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长沙》是不可多得的另类抗战题材的好片,通过一家兴衰的描述来反应整个中华名族在那段时间所经历的苦难。拍摄、演员包括群演、细节全部在线,得到众多观客的好评。
笔者也观看多次,开始是感动,然后是麻木,最后是痛恨,恨长沙胡十奶奶一家之不争与愚昧。
一恨胡十奶奶:
通篇基本没有看到其积极的一面。当胡家闯祸的时候,蛮横无理的护着,然后就是压迫姐夫去解决问题。最无法忍受的就是,为了自己的那点小九九,全然致他人于不顾,比如大火,自己死都不走,最后拖累自己的儿子与媳妇留下来陪她,假如大火烧了薛宅,而使三人遇难,试问情何以堪?又比如长沙被鬼子占了,胡十奶奶竟然领着一家入虎狼之穴,致全家于敌人刀口之下,英雄也!?而后,当顾大小姐冒险来接应,以保胡家周全,又是此人率先不走,理由无非是在长沙生活多年,生于斯死于斯,以全自己之愿望。这种致全家于不顾的想法是否过于自私?果然,一下就导致只有胡湘湘离开。此人实在是罪大恶极,需要为后面所产生的悲剧负主要责任。岂不知,人在哪,家在哪。人都不在了,家还有吗?
二更恨胡长宁:
用一句话来形容他,就是“书读到狗肚子里去了”,不要说什么最后的就义有多么凄惨,多么煽情,那不过就是作为一个中国人不当汉奸的最低要求,也是人与**最低的分界岭。作为一个教授,也是所谓的知识分子,他的作为甚至不如金凤。自私自利,对家没有担当,可以说是全程没有。见酒和唱片,那些振聋发聩的言论都是过眼云烟了吗?姐夫在的时候,他在干什么?读书喝酒,湘湘定亲竟然跑去参加集会,试问此人还有一点亲情没有?当姐夫上了战场,竟然对邀请表哥回家住不表示反对,这还有一点礼义廉耻没有?吃别人的住别人的,当姐夫在战场上随时会死的时候,这些人在干什么?是为了安抚表哥那颗受伤的心,以达到安抚自己的险恶用心?如果觉得自己有罪,请自己掏钱在外给表哥租房,可以吗?已所不欲勿施于人,其后就不要指责顾清明的朝三暮四,更不要说什么“胡家是书香世家”?拉着旧情人来占自己女婿的便宜,这样的书香世家那也真是奇葩。
当薛家断苗之后,首先想到的是这种安乐富足的日子是否会流失,而不去做些安抚的工作,其心可诛。
当姐夫死后,家中的壮年男丁理应承担起保护家庭、赡养家庭之重任,在大是大非、危险来临之前一定需雷厉风行、准确判断,再观此君,给碗饭都觉多余。毫无主见,唯唯诺诺,像个太监。
作为一名大学教授,最起码的见识应该有,最起码的对后期的形式判断应该有。保护全家趋吉避凶至重庆,以求长沙胡氏一脉的安稳是当下的重中之重,人全则家全,房子毁了可以再盖,人毁了还能再来吗?他的意识在哪里?
当胡十奶奶在举家外迁至重庆时又在发表歪理时,此君干的是推波助澜,两人至全家青年人于危险境地之不顾,试问其心何安?
此君论魄力不如湘平,论作为不如金凤,论踏实不如秀秀,生于乱世而不知自改,整天抱怨,却又贪恋富足的日子,对家不负责,说一套做一套,比之小黑,一样令人痛恨。
再试看当下这些知识分子。。。。。。
古人诚不欺我:百无一用是书生。
三恨胡湘湘:
第十集姐夫的交代都做了耳边风。作为生活多年在一起的人,秉性应该是非常了解的了。既然不可靠,理应要多用心来考虑这个大家庭的完整怎么保障?
胡家将湘君嫁给薛君山,现在看来真是攀了高枝。
总言之,长沙胡家的灭亡,固然与日本鬼子和汉奸有直接的关系,但更多的是这家人的愚昧和无知,特别是胡十奶奶和胡长宁。
整个长沙,千万人之中,当上帝伸手过来拉你胡家出沼泽的时候,你却在那乔情。不死你死谁?
