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 -
上学,毕业,留校任教,俞敏洪的后半生仿佛已经安排妥当。可是,他不甘心,他想再次追求更有意义的事情。他参加了托福考试,并取得663分的高分,却最终阴差阳错未能成行。但这次托福考试的经历,却给了他新的启发。他从北大辞职,投身到“下海经商”的浪潮中。所有人都以为他疯了,母亲甚至以性命相逼。他但凡笃定的事情,绝不会轻言放弃。
从北京中关村二小一间破旧的临建房起步,靠一张桌子、一把椅子、一块斑驳的黑板办学,他给别人的培训班打工取经,也沿街给自己的培训班贴过小广告,还曾为了员工陪着公安干掉了几瓶五粮液,抢救了5个小时,醒来之后,俞敏洪第一句话是:“我不干了,我要关掉学校!”不过,那也就是说说而已。最后,他还是坚持了下来。1993年,他正式创办新东方学校;2001年,他注册了“北京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2006年,新东方成为中国第一家在美国上市的培训机构。如今的新东方,已然是留学培训行业的“巨无霸”。而俞敏洪,也一跃成为“中国最富有的教师”,接受着大家对“留学教父”的顶礼膜拜。只不过,他又有了新的痛苦,这份痛苦,来源于内心的追求:如何用所拥有的一切,来帮助年轻人的成长和发展?

投资大学生创业项目,去全国各大高校演讲,著书立说给年轻人以启发…俞敏洪是这么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松柏之志,经霜犹茂。对于温室里的花朵来说,痛苦可能是灭顶之灾;但对于松柏来说,痛苦有可能就是莫大的财富。正如俞敏洪在《朗读者》中说的那样:如果我们的努力,凝聚每一日,去实现自己的梦想,那散乱的日子,就将聚集成生命的永恒。

俞敏洪说,日子如果没有目标的过下去,只不过是几段散乱的岁月。但如果我们的努力,凝聚每一日,去实现自己的梦想,那散乱的日子,就将聚集成生命的永恒。他为了自己的梦想,为了去改变看起来被安排的命运,义无反顾的来到北京,并不顾任何反对下海经商,最终赢得了人生,活成了最精彩的自己。
无独有偶,这样绝地反击的故事不会发生在几个人身上,就像华夏学院创始人姜岚昕老师,他从落后的大别山走出来,历尽艰辛,从上小学到上大学都是借钱上过来的。一生都致力于教育与公益事业,并在2011年联合百家企业创办了一所纯公益的学院---华夏管理学院。
华夏管理学院创始人姜岚昕

华夏管理学院创建于1994年,是在于光远、厉以宁、萧灼基等一批著名的经济和管理学界大师倡导和支持下,与新加坡华夏管理学院等合作建立的。
2008年底,世华智业投资集团凭借其强烈的民族责任感和丰富的教育资源对华夏管理学院进行重新整合优化,累计投入已超3.5亿元人民币。

2010年,华夏管理学院由中外合作办学转为全日制民办非学历高等教育机构。
2011年11月11日,世华集团创始人、董事长姜岚昕先生联合百家企业,正式向社会公开发布将华夏管理学院办成一所纯公益的学院。
2018年4月,根据北京市教委相关政策,正式更名为“北京华夏管理研修学院”。

学院免除所有来校就读学生的学费、住宿费及实习实训费用,现已帮助了数以千计的贫困学子实现了上大学的梦想。
华夏管理学院,不得不说的秘密
在苦难中开出花来,在痛苦的磨砺下,成就辉煌的人生。这句话不仅仅是说俞敏洪老师、姜岚昕老师,更是在说那些在痛苦中、在挣扎中停滞不前的人。让我们都勇敢一点,贫穷、艰苦这些看似能轻易击败我们的外在环境,终究会在我们的正确选择中,被我们亲手打败。
在痛苦的世界尽力而为,在苦难的经历中,成就辉煌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