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抄袭吧 关注:70,819贴子:491,928
  • 3回复贴,共1

一切都是混搭【本帖是转的,个人也只复制一段,完整我会发链接,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一切都是混搭【本帖是转的,个人也只复制一段,完整我会发链接,因为里面提供的部分资料不在原帖看是无法跳转的】
一切都是混搭
APR 14TH, 2013 | 评论
前言
我们的创造力源于外部,而非内部。我们并非通过自身努力就能成功。我们需要相互依赖,并且承认这一点并不意味着拥抱平庸和模仿他人,而是能把我们从误解中解放出来。这还会促使我们不要从自己身上期望太多,鼓励我们轻装上阵。—— Kirby Ferguson
知识产权在国内网络环境中仿佛一个不能触碰的敏感话题,凡是对其有任何异议,都会被打入“窃贼”的行列,现实社会里大众的版权漠视心态更是助长了这一观念的滋生,戾气颇重。
而另一方面,掌握着话语权的媒体大肆宣传国内的“山寨”行径,一时之间仿佛山寨成为了国人的劣根性,殊不知这是全世界共通的人的天性。或出于心理上的自卑感,或出于对被山寨作品的愧疚,大众对知识产权的认识反而到了矫枉过正的地步——凡是我觉得相似的,不管思想是否存在撞车的可能,不管技术上是否达到侵权标准,不在乎相关法律的规定和业界规则,只要我认定是,那必定是抄袭。
我说的是国内许多 IT 企业所面临的莫须有的山寨指责(当然,也有很多是应得的);我说是文艺作品里常常被我们误指作抄袭的电影、小说、电视剧、音乐等等;我说是同人圈里有些人对抄袭的认定已经到了姿势都不能一样的地步,对于自己的同人创作视为禁脔,却很少有人在自己的同人作品里标注权利归原作所有。
这些都是相当危险的想法,这表示我们对于创作的本源和自身的模仿天性,已经忽视到了无可附加的地步。所以我决定翻译这个视频,给大家提供另外一个视角。
遗憾是,该纪录片只是提出了创造力的真相,对于知识产权的部分的探讨并不够深入,对此部分可以参考 Ted 上 Creative Common 创始人 Larry Lessig 的演讲——法律如何扼杀创造力。国内观众如果缓冲太慢,请点击此处优酷版。
为了避免被误解或是被滥用,需要特别申明的是,无论是视频原作者还是我,持这样的观点并不是彻头彻底的反版权人士,亦不是为盗版行为辩护——而是我们需要重新正视知识版权法的原本初衷,在创作的自由和法律的公平之间,寻求一个平衡点。
正如 Larry Lessig 所说:“我们看到的是比反抗(版权制度)更危险的东西,冲突双方都陷入了极端主义的怪圈。在这次争端中,法律和新兴技术互不相让……(中略)……一方的极端主义会使另一方效仿,这是我们早该认清不知道多少次的事实。这一冲突中的两个极端都是错误的,而我所要争取的一个平衡点。”
视频开始:

为方便无法观看视频的读者,以下是经过重新润色后的文字整理版。
一切都是混搭
作者:Kirby Ferguson
翻译:Magnil
第一部:旧调重弹
早期的 remix
Remix,是指将现有的素材组合或编辑,创作出新的作品。这个说法始出于音乐界,并随着上世纪末的 hip-hop 浪潮而兴起。Remix 也是第一个从现有录音中采样的音乐形式。
早期案例:糖山帮(the Sugarhill Gang)从 Chic 乐队的 Good Times 采样了贝斯 riff,并用在自己1979 年的热门单曲 Rapper’s Delight 中。之后这段贝斯被多次使用于各个作品中。1
时至今日,任何人可以 remix 任何东西——音乐、视频、照片,随你高兴——并且瞬间散布到全世界。你不需要昂贵的工具,不需要批发商,甚至都不需要什么技巧。Remix 是平民艺术,任何人都能做到。
搜集、组合和转化素材,这些手法正是我们在各种层次的创作中都要用到的。你甚至可以说,一切都是混搭(everything is a remix)。
为了解释这一观点,我们从 1968 年的英国开始说起。Jimmy Page 找来 John Paul Jones、Robert Plant 和John Bonham,组成齐柏林飞船(Led Zeppelin)。他们演奏的蓝调音乐极其喧闹,因此很快被称作……哦,等等,我们还是先从1961年的巴黎讲起。
William Burroughs 在他的小说 The Soft Machine 中首创了“重金属(heavy metal)”这一说法。这本书以剪纸的方式写成:把现有的文章剪散,然后重新排列为新的文章。所以 1961 年 William Burroughs 不只发明了“重金属”一词——这种以齐柏林飞船等乐队为先锋的音乐风格,他同时也创作出早期的 remix 作品。
齐柏林飞船
回到齐柏林。70 年代中期,齐柏林飞船是全美最大的巡回摇滚乐团,然而乐评人和对手却称他们为“山寨乐队(rip-offs)”。事情是这样的:
Bring it on Home 开头和结尾部分旋律是从 Willie Dixon 那里偷来的。被借用的歌名也是 Bring it on Home,这当然不是巧合;
The Lemon Song 从 Howlin’ Wolf 的 Killing Floor 中抄来了大量的歌词;
Black Mountain Side 的旋律使用了 Bert Jansch 改编版的传统民谣曲 Blackwaterside;
虽然改了歌词,但 Dazed and Confused 这首歌显然是未授权的 Jake Holmes 同名歌曲改编。奇怪的是直到 40 多年后,Holmes 才于 2010 年提起诉讼;
最有名的是,Stairway to Heaven 从 Spirit 乐队的 Taurus 借用了开头。齐柏林和 Spirit 曾于1968 年同台演出。三年后,Stairway to Heaven 问世。
显然齐柏林挪用了大量的他人素材,但这种行为本身其实并不少见。他们只有两点和其他人不一样:
首先,齐柏林在用了他人素材后,他们并不把歌曲归功于原作者。大多数英式蓝调乐团虽然录制了许多翻唱,但不会像齐柏林一样直接宣称是自己写的。
其次,齐柏林对作品修改的并不算彻底,也就是说其作品并不足以称为原创。许多乐队模仿前人的表演,但他们倾向于仿效歌曲的大致基调,而非特定歌词或旋律。而齐柏林的模仿,并没有作出根本性的改变。
因此,这两点:
改编:演奏他人的素材
挪用:在合法范围内抄袭
这些是合法 remix 的经典范例,也几乎涵盖了娱乐产业的所有产品。这就是我们要在第二部里讨论的。
等等,最后说一句。随著乐队获得空前


