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球吧 关注:338,412贴子:2,738,659

浅析希金斯、亨德利、奥沙利文的姿势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前言:去年我有很长时间都在思考姿势,通过思考和模仿,也确实解锁了很多新姿势。过程中,我一度非常迷茫,跟球友探讨的过程中讲出来的东西基本属于胡说八道,自己都觉得不靠谱。不过随着我的深入思考与练习,我自认为终于想通了一些事情,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我认为我思考的东西对一些球友——尤其是练姿势的球友有一定的价值,有助于思考,找到合适的姿势,故有此文。之所以选希金斯、亨德利、奥沙利文三个人,这还用解释吗?您懂的。下面我来一层一层的道来,别着急,我不喜欢直接说结论。


IP属地:北京来自iPhone客户端1楼2018-02-08 00:20回复
    一、职业选手的姿势为什么多样化?我首先抛出这个问题来。按照我们朴素的认识:这不是废话吗?姿势本来就是多样化的。或者:每个人的身体条件不同。再或者:每个人的习惯不同。又或者:每个人有自己舒服的姿势......以上这些都没错,但都是没经过深入思考的随口之言,观点没错但也没用,指导不了我们练姿势。我们如果深究一步,去琢磨职业选手用这样的姿势是为了解决什么问题,那么就能得出更有价值的结论,从而对我们练姿势起到帮助作用。本节的问题,看完后面的内容,自然破解。


    IP属地:北京来自iPhone客户端2楼2018-02-08 00:21
    回复
      二、模仿职业选手的姿势是否可行?我发现,大多观点都不建议盲目模仿,因为画虎难画骨,学得皮毛,摆个花架子,毛用都没有——所以,还不如踏踏实实走自己的路。确实是这样的,我猜不少球友练习的时候都曾经以某位、甚至多位球员为蓝本来尝试模仿吧?然后又最终失败放弃了吧?


      IP属地:北京来自iPhone客户端3楼2018-02-08 00:22
      回复
        但是——如果不是盲目模仿,而是你真的想通了其中某些关键点呢?是否还不应模仿呢?我看便未必了吧!毕竟职业球员对姿势的理解强于我们百倍,他们的解决方案理应更高明才对。至于如果有人说:个人身体条件不一样,模仿不来之类的话,我便要回一句,没有调查便没有发言权,请你去试过了再说,不要想当然。另外,我极其佩服能自主研发的人,这类大神,如果愿意分享他的方法,那便感激之至。


        IP属地:北京来自iPhone客户端4楼2018-02-08 00:23
        回复
          三、写在分析之前的前提。你可能会说,你这人怎么这么烦,直接说得了,整那么多没用的。我冤枉,因为这个前提如果您达不到——或者把标准降到最低限度,没能看明白,我可以确定后面的东西对您一点用都没有。


          IP属地:北京来自iPhone客户端5楼2018-02-08 00:24
          回复
            那么这就说前提。我前几天写了个帖子,讲了我建议出杆直的方法,核心观点就是贴下巴贴胸,其中胸的范围是两胸中间(胸口)到肩窝。如果您的姿势确实是贴胸的,并且出杆是直的,那么您应该知道,送杆到一定程度之后,如果不加处理,就会撞胸。撞胸会发生什么?晃动,杆子偏,不准。我们通常的做法,一是抬高肘部,二是刻意控制小臂在运行到撞胸之前便完成力的传导。应该说,这两个方法是正确的,也是普通爱好者常用的,甚至普通球员也在用的。有了这样的姿势,其实可以说姿势很标准了,值得自豪了。为了方便后面的表达,这里插一句,我给这样的姿势起个名字:就叫标准姿势普通版吧!


            IP属地:北京来自iPhone客户端6楼2018-02-08 00:25
            回复
              然后继续说。如果满足于标准姿势普通版,事实上我们在技术上还是埋下了一些天然的隐患:由于收尾的抓杆环节缺少一个天然的终止,在稳定性、发力透彻程度上都会受影响——甚至偶尔还是会撞胸或蹭胸,同时也牵扯了精力,心累呀!而希金斯、亨德利、奥沙利文这些大神,他们除了天赋异禀之外,在基础姿势上便已经领先一步,不存在这些隐患了。也许您疑惑:这些职业大神难道也曾像我们一样担心过撞胸的问题吗?没错,我就是这么认为的。我认为他们担心过,并且解决了。我后面的分析,便是基于此;给大家分享的,就是我分析的他们的解决方案。我的逻辑是这样的:前面提到的标准姿势普通版,是练到一定程度便都能达成的。如果这个姿势毫无缺陷,何必要搞个性化姿势?不经济嘛,有那功夫练点别的好不好?正是基于它的缺陷,大神们脑洞大开,开发了千奇百怪的解决方案,来完善它,创造了标准姿势希金斯版、亨德利版、奥沙利文版,等等。


              IP属地:北京来自iPhone客户端7楼2018-02-08 00:25
              回复
                四、标准姿势希金斯版。终于说到正题了,如果您看到了这里,那很不容易,感谢了。不过我用手机打了这么多也挺不容易的。但是抱歉,我又要啰嗦点别的了。我们不经意间模仿大神姿势的时候,靠什么模仿?记忆?感觉?这靠谱吗?当然不靠谱!你如果模仿希金斯的姿势,模仿什么?是不是模仿他有特色的臂向呢?那么我问一句,您是否知道他用什么部位贴杆呢?如果不知道,您怎么敢确信成功模仿了他的臂向呢?所以说,看臂向,首先看贴杆位置——什么?您身体不贴杆?那您要是能稳定臂向,您就是神!球局不是5分点,各种奇葩站位、手架,身体不贴杆,我唯一能想到的稳定臂向方法,就是您先比好了臂向,撸杆子预演一会儿,然后再趴下去——是不是想起来谁?光头哥嘛!


