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历史吧 关注:9,045贴子:24,827
  • 0回复贴,共1

欧洲表率法国,扛的什么旗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1648威斯特伐利亚体系确立民族主权国家。
19世纪初拿破仑战争取缔民族主权。拿破仑或许可以民族自治,早年毕竟科西嘉独立运动成员,但他绑上了这架战车。而欧盟的先期模型,由法国18世纪修道院长圣皮埃尔以邦联形式提出。再到二战前法国又是绥靖发起国和欧洲合众国的倡议者(赫里欧总狸)。法国素有普世精神。
启蒙运动——理性主义,雅各宾派当权制宪,平等高于自由,即共性高于个性。为了平等,势必牺牲一些自由,比如解放了弱势民族,为了结合,你要妥协一些东西。启蒙观点:人类存在一种普世价值。
雅各宾垮台,拿破仑帝国崩溃。
启蒙运动唤醒了人的身份意识。19世纪民族国家运动,追寻独特灵魂,冲击普世价值。
体现在文艺上,有浪漫主义艺术:民族乐派、浪漫主义文学,共同点是乡土色彩。
古典音乐的一种形式,狂想曲,在19世纪突起,狂想曲=采风音乐,中国《诗三百》里有国风篇,国风的诗,采风润色而成。创作著名狂想曲的作曲家,如匈牙利的李斯特,捷克的德沃夏克,罗马尼亚的埃奈斯库,波兰的席曼诺夫斯基,美国的格什温等人,民族音乐代表性作曲家。最重要的是,这些国家是小国或边缘性质的国家,故民族独立意识非常强烈。特别是中欧的作曲家。中欧历史上长期以哈布斯堡为主,19世纪后他们重视挖掘本民族的文化财富。美国直到20世纪初,还没什么文化辐射力,美国在民族主义运动中贡献的狂想曲是格什温创作的《蓝色狂想曲》,融合了爵士乐,爵士乐是美国的国乐。正如狂想曲的乡土化,爵士乐最初也是难登大雅之堂的俱乐部音乐。这种不够典雅的元素,在19世纪被翻上来强调。随着拿破仑战争高潮,到匈牙利民间音乐和吉普赛音乐的影响,欧洲古典音乐开始变得富于节奏感。
民族主义实为礼崩乐坏期。学不在官,不在罗马,礼失求诸侯。启蒙—拿破仑导致法国在19世纪到20世纪前期,被欧陆国家目为罗马的传人(德国标榜希腊化,以示区别)。罗马要统一建制,一桶江湖,罗马三次征服世界后两次的基督教和罗马法都是具有普世性质的东西。法国人的世界主义早有渊源,大释公民权的罗马皇帝卡拉卡拉生于里昂,法国人。纵然1539维莱科特雷法令之后拉丁化消退,但直到18世纪法国院校里依然教授罗马法。与本土北法的习惯法结合,由奥尔良的朴蒂埃集大成。因此,拿破仑法典的蓝本是罗马法。拿破仑军旗用罗马鹰徽。模仿罗马形制在旺多姆广场树立凯旋圆柱,等。罗马多喷泉,巴黎同。总之,罗马化的法国确实成为了移民国家,希腊化的德国在20世纪前期走向民族国家的极致。持这一部分观点的人认为,法国虽然没有罗马血统,但高卢继承了罗马体制,德国虽然没有古希腊血统,但德国与古希腊灵魂接近。法国要脱日耳曼化,就要强调罗马。相对罗马,高卢人跟莱茵河的日耳曼人当然很接近,开撒把高卢的人祭视为野蛮习俗。他们的合法性甚至弱于匈奴刘渊的汉和沙驼李存勖的唐,好歹是母族或赐姓吧。
在19世纪,过去的跨民族跨区域的大国,普遍很倒霉。东方的清国,西亚中东的奥斯曼,中欧的奥匈,西欧的拿破仑等。乃至西班牙的南美殖民地也在脱离。
19世纪,看似全球化加深,政治上却四分五裂。安格鲁-撒克逊国家兴起。美利坚既继承英国的孤立主义(南方),也继承法国的普世价值。
19世纪的政治基调其实是:我们不一样。过去强调我们一样的普遍很倒霉。清国体制外的代表人物是洪秀全,体制内的代表是东南省份的地方督抚。
20世纪,民族主义过时。联合国,欧盟,阿盟/泛伊斯兰,经互会,北约,华约等。这时,亚非拉兴起不结盟运动。当第一世界转型时,第三世界反而在强调民族属性。相适应的经济举措为进口替代。印度、拉美,包括四小龙早期。持续到70年代。


IP属地:福建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18-04-12 18:23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