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宗师、平调“武派”艺术创始人武鸿凤先生,因病医治无效,于2018年5月3日22时0分玉殒香消与世长辞,享年86岁。

2018年5月6日晚7:30在邯郸市平调落子剧团门口(人民路与东风路交叉口北行50米路西)举行武鸿凤先生纪念演唱会,参演人员:武鸿凤先生的弟子(王红、张艳秀、马改书、韩凤霞、李梅)及平调落子剧团演员房志彬、张德起、易果田、魏玉娟等平调落子剧团演员,欢迎各位戏迷朋友前往观看,回味平调落子经典,缅怀武鸿凤先生!
兹定于2018年5月7日早8时0分,在邯郸市殡仪馆安逸堂举行武鸿凤告别仪式,望生前好友、戏迷朋友互相转告,届时送武老先生最后一程。

在数十年的从艺生涯中, 武鸿凤大师成功创作了许多耳熟能详的角色。在舞台上,她刻苦钻研、开拓进取,为人们留下极其深刻的印象;在艺术中,她严于律己、薪火相传,积极投入平调落子人才培养和艺术传承;在生活中,她宽以待人、自然质朴,为后人树立了高尚的品德标杆。大师的悄然离去不禁让所有人扼腕叹息。
艺术家将真和善传递给世人,将爱和美播撒到人间,为世人留下真诚而又积极一面。今日,谨以此文,向德艺双馨的武鸿凤先生致敬并送上哀思。

武鸿凤,原名武淑贞,平调表演艺术家,平调“武派”创始人。历任邯郸市平调落子剧团演员、副团长、副书记,曾为河北省五届人大代表,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邯郸剧协副主席,担任邯郸市平调落子研究会艺术顾问。
武鸿凤1933年生于峰峰矿区杜庄村,自幼酷爱平调剧。小学毕业后在本村业余演出歌剧《王贵与李香香》中饰李香香。1947年时值解放初,大力宣传《婚姻法》。新编的《李家说媒》找不到女角色,武鸿凤不顾家庭的反对,毅然饰演了剧中的女主角。1951年参加峰峰矿区平调落子剧团,师从著名平调剧老艺人郭金、杨发火。她主工青衣、花旦兼演帅旦、老旦等均能胜任。成为武安平调第一代女演员。后在邯郸市平调落子剧团担任主演。她在多年的舞台实践中,改革了男扮女角的假嗓唱法,根据自己音量大、音域宽特点,改用女声本腔唱法,自成一家,成为平调落子“大腔”唱派之代表者。

武鸿凤的艺术创作,唱法上吸收了评剧的发声,豫剧的拖腔,河北梆子的碰板,京剧的吐字收音等技巧,博采众长,融汇贯通,创造了平调碰板的摆字唱法。其唱腔或一语一顿如道白,或激越高昂似流水节奏鲜明,韵味醇厚,拖腔悠长而婉转,声情并茂。表演上落落大方,柔而不媚,刚而不野,有自家风度。她演出过的传统剧有《相思树》、《大破洪州》、《飞虎关》、《火焰驹》、《豹头山》、《天仙配》、《秋江》、《蝴蝶杯》、《白蛇传》、《秦香莲》、《桃花庵》等剧目。其在当地有大批戏迷,当时个别戏迷若逢人评说武鸿凤唱得不好,当抗争,甚或会赤臂相见。

其代表剧目为:《桃花庵》《三上轿》《铡赵王》《打金枝》《蔡文姬》《杨八姐游春》《燕王扫北》《王熙凤》等;现代戏有《红嫂》《江姐》《苗岭风雪》《野火春风斗古城》《战洪图》等,多次由中央广播电台、省电台灌制唱片,播放录像,1956年在省戏曲汇演时获荣誉奖。贵州东方音像出版公司录制了个人专辑《武鸿凤平调集锦》盒式磁带,在全国出版发放。她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被载入中国艺术家大辞典。

鸿衣羽裳梨园情,
凤唱鸾吟难再鸣。
千门万户同凄清,
古城蒙哀花飘零。
流景扬辉春如旧,
芳草黯淡泪盈盈。
——武鸿凤先生千古流芳!