                IP属地:北京来自iPhone客户端8楼2018-02-08 00:27
                回复
                  下面继续正题。希金斯贴的位置是肩窝。题外话,我真的不喜欢这个位置,难度好大,因为它需要很大的侧身幅度。前面讲到了标准动作普通版,不控制会撞胸的,贴肩窝也一样,撞肩窝,贴哪里撞哪里。希金斯的方法是大臂往里掰,带动整条胳膊往身体的方向靠拢一些,同时保持小臂垂直。这样的调整造成臂向有所改变,所以还要对应调整侧身幅度。


                  IP属地:北京来自iPhone客户端9楼2018-02-08 00:29
                  收起回复
                    这里谈两点:第一,标准姿势普通版,理论上小臂也应该垂直;希金斯掰了大臂之后肘动了,肘是小臂的吊顶点,按说小臂就不垂直了,但我说小臂仍然垂直,这做何解释?原因是,小臂是否垂直可以通过前手肩膀塌下的幅度,用躯干侧立的角度来调。并且,希金斯后手胳膊靠近身体,最大化的缩小了对小臂垂度的影响。


                    IP属地:北京来自iPhone客户端10楼2018-02-08 00:29
                    回复
                      第二,通过这种方法,希金斯实现了臂向与肩窝的错位,撞不到肩窝。我们通过观察,很容易发现希金斯的大臂明显往里掰,乍一看有点不和谐,但须知他的方法是最实惠的——臂向与肩窝完全错位,他想怎么发力就怎么发力,在发力的终点,靠小臂与大臂夹紧自然停靠,整个后手对发力的容忍度极高,余地极大。他可运用的肌肉非常多,所以他发力的余地也非常大,无疑他的发力是极好的。如果是贴肩窝的球友,我觉得他的方法完全可以借用。贴胸的球友也可以尝试,但因为贴胸侧身幅度小,本身后手离身体就近,所以不能学希金斯把胳膊更贴身这一招了。这里强调一点,臂向改变,必须通过侧身进行调整;换句话说,你侧身角度不对,臂向就会改变。


                      IP属地:北京来自iPhone客户端11楼2018-02-08 00:31
                      收起回复
                        五、标准姿势亨德利版。亨德利也是贴肩窝的,所以他的标准姿势普通版,跟希金斯是一毛一样的,一个坯子。他解决撞肩窝的方法可谓天马行空,神奇无比,我不禁要赞叹一句:居然有这种操作!


                        IP属地:北京来自iPhone客户端12楼2018-02-08 00:33
                        收起回复
                          他在基础动作上并没有调整,而是在拉完杆,发力出杆的时候,大臂突然往外掰,同时大臂绷紧,这时由于他的后手整条胳膊离身体更远了,所以他的小臂无法保持垂直,变成了内扣的角度。发力出杆时,后手胳膊的角度同样也让出了肩窝,刚好撞不到,但余地没有希金斯那么大,整条手臂上可发力的肌肉也没有希金斯的多,所以这个方法其实在发力上应该是不如希金斯的。


                          IP属地:北京来自iPhone客户端13楼2018-02-08 00:33
                          收起回复
                            还有,发力时臂向改变这件事情,是那么的特立独行,那么的放荡不羁,怎么想,他的准度也不应该太好才对。然而您试过才会知道,他这一整套出杆动作,通过后手的整体调控,在任何阶段都是完全笔直的,不得不说他真的是天才。不过,我们仍然看到亨德利更喜欢用短拉杆——我想是因为拉杆短,他击球时臂向改变的幅度就较小,翻车的可能性就更低一些。亨德利的这个方法,贴胸也完全可用,与贴肩的用法一致。感兴趣的球友可以一试,成功了的话,您也会觉得极有趣。不过他这个方法很难练,且没练好就完全不能用,而且很容易不经意间用手腕拧,基本功不牢的不建议轻易尝试。


                            IP属地:北京来自iPhone客户端14楼2018-02-08 00:33
                            回复
                              六、标准姿势奥沙利文版。奥沙利文是运杆贴胸的,在两胸中间。这个方法应该说是侧身幅度最小的了,没有之一。侧身幅度的大小,对职业选手来说并无实质区别,对我们普通人来说区别就大了——侧身幅度越大,姿势练成型难度就越大,因为你得抻各种筋,各种扭曲,忍受各种不舒服,方能浴火重生;侧身幅度越小,你的杆子越偏向于从后向前而不是从侧后向侧前,更容易找到直的感觉,省心省力。所以说,贴两胸中间,我倒觉得是最好练的。然而这只是说标准姿势普通版的层面,撞起胸来,这姿势也是最狠的。


                              IP属地:北京来自iPhone客户端15楼2018-02-08 00:34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