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我要声明一点,如果你不相信就算了,不要和我说什么斗鱼一定要斗的什么的,如果你这么说那别看,我不求你
现在普遍认为群养斗鱼只能在幼苗,母鱼间,一公多母间进行,今天我要告诉大家的方法是可以让许多公,母一起群养。
首先需要一个缸,或者什么其他的容易稍微大一点,但是不要太深,20cm出头差不多了,然后水质要好,我认识的这个老太养鱼五十几年,家里养上万条鱼,平时就自己去菜场推个小车卖卖的换点水电费。
然后这里鱼有要求,就是必须是苗,从小就要群养。很多繁殖过的人都知道的吧,斗鱼分开的越早斗性什么的越大,小苗子一单养就几乎没法再群养了。
鱼食也有讲究,必须活食而且管够,我认识的这个老太每两天出去捞一次鱼虫,然后从孵出来开始就是几乎养在虫里,直到半个指甲盖,之后是每天三顿。
开饭前抽一次底,然后加新水,因为新水可以促进食欲,老太抽底的软管上接了一截玻璃管然后玻璃管末端粘上了毛刷,不得不说几十年经验做出来的东西就是好用,玻璃管方便控制方向,毛刷可以保证打扫干净,很多人都发现鱼缸底下会有垢吸不掉的,这个设计真的很实用。
扯远了点,继续说喂食,老太捉到鱼虫洗干净之后是会养一天的一来是为了干净,还有一个就是可以生出小虫,然后用三层不同的晒网过滤,最小的喂苗中等的喂压成大的喂成鱼。鱼吃完后会打开过滤器把没吃完的过滤掉,然后把过滤棉洗掉,老太为了省钱用的就是洗干净的旧毛巾不过每天都洗几次大家其实可以用专门的生物棉魔法毯什么的,不过旧毛巾一定洗干净,最好多泡泡,防止肥皂什么的残留
除了以上还有另外的关键点就是水流与密度,首先密度,密度差不多比鱼店里卖鱼那种密密麻麻低一点,保证大家抬头不见低头见(不过我试过这个影响没那么大,只要密度没那么低都成,)有过滤器也不用太怕缺氧而且斗鱼耐缺氧的,原因我会在后面说这个方法的生物学角度来说的。
水流要有,但是不能大,就过滤器那种水小小落下为好,最主要不能影响鱼游动,同时要有搅动水的作用,这么做可以锻炼鱼身体,促进游动与新陈代谢,同时翻水,促进水温水质,增加溶氧量,加速水中有害物质挥发。水中可以放一颗水草,鱼老太万年不变的喜欢放金鱼草和大水兰,老太水草就直接用个酸奶杯啥的用黄沙淘下来的石子种,不过她有一个诀窍,就是底下要埋块铁而且要是那种锈的越锈越好,可以理解为加铁肥呀,一个缸里一到两从净化下水,再给鱼缸添添色。
方法部分差不多就是这样,里面还啰嗦了几句鱼老太养鱼的小技巧,现在给大家解释解释鱼老太这么做的理由
首先先介绍一下泰国斗鱼,泰国斗鱼原产地在泰国,其野外环境很恶劣,一般是高温低氧的小水塘,嗯,这就是我之前提到为什么耐低氧,斗鱼为适应这种环境进化出了迷腮,说白了就是可以简单直接呼吸空气的腮,像曼龙什么的也和斗鱼一样属于迷腮科。
斗鱼好斗原因就是因为其生活环境恶劣,食物,地盘,配偶不足所以要打斗来争夺,值得一提斗鱼生活在小水洼,然后雨季来临,小水洼间联通,相互交流同时饵料增加,开始繁殖,同时打斗争夺地盘,没地盘咋繁殖,地盘不好说不定雨季一过就干了。
好了来说说鱼老太的方法其实也是从食物、地盘、配偶(繁殖)三方面解决降低斗性。
首先食物,活食促进食欲且管够,新水促进食欲管够,水流促进食欲加速新陈代谢食物管够,阳光充足促进食欲管够。这么下来食欲好
,吃的多还管够,有啥好争的。对了之前忘记说,鱼老太养鱼全在朝阳的阳台,水草和鱼都会长的很好。
再来说地盘,之前说过一单养就几乎不能合起来,为啥,主要还是地盘,你本来有一块私人区域,再拿你和其他人放在一起去共享谁愿意。所以鱼老太从小群养,没有过就不知道
拥有的美好,再说,密度大了,有啥领地不领地,根本分不过来,喂个食啥的或者走几步就去别人家了,大家一直在窜门?所以密度可以降低他的领地意识,再说你密度大了 大家低头不见抬头见,两个人打架周围一帮人看着好还是打群架,你撞我一下他蹭我一下,想打这个,一转眼淹没在鱼群中。
