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谷县中心城区生活片区控制性详细
规划(草案)》规划简要说明
一、规划期限
规划期限为2016-2035年。
二、规划范围
阳谷县中心城区生活片区北至北环路,南至南环路,西至华山路,东至京九铁路,规划范围26.84平方公里。
三、人口与规模
阳谷县中心城区生活片区规划建设用地25.57平方公里,规划居住人口34万人,
土地利用规划图
四、功能定位
打造成山东省西部地区水浒、运河文化古城,融生态居住、办公、科研教育、旅游休闲等高端服务为一体的城市。
五、用地规划结构
用地规划结构为“一轴引领,双核集聚,蓝环绕城,群组相生”。
一轴引领:以谷山路为功能发展轴,形成南北向轴线,带动规划区发展。
双核集聚:古城核心和新城核心。
蓝环绕城:形成四条相互连接的环状生态景观廊道。
群组相生:规划7个片区,成簇群状的空间形态。
绿地和广场用地规划图
六、绿地系统规划
规划形成“蓝环绕城、七星闪耀、绿带飞扬、多心辉映”的绿地系统结构。
蓝环绕城:联通斜店渠、聊阳渠、南环渠等形成环内城的水系格局。
七星闪耀:增加水体或湿地公园,构建七个湖面。
绿带飞扬:增加沿路绿带及工业、铁路与规划区之间的防护绿带,打造规划区绿色通廊及天然屏障。
多心辉映:增加公园绿地,老城内部利用边角地尽可能增加街头绿地,外部增加大型开敞绿地公园,提升整体绿化品质。
七、风貌分区规划
规划形成五个风貌分区,分别为中部古城文化风貌区、北部现代服务风貌区、西部工业记忆风貌区、南部绿色生态风貌区、居住生活风貌区。
八、规划控制
规划采用“片区-街区—地块”三级规划控制层次进行规划控制和引导,共划分为3个片区,以城市主干道为划分线,同时结合现状各街道办事处行政边界。
九、建筑限高
建筑高度控制古城以低层为主。古城新城过渡区,多层为主,呼应古城整体建筑高度,同时衔接外围新城。新城以多层及中高层为主,以高层为辅,通过高、中、低层建筑有序的、有疏有密的排列,使规划区呈现高低错落有致富有层次感的整体景观。



规划(草案)》规划简要说明
一、规划期限
规划期限为2016-2035年。
二、规划范围
阳谷县中心城区生活片区北至北环路,南至南环路,西至华山路,东至京九铁路,规划范围26.84平方公里。
三、人口与规模
阳谷县中心城区生活片区规划建设用地25.57平方公里,规划居住人口34万人,
土地利用规划图
四、功能定位
打造成山东省西部地区水浒、运河文化古城,融生态居住、办公、科研教育、旅游休闲等高端服务为一体的城市。
五、用地规划结构
用地规划结构为“一轴引领,双核集聚,蓝环绕城,群组相生”。
一轴引领:以谷山路为功能发展轴,形成南北向轴线,带动规划区发展。
双核集聚:古城核心和新城核心。
蓝环绕城:形成四条相互连接的环状生态景观廊道。
群组相生:规划7个片区,成簇群状的空间形态。
绿地和广场用地规划图
六、绿地系统规划
规划形成“蓝环绕城、七星闪耀、绿带飞扬、多心辉映”的绿地系统结构。
蓝环绕城:联通斜店渠、聊阳渠、南环渠等形成环内城的水系格局。
七星闪耀:增加水体或湿地公园,构建七个湖面。
绿带飞扬:增加沿路绿带及工业、铁路与规划区之间的防护绿带,打造规划区绿色通廊及天然屏障。
多心辉映:增加公园绿地,老城内部利用边角地尽可能增加街头绿地,外部增加大型开敞绿地公园,提升整体绿化品质。
七、风貌分区规划
规划形成五个风貌分区,分别为中部古城文化风貌区、北部现代服务风貌区、西部工业记忆风貌区、南部绿色生态风貌区、居住生活风貌区。
八、规划控制
规划采用“片区-街区—地块”三级规划控制层次进行规划控制和引导,共划分为3个片区,以城市主干道为划分线,同时结合现状各街道办事处行政边界。
九、建筑限高
建筑高度控制古城以低层为主。古城新城过渡区,多层为主,呼应古城整体建筑高度,同时衔接外围新城。新城以多层及中高层为主,以高层为辅,通过高、中、低层建筑有序的、有疏有密的排列,使规划区呈现高低错落有致富有层次感的整体景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