突然间想起剧中的一句话,作为终结。第一集姐夫要全家躲避鬼子轰炸,一句经典的台词:快点快点,是人重要还是破烂重要?
罢了,散了吧!
笔者也观看多次,开始是感动,然后是麻木,最后是痛恨,恨长沙胡十奶奶一家之不争与愚昧。
一恨胡十奶奶:
通篇基本没有看到其积极的一面。当胡家闯祸的时候,蛮横无理的护着,然后就是压迫姐夫去解决问题。最无法忍受的就是,为了自己的那点小九九,全然致他人于不顾,比如大火,自己死都不走,最后拖累自己的儿子与媳妇留下来陪她,假如大火烧了薛宅,而使三人遇难,试问情何以堪?又比如长沙被鬼子占了,胡十奶奶竟然领着一家入虎狼之穴,致全家于敌人刀口之下,英雄也!?而后,当顾大小姐冒险来接应,以保胡家周全,又是此人率先不走,理由无非是在长沙生活多年,生于斯死于斯,以全自己之愿望。这种致全家于不顾的想法是否过于自私?果然,一下就导致只有胡湘湘离开。此人实在是罪大恶极,需要为后面所产生的悲剧负主要责任。岂不知,人在哪,家在哪。人都不在了,家还有吗?
二更恨胡长宁:
用一句话来形容他,就是“书读到狗肚子里去了”,不要说什么最后的就义有多么凄惨,多么煽情,那不过就是作为一个中国人不当汉奸的最低要求,也是人与**最低的分界岭。作为一个教授,也是所谓的知识分子,他的作为甚至不如金凤。自私自利,对家没有担当,可以说是全程没有。见酒和唱片,那些振聋发聩的言论都是过眼云烟了吗?姐夫在的时候,他在干什么?读书喝酒,湘湘定亲竟然跑去参加集会,试问此人还有一点亲情没有?当姐夫上了战场,竟然对邀请表哥回家住不表示反对,这还有一点礼义廉耻没有?吃别人的住别人的,当姐夫在战场上随时会死的时候,这些人在干什么?是为了安抚表哥那颗受伤的心,以达到安抚自己的险恶用心?如果觉得自己有罪,请自己掏钱在外给表哥租房,可以吗?已所不欲勿施于人,其后就不要指责顾清明的朝三暮四,更不要说什么“胡家是书香世家”?拉着旧情人来占自己女婿的便宜,这样的书香世家那也真是奇葩。
当薛家断苗之后,首先想到的是这种安乐富足的日子是否会流失,而不去做些安抚的工作,其心可诛。
当姐夫死后,家中的壮年男丁理应承担起保护家庭、赡养家庭之重任,在大是大非、危险来临之前一定需雷厉风行、准确判断,再观此君,给碗饭都觉多余。毫无主见,唯唯诺诺,像个太监。
作为一名大学教授,最起码的见识应该有,最起码的对后期的形式判断应该有。保护全家趋吉避凶至重庆,以求长沙胡氏一脉的安稳是当下的重中之重,人全则家全,房子毁了可以再盖,人毁了还能再来吗?他的意识在哪里?
当胡十奶奶在举家外迁至重庆时又在发表歪理时,此君干的是推波助澜,两人至全家青年人于危险境地之不顾,试问其心何安?
此君论魄力不如湘平,论作为不如金凤,论踏实不如秀秀,生于乱世而不知自改,整天抱怨,却又贪恋富足的日子,对家不负责,说一套做一套,比之小黑,一样令人痛恨。
再试看当下这些知识分子。。。。。。
古人诚不欺我:百无一用是书生。
三恨胡湘湘:
第十集姐夫的交代都做了耳边风。作为生活多年在一起的人,秉性应该是非常了解的了。既然不可靠,理应要多用心来考虑这个大家庭的完整怎么保障?
胡家将湘君嫁给薛君山,现在看来真是攀了高枝。
总言之,长沙胡家的灭亡,固然与日本鬼子和汉奸有直接的关系,但更多的是这家人的愚昧和无知,特别是胡十奶奶和胡长宁。
整个长沙,千万人之中,当上帝伸手过来拉你胡家出沼泽的时候,你却在那乔情。不死你死谁?
突然间想起剧中的一句话,作为终结。第一集姐夫要全家躲避鬼子轰炸,一句经典的台词:快点快点,是人重要还是破烂重要?
罢了,散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