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汉唐宋枪法失传的今天,也只有明清枪法可学了。感谢明清的众多武术家,为中国古代实战武术留下了宝贵资料。
流行于明清和现代的中国大枪武术,都是用根粗梢细的大枪,讲究枪不露把。明清也有很多两头一样粗的长枪,这种长枪底部通常安有尖锐枪攥,但是这种枪法在国内基本绝迹。国内现在的冷门枪术,诸如双头枪,阴把枪等,都是夹枪带棍,长兵短用的,这类枪的规格通常也达不到3米以上的大枪级别。国内只要是练三四米的大枪,基本都是用根粗梢细的这种。
那么,可否这样理解。在中国步战长枪中,根粗梢细的大枪由于重心靠后,所以能够更灵活地操控大枪。枪根盈把,后手抵住枪根,扎枪更加有力,可以高几率透甲,而不会滑把。枪不露把,出枪长度最大化,完全契合了“一寸长一寸强”的理念。由于以上巨大优势,根粗梢细的长枪逐渐淘汰了两头一般粗的长枪,从枪形到枪法都是如此。
明朝万历朝鲜战争,明军留驻朝鲜期间,教给朝鲜官兵很多武艺,朝鲜人总结了中韩武技和参考明朝兵书,编成了《武艺图谱通志》,记录了二十四种武艺。这部书的文献参考主要来源于《纪效新书》和《武备志》,负责训练朝鲜官兵的明军,主要也是戚家军的将士。然而,朝鲜这部兵书里的长枪,却是带枪攥的,长度和形制都跟《纪效新书》中的长枪不同,可能是参考了《武备志》中的长枪形制。看来朝鲜人并不喜欢根粗梢细的长枪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