再说繁殖,保暖思淫欲,这么好环境这么好体格怎么能不繁殖,可是斗鱼有一个特点或者说大多数迷腮科都有,那就是要繁殖先筑泡巢,原产地小水洼,静水,泡泡不易散泡巢还能让鱼苗卵充分接触空气,但是我们缸里开了水流,这泡泡维持不了,而且密度大怎么繁殖呢,你在这那个啥,然后周围人一起看着?,而且这个水流来流去,最后是算谁孩子,被绿了可能性太大。关于这个洄水王老师在介绍迷腮科曼龙鱼繁殖中提过,商业上为了抑制曼龙繁殖或者有计划的繁殖就通过群养,水流来控制,养过曼龙的应该知道曼龙也是有点斗性的尤其繁殖时,所以这个和斗鱼类似。
方法给大家介绍完了,鱼老太用这个方法群养斗鱼十几年了(不要质疑漏洞,之前说的五十几年是养鱼,鱼老太早年养的是金鱼,然后是热带鱼,主要是孔雀,神仙,米奇,月光,斗鱼)
乌拉乌拉说了一堆,有的地方很细,主要是怕大家有弯路啥失败,最后怪罪这个方法,我个人对鱼老太很敬重的。
大家注意一点,这个方法只能最大限度降低斗鱼的斗性,不能做到完全避免,小摩擦是不可避免的,最终结果是和母鱼混养差不多,偶尔小摩擦不严重。
来提一遍方法的要点
1.活食管够
2.从小锻炼
3.水质环境控制
4.饲养密度
5.水流
这个方法有一定的小缺陷,首先对活食很依赖,但是活食对很多人不容易取得,我试过养水蚤,不行,繁殖赶不上吃的,现在尝试了新的活食,微虫,格林达尔,白线虫,这三种从小到大满足各年龄段,然后还很容易繁殖,不过缺点最大的在于幼年期不能像鱼老太泡在鱼虫里那种提供二十四小时饵料需要频繁投喂然后吸底但水花期吸底风险大。而且耗时费力
另外这个方法一天要喂多次,时间上对于很多人并不友好。
而且有人说鱼这样一直管够过分摧鱼,对鱼寿命不好,这方面我不太清楚只知道鱼老太她自己一直养也可以养个四五年我记得而且那时候的状态也不错,尾巴依旧没怎么锈
最大的缺点其实在于三鳍发展,养斗鱼的都知道每天适当的对鱼,促使其展示利于三鳍及尾展,但是这种方法抑制了斗性,所以三鳍发展不行,鱼老太她也发现这个,所以一般比较好的打算留种的会提前捞出单养,至于太多的淘汰的留着送人不要的或者拿菜场摆摊卖的就全群养了
现在普遍认为群养斗鱼只能在幼苗,母鱼间,一公多母间进行,今天我要告诉大家的方法是可以让许多公,母一起群养。
首先需要一个缸,或者什么其他的容易稍微大一点,但是不要太深,20cm出头差不多了,然后水质要好,我认识的这个老太养鱼五十几年,家里养上万条鱼,平时就自己去菜场推个小车卖卖的换点水电费。
然后这里鱼有要求,就是必须是苗,从小就要群养。很多繁殖过的人都知道的吧,斗鱼分开的越早斗性什么的越大,小苗子一单养就几乎没法再群养了。
鱼食也有讲究,必须活食而且管够,我认识的这个老太每两天出去捞一次鱼虫,然后从孵出来开始就是几乎养在虫里,直到半个指甲盖,之后是每天三顿。
开饭前抽一次底,然后加新水,因为新水可以促进食欲,老太抽底的软管上接了一截玻璃管然后玻璃管末端粘上了毛刷,不得不说几十年经验做出来的东西就是好用,玻璃管方便控制方向,毛刷可以保证打扫干净,很多人都发现鱼缸底下会有垢吸不掉的,这个设计真的很实用。
扯远了点,继续说喂食,老太捉到鱼虫洗干净之后是会养一天的一来是为了干净,还有一个就是可以生出小虫,然后用三层不同的晒网过滤,最小的喂苗中等的喂压成大的喂成鱼。鱼吃完后会打开过滤器把没吃完的过滤掉,然后把过滤棉洗掉,老太为了省钱用的就是洗干净的旧毛巾不过每天都洗几次大家其实可以用专门的生物棉魔法毯什么的,不过旧毛巾一定洗干净,最好多泡泡,防止肥皂什么的残留
除了以上还有另外的关键点就是水流与密度,首先密度,密度差不多比鱼店里卖鱼那种密密麻麻低一点,保证大家抬头不见低头见(不过我试过这个影响没那么大,只要密度没那么低都成,)有过滤器也不用太怕缺氧而且斗鱼耐缺氧的,原因我会在后面说这个方法的生物学角度来说的。
