于小说家,而非著录于《新唐书·艺文志》史部杂史类的刘肃《大唐新语》。(注:祁承业《澹生堂藏书目》与董其昌《玄赏斋书目》均于史部杂史类著录刘肃《大唐新语》,子部小说家类著录刘肃《唐世说新语》,祁《目》并于后者注“即《大唐新语》,《裨海大观》本。”而赵均所引语见于《唐世说新语》。关于这一问题,复旦大学研究生吴冠文已写了《关于今本〈大唐新语〉的真伪问题》(载《复旦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1期)一文予以辨证。)《唐世说新语》虽也署刘肃撰,但在明代以前从未见于著录,其书不出于刘肃可知。出自此类书籍的并无任何论证、又不提出任何确凿资料依据的片言只语,实不宜作为学术研究的定论。第二,寒山赵氏刊本与陈玉父本的关系究竟如何。在赵均以前的文献中似并无关于陈玉父本《玉台新咏》的记载,赵氏刊刻之后似也无人对陈玉父本的情况作过较具体的介绍,更不知其流落何所(注:纪容舒《玉台新咏考异》屡言其所见“宋刻”,似其曾得寒山赵氏刊本的底本,但细绎文意,他所谓“宋刻”实即赵氏刊本。文渊阁《四库全书》所收《玉台新咏》提要云:“此本(指《四库》本《玉台新咏》的底本)为赵宦光家所传宋刻”,亦指寒山赵氏刊本。)。而在崇祯六年,明人伪造古本的风气已经形成,如五卷本与十二卷本《东坡志林》、一百二十回本《忠义水浒全传》皆真伪杂糅之本(注:《水浒》120回本的问题已为学界共识;《东坡志林》问题参见我和徐艳合撰《关于五卷本〈东坡志林〉的真伪问题》,载《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2002年第4期。)。所以,即使真有嘉定陈玉父本,此本与寒山赵氏刊本是否一致(尤其是是否称梁简文帝为“皇太子”、梁元帝为“湘东王”),也还是问题。第三,假定寒山赵氏刊本与所谓陈玉父本完全一致,对陈本应如何评价也必须认真考虑。前引赵均跋,于引《大唐新语》“乃令徐陵撰《玉台新咏》以大其体”语后接以“凡为十卷,得诗七百六十九篇。世所通行,妄增又几二百”。因当时无新式标点,读者在读此文时往往误以为“得诗七百六十九篇”云云亦为《大唐新语》所原有,并进而以为通行本《玉台新咏》较寒山赵氏本《玉台新咏》所多出的“几近二百”篇诗皆出于“妄增”,那自然会认为寒山赵氏本最好了。但在实际上,赵均所引《大唐新语》之语出于该书卷三,原文只至“以大其体”止,以下皆为赵均之语。那么,赵均说《玉台新咏》“得诗七百六十九篇”究何依据?说通行本多出的“几近二百”皆是“妄增”,又拿什么来证明?所有这一切,全是没有根据的臆说。换言之,寒山赵氏本的底本(假定其确有底本)比通行本《玉台新咏》少诗“几近二百”,到底是该本已经缺失甚多,少掉了应该有的将近二百首诗,抑或通行本多出的“几近二百”之诗系后人“妄增”,实是一个必须认真研究的问题。


        8楼2018-07-26 19:16
        回复
          转自国学网


          10楼2018-07-26 19:18
          回复
            挺专业,另外,卡扎四还坚挺呢


            来自Android客户端11楼2018-07-30 23:37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