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莲香》是《聊斋志异》中少有的表现女性知己情结的篇章,表面看来它似乎还笼罩在男权意识之中,但实际上已与一般的“双美图”有本质的不同。女性人物关系已经占据了小说的中心地位,女性自身的人生追求已经具有了独立品格。作者描写的重心不再是对落魄书生孤寂情怀的自慰,甚至也不是对爱情的赞美,而是对一种人生态度的称颂和对知己之情的讴歌,这种知己之情因其属于女性而具有特殊的意义。
《聊斋志异》中的知己情结论者早有阐发,其中渗透的男权意识也早有揭示,《莲香》一篇恰与这两种学术观点都有关联。知己情结可分为异性知己和同性知己,异性知己情结是爱情主题的一个组成部分,且多为男权意识所影响控制;同性知己中男性之间的知己虽然慷慨感人,但表现的都是常见的观念和情愫;惟有女性间的知己情结暗含新意,耐人寻味,且表现篇目少,实属难得。《莲香》篇清新超拔,在某些方面超脱了当时的封建文化背景,正是此类佳作,人们对此鲜有论及。
《莲香》讲述的是狐女莲香、鬼女李氏和桑生之间的感情纠葛。桑生独处,狐女莲香冒名妓女夜间投奔,两相欢爱,自此三五夕一至。鬼女李氏的到来引起了矛盾冲突。李女揭发莲香实为狐身,莲香指出李女实为女鬼,且纵欲无度,终究会害了桑生性命。桑生不听劝告,莲香怫然径去,百日不至。两月后桑生果然病得奄奄一息,莲香再次到来救了桑生,并招来李女力斥其非,李女追悔莫及并对莲香补救了自己的过失深为感谢,她痛改前非的表现反而引起了莲香的怜惜。后来李女借尸还魂,莲香劝说桑生迎娶了她。莲香羡慕李女,也想获得人身,在产下一子之后暴病而死。临终将孩子托付李女,相约十年后重逢。李女将孩子视为己出,每到清明必抱儿哭坟。十年后,一个老妪携带一个少女上门求售,这就是复生的莲香。为了纪念莲香与李女的两世情好,他们将鬼女的骨骸与狐女的骨骸合葬一处。
《聊斋志异》中的知己情结论者早有阐发,其中渗透的男权意识也早有揭示,《莲香》一篇恰与这两种学术观点都有关联。知己情结可分为异性知己和同性知己,异性知己情结是爱情主题的一个组成部分,且多为男权意识所影响控制;同性知己中男性之间的知己虽然慷慨感人,但表现的都是常见的观念和情愫;惟有女性间的知己情结暗含新意,耐人寻味,且表现篇目少,实属难得。《莲香》篇清新超拔,在某些方面超脱了当时的封建文化背景,正是此类佳作,人们对此鲜有论及。
《莲香》讲述的是狐女莲香、鬼女李氏和桑生之间的感情纠葛。桑生独处,狐女莲香冒名妓女夜间投奔,两相欢爱,自此三五夕一至。鬼女李氏的到来引起了矛盾冲突。李女揭发莲香实为狐身,莲香指出李女实为女鬼,且纵欲无度,终究会害了桑生性命。桑生不听劝告,莲香怫然径去,百日不至。两月后桑生果然病得奄奄一息,莲香再次到来救了桑生,并招来李女力斥其非,李女追悔莫及并对莲香补救了自己的过失深为感谢,她痛改前非的表现反而引起了莲香的怜惜。后来李女借尸还魂,莲香劝说桑生迎娶了她。莲香羡慕李女,也想获得人身,在产下一子之后暴病而死。临终将孩子托付李女,相约十年后重逢。李女将孩子视为己出,每到清明必抱儿哭坟。十年后,一个老妪携带一个少女上门求售,这就是复生的莲香。为了纪念莲香与李女的两世情好,他们将鬼女的骨骸与狐女的骨骸合葬一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