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树原创吧 关注:472贴子:82,249
  • 1回复贴,共1
十几年前,父亲给我讲述过他年轻时经历过的一件事。
当年,父亲在部队当兵。有一次,部队吃牛肉,正当大家吃得津津有味、乐此不疲时,某领导来了。该领导开门见山地说:“战友们!当你们吃着香喷喷的牛肉时,有没有想过这样一个问题:‘物以何为净?’可能有人会说‘物以水为净’,就像我们吃的食物一样,洗干净了我们就认为是干净的。我要说,这种想法是错误的。就在开饭之前,我无意中看见炊事班的同志们尝了尝牛肉,可能是不烂,于是他们就做了一件极其大胆,令人瞠目结舌之事——往炖牛肉的锅里撒尿。牛肉是烂了,我吃不下去了。所以,我认为:物以眼为净。”
看来,中国部队的思想教育工作做的很到位。
正所谓:眼不见,心不烦;心不烦,意不乱;意不乱,事易成。
我正在想入非非,一不小心,菜汤溅到T恤、裤子上,情急之下,忙用餐巾纸擦拭,已经晚了。那十几处汤渍像宣布主权一样,骄傲又似乎是傲慢地、目空一切地发出挑衅的目光。
还好已经吃饱喝足,我一边喊老板结帐,一边喝水,一边打开手机,结完帐就赶回出租屋,脱下T恤、裤子,泡到了放了洗衣粉的水盆中。
几年前,听说鱿鱼串是用老鼠肉做的之后,再也吃不下鱿鱼串儿了。尽管网上已经辟谣,我又深信不疑,还是吃不下,也不想吃,甚至饭店里面的其他鱿鱼菜品,我也吃不下,也不想吃。这全是心理因素在作怪,应当是“物以心为净”吧!
他为了她放弃了整个春天,放弃了整片森林。有一天,他听说她当年为了生存成了许多人的春天。他迷茫了,他绝望了。他感受到了曹公在心底喊出“鸡肋!鸡肋!弃之不舍,食之无味”时的复杂心境,他理解了郑板桥写出“难得糊涂”时的无奈与自嘲,他感悟到陶渊明写下“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千古名句时的空虚与孤寂。
他何时才能找回心中的净土?一个声音高叫着:心中无净土,眼前何净土?
2018年6月18日晚


来自手机贴吧1楼2018-06-19 10:50回复
    这篇小说与其说是表达《静》的理念,还不如说是表达禅的理念。眼不见为净也好,眼不见心不烦也好,牛肉里撒尿也好,往鱿鱼里掺老鼠肉也好,作者无疑是对当时军队的教育工作方法,对伙食缺乏科学管理,和对假冒伪劣商品滥竽充数的现状,作了无情的批判。作者的公知立场是不言而喻的。但,身为菩提树,心是明镜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有尘埃?以意念为第一性的理念,正是彻底的唯心主义哲学理念,和贝克莱大主教,和禅宗学派,和自诩为太阳的尼采等等,是一脉相承的。作者的写作方法颇有学院主义审美意味,显示了很好的语言能力和写作潜力。赞一个!


    2楼2018-06-19 11:16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