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旨在通过第一话的信息来进行考证(结论并不一定正确),通过本人收藏的各种书籍资料来推测。
对于京阿尼来说,紫罗兰是第一部融入如此多欧洲元素的动画,而之前的京阿尼说到圣地巡礼则基本都局限在日本。所以本篇考证难度可想而知,比如建筑、汽车、海港、邮轮这些都在考证范围。
考证一部动画,最先做的就是确定时空。而紫罗兰可以确定的时空背景,时间在一战之后,背景则是欧洲大陆。紫罗兰第一话提到的莱顿,则是荷兰西部城市靠近海牙(荷兰三大海港之一)的莱顿。名字取材于荷兰的一个城市,但是海港的原型并不是,下文我会指出在哪。
按照动画的时间顺序
片头出现的邮轮



说到大型游轮我们头脑里首先想到就是泰坦尼克号(四烟囱),而20世纪初到30年代确实是豪华游轮的黄金时代。要在这么多邮轮中找出动画对应的很难。我之前看过紫罗兰制作组的文章,说到动画中很多欧洲元素是融合的,或者说真实之物换一个名字在动画中出现。我接下来的考证验证了制作组的说法。
首先从两烟囱的设计,我从众多大型游轮中筛选出以下几种
【1】白星公司的大洋号(RMS Oceanic)

【2】白星公司的塞德里克号

【3】太平洋汽轮公司的爱尔兰女王号(RMS Empress of Ireland)

【4】 伊利莎白皇后号(RMS Queen Elizabeth)1938年

如果单从烟囱数是无法判断的,动画中的邮轮有连个桅杆,位于前后。所以排除前两种老式邮轮,白星公司的船属于20世纪最初十年的船体,而爱尔兰女王号1914年5月29日在,被挪威的一艘货轮在圣劳伦斯河口撞沉,也不可能。所以我认为伊丽莎白皇后号勉强符合标准,只能说与动画中的近似。因为这种船体通称552,在30年代到70年代大西洋两岸比较多见。所以京阿尼可能采用这一系列船体为模型进行作画。动画中的邮轮其实更加先进一些,如果较真,在一战刚刚结束的欧洲是不可能造出这么先进的船体。但是动画是架空的,所以没有必要计较这些。
对于京阿尼来说,紫罗兰是第一部融入如此多欧洲元素的动画,而之前的京阿尼说到圣地巡礼则基本都局限在日本。所以本篇考证难度可想而知,比如建筑、汽车、海港、邮轮这些都在考证范围。
考证一部动画,最先做的就是确定时空。而紫罗兰可以确定的时空背景,时间在一战之后,背景则是欧洲大陆。紫罗兰第一话提到的莱顿,则是荷兰西部城市靠近海牙(荷兰三大海港之一)的莱顿。名字取材于荷兰的一个城市,但是海港的原型并不是,下文我会指出在哪。
按照动画的时间顺序
片头出现的邮轮



说到大型游轮我们头脑里首先想到就是泰坦尼克号(四烟囱),而20世纪初到30年代确实是豪华游轮的黄金时代。要在这么多邮轮中找出动画对应的很难。我之前看过紫罗兰制作组的文章,说到动画中很多欧洲元素是融合的,或者说真实之物换一个名字在动画中出现。我接下来的考证验证了制作组的说法。
首先从两烟囱的设计,我从众多大型游轮中筛选出以下几种
【1】白星公司的大洋号(RMS Oceanic)

【2】白星公司的塞德里克号

【3】太平洋汽轮公司的爱尔兰女王号(RMS Empress of Ireland)

【4】 伊利莎白皇后号(RMS Queen Elizabeth)1938年

如果单从烟囱数是无法判断的,动画中的邮轮有连个桅杆,位于前后。所以排除前两种老式邮轮,白星公司的船属于20世纪最初十年的船体,而爱尔兰女王号1914年5月29日在,被挪威的一艘货轮在圣劳伦斯河口撞沉,也不可能。所以我认为伊丽莎白皇后号勉强符合标准,只能说与动画中的近似。因为这种船体通称552,在30年代到70年代大西洋两岸比较多见。所以京阿尼可能采用这一系列船体为模型进行作画。动画中的邮轮其实更加先进一些,如果较真,在一战刚刚结束的欧洲是不可能造出这么先进的船体。但是动画是架空的,所以没有必要计较这些。
