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历史吧 关注:86贴子:644
  • 2回复贴,共1

塞内加尔的种姓制度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说到种姓制度,大部分人会想到印度。但是种姓制度并非印度所特有的,于西非亦有分布。在撒哈拉沙漠南部的萨赫勒—苏丹地区,种姓制度覆盖当地的大多数族群。其中包括塞内加尔所有的主要民族:沃洛夫族、谢列尔族、莱布族、图库勒族、颇尔族、迪奥拉族和曼丁哥族。
塞内加尔第一大民族沃洛夫族的种姓阶层分为贾勒、尼诺和贾姆三种。
贾勒是自由民,他们拥有独立的土地,可以自由选择从事除工匠以外的职业。贾勒又分化为两个亚种姓,即贵族阶层贾姆卜勒和一般平民巴杜勒。随着伊斯兰教的传入,贾姆卜勒又分化出另一亚种姓,即穆斯林神职人员塞勒因。
尼诺是工匠种姓,他们被认为拥有特殊能力,可以与所属行业的相关物质材料产生感应。根据从事的行业不同,尼诺又分为许多亚种姓,每个亚种姓拥有不同的守护神灵。拉乌比是木匠,他们崇拜森林之神和树木之神。乌德是皮革工人,他们不但制作鞋帽和家庭用品也制作马鞍和马具。他们需要处理死去动物的皮毛,因此与隐藏的邪恶神灵有密切关系。铁匠则与火神及土神有关,其余纺织工人等也均由各自的守护神灵。
贾姆意为不自由,起初来源于战俘与罪犯。他们必须为贾勒服务,一般处于社会最底层。但是随着社会发展,贾姆也开始出现不同的类型。除在田间劳作的传统大田奴隶外,还有专为贵族个人及家庭服务的家庭奴隶,以及为国家服务的王冠奴隶。王冠奴隶往往拥有一定的社会地位,特别是被称为杜塞的武士阶层。从理论上来讲,种姓制度十分严格。个人不能偏离所在的种姓,不同种姓不能通婚。但现实的社会关系某种意义上与这个严格的理论略有差别。例如杜塞属于奴隶种姓,理论上处于社会底层。但是,十八世纪末,他们成为王权统治下最强有力的群体,控制着战略资源,在君主体制下拥有相当大的权力,积累了大量财富、土地和奴隶。因此,一些杜塞甚至比传统贵族更有权势。同样,也有一些平民与高级贵族通婚从而加入贵族家系的案例。
从十九世纪后半期起,塞内加尔的奴隶制度就已逐渐被废止了。独立后的塞内加尔共和国在法律上规定所有塞内加尔人都是平等的公民,没有种姓、种族、宗教的差别。然而种姓的差异仍然深深地根植于社会关系之中。每个人都能敏锐地意识到他们父母的出身和他们父系母系的背景。源自父系家族的姓氏都是种姓的印记。姓氏为呔伊亚姆的人传统上都是珠宝商,拉奥比都是木匠。恩迪亚耶和迪奥夫如果不是贵族世家,就是自由阶层。在贾勒和尼诺之间的通婚极少见。奴隶家世是一个禁忌,没有人承认它,但是一些习惯性的社会关系仍然存在。在乡村,奴隶的后裔和其主人的后裔经常住的非常近,并继续受其雇佣。
本文参考了《塞内加尔的风俗与文化》


IP属地:北京1楼2018-05-17 11:37回复
    塞内加尔足球队里一票的diao,diaof!


    IP属地:上海来自iPhone客户端2楼2019-08-04 19:34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