IP属地:湖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18-04-14 08:54回复
    http://ismag.net/blog/2013/04/14/everything-is-a-remix/
    原本地址,原帖内容更长【其实我还没看完,实在是太长了】


    IP属地:湖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18-04-14 08:56
    回复
      广告
      立即查看
      第三部:创造之元
      创造领域被一层迷思所笼罩。比如说“创造来自灵感”,或是“原创就是打破常规”,或是“创造是天才的专属,迸发于电光火石之间”。
      但创造力绝不是魔法。当日常思考被应用于既有素材中,创造力就会诞生。而我们孕育创造力的温床,却常常被我们轻视和误解,即使它给予我们许多养分——它就是复制。
      复制
      简单来说,我们靠复制来学习。直到熟练掌握自己的领域之前,我们没办法创造新的东西。而这个过程通过复制来完成。
      比方说,所有艺术家都靠模仿前人来渡过成长期:
      鲍勃·迪伦的首张专辑里有 11 首翻唱歌曲;
      理查德·普赖尔刚开始表演单口喜剧时靠的是对比尔·科斯比的拙劣模仿;
      亨特·S·汤普森将《了不起的盖茨比》这本小说手打了一遍,只为了体验写一部伟大小说的感受……
      没人能一开始就无中生有,我们靠着复制来建立知识和理解的根基。然后……事情才变得有趣。
      转化
      我们靠复制来打下根基之后,然后才有可能靠转化来创造新东西——得到个想法,创造出变体。其间修修补补会花掉很多时间,不过最终你将得到突破。
      詹姆斯·瓦特极大推动了蒸汽机的发展,是因为他被派去维修一台纽科门蒸气机,然后他花了12年来发展自己的版本;
      克里斯托夫·拉森·授斯仿造钢琴制作了他的打字机模型。这个设计在5年里逐渐演化,成为我们现今仍在使用的 QWERTY 键盘布局;
      托马斯·爱迪生并没有发明灯泡。他的第一个专利是“电灯的改进”,但他的确生产了第一个商用灯泡,而该灯泡尝试了 6000 种不同的灯丝材质……
      这些都是重大的突破,但它们都不是原创的点子,而是不断在前人的发明基础上积累,直到到达临界点。
      结合
      在创意融会贯通之时,最戏剧化的结果就出现了。只有这样通过结合各种创意,才会产生创造性的飞跃,创造出历史上的重大突破。
      约翰内斯·谷登堡的印刷术于1440年左右发明,但它的所有组件其实早在数个世纪前被发明;
      福特汽车公司并没有发明流水线模式、可替换的零件或者汽车本身。不过1908年福特公司将这些要素整合起来,生产了第一部量产型汽车“T型车”;
      因特网经历了几十年的缓慢成长,才将网络与传送协议慢慢整合。直到1991年蒂姆·伯纳斯·李提出“万维网”,终于到达了临界点……
      这些是创造力的基本元素:复制,转化,结合。
      我们现今所使用的设备背后的故事,就是这一观点的绝佳证明。让我们回到个人电脑诞生之初,看看这一切的开始——施乐(Xerox)


      IP属地:湖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18-04-14 09:00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