水流要有,但是不能大,就过滤器那种水小小落下为好,最主要不能影响鱼游动,同时要有搅动水的作用,这么做可以锻炼鱼身体,促进游动与新陈代谢,同时翻水,促进水温水质,增加溶氧量,加速水中有害物质挥发。水中可以放一颗水草,鱼老太万年不变的喜欢放金鱼草和大水兰,老太水草就直接用个酸奶杯啥的用黄沙淘下来的石子种,不过她有一个诀窍,就是底下要埋块铁而且要是那种锈的越锈越好,可以理解为加铁肥呀,一个缸里一到两从净化下水,再给鱼缸添添色。
方法部分差不多就是这样,里面还啰嗦了几句鱼老太养鱼的小技巧,现在给大家解释解释鱼老太这么做的理由
首先先介绍一下泰国斗鱼,泰国斗鱼原产地在泰国,其野外环境很恶劣,一般是高温低氧的小水塘,嗯,这就是我之前提到为什么耐低氧,斗鱼为适应这种环境进化出了迷腮,说白了就是可以简单直接呼吸空气的腮,像曼龙什么的也和斗鱼一样属于迷腮科。
斗鱼好斗原因就是因为其生活环境恶劣,食物,地盘,配偶不足所以要打斗来争夺,值得一提斗鱼生活在小水洼,然后雨季来临,小水洼间联通,相互交流同时饵料增加,开始繁殖,同时打斗争夺地盘,没地盘咋繁殖,地盘不好说不定雨季一过就干了。
好了来说说鱼老太的方法其实也是从食物、地盘、配偶(繁殖)三方面解决降低斗性。
首先食物,活食促进食欲且管够,新水促进食欲管够,水流促进食欲加速新陈代谢食物管够,阳光充足促进食欲管够。这么下来食欲好
,吃的多还管够,有啥好争的。对了之前忘记说,鱼老太养鱼全在朝阳的阳台,水草和鱼都会长的很好。
再来说地盘,之前说过一单养就几乎不能合起来,为啥,主要还是地盘,你本来有一块私人区域,再拿你和其他人放在一起去共享谁愿意。所以鱼老太从小群养,没有过就不知道
拥有的美好,再说,密度大了,有啥领地不领地,根本分不过来,喂个食啥的或者走几步就去别人家了,大家一直在窜门?所以密度可以降低他的领地意识,再说你密度大了 大家低头不见抬头见,两个人打架周围一帮人看着好还是打群架,你撞我一下他蹭我一下,想打这个,一转眼淹没在鱼群中。
再说繁殖,保暖思淫欲,这么好环境这么好体格怎么能不繁殖,可是斗鱼有一个特点或者说大多数迷腮科都有,那就是要繁殖先筑泡巢,原产地小水洼,静水,泡泡不易散泡巢还能让鱼苗卵充分接触空气,但是我们缸里开了水流,这泡泡维持不了,而且密度大怎么繁殖呢,你在这那个啥,然后周围人一起看着?,而且这个水流来流去,最后是算谁孩子,被绿了可能性太大。关于这个洄水王老师在介绍迷腮科曼龙鱼繁殖中提过,商业上为了抑制曼龙繁殖或者有计划的繁殖就通过群养,水流来控制,养过曼龙的应该知道曼龙也是有点斗性的尤其繁殖时,所以这个和斗鱼类似。
方法给大家介绍完了,鱼老太用这个方法群养斗鱼十几年了(不要质疑漏洞,之前说的五十几年是养鱼,鱼老太早年养的是金鱼,然后是热带鱼,主要是孔雀,神仙,米奇,月光,斗鱼)
乌拉乌拉说了一堆,有的地方很细,主要是怕大家有弯路啥失败,最后怪罪这个方法,我个人对鱼老太很敬重的。
大家注意一点,这个方法只能最大限度降低斗鱼的斗性,不能做到完全避免,小摩擦是不可避免的,最终结果是和母鱼混养差不多,偶尔小摩擦不严重。
来提一遍方法的要点
1.活食管够
2.从小锻炼
3.水质环境控制
4.饲养密度
5.水流
这个方法有一定的小缺陷,首先对活食很依赖,但是活食对很多人不容易取得,我试过养水蚤,不行,繁殖赶不上吃的,现在尝试了新的活食,微虫,格林达尔,白线虫,这三种从小到大满足各年龄段,然后还很容易繁殖,不过缺点最大的在于幼年期不能像鱼老太泡在鱼虫里那种提供二十四小时饵料需要频繁投喂然后吸底但水花期吸底风险大。而且耗时费力
另外这个方法一天要喂多次,时间上对于很多人并不友好。
而且有人说鱼这样一直管够过分摧鱼,对鱼寿命不好,这方面我不太清楚只知道鱼老太她自己一直养也可以养个四五年我记得而且那时候的状态也不错,尾巴依旧没怎么锈
最大的缺点其实在于三鳍发展,养斗鱼的都知道每天适当的对鱼,促使其展示利于三鳍及尾展,但是这种方法抑制了斗性,所以三鳍发展不行,鱼老太她也发现这个,所以一般比较好的打算留种的会提前捞出单养,至于太多的淘汰的留着送人不要的或者拿菜场摆摊卖的就全群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