2018年5月6日晚7:30在邯郸市平调落子剧团门口(人民路与东风路交叉口北行50米路西)举行武鸿凤先生纪念演唱会,参演人员:武鸿凤先生的弟子(王红、张艳秀、马改书、韩凤霞、李梅)及平调落子剧团演员房志彬、张德起、易果田、魏玉娟等平调落子剧团演员,欢迎各位戏迷朋友前往观看,回味平调落子经典,缅怀武鸿凤先生!
兹定于2018年5月7日早8时0分,在邯郸市殡仪馆安逸堂举行武鸿凤告别仪式,望生前好友、戏迷朋友互相转告,届时送武老先生最后一程。

在数十年的从艺生涯中, 武鸿凤大师成功创作了许多耳熟能详的角色。在舞台上,她刻苦钻研、开拓进取,为人们留下极其深刻的印象;在艺术中,她严于律己、薪火相传,积极投入平调落子人才培养和艺术传承;在生活中,她宽以待人、自然质朴,为后人树立了高尚的品德标杆。大师的悄然离去不禁让所有人扼腕叹息。
艺术家将真和善传递给世人,将爱和美播撒到人间,为世人留下真诚而又积极一面。今日,谨以此文,向德艺双馨的武鸿凤先生致敬并送上哀思。

武鸿凤,原名武淑贞,平调表演艺术家,平调“武派”创始人。历任邯郸市平调落子剧团演员、副团长、副书记,曾为河北省五届人大代表,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邯郸剧协副主席,担任邯郸市平调落子研究会艺术顾问。
武鸿凤1933年生于峰峰矿区杜庄村,自幼酷爱平调剧。小学毕业后在本村业余演出歌剧《王贵与李香香》中饰李香香。1947年时值解放初,大力宣传《婚姻法》。新编的《李家说媒》找不到女角色,武鸿凤不顾家庭的反对,毅然饰演了剧中的女主角。1951年参加峰峰矿区平调落子剧团,师从著名平调剧老艺人郭金、杨发火。她主工青衣、花旦兼演帅旦、老旦等均能胜任。成为武安平调第一代女演员。后在邯郸市平调落子剧团担任主演。她在多年的舞台实践中,改革了男扮女角的假嗓唱法,根据自己音量大、音域宽特点,改用女声本腔唱法,自成一家,成为平调落子“大腔”唱派之代表者。

武鸿凤的艺术创作,唱法上吸收了评剧的发声,豫剧的拖腔,河北梆子的碰板,京剧的吐字收音等技巧,博采众长,融汇贯通,创造了平调碰板的摆字唱法。其唱腔或一语一顿如道白,或激越高昂似流水节奏鲜明,韵味醇厚,拖腔悠长而婉转,声情并茂。表演上落落大方,柔而不媚,刚而不野,有自家风度。她演出过的传统剧有《相思树》、《大破洪州》、《飞虎关》、《火焰驹》、《豹头山》、《天仙配》、《秋江》、《蝴蝶杯》、《白蛇传》、《秦香莲》、《桃花庵》等剧目。其在当地有大批戏迷,当时个别戏迷若逢人评说武鸿凤唱得不好,当抗争,甚或会赤臂相见。

其代表剧目为:《桃花庵》《三上轿》《铡赵王》《打金枝》《蔡文姬》《杨八姐游春》《燕王扫北》《王熙凤》等;现代戏有《红嫂》《江姐》《苗岭风雪》《野火春风斗古城》《战洪图》等,多次由中央广播电台、省电台灌制唱片,播放录像,1956年在省戏曲汇演时获荣誉奖。贵州东方音像出版公司录制了个人专辑《武鸿凤平调集锦》盒式磁带,在全国出版发放。她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被载入中国艺术家大辞典。

鸿衣羽裳梨园情,
凤唱鸾吟难再鸣。
千门万户同凄清,
古城蒙哀花飘零。
流景扬辉春如旧,
芳草黯淡泪盈盈。
——武鸿凤先生千古流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