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顺八景
乾隆《丰顺县志》中载有丰顺八景。大部分胜景已面目全非。现简述如下:
丰溪春涨
在丰良镇矮桥上端,为西、南两溪汇合处,合称丰溪。丰城在万山中,清溪蟠绕如带,城北有普济桥,石梁数十丈,桥其上,石阑缭绕,竹树环川。每当春水方生,一溪涨碧,桃花浪涌,没岸平堤,城廓人家掩映绿树间,真如潇湘春水,如今西溪已由人工裁直,扩为良田,春潮来临,洪水滔滔,注入韩江。
古榕夕照
在丰良镇西厢太阳宫背。昔日有元代古榕一株,高二三丈,树干盘曲数围,绿荫覆盖数亩。树下有阳宫一座,因树为屋,堂奥毕具。每当旭日初升,众鸟聚鸣,红日西斜,栖鸦噪晚,一派胜景。如今霜推风折,古榕不见,宫墙残存,当年秀色,全然不在。
龙山秋月
在丰良镇东厢大岌岽。昔日山有古松一株,婆娑耸翠,明月东上,直挂松梢,清风素影,辉媚寥天。山阴有龙祖寺,林壑幽美,泉石清奇,月出正照寺门。每值秋高月圆,游人至此玩赏,心畅神怡。如今虽仍月明风清,但古松无存,寺陋草荒,甚为逊色。
古寺溪桃
在丰良镇南厢坡岭山对面,俗称“百花庵”。青山一角,清溪倒流,怪石嵯峨,桃花夹岸。山有佛泉古寺、归来亭,互映澄潭,游鱼群聚。如今空留溪山一派,亭经水毁,寺亦荒圮,胜景已无。
韩岽笼云
在丰良、建桥、北斗三镇交界的韩山。传说唐朝韩愈被贬潮州时,曾途宿此地,后人称之为韩山。山高海拔千余米,抗风铜鼓。朝云夕露,缭绕岩间。时而喷云半腹,时而独露峰头,变幻无端,而青崖翠发,望同螺黛。山巅有湖,方塘如镜,湖水下流,潺湲涧谷,琴筑可闻。山半一石,大数十围,高十余丈,其上连缀一石,端方平正,相传仙人下棋处,棋局犹存。今韩山林木葱笼,登临峰巅,俯瞰城廓,遇上云开日朗,一览无遗。
银瓶霁雪
在丰良镇以北30华里的银瓶峰。单椒秀泽,翼附群山,孤峰遐举,挺拔刺天。每至晴初霜旦,雪霁云开,直如银瓶卓立。若秋高天净,红日照耀,则山峦风光翠发,并概青云,遐瞩慰望,气象万千。如今瓶峰不老,风光仍美,然已无雪霁。
揭岭飞泉
在汤西镇南漈村,离县城20华里。悬岩百尺,飞瀑十丈,如素练垂空,银河倒泻,崩奔澎湃,敬川聒谷。岩侧原有揽胜亭与蓝田书庄,朱熹曾书“落汉鸣泉”四字镌于岩壁。另有诗云:“梯云石漈羊肠绕,转壑飞泉碧玉斜;一路风烟春淡薄,数声鸡犬野人家”。
净水远钟
在大龙华镇松坑村(原名仲坑)。山中有仲坑寺(又名净水寺),建在深谷中,群山环抱,溪水澄清。因矿泉寒冽,不生鱼虾,故名净水。惟笋蕨是丰,风景清幽,夜半钟声,远闻数十里。如今只存寺迹,钟声无闻。
乾隆《丰顺县志》中载有丰顺八景。大部分胜景已面目全非。现简述如下:
丰溪春涨
在丰良镇矮桥上端,为西、南两溪汇合处,合称丰溪。丰城在万山中,清溪蟠绕如带,城北有普济桥,石梁数十丈,桥其上,石阑缭绕,竹树环川。每当春水方生,一溪涨碧,桃花浪涌,没岸平堤,城廓人家掩映绿树间,真如潇湘春水,如今西溪已由人工裁直,扩为良田,春潮来临,洪水滔滔,注入韩江。
古榕夕照
在丰良镇西厢太阳宫背。昔日有元代古榕一株,高二三丈,树干盘曲数围,绿荫覆盖数亩。树下有阳宫一座,因树为屋,堂奥毕具。每当旭日初升,众鸟聚鸣,红日西斜,栖鸦噪晚,一派胜景。如今霜推风折,古榕不见,宫墙残存,当年秀色,全然不在。
龙山秋月
在丰良镇东厢大岌岽。昔日山有古松一株,婆娑耸翠,明月东上,直挂松梢,清风素影,辉媚寥天。山阴有龙祖寺,林壑幽美,泉石清奇,月出正照寺门。每值秋高月圆,游人至此玩赏,心畅神怡。如今虽仍月明风清,但古松无存,寺陋草荒,甚为逊色。
古寺溪桃
在丰良镇南厢坡岭山对面,俗称“百花庵”。青山一角,清溪倒流,怪石嵯峨,桃花夹岸。山有佛泉古寺、归来亭,互映澄潭,游鱼群聚。如今空留溪山一派,亭经水毁,寺亦荒圮,胜景已无。
韩岽笼云
在丰良、建桥、北斗三镇交界的韩山。传说唐朝韩愈被贬潮州时,曾途宿此地,后人称之为韩山。山高海拔千余米,抗风铜鼓。朝云夕露,缭绕岩间。时而喷云半腹,时而独露峰头,变幻无端,而青崖翠发,望同螺黛。山巅有湖,方塘如镜,湖水下流,潺湲涧谷,琴筑可闻。山半一石,大数十围,高十余丈,其上连缀一石,端方平正,相传仙人下棋处,棋局犹存。今韩山林木葱笼,登临峰巅,俯瞰城廓,遇上云开日朗,一览无遗。
银瓶霁雪
在丰良镇以北30华里的银瓶峰。单椒秀泽,翼附群山,孤峰遐举,挺拔刺天。每至晴初霜旦,雪霁云开,直如银瓶卓立。若秋高天净,红日照耀,则山峦风光翠发,并概青云,遐瞩慰望,气象万千。如今瓶峰不老,风光仍美,然已无雪霁。
揭岭飞泉
在汤西镇南漈村,离县城20华里。悬岩百尺,飞瀑十丈,如素练垂空,银河倒泻,崩奔澎湃,敬川聒谷。岩侧原有揽胜亭与蓝田书庄,朱熹曾书“落汉鸣泉”四字镌于岩壁。另有诗云:“梯云石漈羊肠绕,转壑飞泉碧玉斜;一路风烟春淡薄,数声鸡犬野人家”。
净水远钟
在大龙华镇松坑村(原名仲坑)。山中有仲坑寺(又名净水寺),建在深谷中,群山环抱,溪水澄清。因矿泉寒冽,不生鱼虾,故名净水。惟笋蕨是丰,风景清幽,夜半钟声,远闻数十里。如今只存寺迹,钟声无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